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位電壓的測定實驗報告範文

電位電壓的測定實驗報告範文

  報告使用範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位電壓的測定實驗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電位電壓的測定實驗報告 篇1

  一. 實驗目的

  1. 理解電極電位的意義及主要影響因素

  2. 熟悉甘汞參比電極的效能以及工作原理

  3. 知道電化學工作站與計算機的搭配使用方法

  二. 實驗原理

  電極和溶液介面雙電層的電位稱為絕對電極電位,它直接反應了電極過程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特徵,但絕對電極電位是無法測量的。在實際研究中,測量電極電位組成的原電池的電動勢,而測量電極電位所用的參考物件的電極稱為參考電極,如標準氫電極、甘汞電極、銀-氯化銀電極等,該電池的電動勢為:

  E=φ待測-φ參比

  上述電池電動勢可以使用高阻抗的電壓表或電位差計來計量

  在該實驗中,採用甘汞電極為研究電極,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為測量電極。在1mol的KCl支援電解質下,分別用10mM摩爾比1:1和1:2的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溶液在常溫(27℃)以及45℃下測量,收集資料,可得到相同溫度不同濃度的兩條開路電位隨時間變化曲線、相同濃度不同溫度的兩條開路電位隨時間變化曲線。可以用電極電勢的能斯特方程討論溫度對於電極電勢的影響

  三. 實驗器材

  電化學工作站;電解池;甘汞電極;玻碳電極;水浴鍋

  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溶液(摩爾比1:1和1:2)(支援電解質為1M KCl);

  砂紙;去離子水

  四. 實驗步驟

  1. 在玻碳電極上蘸一些去離子水,然後輕輕在細砂紙上打磨至光亮,最後再用去離子水沖洗。電化學工作站的電極也用砂紙輕輕打磨。

  2. 在電解池中加入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溶液至其1/2體積,將玻碳電極和甘汞電極插入電解池中並固定好,將兩電極與電化學工作站連線好,綠色頭的電極連線工作電極,白色頭的電極連線參比電極。

  3. 點開電化學工作站控制軟體,點選 setup—技術(technique)—開路電壓—時間,設定記錄時間為5min,記錄資料時間間隔為0.1s,開始進行資料記錄,完成後以txt形式儲存實驗結果。

  4. 將電解池放入45度水浴鍋中,再重複一次步驟2和步驟3。

  5. 將電解液換成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溶液(1:2)後重復一次步驟2至4 6. 實驗結束後清洗電極和電解池,關好儀器裝置,打掃衛生。

  五. 實驗資料處理及分析

  1. 在同一個圖中作出相同溫度不同濃度的兩條開路電位隨時間變化曲線

  1) 常溫(25℃),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溶液(摩爾比1:1和1:2)條件下:

  2) 45℃,10mM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溶液(摩爾比1:1和1:2)條件下

  2.在同一圖中作出相同濃度不同溫度測量的兩條開路電位隨時間變化曲線;

  1)10mM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溶液摩爾比1:1,常溫(25℃):45℃條件下:

  2) 10mM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溶液摩爾比1:2,常溫(25℃),45℃條件下:

  3.應用能斯特方程討論溫度和濃度對開路電位的影響。

  分析:在常溫下,開路電壓隨著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的比例的的增加而降低。 上述電極反應的能斯特方程為:E=EΘ+ RT/F *ln (Fe3+/Fe2+)

  Fe3+:Fe2+的比例由1:1變為1:2,而其他條件保持不變,故電極電勢下降,此時EFe(CN)6]3:Fe(CN)6]4=1:2 < EFe(CN)6]3:Fe(CN)6]4=1:1。

  分析:在鐵氰、化鉀和亞鐵氰、化鉀的比例為1:1和1:2的情況下,常溫的開路電壓都比高溫的開路電壓要高。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電極電勢降低。在相同濃度時,0ln(a[Fe(CN)6]3-/a[Fe(CN)6]4-)由於活度比是負值,所以T越小, 減去的值越小.此處的開路電壓是Fe3+/Fe2+電極與飽和甘汞電極電極電勢的差值。

  六,討論與思考:

  1.實驗過程,玻碳電極可能吸附有上次實驗的雜質等,需用砂紙進行打磨。

  2.影響電極電位的原因有電極本身的性質、溫度,濃度,PH等。

  3.甘汞電極要及時補充飽和KCL。

  4.接線不得反接,綠色頭的電極連線工作電極,白色頭的電極連線參比電極。

  電位電壓的測定實驗報告 篇2

  目錄

  實驗一 電位、電壓的測定及電路電點陣圖的繪製

  實驗二 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

  實驗三 線性電路疊加性和齊次性的研究

  實驗四 受控源研究

  實驗六 交流串聯電路的研究

  實驗八 三相電路電壓、電流的測量

  實驗九 三相電路功率的測量

  實驗一 電位、電壓的測定及電路電點陣圖的繪製

  一、實驗目的

  1.學會測量電路中各點電位和電壓方法。理解電位的相對性和電壓的絕對性;

