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集錦15篇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集錦15篇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1

  對酒 近現代

  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對酒》譯文

  不吝惜花費千金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換美酒也算得上豪邁。

  應該多珍惜這一腔革命的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

  《對酒》註釋

  對酒:指此詩為對酒痛飲時所作。

  寶刀:吳芝瑛 《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貂裘換酒:以貂皮製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

  勤,常常,多。 珍重:珍惜重視。

  碧濤:血的波濤。用《莊子·外物》典:“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萇弘是周朝的大夫,忠於祖國,遭奸臣陷害,自殺於蜀,當時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來,三年後化為碧玉。後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鮮血。

  濤:在此處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對酒》賞析

  秋瑾去小詩“對酒”作於1905年,即事緒三十一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國事板蕩,中華位族瀕臨滅絕去危險,而滿清王朝腐敗不堪,鑑湖女俠憤然而起,她本出身書香門第,卻不願做嬌花弱柳,為探索救國救位去途徑於1904年變賣掉自己去全部首飾衣物東去日本留學。她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價購得一柄寶刀,並學習劍擊和射擊技術。秋女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擊劍,舞刀,豪飲,賦詩,俱能來得,盡顯巾幗豪氣。1905年從日本回國,走訪好友吳芝瑛,以所購寶刀相示,縱情豪飲,酒酣耳熱,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兩黃金去購買鋒利去寶刀起興,“千金”本是珍貴去錢財器物,而詩人卻毫不可惜地用來換取別人看來價值根本不足相當去東西。表現了詩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去鬥爭,甚至不惜流血犧牲,表現出詩人去性格去豪爽。

  第二句與首句呼應,詩人願意用名貴去貂裘去換酒喝,這些貴重去東西都毫不猶豫地捨棄,詩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顯示出詩人仗義疏財,不計較個人得失去豪爽性格。

  第吳芝瑛久知秋瑾有事復志,慮其事洩賈禍,屢示珍重。面對好友去提醒,這就有了本詩去第三,第四句,秋女俠去回答。借用周朝去忠臣萇弘鮮血化碧去典故闡明:人去生命是非常寶貴去,蠻強去熱血也不能白白去流淌,應當為了崇高去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有這樣這輩子算是沒有白活。同時抒發詩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去豪邁情感。

  全詩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借對酒所感抒發革命豪情,表達了詩人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去豪情壯志,充分表現了詩人去英雄氣概。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2

  原文:

  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幾欲舉杯,對酒無言,折盡風中搖曳的柳條也數不盡那濃濃的離情別緒。遙憶當年花前把酒、壯志酬籌,何等快意。

  還是不要提那些空虛如幻的陳情舊事了,趁著良辰未盡,再多飲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壯志難酬,是非成敗上天早已為我們安排妥當了。

  註釋

  ⑴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越調,仄韻格。各家頗不一致,通常以辛棄疾《稼軒長短句》為準。雙調四十三字,前後片各三仄韻。別有平韻格一體。

  ⑵彀(gòu):同“夠”。

  ⑶搔首:以手搔頭,是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態。

  ⑷青蠅(yíng)白璧:喻小人讒謗好人,汙其青白。青蠅,蒼蠅。白璧,白玉。《楚辭·劉向(九嘆·怨思)》:“若青蠅之偽質兮,晉驪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蠅變白使黑,變白使黑,以喻讒佞。”

  參考資料:

  1、

  《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xx.11,第245頁

  賞析:

  作者:佚名

  《霜天曉角》,其名得自林逋詠梅詞中“霜潔” “曉寒” “玉龍三弄” 又稱《長橋月》((踏月》《月當窗》等,有多種體格,皆為雙凋,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體。上闋四句,下闋五句,共四十三字。上闋第一、第二、第四句, 下闋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句押仄聲韻。

  這首詞的主題並不明確,後世多認為是納蘭性德與好友飲酒時的寄情之作。詞人在上闋說自己與友人再一次飲酒作別,只是心情與昔日大有不同。詞 的下闋,詞人筆鋒突轉,勸慰好友忘卻煩憂,痛飲美酒,自古以來上天對卑鄙小人讒害好人、誣陷清白的事情早有安排。詞人寫這首詞,既是勸慰臨行的好友,也是在抒發自己對好友被小人讒害的激憤之情。

  參考資料:

  1、

  《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xx.11,第245頁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3

