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的調查報告

企業文化建設的調查報告

  在不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並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好的調查報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企業文化建設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企業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髮展的漸進過程,它往往受兩種主要因素影響,一是各種群體、環境、時代潛移默化的文化交融,二是重大事件所導致的文化劇烈變遷。文化也就在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逐步得以強化。

  因此,外部環境影響、歷史沿革積澱和內部文化演進成為企業文化形成的三大源流,對企業文化的研究,也就需要從回顧歷史與分析現狀入手,從文化梳理與成因分析中,探尋企業的文化脈絡。

  對於“脫胎於計劃,成長於市場”之中的煉化公司而言,近三十年的成長曆程,可謂充滿艱辛、鬥志昂揚、風雨兼程。文化作為一種體驗、一種思考、一種精神,隨著歲月流轉慢慢地沉澱在石煉人的身上。

  我們力求由外及內,即從文化建設的外在工作成就,到文化演變邏輯,再到現實問題思考三個方面,展開對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的梳理與辨識。

  (一)文化建設的工作成就

  煉化公司,作為中國石化地處河北的煉化公司企業,行業特徵鮮明,國企特色濃重,走近煉化公司,便可清晰觸控到那種久違的、親切的、傳統企業的文化質感,樸實、熱情、勤奮、有為。煉化公司的文化建設成就便融於這種平凡而活潑的工作之中。

  1、立足行業特色,較好地繼承了石化企業的優良文化傳統

  石化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譜寫了豐富的精神篇章。煉化公司作為中國石化的一員,從誕生之日起便繼承了石化企業優良的文化傳統,成為煉化公司最重要的文化源流與優秀文化元素。

  儘管中國的石油石化系統幾經變革,但在煉化公司的肌體內仍然跳動著石油石化人的精神脈搏。以“大慶精神”為核心的愛國主義、艱苦創業、胸懷大局、忘我拼搏,以“鐵人精神”為寫照的求實奉獻、埋頭苦幹、主人翁責任感始終是石煉人的精神法寶。

  從建廠初期第一代石煉人的艱苦奮鬥到工程推遲後的順利開車,從化纖專案的尷尬接盤到頂住壓力的扭虧為盈,從不言回報的加班加點到以集體為重的默默奉獻,從減員增效的變革衝擊到穩步推進的改革成果,從上市約束的規範管理到嚴謹有序的穩步改革,從思想混沌的成長低谷到漸見曙光的xx萬目標。煉化公司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石化企業優秀文化的傳承史。

  毋庸置疑,行業的特色、國企的背景所沉澱下來的優秀文化元素,是煉化公司成功走向未來的不揭動力。

  2、結合業務實際,有序地推進服務生產的評優創先工作

  文化不是口號式的空中樓閣,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軌跡,它需要切切實實為生產服務,為經營服務,這需要全體員工尤其是各級管理者深入思考。

  煉化公司能夠始終從自身生產實際出發,圍繞生產想辦法,圍繞效益尋出路,結合業務實際,有序推進服務生產的評優創先與氛圍營造工作,這是石煉人將企業文化付諸實踐的具體表現。

  “紅旗班組”、“星級車間”、“自主管理”、“銀河行動”、“亮點宣傳”、“幫扶救困”、“團隊學習”、“精細管理”、“績效改革”、“電視辯論”、“陽光管理”、“六進活動”,等等,這一切都是企業文化在實踐中的鮮活寫照。

  在煉化公司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近十年的管理進步與改革探索,石煉人始終在思考與尋找企業基業常青與長治久安之道,始終在經營管理實踐中運用文化的力量促進企業的發展。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是一種實踐,一種圍繞中心任務的實踐,一種融於日常工作的實踐。這種實踐體現出一種高度的結合,與企業發展目標相結合、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與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相結合、與內修職工素質外樹企業形象相結合。

  可以講,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始終充滿激情、富有特色、卓有成效。

  3、圍繞職工需要,精心組織策劃,不斷豐富業餘文化生活

  作為一家富有國企傳統的四千人的石化企業,煉化公司可謂臥虎藏龍、人才濟濟。圍繞提高職工素質,陶冶人文情操,豐富業餘文化活動,精心組織、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是國企的傳統文化優勢,這一點,煉化公司做得同樣出色。

  從“親情家書”到“元宵晚會”,從“羽毛球賽”到“運動大會”,可謂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傍晚時分活躍在石煉職工新區的“秧歌”、“舞蹈”、“健身”、“嬉戲”,更是和樂融融、美不勝收。

  透過開展文明健康、昂揚向上的文化活動來不斷陶冶員工的情操,展示員工的才華,凝聚員工的人心。這是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又一有力成就。