  2.學會電路電點陣圖的測量、繪製方法;

  3.掌握使用直流穩壓電源、直流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說明

  在一個確定的閉合電路中,各點電位的大小視所選的電位參考點的不同而異,但任意兩點之間的電壓(即兩點之間的電位差)則是不變的,這一性質稱為電位的相對性和電壓的絕對性。據此性質,我們可用一隻電壓表來測量出電路中各點的電位及任意兩點間的電壓。

  若以電路中的電位值作縱座標,電路中各點位置(電阻或電源)作橫座標,將測量到的各點電位在該平面中標出,並把標出點按順序用直線條相連線,就可得到電路的電點陣圖,每一段直線段即表示該兩點電位的變化情況。而且,任意兩點的電位變化,即為該兩點之間的電壓。

  在電路中,電位參考點可任意選定,對於不同的參考點,所繪出的電點陣圖形是不同,但其各點電位變化的規律卻是一樣的。

  三、實驗裝置

  1.直流數字電壓表、直流數字毫安表

  2.恆壓源(EEL-I、II、III、IV均含在主控制屏上,可能有兩種配置(1)+6V(+5V),+12 V,0~30V可調或(2)雙路0~30V可調。)

  3.EEL-30元件(含實驗電路)或EEL-53元件

  四、實驗內容

  實驗電路如圖1-1所示,圖中的電源US1用恆壓源中的+6V(+5V)輸出端,US2用0~+30V可調電源輸出端,並將輸出電壓調到+12V。

  1.測量電路中各點電位

  以圖1-1中的A點作為電位參考點,分別測量B、C、D、E、F各點的電位。

  用電壓表的黑筆端插入A點,紅筆端分別插入B、C、D、E、F各點進行測量,資料記入表1-1中。 以D點作為電位參考點,重複上述步驟,測得資料記入表1-1中。

  2.電路中相鄰兩點之間的電壓值

  在圖1-1中,測量電壓UAB:將電壓表的紅筆端插入A點,黑筆端插入B點,讀電壓表讀數,記入表1-1中。按同樣方法測量UBC、UCD、UDE、UEF、及UFA,測量資料記入表1-1中。

  五、實驗注意事項

  1.EEL-30元件中的實驗電路供多個實驗通用,本次實驗沒有利用到電流插頭和插座。

  2.實驗電路中使用的電源US2用0~+30V可調電源輸出端,應將輸出電壓調到+12V後,再接入電路中。並防止電源輸出端短路。

  3.數字直流電壓表測量電位時,用黑筆端插入參考電位點,紅筆端插入被測各點,若顯示正值,則表明該點電位為正(即高於參考電位點);若顯示負值,表明該點電位為負(即該點電位低於參考點電位)。

  4.用數字直流電壓表測量電壓時,紅筆端插入被測電壓參考方向的正(+)端,黑筆端插入被測電壓參考方向的負(-)端,若顯示正值,則表明電壓參考方向與實際方向一致;若顯示負值,表明電壓參考方向與實際方向相反。

  六、預習與思考題

  1.電位參考點不同,各點電位是否相同?任兩點的電壓是否相同,為什麼?

  答:在一個確定的閉合迴路中電位參考點不同,各點的電位也不相同,但任意兩點之間的電壓是不變的,這一性質稱為電位的相對性和電壓的絕對性。

  2.在測量電位、電壓時,為何資料前會出現±號,它們各表示什麼意義?

  答:電位參考點選定後,各點電位不同, “+”表示該點電位比參考點大,“-”表示該點電位比參考點小;測電壓時,“+”“-”表示兩點的電位相對大小,由電壓電流是否關聯決定。

  3.什麼是電點陣圖形?不同的電位參考點電點陣圖形是否相同?如何利用電點陣圖形求出各點的電位和任意兩點之間的電壓。

  答:以電路中電位值作為縱座標,電路各點位置作為橫座標,將測得的各點電位在該座標平面畫出,並把這些點用線連線,所得的圖形稱電點陣圖;不同的電位參考點電點陣圖形是不同的;在電點陣圖中,各點的電位為該點對應的縱座標,而兩點間的電壓則為該兩點間的'縱座標的差。