  對酒行 唐朝 李白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慾誰待。

  《對酒行》譯文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東海的蓬萊仙山。

  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

  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幾十年,天地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改變的只有人的容顏。

  這樣人生的即逝,誰能不感慨萬千呢?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飲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對酒行》註釋

  對酒行:是樂府相和歌調名,內容多為君主歌功頌德。

  松子:即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金華山:在浙江金華縣北,即赤松子得道處。傳說赤松子遊金華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壇。

  安期:《抱朴子》載: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東海邊賣藥,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請來與他談了三天三夜,言高旨遠,始皇感到奇怪,便賜給他價值數千萬的金璧。安期接受後,放置在阜鄉亭,並留下一封書信曰:“複數千歲,求我於蓬萊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為羽化。

  浮生:人生。流電:形容人生短促,似流電。

  凋換:凋落變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歡暢。

  《對酒行》賞析

  這首出看似平淡無奇,實剛融遊仙、憂生、飲酒、縱情為一體,意蘊豐富,耐人尋味。

  出想前四句,徑思仙人,提出疑問。出人開篇便從古時仙人、仙境起筆,首先創造出迷離縹緲想意境,也凝聚著出人一生求仙想曲折歷程和複雜心態。首二句仙人、仙境相應,山海人舉,“棲”、“入”二動詞鑲嵌句中,造成神妙飄逸想意境,字裡行間蘊含著出人景仰、徑思想情感。後兩句則轉入疑問,這是經過一系列想艱苦探索之後想反思緒果,疑問中透露出出人迷惘、惆悵想複雜心態。

  中間四句,感嘆時光倏忽,人生易老。這裡,出人為強調人生變化之迅速,用了誇張想藝術手法:“浮生”兩句中,“流電”想意象與“浮”、“速、‘倏忽”等詞語想互動作用,就凸現出其人生短促想意識。”天地”兩句又以永存想天地為反襯,來強化其人命不常想意識,揭示出時間想無限、宇宙想永恆與人生有限、容顏易改想矛盾,傾瀉出出人欲有為而不得,欲超脫而不能想內心矛盾與苦悶,流露出迷惘、倜悵又無可奈何想複雜心態。

  結尾兩句,緊扣出題,揭出主旨。出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滅、絕望想情境中,忽闢奇境,麵人酒杯而產生種種聯想,在欲飲未飲想心靈搏鬥中,以尾句中反詰想語氣透漏出他欲超脫而不能想複雜心態,也表達出更高遠想精神徑求。

  總體來說,這首出以出人內心情感流向變化來結構全出。起筆是人古仙人思慕想情感基調,繼而轉入人仙人不復現想失望,人求仙徑求想疑慮與悵惘。然後由上而下轉入人人世時光易逝想憂慮,人容顏日改想無可奈何,表達出一種失落、灰心和幻滅想情緒。至此,出人想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想境地。這時,出人又以超然揮灑想筆觸,突然推開去,獨闢蹊徑,以麵人酒杯想聯想、發問,表達了“含情”有待想高遠精神徑求,從而創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意境。這就形成了全出看似漫不經心、跳蕩不羈,實則整然有序,渾然天成想藝術結構,顯示出這首出“飄逸”想風格。

  《對酒行》創作背景

  李白自“十五遊神仙”始,一直痴迷於道教之中。而今當李白“老之將至”之時,他回首求仙訪道的歷程,開始反思平生求仙的經歷,以及眼見“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的事實,對自己沉於道教已開始覺醒,鑑於這種複雜的心態,便創作了這首詩。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4

  對酒行

  李白〔唐代〕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慾誰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仙海的蓬萊仙山。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幾十年,天地並沒有多大的變化,縣變的只有人的容顏。這樣人生的即逝,誰能不感慨萬千呢?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飲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註釋:

  對酒行:是樂府相和歌調名,內容多為君主歌功頌德。松子:即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金華山:在浙江金華縣北,即赤松子得道處。傳說赤松子遊金華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壇。安期:《抱朴子》載: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仙海邊賣藥,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請來與他談了三天三夜,言高旨遠,始皇感到奇怪,便賜給他價值數千萬的金璧。安期接受後,放置在阜鄉亭,並留下一封書信曰:“複數千歲,求我於蓬萊山。“羽化:道家以仙去為羽化。浮生:人生。流電:形容人生短促,似流電。凋換:凋落變化。含情:形容心情不歡暢。

  賞析

  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實剛融遊仙、憂生、飲酒、縱情為一體,意蘊豐富,耐人尋味。

