《模型設計與製作》實訓報告

《模型設計與製作》實訓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模型設計與製作》實訓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模型設計與製作》實訓報告 篇1

  一、模型製作目的

  本次模型製作是風景園林學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旨在培養我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其主要任務是使我們理解模型製作在作品設計中的重要性,掌握模型製作的基本工具、方法和過程,鍛鍊我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完善我們的設計知識和設計實踐能力。

  二、製作過程

  (1)分工情況

  a)購買材料:魏天豪、劉旋

  b)計算比例:季益天、翁義通

  c)紙板裁剪:魏天豪

  d)製作山地:季益天、魏天豪

  e)製作滑道;劉旋、翁義通

  f)攝影拍照:翁義通

  (2)材料準備

  模型專用刀、ABS板、有機玻璃板、、502強力膠、、模型小樹、馬克筆、鉛筆、鋼尺、草粉、KT板、雙面膠、剪刀、雪地紙、草地紙、泡沫、黏合劑。

  (3)製作過程

  a)準備工作

  組長負責模型製作總過程監工,同組員講述模型的結構分析尺寸分析還有比列的確定,接下來安排好各個模型部分的分工任務。內容分別有:製作山地模型,製作滑道模型,剪裁有機玻璃,剪裁紙板、組裝模型、修補模型材料的製作。

  b)模型製作

  1.用比例尺計算出模型的相關資料按照比例在ABS板上用鉛筆畫出各部件的輪廓,用刀將ABS板切割成所需要的形狀。

  2.用泡沫板組裝出山地的大致形狀,再用磨刀修出山地的凹凸不平的地形。

  3.根據山地的不同部位量出適合的大小尺寸的草地紙,然後用雙面膠黏在泡沫板上作為山地外貌。

  4.根據山地的凹凸不平的程度裁剪出看臺,護欄,滑道的坡度,高度和長度,然後用黏合劑固定在山地中間。

  5.最後插上小樹,灌木,撒上雪粉,裝飾山地整體環境。

  (4)製作成果

  三、心得體會

  剛開始製作的時候很興奮,即使是裁剪出了那麼的一小塊形狀也會感覺很有成就感,但是做久了之後,疲憊和煩躁也會跟著來,現在回想起來,想要做出一個好的模型真的很困難。在其過程,一個人的努力是做不出來的,講究的是一個團隊的努力,這真的很重要。模型看似簡單,但做起來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需要很多東西配合,那些小的細節處理要到位。如計算,模型的支撐,模型的比例……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好,否則就會讓模型出現很多問題。要做好一個模型就要細心+耐心+用心。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從新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懂得怎樣與別人合作去做好一件事,更懂得了有時候要做好一件事要人與人的通力合作。在整個過程中,學會用心去做好一件事,培養了自己的耐性,懂了有時候有些事情需要變通一下,不能一成不變。有時候還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當然在做模型當中也有不少樂趣,使到同學與同學之間的感情增進了不少,也促進了我們的互相交流。

  《模型設計與製作》實訓報告 篇2

  一、實訓的目的和意義

  專業實訓是我們必修的課程,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們進入產品設計前的實踐準備。實訓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專業知識,為後緒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此次模型製作實訓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以後更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透過實訓使我更深入地掌握模型製作專業知識,進一步瞭解模型製作的流程,瞭解模型製作過程中存在的理論與實際相沖突的難點問題,把所學的模型製作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實際工作能力與分析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製作過程

  在實踐中,透過自己動手做廚房和餐廳,我的造型能力有了提高,能夠用材料把自己想做的東西簡單的表達出來了,在製作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沒有一件事是簡單的,就連在板子上刻一道口子都要十分小心,太輕費時間,太重容易刻偏,在製作過程中,雖然老師對材料沒有太多要求,我們的靈活性很大,憑著感覺來做自己想要做的。

  其次,我們要明白,在設計中,模型製作的功能也不是單純的外表造型,或模仿照搬別個產品,更不是一種多餘的重複性的工作,而是以創新精神開發新產品,製作出新的完整的立體形象。簡單地說是進一步研究完善設計方案,調整修改設計方案,檢驗設計方案的合理性,為製作產品樣機和投入試生產提供充分依據。因為課時安排,我們進行了兩週的學習,也更深入的體會模型製作在實際的設計中發揮的作用。模型製作是必要的過程。而且在這個課程中,我再一次體會到了做事情不光要講效率,還要追求質高。二者少了哪個都不行。有個同學為了儘快製作完成,結果模型出現了很多問題,以至於成品質量粗糙,而有的同學因為追求高質量,進度明顯比大家都慢很多,這樣在課程結束時還沒完成任務,也是不好的現象。所以做事要膽大心細,做到高質量高效率。

  在這次課程設計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在製作模型時遇到一些複雜的模型我也能靜靜的用心去想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最後還是如願以償的完成了我個人對它的製作。但在細節的處理上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了經過同學的幫忙和自己的慢慢摸索最後做出這樣的效果但終於做出來的效果並不是那麼完美的還有很多缺陷感覺很慚愧。

  三、實訓心得體會

  透過這兩週的實訓,正所謂“紙上談兵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學習任何知識僅從理論上去求知而不去實踐、探索是不夠的所以在本學期即將結束之際緊接著來一次模型製作課程設計是很及時、很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加深我們對藝術設計的認識而且還及時、真正的做到了學以致用。從選題到定稿從理論到實踐在整整兩個星期的日子裡可以說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的東西同時不