  4、著眼時代要求,不斷思考、探索、創新、完善精神內涵

  企業文化是由理念、制度、物質、行為所構成的多層體系,其核心為文化理念。然而文化理念又將從多角度回答“我是誰”、“到哪去”、“怎麼走”的企業哲學命題。

  紛繁複雜的文化內容易讓人抓不住關鍵,從而缺少真切的理解與準確的把握,進而難以一言以蔽之。同時,文化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始終富有時代的氣息,因而,不同時期的文化傳播應有清晰的主旋律。透過提綱挈領式的提要描述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一語道破,統領全域性,所謂“捕蛇應當掌七寸”。這需要一種智慧,一種創新的智慧,一種基於對組織深刻理解與系統把握的智慧。

  煉化人做到了,它就是“盡職”文化。

  就如同揚子石化講“進步”、濟南煉油談“責任”、上海石化言“回報”一樣,“盡職”是煉化公司核心理念的準確表達,是對企業現階段文化環境的準確定位。可以講,“盡職”文化是獨具煉化公司特色的企業文化,它不但秉承了老一代石煉人艱苦奮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而且還融入了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為企業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盡職”文化的提出是煉化公司著眼時代要求,不斷思考、探索、創新、完善精神內涵的重大文化成果。

  (二)文化積澱的階段、邏輯與成因

  企業文化是一個長期積澱、緩慢變化的漸進過程。伴隨煉化公司近三十年的成長,文化的形成有其獨特的階段特徵與邏輯成因。我們大膽地將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發展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是試圖從歷史與邏輯的角度,去進一步探尋與透析企業的文化脈絡。

  1、初創期(19xx年-19xx年),文化的繼承與探索

  煉化公司於19xx年破土動工建設,19xx年部分裝置建成試開工生產,19xx年全部建成,19xx年透過國家竣工驗收,歷時16年。其中,從破土動工到試開工生產,是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的“初創期”,其典型特徵為文化的“繼承與探索”。

  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培育起來,並共同遵守的目標、價值觀、行為規範的總稱,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為員工所認可且帶有本企業鮮明特色的文化要素的總和,沒有企業的成長過程,缺少工作中的思想交融,企業文化不可能形成。

  建廠初期的煉化公司,其文化主要來源於石油石化企業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煉化公司的文化是有根的。它不同於現代市場經濟中一個新興高科技公司的成立。

  在建設期,面對催人振奮的目標、工程繁重的任務,石煉人是憑著忘我的精神和艱苦的奮鬥來開創嶄新的面貌。雖然無法回覽歷史的畫面,但我們在腦海裡能夠看到那樣一種熱氣騰騰的場景――飄揚的紅旗、揮汗的臉頰、轟隆的機器、吊裝的哨鳴,還有那延建後短暫的凝重和成功試產後激動的擁抱。

  這種文化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至今在石煉人的身上,還可以清晰地觸控到那種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這是文化中抹不去的歷史烙印。

  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開始了煉化公司這個新的組織在文化上的初期探索與自主成長。

  文化的繼承與探索是初創期鮮明的階段特徵。

  2、成長期(19xx年-19xx年),文化的內化與發展

  伴隨著企業的生產運營與成熟進步,文化作為一種隱含的價值觀也在不斷地積累與成長。從1984年到1997年,煉化公司進入了企業文化的'“成長期”,其典型特徵為文化的“內化與發展”。

  這期間,煉化公司也進入了企業發展的快車道,“雙軌制”運營更為煉化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生產生活一片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以石油石化傳統精神為根基的企業文化在這一時期也得到迅猛發展,國有企業“主人翁意識”與“企業是我家”的觀念深入人心。儘管國有體制及計劃經濟內在的缺陷已經開始萌芽並暫有表露,但整體上,這一時期的石煉人是幸福的、快樂的、自豪的、融洽的。如今,每當石煉人談起昔日的輝煌,回想那段往事,臉上仍會蕩起甜美的笑容。

  文化作為人的一種主觀世界,也隨著企業的成長而不斷髮展與內化。

  3、嬗變期(19xx年-20xx年),文化的衝突與反思

  人生幾多坎坷,企業歷經磨難,這是一種成長之痛,超越便是一種“幸福”。

  煉化公司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可謂潮起潮落、風雨兼程。從1998年到2003年,石煉人渡過了成長中最艱難的時刻。與此對應,企業文化進入了“嬗變期”,其典型特徵為文化的“衝突與反思”。

  雙軌制的消亡、市場的低迷、管理的起伏、協解的壓力,使快樂的石煉人冷靜下來。但冷靜並不等於清醒,它處於清醒前的混沌與迷失,這一時期的石煉人是艱難的、痛苦的,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思維開始進入內心的衝突、掙扎與反思。

  石化纖的成長便是鮮明的寫照。一方面,企業需要發展,戰略需要機遇,新的任務、新的裝置、新的市場,是煉化公司努力爭取的目標。而另一方面,棘手的專案、過重的投資、獨有的工藝、傾銷的市場,讓誕生不久仍還稚嫩的石化纖的成長舉步為艱、苦苦掙扎。

  更多的石煉職工也陷入一種被動的精神壓力,走出去需要一種勇氣與才智,留下來需要一種意志與堅定,衝突中的無奈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痛苦。