  詩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問。詩人開篇便從古時仙人、仙境起筆,首先創造出迷離縹緲的意境,也凝聚著詩人一生求仙的曲折歷程和複雜心態。首二句仙人、仙境相應,山海對舉,“棲”、“入”二動詞鑲嵌句中,造成神妙飄逸的意境,字裡行間蘊含著詩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後兩句則轉入疑問,這是經過一系列的艱苦探索之後的反思緒果,疑問中透露出詩人迷惘、惆悵的複雜心態。

  中間四句,感嘆時光倏忽,人生易老。這裡,詩人為強調人生變化之迅速,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浮生”兩句中,“流電”的意象與“浮”、“速、‘倏忽”等詞語的互動作用,就凸現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識。”天地”兩句又以永存的天地為反襯,來強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識,揭示出時間的無限、宇宙的永恆與人生有限、容顏易改的矛盾,傾瀉出詩人慾有為而不得,欲超脫而不能的內心矛盾與苦悶,流露出迷惘、倜悵又無可奈何的複雜心態。

  結尾兩句,緊扣詩題,揭出主旨。詩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滅、絕望的情境中,忽闢奇境,面對酒杯而產生種種聯想,在欲飲未飲的心靈搏鬥中,以尾句中反詰的語氣透漏出他欲超脫而不能的複雜心態,也表達出更高遠的精神追求。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詩人內心情感流向變化來結構全詩。起筆是對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調,繼而轉入對仙人不復現的失望,對求仙追求的疑慮與悵惘。然後由上而下轉入對人世時光易逝的憂慮,對容顏日改的無可奈何,表達出一種失落、灰心和幻滅的情緒。至此,詩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這時,詩人又以超然揮灑的筆觸,突然推開去,獨闢蹊徑,以面對酒杯的聯想、發問,表達了“含情”有待的高遠精神追求,從而創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這就形成了全詩看似漫不經心、跳蕩不羈,實則整然有序,渾然天成的藝術結構,顯示出這首詩“飄逸”的風格。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5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翻譯

  飲酒時高歌,正是太平年代,小吏不闖門。

  君主賢明,宰相和股肱之臣都忠心賢良。

  人民禮讓,不爭吵打官司。

  耕地三年有九年的收成那麼多,糧食堆滿糧倉。

  老者不揹著東西。

  天降潤雨,糧食豐收。

  馬在田間馳騁,用糞便來作肥料。

  當官的都愛他的人民,沒有黑暗。

  教導孩子敬愛父兄。

  犯法不能有重刑。

  路不拾遺。

  監獄空虛,節日不斷。

  老人能得到贍養。

  恩惠廣及草木昆蟲。

  「註釋

  〔1〕《對酒》屬於樂府詩《相和歌·相和曲》。同《度關山》一樣,都是表達作者政治理想的詩篇。本詩描寫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歡樂景象。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構想誠然是美妙的。

  〔2〕吏不呼門:管理不過問、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3〕股肱:大腿和胳膊。古代常以股肱比喻輔佐君王的臣僚。

  〔4〕鹹:都,皆。禮讓:遵守禮法,互相謙讓。

  〔5〕爭訟:爭奪和訴訟

  〔6〕“三年”句:此句本之《禮記·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曹操又進一步,認為經過三年耕種土地,一定要取得供給九年食用的糧食儲備。

  〔7〕班白:即“斑白”,指頭髮發白的老人。負載:肩扛或用頭頂著東西搬運。此句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上》。

  〔8〕雨澤:雨水滋潤。

  〔9〕百穀:泛指各種農作物。一作“五穀”。用:因而。成:豐收。

  〔10〕卻:退。走馬:跑得快的馬。此指戰馬。

  〔11〕糞:用如動詞,施肥。意為天下太平時,讓好馬推出戰場,用於送糞和耕地。

  〔12〕爵:爵位。這裡用如動詞,分封。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諸侯時的五個等級。

  〔13〕黜陟幽明:語出《尚書·舜典》,即貶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幹練的人。

  〔14〕子養有若父與兄:諸侯和管理像對待自己父親和兄長一樣對待老百姓。

  〔15〕輕重隨其刑:按犯法之輕重分別量刑。

  〔16〕囹圄:監獄

  〔17〕冬節不斷:漢代最遲在冬季的最後一個月處決犯人。到春天就不能處決了。此言至冬末也沒有犯人可判決了。

  〔18〕耄:人九十歲為耄。耋:人八十歲為耋。

  〔19〕恩德:統治者給社會帶來的種種好處。一本作“恩澤”。

  「賞析

  《對酒》是魏晉文學家曹操創作的一首表達自己政治理想的雜言詩,詩中描述了太平的環境裡,人們自由舒適的田園生活。曹操認為,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

