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實訓報告

計算機組裝實訓報告

  計算機組裝是指使用者將在電腦使用前將電腦硬體組裝成可工作的電腦的過程。不同的使用者在電腦組裝中對硬體要求不同,但是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硬碟、光碟機、顯示卡、音效卡、顯示器、音箱、電源、鍵盤、滑鼠等是必不可少的。計算機組裝實訓報告怎麼寫?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計算機組裝實訓報告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計算機組裝實訓報告

  姓名:通用 學號:通用 班級:通用

  實習內容: 機組裝

  實習地點: 實驗樓四樓機房

  實習目的:

  透過計算機的組裝,認識計算機的硬體和結構,瞭解計算機的整個組裝過程和注意事項。能夠根據安裝要求和安裝標誌正確安裝CPU和記憶體條;能夠將安裝好CPU和記憶體條的主機板正確、牢固的安裝到機箱中;能夠正確安裝電源盒並能區分各組電源;能正確連線主機板電源;能在機箱中固定好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能正確連線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的資料線和電源線;能在對應的擴充套件槽中正確牢固的安裝顯示卡、音效卡和網絡卡;能將機箱面板上的指示燈、開關、前置USB接 口等連線正確的連線到主機板上;能將顯示器、鍵盤和滑鼠正確的連線到主機箱上;能順利、熟練地從主機箱中拆卸計算機的各個配件。

  實習要求:

  識別計算機的各個部件,能自己動手組裝一臺計算機。掌握CPU的介面型別和安裝方法及記憶體插槽的型別和記憶體條的安裝方法;掌握主機板的安裝方法和安裝注意事項;瞭解電源的分類和ATX電源的特點;掌握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的安裝方法、資料線連線方向的辨別、電源線的安裝標記的辨認等;瞭解擴充套件槽的種類,顯示卡、音效卡、網絡卡的介面種類。理解各連線線接頭上英文標籤的含義。瞭解拆卸微機的注意事項。

  實驗步驟:

  一、認識部件

  1.cpu (核心部件)主要功能:運算器,控制器。cup就是透過這些引腳和計算機其他部件進行通訊,傳遞資料,指令。

  我們要先了解兩個基本的概念,主機板頻率和倍頻係數;通常我們常說的Pentium II 300,AMD K6-2 300這些CPU的型號,其中最後一個數字"300"就是指CPU內部的工作頻率是300MHz,而主機板上的記憶體、控制晶片的工作頻率是沒有這麼高的,所以就會出現主機板頻率和倍頻係數,主機板頻率是指記憶體、控制晶片和CPU之間的匯流排的工作頻率,倍頻係數就是CPU的內部工作頻率和主機板頻率的比值。CPU的實際工作頻率就決定於這兩個引數。有這樣的公式: CPU的實際工作頻率 = 主機板頻率×倍頻係數通常主機板頻率都是一些固定的值,比如:60MHz、66MHz、75MHz、100MHz、133MHz等;倍頻係數有1.5、2.0、2.5和3.0、4.0、4.5、5.0等,透過設定主機板上的跳線就可以改變CPU的工作頻率,人們常說的超頻就是指改變這兩個引數來使CPU在較高的工作頻率下執行,超頻往往是以改變外頻為主

  2.CPU風扇:CPU工作的時候要散發出大量的熱量,如不及時散熱,可能將CPU燒壞。所以加上了風扇達到散熱目的。

  3.主機板: 是計算機主頂內最重要的一個部件,其它裝置都是透過它來聯結工作的.

  4.記憶體條:是臨時儲存器,掉電後資料會消失。

  5.硬碟: 透過讀寫記錄各種資訊,儲存各類軟體.程式和資料.既是輸入裝置,也是輸出裝置,但只能和計算機記憶體交換資訊.包括儲存碟片及驅動器。特點儲存量大。

  6.軟碟機:平時可以插入軟盤,用以存放資料。

  7.光碟機: 平時可以插入光碟,用以讀資料.

  有耳機插孔:連線耳機或音箱,可輸出AUDIO CD音樂.

  音量控制:調整輸出的CD音樂量大小.

  指示燈:顯示光碟機的執行狀態.

  緊急出盒孔:用於斷電或其他非正常狀態下開啟光碟托架.

  開啟/關閉/停止健:控制光碟進出盒和停止AUDIO CD播放.

  播放/跳道鍵:用於直接使用面板控制播放AUDIO CD.

  8.電源:將AC交流電流轉換成直流電壓。

  9.顯示卡:由0和1組成的枯燥數字資訊被轉換成了豐富多彩的影象現在螢幕上,這都是顯示卡的功勞.顯示卡透過系統匯流排連線CPU和顯示器,是CPU和顯示器之間的控制裝置。

  10.網絡卡:是將計算機與網路連線在一起的'輸入輸出裝置.具有向網路傳送資料.控制資料.接受並轉換資料的功能.

  11.音效卡: 是將計算機多媒體裝置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功能主要是處理聲音訊號並把訊號傳輸給音箱或耳機,使後者發出聲音來.

  12.滑鼠: 由滾球的移動帶動X軸及Y軸光圈轉動,產生0與1的資料,再將相對座標值傳回計算機並反映在螢幕上.(現在大多也基本上採用光電鼠了,原理和滾球鼠,基本一致)

  13.鍵盤: 電腦的最重要輸入裝置之一,也是PC系統中必不可少的標準配件之一.

  14.顯示器:主要有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和液晶顯示器(LCD),還有新出現在等離子體(PDP)顯示器等.現在大多數用的CRT,但以後不久LCD將佔據市場.

