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

《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

  舟夜書所見 清朝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舟夜書所見》譯文

  漆黑的夜晚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螢火蟲一樣發出一點微亮。

  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好像無數星星灑落在河面上。

  《舟夜書所見》註釋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簇:擁起。

  《舟夜書所見》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絡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沒有出來,天特別黑,不是說月亮是黑的。見(讀xiàn),顯現。孤光,孤單的亮光。螢,螢火蟲,光亮微弱。意思說: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樣黑。只有漁船上一盞圍燈,孤零零閃著螢火蟲一樣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漁燈”。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彷彿是一隻螢火蟲在原野裡發出微弱的光。“孤”表現了環境的寂寞、單調,寄寓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後兩句為動態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簇,擁簇,簇動。風兒微微吹來,水面擁起細細的波紋,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亂開了,頓時化作滿河的星星,閃爍不定,令人眼花繚亂。這兩句由靜入動,描繪出一個十分生動神奇的畫面。風簇細浪,浪散燈光,燈光化星,層層展開,引人入勝。“簇”字用得準確形象,既寫出了風微,又刻劃了浪動。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雲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的河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寧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詩人細膩的觀察是由上到下,由靜到動的,寫來又是那樣井然有序,明暗互襯,靜動相間,用字傳神,聯想奇特,構成一幅獨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漁火圖,使讀者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舟夜書所見》創作背景

  本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詩人在船上過夜時,寫下的所見到的景物,所以題目叫做“舟夜書所見”。

  《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2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註釋

  ①書∶這裡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

  ②螢∶螢火蟲。這裡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

  ③風簇浪∶風吹起啦波浪。簇,聚集、簇擁。

  譯文

  夜晚在船上記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啦,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啦細細的波浪,由於水波動盪,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啦許多閃耀的星星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在河面上。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啦覺得那麼清楚,那麼明亮。)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啦,變成啦無數顆星星,在河面閃動。(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裡,所以河面在微風中起啦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盪漾。)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啦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麼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啦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啦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啦漁燈倒影“散作滿河星”的神奇畫面。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我們讀啦也彷彿身臨其境。

  《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3

  舟夜書所見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原文: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譯文

  夜黑了,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了細細的波浪,由於水波動盪,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了許多閃耀的星星。

  註釋

  ①書∶這裡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

  ②螢∶螢火蟲。這裡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

  ③風簇浪∶風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擁。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麼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了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了月光和漁燈倒影在水上,微風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給人一種畫面感和靜謐感。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人們讀了也彷彿身臨其境。

  《舟夜書所見》說課稿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想象美景

  3、背誦詩文、默寫詩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說教學設計:

  《舟夜書所見》是一首寫景的詩,如何讓學生讀中生趣,讀中感悟,讀中動情呢?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生活體驗,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身臨詩句之中,暢遊在作者給我們營造的環境裡,感悟古詩的美。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欣賞,在讀中拓展。

  開課的時候,就調動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由生活中見到的美景談開,在同學參與興趣極高的狀態下,用“有過夜間觀賞江景的經歷嗎?”這一問題,自然過渡到古詩的學習中。也就是從生活中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學習古詩做好鋪墊。

  這首詩結構簡單,語言通俗易懂,如何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就是教學的關鍵。我在教學設計中按照詩句呈現的意境,將詩分成兩大塊。第一塊就是1、2兩行,以個性朗讀為訓練點,讓學生適度理解詩人在見到漁燈之後的高興以及從“孤光”當中體會到詩人冷清複雜的心境。第二塊也就是3、4兩行,以個性想象為訓練點,從“散”之中,想象情景的變化和詩人心境的變化。無論是哪一塊,都積極鼓勵學生,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讓他們真正融入到學習之中,學出自己的個性。

  我依然採取了讓學生蒐集材料、小組合作學習再共同交流的方式。由於學生對詩中所描寫的美境感性認識少,所以理解上出現了一定的偏差。特別是對詩的後兩句“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理解更不到位,導致了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針對這種現象,我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如詩句配上動畫等。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投入感情地讀,配上音樂讀,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齊讀,背誦等,直至感悟到詩句中所描繪的畫面之美,讀出自己獨特的韻味。運用課件,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本課時,針對學生了解河(海)面漁火知識過少和“燈光”與“滿河星”之間的關係不易理解的特點,結合“根據詩句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美麗畫面”的要求,我利用課件:在漆黑的夜晚,一隻小漁船點著孤零零的一盞漁燈,彷彿螢火蟲的光亮,從遠處緩緩駛來,那情景非常寧靜;陣陣微風漾起層層細浪,原來那點亮光散開成河面閃爍的星星,又是多麼迷人。以動畫演示畫面,不但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燈光”與“滿天星”之間的關係,而且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為進一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做了鋪墊。

  教學中透過教師範讀,強化詩所烘托的意境。受前兩首詩的影響,特別是當學生看到“月黑”、“孤光”、“一點”等詞後,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聯想到這首詩表達的也應為作者孤獨、寂寞的心情。其實不然。為強化詩所表達的意境,我在學生初步理解詩意後,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老師範讀文章,邊想象詩所描寫的畫面。透過老師的範讀和課件演示,促使同學們悟出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夜色中水面漁火景象的讚美。

  課前,讓學生收集描寫夜景的古詩。在學生理解詩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後,我安排孩子們積累一首描寫夜景的古詩,既增加學生的積累,又是對學習方法的一種鞏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