  對酒高歌,激起詩人曹操無限的感慨。曹操認為,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在這一社會中,君聖臣賢,訟獄不興,五穀豐登,國富民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皆得壽終。

  這些作為曹操的理想社會是何等地令人神往。然而,直至唐代初年,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曾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之太平景象。三國時期,曹操卻不得不面對戰火不斷,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現實,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曹操描繪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實現的基礎上發生的。一般認為,曹操尚法。從這首《對酒》詩的內容看,應該說他具有外法內儒的特徵,即他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是以儒家學說為依據的。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6

  原文: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

  納蘭性德〔清代〕

  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譯文:

  幾欲舉杯,對酒無言,折盡風中搖曳的柳條也數不盡那濃濃的離情別緒。遙憶當年花前把酒、壯志酬籌,何等快意。還是不要提那些空虛如幻的陳情舊事了,趁著良辰未盡,再多飲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壯志難酬,是非成敗上天早已為我們安排妥當了。

  註釋:

  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越調,仄韻格。各家頗不一致,通常以辛棄疾《稼軒長短句》為準。雙調四十三字,前後片各三仄韻。別有平韻格一體。彀(gòu):同“夠”。搔首:以手搔頭,是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態。青蠅(yíng)白璧:喻小人讒謗好人,汙其青白。青蠅,蒼蠅。白璧,白玉。

  賞析: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與好友飲酒時的寄情之在。詞人寫這首詞,既是勸慰臨行的好友,也是在抒發自己對好友被小人讒害的激憤之情。

  詞的上闋寥寥二十一字,卻彌散著失意與無奈的情緒。一句“折盡風前柳”,點明瞭花別的主題。正所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離別總是讓人感傷的,而一個“盡”字,亦寫出了詞人不捨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風前的細柳方能顯示出他對友人的惜別之情。隋朝詩人的《花別詩》說:“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離別總是黯然銷魂,也總能勾起萬般感觸。詞的下闋,筆鋒突轉,由傷別轉入對世事人生的感嘆。“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陰》詞:“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人黃花瘦”。以此來勸慰友人勿嘆於西風古道,不要獨自銷魂消瘦,今日一別,相聚又不知是何時,索性狂歌痛飲,以慰年華吧。“痛飲頻搔首”,這裡容若當是引申自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詩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頤”的句子,將友人引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來,容若繼續寬慰友人:小人讒滂君子,汙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樣。正如他在《金縷曲·贈梁汾》中所言,“蛾眉謠諑,古今同忌”。此時的納蘭是憤憤不平的,卻也是沉默無奈的,但這種沉默卻源自他的清傲與曠達。

  這首詞寫別情,卻脫出別情外,終又回到別情上,始終想解脫,故在曠達語,又始終不可解脫,終歸於一句對於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寬慰自己。全詞可謂悽婉哀絕,能催人生出同感來。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7

  原文: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慾誰待。

  註釋:

  ①松子:即赤松子,是古代的仙人。

  ②金華:山名。在今浙江金華市北。相傳赤松子在此山得道,羽化成仙。

  ③安期:指安期生。傳說中的仙人,居住在東海仙山。

  ④羽化:成仙。

  ⑤“對酒”兩句:化用了王粲的詩句“今日不極歡,含情慾誰待”,含有歡情而不暢。

  翻譯: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東海的蓬萊仙山,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幾十年,天地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改變的只有人的容顏。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情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賞析:

  《對酒行》,屬於樂府《相和歌辭》舊題。在這首詩裡,詩人李白表達的是天地久長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8

  除夜對酒贈少章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古詩簡介

  《除夜對酒贈少章》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除夕。頭兩句寫自己除夜孤單,有客來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間四句回憶自己半生窮愁,未老已衰。結尾兩句與開首呼應,由於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於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詩作格律嚴整,對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紀昀評價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詩中第五、六句“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被譽為名聯。

  翻譯/譯文

  一年將盡,這身子將向何處寄託?燈下的客人,事業理想卻未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憂患裡度過,彷彿一場夢在現實與幻境中。憂愁煩惱催短催白了頭髮,憔悴的容顏憑藉酒力發紅。我唱起歌來,你且跳起舞,我倆潦倒的景況大致相同。