  七、實驗報告要求

  1.根據實驗資料,分別繪製出電位參考點為A點和D點的兩個電點陣圖形。

  電點陣圖

  電位值

  被測點

  2.根據電路引數計算出各點電位和相鄰兩點之間的電壓值,與實驗資料相比較,對誤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可能造成誤差的原因有:電壓表的精確度等儀器造成的誤差。

  3.回答思考題。

  電位電壓的測定實驗報告 篇3

  一、 實訓目的

  1、設計電路圖,根據電路圖焊接電路。

  2、透過把設計好的程式利用軟體將編譯得到HEX格式檔案載入到微控制器晶片中,實現模擬電路,得到模擬電路結果。

  二、 實訓要求

  1、選擇課題,獨立完成電路的焊接和程式的編寫與除錯工作。

  2、數碼管準確顯示電壓表上電壓值,誤差允許在。

  3、具有高於或低於某值時的報警功能。

  4、準確計時,以數字形式顯示時、分、秒的時間。

  5、具有校正時間功能(即調整時間)。

  6、結合理論知識分析在焊接電路和除錯程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解決相應問題。

  7、可以到圖書館查閱參考資料。

  8、認真完成實驗課題。

  三、 實訓儀器

  電腦,Keil軟體,Proteus軟體

  四、 實訓器材

  晶振、電容、電阻、按鍵、微控制器、數碼管、電烙鐵、烙鐵架、焊錫、電路板、實驗配套工具。

  電位電壓的測定實驗報告 篇4

  一、實驗目的:

  1. 學習蛙坐骨神經幹標本的製備。

  2. 觀察坐骨神經幹的雙相動作電位波形,並測定最大刺激強度。

  3. 測定坐骨神經幹雙相動作電位的傳導速度。

  4. 學習絕對不應期和相對不應期的測定方法。

  5. 觀察機械損傷或局麻藥對神經興奮和傳導的影響。

  二、實驗材料

  1. 實驗物件:牛蛙

  2. 實驗藥品和器材:任氏液,2%普魯卡因,各種帶USB介面或插頭的連線導線,神經遮蔽盒,蛙板,玻璃分針,粗剪刀,眼科剪,眼科鑷,培養皿,燒杯,滴管,蛙毀髓探針,BL-420N系統。

  三、主要方法和步驟:

  1. 搗毀腦脊髓。

  2. 分離坐骨神經。

  3. 安放引導電極。

  4. 安放刺激電極。

  5. 啟動試驗系統。

  6. 觀察記錄。

  7. 儲存。

  8. 編輯輸出。

  四、實驗結果和討論

  1. 觀察神經幹雙相動作電位引導(單通道,單刺激)

  觀察到一個雙相動作電位波形。

  2. 神經幹雙相動作電位傳導速度測定(雙通道,單刺激)

  (1) 選擇“神經骨骼肌實驗”—“傳導速度測定”

  (2) 改變單刺激強度

  (3) 傳導速度 = 傳導距離(R1--R2-)/傳導時間(t2-t1)

  兩個波峰之間的傳導時間 △t = (t2-t1) = 0.66ms

  實驗中,我們設定在引導電極1和3之間的距離 △R = (R1--R2-) = 1cm

  故傳導速度v = △R/△t = 1cm / 0.66ms = 15.2 m/s

  3. 神經幹雙相動作電位不應期觀察

  當刺激間隔時間為4.61ms時,兩雙相動作電位開始融合,此時為總不應期;當刺激間隔時間為1.05ms時,雙相動作電位完全融合,此時為絕對不應期。

  故相對不應期 = 總不應期 – 絕對不應期 = 4.61ms – 1.05ms = 3.56ms

  4. 普魯卡因對神經衝動傳導的阻滯作用

  在兩通道之間滴加普魯卡因後,兩雙相電位間的波峰間隔時間為1.03ms,由引導電極之間的間隔距離1cm,得此時傳導速度:V1 = 1cm/1.03ms = 9.71 m/s

  5. 機械損傷對坐骨神經幹雙向動作電位的影響

  當剪斷兩引導電極之間的神經幹時,第二通道的雙相動作電位消失。 故機械損傷對神經動作電位傳導的阻滯作用比局麻藥強。

  6. 實驗注意事項

  a) 牛蛙腓腸肌後的神經幹分支較難找,可以適當剪開周圍軟組織輔助找到。

  b) 每隔一段時間,記得給神經幹(及未分離時的周圍軟組織)滴加任氏液以儘量保持組織的活性。

  c) 分離出的神經要儘量長,以保證實驗資料的完整性。

  d) 滴加普魯卡因時,液滴可能會垂在神經幹上的兩個引導電極之間,此時可以用滴管將其引流到神經幹末端無引導電極的地方,滴到神經遮蔽盒底部。

  e) 實驗前先熟悉即將使用的機能學實驗系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