  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透過我們不懈的努力與切實追求終於做完了此次課程設計。

  《模型設計與製作》實訓報告 篇3

  這次設計初步實習的主要目的是結合上學期的初步課程學習,透過資料查詢,動手操作方式來加強我們學生對建築空間的認識以及建築模型的製作能力;同時透過這次建築初步實習,進一步的培養我們學生對建築空間美的認識。還有一點就是希望透過實習鍛鍊到我們做事情的耐性與細心。

  二、實習時間

  xx

  三、實習內容

  1.建築草圖繪製

  挑選一幅將要製作模型的建築圖,認真的閱讀該建築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圖。然後抄繪一份草圖。這樣做為了更好的瞭解所選的建築的空間結構,及其佈局。為下一步製作模型做好準備。

  2.完成模型的製作

  根據所繪製的建築草圖,利用建築模型所使用的工具(卡紙、模型刀、刀片模型膠、丁字尺、三角板、剪刀等等)正確地表現所選建築的三維空間,並能做到與平、立、剖面圖一致。此外,模型製作儘可能準確細緻、簡潔美觀!

  3.報告總結

  寫實習報告,總結這次實習的`心得體會。其中包括做得好與需要日後改進的方面。透過這種方式,有助於更好地提升自我。

  四、收穫與體會

  在未開工之前,我已在圖書館借來由克里斯著寫的《設計結合模型》一書仔細琢磨。

  首先,我備齊了所有的工具,包括模型刀,丁字尺,三角板,剪刀,模型膠,鉛筆,橡皮,雙面膠,砂紙,界尺,顏料。

  選擇材料時要考慮的因素

  ①模型的建造速度。

  ②預期達到的修改和實驗的程度。

  ③在模型尺寸範圍內,材料保持形狀和跨度的能力。

  ④模型所反映的元件的厚度。

  透過比較分析,我決定使用學校所發的卡紙來做為模型的基本材料。輔助材料有泡沫,透明玻璃紙,磨砂玻璃紙,大頭針,錫箔,吸管,海綿,彩印大理石圖片。

  接下來就是看似不重要卻很重要的一步了,那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建築,老師所給的建築有獨戶住宅,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美蔕奇住宅,土根哈特住宅等等。

  我仔細研究了所有六套建築圖紙,發現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是最簡潔的,它既簡潔而又不落俗套。

  這個建築剛好適合我本身的特點,我自己比較容易專注於細部,在細部打造方面可能會比較有優勢,而我也偏喜歡密斯那種“少就是多”的建築思路,我認為只有掌握好比例與材料紋理,是比較容易打造出好作品的,若建築太煩雜,可能自己的注意力會被分散,做出來的作品可能對細部的刻畫就不那麼精緻了。所以,我最終選擇了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

  選好了建築,我就開始查詢資料了,只有看了足夠多的資料,才能使自己對該建築有一個更深的理解,懂得這個建築的優勢所在,才能最大限度的去開發模型的製作思路。

  這座德國館建立在一個基座之上,主廳有8根金屬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頂。大理石和玻璃構成的牆板也是簡單光潔的薄片,它們縱橫交錯,佈置靈活,形成既分割又連通,既簡單又複雜的空間序列;室內室外也互相穿插貫通,沒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間。整個建築沒有附加的雕刻裝飾,然而對建築材料的顏色、紋理、質地的選擇十分精細,搭配異常考究。

  展館採用靈活開敞的平面佈局,充分體現了密斯少就是多的原則。屋頂的挑簷,左右延伸的牆面,地面都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牆,柱,屋頂可以互不牽制,利用它們之間的有機配合,有的地方強調透,有的地方強調圍,形成多種多樣的空間變化。室內室外也互相穿插貫通,沒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間。人們隨著視點的移動,可以得到不斷變化的透視效果。展館各部分比例推敲精當,使整個建築物顯出高貴雅緻,生動和諧的品質!建築本身就是展館的主體,從平面到造型,簡潔明瞭,邏輯性強,彷彿建築和各個細部已精簡到不可再精簡了。向人們展示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質量。

  對建築作了比較深的瞭解之後,我就開始畫草圖了,由於資料中沒找到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的尺寸圖,我首先想到去網上找,但我在網上找來找去就是沒找到尺寸圖。這如何是好?再仔細看了看發下來的資料,原來尺寸是隱藏在資料中的文字說明中的,它提供了展館長約130英尺,寬60英尺。我利用其中一個並用尺量出資料所給的平面圖中的寬的長度和任意一個長度不就可以得到實際長度了嗎,於是,我開始對平面圖中的長度和實際長度進行換算,雖然很辛苦,但總算找到尺寸了,心下還是蠻開心的。

  接下來就是要制定圖中比例了,這也讓我傷了點腦筋,首先要進行英尺與米的換算,一英尺為0.3048米,然後就要找一個合適的比例了,這就要從學校發下來的泡沫板的大小來決定了,泡沫板長約50cm,寬約18cm。經過研究,我的模型按1:100做成是最為合理的。長約38cm寬約18cm。放在泡沫板上面不大也不小,剛剛好。然後就是要考慮畫面佈局了,因為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都比較簡單,所以,我決定再增加文字說明來增加圖面的充實感,要找什麼文章呢?抄一篇吧,不能代表自己對展館的理解,於是,我決定自己寫,在查閱了很多資料之後,我自己總結了一段文字說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