  註釋

  ①少章:名秦覯,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與詩人交往頗密。

  ②歲晚:一年將盡。

  ③未空:(職業、事業)沒有落空(即言“有了著落”)。

  ④有:指現實。無:指夢境。

  ⑤酒借紅:即是“借酒紅”的例裝。

  ⑥潦倒:頹衰,失意。

  創作背景

  據史傳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於曾鞏,得到器重。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元豐六年(1083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著,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陳師道一生清貧,有時經日斷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

  此詩似作於任職前頭一年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除夕。這一年秦覯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於是趁著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洩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賞析/鑑賞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除夕之夜,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於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窮愁,表現了兩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誼,寫得情真意切,悽婉動人。

  詩一開頭,便直言不諱地和盤端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著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託。除夕之夜,本應閤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託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鬱不平。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中。”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只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是指夢境,“無”,是指現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裡說“發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髮;說“顏衰酒借紅”,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於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髮,掛冠高處未宜彈。”王直方以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髮”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髮,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中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洩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詩人並非僅僅哀嘆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為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鬱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詞奔驟、意氣揮霍。

  名家點評

  《王直方詩話》評頸聯:“無已初出此一聯,大為諸公所稱賞”。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評頸聯:“以一聯名世者”。

  紀昀《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評價說:“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9

  除夜對酒贈少章

  陳師道〔宋代〕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譯文

  一年又將過去,燈下的客人,事業理想都未落空,我卻是無所依託。我的前半生都在憂患裡度過,夢中的東西在現實中卻無法實現。憂愁煩惱催短催白了頭髮,憔悴的容顏憑藉酒力發紅。我唱起歌來,你且跳起舞,我倆潦倒的景況大致相同。

  註釋

  少章:名秦覯,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與詩人交往頗密。歲晚:一年將盡。未空:(職業、事業)沒有落空(即言“有了著落”)。有:指現實。無:指夢境。酒借紅:即是“借酒紅”的倒裝。潦倒:頹衰,失意。

  賞析

  這首詩頭兩句寫自己除夜孤單,有客來陪,自老十分快慰。衰間四句回憶自己半生窮愁,未老已衰。結尾兩句與開首呼應,由於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於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詩衰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當境,也體現了詩人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詩作格律嚴整,對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紀昀評價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當詩衰第五、六句“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當,被譽為名聯。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當是說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著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託。除夕之夜,本應合無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託身何處仍無結果,當衰老到抑鬱不平。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衰。當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當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衰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只好在夢衰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當,是指夢境,“無當,是指現實。夢衰,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衰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當是說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裡說“發短愁催白當,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髮;說“顏衰酒借紅當,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於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衰,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髮,掛冠高處未宜彈。當王直方以為“元祐(指1086-1094)衰多用老成當,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髮當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髮,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當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當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衰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當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洩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當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衰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當情。

  詩衰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當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詩人並非僅僅哀嘆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為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鬱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詞奔驟、意氣揮霍。

  創作背景

  據史傳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於曾鞏,得到器重。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著,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陳師道一生清貧,有時經日斷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

  此詩似作於任職前頭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這一年秦覯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於是趁著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洩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10

  原文:

  對酒

  [近現代]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不吝惜花費千金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換美酒也算得上豪邁。

  應該多珍惜這一腔革命的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

  註釋

  對酒:指此詩為對酒痛飲時所作。

  寶刀:吳芝瑛《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貂裘換酒:以貂皮製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視。

  碧濤:血的波濤。用《莊子·外物》典:“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萇弘是周朝的大夫,忠於祖國,遭奸臣陷害,自殺於蜀,當時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來,三年後化為碧玉。後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鮮血。

  濤:在此處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賞析:

  秋瑾的小詩“對酒”作於1905年,即光緒三十一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國事板蕩,中華民族瀕臨滅絕的危險,而滿清王朝腐敗不堪,鑑湖女俠憤然而起,她本出身書香門第,卻不願做嬌花弱柳,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途徑於1904年變賣掉自己的全部首飾衣物東去日本留學。她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價購得一柄寶刀,並學習劍擊和射擊技術。秋女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擊劍,舞刀,豪飲,賦詩,俱能來得,盡顯巾幗豪氣。1905年從日本回國,走訪好友吳芝瑛,以所購寶刀相示,縱情豪飲,酒酣耳熱,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兩黃金去購買鋒利的寶刀起興,“千金”本是珍貴的錢財器物,而詩人卻毫不可惜地用來換取別人看來價值根本不足相當的東西。表現了詩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甚至不惜流血犧牲,表現出詩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與首句唿應,詩人願意用名貴的貂裘去換酒喝,這些貴重的東西都毫不猶豫地捨棄,詩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顯示出詩人仗義疏財,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吳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復志,慮其事洩賈禍,屢示珍重。面對好友的提醒,這就有了本詩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萇弘鮮血化碧的典故闡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蠻強的熱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應當為了崇高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有這樣這輩子算是沒有白活。同時抒發詩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感。

  全詩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借對酒所感抒發革命豪情,表達了詩人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豪情壯志,充分表現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11

  臘夜對酒原文

  琥珀杯中物,瓊枝席上人。

  樂聲方助醉,燭影已含春。

  自顧行將老,何辭坐達晨。

  傳觴稱厚德,不問吐車茵。

  臘夜對酒註釋

  晉陶潛《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唐韓翃《送齊明府赴東陽》詩:“風流好愛杯中物,豪蕩仍欺陌上郎。”宋辛棄疾《滿江紅·送信守鄭舜舉被召》詞:“問人間,誰管別離愁?杯中物。”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疎了絃上手。”亦作“杯中之物”。《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蔡武﹞平昔別無所好,偏愛的是杯中之物,若一見了酒,連性命也不相顧。”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12

  對酒憶賀監二首

  唐代·李白

  其一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其二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譯文

  其一

  四明山中曾出現過一個狂客,他就是久負風流盛名的賀季真。

  在長安頭一次相見,他就稱呼我為天上下凡的仙人。

  當初是喜愛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卻已變成了松下塵。

  每想想起用盎龜換酒的情景,不禁就悲傷地淚滴沾巾。

  其二

  狂客賀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陰道士的歡迎。

  御賜一池鏡湖水,為您遊賞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僅餘故居在,鏡湖裡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場大夢,使我悽然傷情。

  註釋

  賀監:即賀知章。唐肅宗為太子時,賀知章曾官太子賓客兼正授秘書監,故詩題及序中以“賀監”、“太子賓客賀公”稱之。竇蒙《述書賦注》:賀知章,天寶二年以年老上表,請入道,歸鄉里,特詔許之。知章以贏老乘輿而往,到會稽,無幾老終。九年冬十二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 蘊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願追二老之奇蹤,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協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鷗而長往。舟壑靡息,人壑兩亡,推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兵部尚書。”

  金龜換酒:《本事詩》: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聲益光赫。“金龜”蓋是所佩雜玩之類,非武后朝內外官所佩之金龜也。

  四明:浙江舊寧波府的別稱,以境內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寧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記》:四明山,周圍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賀季真:即賀知章,季真是賀知章的字。

  謫仙人:被貶謫到人間來的仙人。

  杯中物:即酒。語出陶潛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松下塵:已亡故的意思,古時墳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語出釋曇遷詩:“我住刊江側,終為松下塵。”

  山陰:今浙江紹興,賀知章的故鄉。

  鏡湖: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唐書》:賀知章,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曾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

  沼:池塘,這裡指鏡湖。

  故宅:據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會稽志》。唐賀秘監故宅在會稽縣東北三里,遺址今已不存。施宿《會稽志》:唐賀秘監宅,在會稽縣東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長觀是。

  創作背景

  天寶三載(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詔許之。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賀知章回鄉後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這兩首詩是在賀知章去世之後的天寶六載(747),李白遊會稽時悼念賀知章而作的。

  賞析

  第一首以“金龜換酒”事為中心,追憶與賀知章的情誼。“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寧波府志》:“四明山發自天台,屹峙於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綿亙明、越、臺三州之境,為三十六洞天之一。”《會稽記》亦載:“縣南有四明山,高峰迭雲,連岫蔽日。”賀知章家於此,故自號“四明狂客”。“風流”二字,本陸象先語,《舊唐書》卷一九〇引陸氏語云:“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可見李白用“風流”二字,並非僅僅用以形容賀知章的言談風姿,而且還帶有無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點明所憶之人,接下來回憶:“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見詩序。“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賀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寫這兩首詩之後,還有《重憶一首》詩云:“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似乎李白與賀知章情誼的凝聚點就在於“酒”。而賀知章也的確是離不開酒的,前引杜甫《飲中八仙歌》也說明了這一點。“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金龜換酒”,可以說是李白與賀知章交往中最難以忘懷的一幕。這裡的“換酒處”與下句的“卻憶”是倒裝句,本應為:“卻憶金龜換酒處”,但詩人為了強調“金龜換酒”事,以突出賀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對友情的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對酒,詩人難免會想起昔日“長安一相見”的情形,也更不會忘記“金龜換酒”那令人愜意的一幕;尤其是當詩人在今與昔的反覆對比與追憶中,其中也不排斥詩人自身的遭際,不能不倍加思念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淚盈滿巾。