  15.機箱:是電腦的外衣.

  二、拆卸:

  步驟1 首先拔下機箱後側的所有外設連線,用螺絲刀擰下機箱後側的幾顆螺絲,取下機箱蓋。

  步驟2 然後將主機臥放,使主機板向下,用螺絲刀擰下條形視窗上沿固定插卡的螺絲,然後用雙手捏緊介面卡的上邊緣,豎直向上拔下介面卡。

  步驟3 接著將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的電源插頭沿水平方向向外拔出,資料線的拔出方式與拔電源線相同,然後用十字螺絲刀擰下驅動器支架兩側固定驅動器的螺絲,取下驅動器。

  步驟4 擰下機箱後與電源的四個螺絲,取下電源。

  步驟5 拔下插在主機板上的各種接線插頭。在拆卸電源的雙排20針插頭時,要注意插頭上有一個小塑膠卡,捏住它然後向上直拉即可拔下電源插頭。

  步驟6 稍微用點力,將記憶體插槽兩頭的塑膠夾腳向外扳動,使記憶體條能夠

  跳出,取下記憶體條。

  步驟7 在拆卸CPU散熱器時,需先按下遠端的彈片,並讓彈片脫離CPU插座的卡槽取出CPU散熱器。

  步驟8 擰下主機板與機箱固定的螺絲,將主機板從機箱中取出。

  頭上有一個小塑膠卡,捏住它然後向上直拉即可拔下電源插頭。

  步驟9 稍微用點力,將插槽兩頭的塑膠夾腳向外扳動,使記憶體條能夠跳出,取下記憶體條。

  步驟10 在拆卸CPU散熱器時,需先按下遠端的彈片,並讓彈片脫離CPU插座的卡槽取出CPU散熱器。

  步驟11 擰下主機板與機箱固定的螺絲,將主機板從機箱中取出

  三.安裝:

  1.安裝主機板:首先開啟機箱,去掉側蓋。將主機板的I/O埠朝機箱後部,主機板的定位孔對準機箱上的主機板之撐,用螺栓固定主機板。

  2.安裝CPU:首先將主機板Socket插座旁的把手輕輕向外撥一點,再向上拉起把手到垂直位置,將CPU的第一腳(缺孔引腳),插入CPU。應注意圓角對準後插入,以防損壞,並壓回把守,卡入把手定位卡固定。

  3.安裝風扇:將風扇安裝到CPU上,把風扇低彈性掛鉤掛在Socket插座兩端的掛鉤上,將風扇的三孔電源插頭插在主機板的風扇電源插座上(一般在CPU附近)。

  4.安裝記憶體條:記憶體條上的缺口對齊主機板記憶體插槽缺口,垂直向下壓入插槽中,插槽兩側的白色固定夾“咔”的一聲向上自動卡在記憶體條兩側的缺口上鎖牢記憶體條。

  5. 安裝電源:將電源放在機箱上,電源的風扇朝機箱後步並對準風扇孔。用螺栓將電源固定。連線點源於主機板(主機板電源介面一般在CPU附近)

  6. 安裝硬碟:首先把硬碟固定在主機支架內(標籤面向上,接線部分朝機箱內部),用螺栓固定。然後,將電源D型大四孔插頭和硬碟的電源插座連線。用IDE資料線的一端接在硬碟上,(注意設定好光碟機、硬碟的主從盤,並弄清它們的關係。如何設定主、從盤,可參照IDE裝置上的引數表。)

  7. 安裝軟碟機:安裝方法同硬碟。資料線的尾部埠和主機板的軟碟機介面連線,資料線的1線對準介面的第一腳。將電源的小四孔插頭插入軟碟機的電源插頭。

  8. 安裝光碟機:安裝方法同硬碟。資料線的尾部埠和主機板的光碟機介面連線,資料線的1線對準介面的第一腳。將電源的小四孔插頭插入光碟機的電源插頭。

  9. 連線AT主機板串並口線

  普通的AT主機板還要把串列埠線和並口線也接到主機板上,ATX結構的主機板把它們直接做在主機板上了,可以省去這一步。

  10. 安裝顯示卡:找到一個孔德PCI插槽,將顯示卡的介面朝機箱後部,插入插槽,將顯示卡固定在機箱上。

  11. 安裝音效卡:找到一個孔德PCI插槽,將音效卡的介面朝機箱後部,插入插槽,將音效卡固定在機箱上。

  12. 安裝網絡卡:找到一個孔德PCI插槽,將網絡卡的介面朝機箱後部,插入插槽,將網絡卡固定在機箱上。

  15. 插好滑鼠鍵盤

  四.實驗心得:

  透過這個實習,使我初步掌握和了解了PC機的基本組成以及各個元件的結構和功能。並且,自己能夠組裝一臺PC機,而且還了解了安裝過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項。對於一些簡單的故障,能夠自己動手排除,例如:

  1.記憶體條未能裝好,會發出嘟的警報聲。顯示卡未能裝好會發出嘟嘟的警報聲。

  2.在建立分割槽時,值得注意:主分割槽和邏輯分割槽:

  主分割槽的特性是在任何時刻只能有一個是活動的,當一個主分割槽被啟用以後,同一硬碟上的其他主分割槽就不能再被訪問。所以一個主分割槽中的作業系統不能再訪問同一物理硬碟上其他主分割槽上的檔案。而邏輯分割槽並不屬於某個作業系統,只要它的檔案系統與啟動的作業系統相容,則該作業系統就能訪問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