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縣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調研報告範文

有關於縣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調研報告範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於縣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調研報告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農村養老問題的情況

  農村養老的形勢基本可分為四種:

  (一)家庭養老:這是當前中國農村使用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具體體現。這是一種最完美的養老方式,它所具有的優越性是任何其他養老方式都無法比擬和替代的。在現有經濟水平條件下及傳統文化模式下,家庭養老仍然是我國農村的主流養老方式。

  (二)集體養老:集體養老就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人進行贍養的制度。集體養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集體養老存在的物質基礎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的完善和物質的豐富,存在的心理基礎是老人社會交際的廣泛和子女對養老認識的多元化。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和農民意識的.落後直接影響了集體養老的普及化和規模化。

  (三)養老保險:面對農村老年人口數目的迅速增長和家庭養老的弱化,農村養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從1991年開始,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民政部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農村社會化養老保險改革的試點。到1998年底,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0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養老保險改革試點,有8200多萬農民參加了養老保險。應該說,農村養老保險從無到有並初具規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四)儲蓄養老: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

  二、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

  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家庭養老是當前農村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隨著子女紛紛外出,老人與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會給老人的生活帶來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

  1、生活來源得不到有效保障。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勞動所得和子女的經濟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純收入大多數低於農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給父母一些口糧,逢年過節送一點錢物。隨著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及物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子女寄錢回家標準低且缺乏持續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不僅沒有錢寄回家,而且留在農村的'孫子上學及生活等費用還要靠老人來支付。由於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差,許多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較艱苦。

  2、精神沒有寄託。由於子女不在身邊,空巢老人特別是單身老人、體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別無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獨,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獨感,有事無人幫,有話無處訴說。他們常常一邊為外出打工的子女擔心,一邊為了生活還要辛勤勞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情感孤獨。農村老年人幾乎沒有文化娛樂活動, “空巢老人”活動空間十分狹小,孤獨、壓抑的情感有增無減。

  3、勞動責任沒有減少。農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負責全家的農事勞動,還要負責外出務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學習,如洗衣做飯、上下學接送等,本來應該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農村老人們,又重新挑起了家務生活的重擔,他們倍感心力交瘁,十分無奈。

  4、生病得不到及時治療。老弱多病是自然現象。農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較普遍,許多人是多病纏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醫療費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貧困境地,“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在農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於治療不方便和怕給子女添負擔,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捨不得及時到醫院治療。

  5、集體養老只能作為農村養老的重要補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員所言成為家庭養老的替代形式。

  6、由於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仍比較落後,且地區間極不平衡,差異較大,社會保險發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脹、天文數字的醫療費以及農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儲蓄養老已失去太大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