  這是一種內心無法逃避的衝突,然而,重擔之下也歷練和培養了新一代的石煉人,負有時代使命感與責任感的煉化公司的管理者開始進入系統反思。

  文化便在這種衝突與反思中沉澱下來,成為煉化公司企業文化自我成長中最為濃重的一筆。

  4、提升期(20xx年-現在),文化的創新與推進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經過痛苦磨難的石煉人終於憑藉自己的勇氣與智慧走出了低谷。離開的,我們祝福他們前程似錦;留下的,我們萬眾一心奮勇向前。

  在新一代煉化公司管理者的帶領下,自20xx年起,徹底擺脫了那段陰霾期的思想枷鎖,從800萬噸煉化擴產規劃的定音,到16萬噸化纖增容專案的建設,從石化纖的減資增效重現市場曙光,到銳意改革強化管理重振鬥志,終於使煉化公司重新引向了戰略軌道。

  伴隨期間的是文化的整合創新與逐步推進,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進入了“提升期”。

  “盡職”文化的提出與廣泛討論並達成共識,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動力。學習型組織建立的不斷深化、企業文化系統建設專案的悄然啟動,必將使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使企業文化真正成為促進企業持續進步、創新發展的精神法寶。

  (三)文化創新的現實障礙

  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使命光榮而艱鉅,但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在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舊有思想觀念及新的價值取向仍有一股力量,將對文化發展構成較強的思想障礙,清醒地正視這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進一步轉變觀念,促進文化健康成長的基本前提。

  1、傳統觀念束縛下的思維樊籬

  “盡職”文化所倡導的不僅僅是對工作職責的明確及對工作成果的承諾,不僅僅是從工作層面出發,要求我們的職工勝任崗位能力,完成工作目標。“盡職”文化更是一種思想,它要求我們的職工能夠象羅文一樣,在工作中懷著一種精神,主動、忠實、無私、堅持,而這就需要一種價值認知,即“職業意識”。

  “盡職”文化要求我們的職工能夠從職業的角度來看待工作,首先做一名“職業人”,並以此來正確理解企業與員工的契約關係,正確認識付出與回報的動態均衡。一種職業必然具備一種能力,必然要求一種績效,必然面對動態需求,必然符合市場機制,而非一種固定的依附。擁有這種認知是“職業人”的成熟。

  然而,煉化公司做為一傢俱有三十年曆史、國企背景濃厚、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企業,在長期“主人翁意識”的薰陶下,在長期“企業辦社會”的統包大攬下,在職工的思想深處,“職業觀”、“契約觀”並未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法則。職業意識的不足又帶來危機意識的淡漠,進而成為影響文化創新的思維樊籬,成為“盡職”文化深入傳播的心理障礙。

  2、行業體制制約下的功能缺位

  任何企業的成長都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制約,做為中國石化集團下屬的煉化企業,煉化公司始終要以集團公司的工作精神為指導,在中國石化集團現有的管理體制下成長。

  從集團管控模式的角度來看,世界上的石油石化企業集團,受其自身資源依賴與產品屬性的限制,往往側重於集權式管理體制,多采用戰略指導下的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受其影響,下屬企業往往並不擁有完全的面向市場的組織機能。

  具體來講,從企業價值鏈角度看,煉化公司的原料採購與市場營銷均統一由集團內相關企業負責。這樣一來,企業便失去了獨立面對市場的機會,經營報告僅是一種數字文章,賬面的虧損並不代表真正的價值,經營目標與利潤指標是另外一套假設,正如企業職工所言“煉化公司更象是個大車間”。這種安排就集團整體而言優勢明顯,就煉化公司個體而言,缺少市場歷練與洗禮的組織必然難以深化市場意識與競爭意識。

  而市場意識與競爭意識是現代企業文化的重要構成元素,行業體制制約下的功能缺位成為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又一現實障礙。

  3、市場經濟思維下的價值衝突

  市場經濟講究公平競爭、投入產出、貢獻回報。在全社會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石煉人必將受到外來價值觀念的衝擊。新形勢下的企業文化工作,必須高度重視企業職工的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問題,才能調動最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奉獻精神。

  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企業文化工作的起點和歸宿,我們不能只說奉獻不回報,只說工作不休息。馬克思曾說過:“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和他們的利益有關。”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也提出“開明的自利”觀點,他講到:“不是屠夫、釀酒師和麵包師的善心才讓我們有了心儀的晚餐,他們考慮的都是他們自身的利益,我們必須明白,不是他們的人道主義,而是他們的自利,讓我們有了心儀的晚餐。不要告訴他們我們的需求,只需要告訴他們他們的機會。”

  我們企業文化工作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反映和維護一定的利益關係,文化建設是無法迴避利益的,因為市場經濟已把人們的利益動機和慾望充分地激發出來了,不講利益,不參與市場的交換與競爭是無法生存的。

  然而,企業經營同樣受到外部各種約束條件的限制,這種外部約束與市場思維便帶來企業文化建設中不可避免的價值衝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