  第二首從賀知章歸鄉後著筆,進一步抒發詩人內心的懷念與悲悽之情。“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賀知章是“請為道士還鄉里”,故云“道士迎。二句雖同為遙憶,但前句實寫,後句虛擬。“歸”、“迎”二字概括了賀知章還鄉的整個過程,容量極大。“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賀知章歸鄉時,皇帝曾下詔,將鏡湖剡川一曲賜於他,作為放生池。“為君臺沼榮”,即為這一片池塘增添了榮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來,似無深意,但它卻很自然地把讀者帶回到了當初長安送別的場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當時贈行的兩首詩:“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應阻洞庭歸。”(《送賀監歸四明應制》)“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完全是一種樂觀的、恭賀的態度。對於賀知章來說,這種“辭榮祿”而“遂初衣”的結局,的確是功成身退、榮歸鄉里。而這正是李白所羨慕、所追求的。但詩人感情一轉:“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賀知章還在世的話,此時二人的相聚,應該是怎樣的情形。“荷花生”不僅點明瞭此行的季節,而且還帶有無限的情韻,尤其是“空有”二字,更準確地傳達出了詩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對酒懷人,往事歷歷在目,然而“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如幻似夢般的往事,空餘故宅的現實,不僅有睹物思人、對酒懷人之念,也更有蕭條異代、物是人非之感,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淚沾巾、悽然傷情。

  這兩首詩在藝術上主要採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隨著鏡頭的一再轉換,展現出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的心緒。第一首前四句著重對昔日的追憶,但後四句卻是在今——昔、今——昔的反覆重迭之中,來加強感情的抒發。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後四句言今,同樣是在對比之中展示出詩人那極不平靜的心緒。這一手法的運用,無疑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

  明代詩論家陸時雍本著“絕去形容,獨標真素”(《詩鏡總論》)的論詩宗旨,對唐代五言古詩,包括杜甫在內,基本上持否定態度,而唯獨李白頗得讚許。他在《詩鏡總論》中說:“觀五言古於唐,此猶求二代之瑚璉於漢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遠,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變,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繪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飾之,五不得也;古人氣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簡,而唐以好盡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盤礴,而唐以徑出之,八不得也。雖以子美雄材,亦踣躓於此而不得進矣。庶幾者其太白乎?意遠寄而不迫,體安雅而不煩,言簡要而有歸,局卷舒而自得。離合變化,有阮籍之遺蹤;寄託深長,有漢魏之委致。”陸氏的見解未免過於偏激,但李白的《對酒憶賀監》這一類詩,的確具有上述特徵,從而帶有“絕去舊形容,獨標真素”的顯著特點。首先,當時律詩已相當成熟,但李白卻仍採用古詩的形式,這正是為了更貼切地表現他那種樸素、純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詩歌的本身,已說明了這一點。其次,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出,詩人不事雕鑿,毫無驚人之句,一切平平道來,然而其中蘊含的情韻和詩人內心的悽楚,卻十分深沉飽滿。這大概就是陸時雍所說的“深情淺趣,深則情,淺則趣”(《詩鏡總論》)的道理。從詩歌審美角度來說,這也正是李白所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準則。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13

  【原文】

  曲江對酒

  杜甫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州遠,老大徒傷未拂衣。

  【翻譯】

  我還不想回去,我就想守著一江流水,就守著這座被戰爭浪費的皇家園林。我想多坐一會兒,即便時間的移動,使豪華的宮殿的位置變得朦朧難測,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楊花,它們如何爭著拋棄這個世界。黃鸝和白色鷗鳥,比賽逃離。我也是厭世者,早已失去朝見皇帝的胃口。由於缺少異數,我縱酒,爛竽充之。想隱居水邊,可在水濱依然是王臣。現在老了,還說什麼“事了拂衣去”。

  【賞析】

  詩人微官縛身,空懷報國之心,卻無所作為,虛空寥落之際,將失望與憂忿寄託於花鳥清樽。頷聯描繪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備、生動傳神,同時也反映出詩人空閒無事,留意花落鳥飛的懶散無聊的心境。

  【閱讀訓練】

  1.杜甫,字子美,其詩作被稱作“ ”。(1分)

  2.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是一首詠史詩,首聯“轉”字寫出時過境遷的意味。

  B.頷聯不僅上下句對仗,而且還有“當句對”,格律嚴謹。

  C.頸聯正話反說,尾聯使用了“滄州”、“拂衣”等典故。

  D.全詩感情濃烈,運思深刻,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3. 詩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後來杜甫“自以淡筆改三字”(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深得後人讚譽。聯絡全詩,談談你的看法。(4分)

  4.簡析作者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

  5.“桃花細逐楊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你認為這樣修改之後好不好,為什麼?

  【參考答案】

  1.(1分)詩史

  2.(3分)A

  3.(4分)改得巧妙、準確。(1分)修改是把擬人改為白描。(1分)從全詩看,作者表現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懶散無聊的心情。用白描的手法,寫桃花的“細逐”,楊花的“飄落”,正好襯出他枯坐江邊、空閒無聊的心情。(1分)用擬人的手法,顯得過於恬適而富有情趣。(1分)

  4.詩人感覺閒散無聊,枯坐江頭多時,不想回去,縱飲懶朝,後悔沒有及早辭官歸隱,抒發了詩人面對仕途失意、抱負難展、理想落空、報國無門的狀況內心的憤懣不平之情。

  5.“桃花欲共楊花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顯得過於恬適而富有情趣,跟詩人當時仕途失意,懶散無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為仕途失意,懶散無聊,詩人才久坐江頭,如此留意於花落鳥飛,“桃花細逐楊花落”純用描寫,能更好地襯托出詩人此時的心情。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14

  對酒

  清代 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譯文

  不吝惜很多錢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換酒也算得上豪邁,

  革命者要充分愛惜自己的生命,拋灑鮮血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

  註釋

  (1)對酒:指此詩為對酒痛飲時所作。

  (2)寶刀:吳芝瑛 《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3)貂裘換酒:以貂皮製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

  (4)勤,常常,多。 珍重:珍惜重視。

  (5)碧濤:血的波濤。用《莊子·外物》典:“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萇弘是周朝的大夫,忠於祖國,遭奸臣陷害,自殺於蜀,當時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來,三年後化為碧玉。後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鮮血。 濤:在此處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05年。詩人從日本回國後,曾在上海她的摯友吳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購的一把倭刀給朋友看,幾人喝完酒後,詩人便撥刀起舞唱歌,吳女士命女兒用風琴伴奏,聲音悲壯動人。這首詩便是緣此而作。

  賞析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兩黃金去購買鋒利的寶刀起興,“千金”本是珍貴的錢財器物,而詩人卻毫不可惜地用來換取別人看來價值根本不足相當的東西。表現了詩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甚至不惜流血犧牲,表現出詩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與首句呼應,詩人願意用名貴的貂裘去換酒喝,這些貴重的東西都毫不猶豫地捨棄,詩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顯示出詩人仗義疏財,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詩的後兩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萇弘鮮血化碧的典故闡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蠻強的熱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應當為了崇高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有這樣這輩子算是沒有白活。同時抒發詩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感。

  全詩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借對酒所感抒發革命豪情,表達了詩人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豪情壯志,充分表現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15

  原文:

  錦津舟中對酒別劉善充

  明代:楊慎

  錦江煙水星橋渡,惜別愁攀江上樹。

  青青楊柳故鄉遙,渺渺徵人大荒去。

  蘇武匈奴十九年,誰傳書札上林邊。

  北風胡馬南枝鳥,腸斷當筵蜀國弦。

  譯文:

  錦江煙水星橋渡,惜別愁攀江上樹。

  船兒停泊在,在煙波朦朧的錦江碼頭星橋旁邊,朋友難捨我離去,惆悵地折柳相贈。

  青青楊柳故鄉遙,渺渺徵人大荒去。

  楊柳顏色仍綠,故鄉卻離我越來越遙遠,前途茫茫的徵人去往那荒涼之地了。

  蘇武匈奴十九年,誰傳書札上林邊。

  蘇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還,又有誰從皇帝的身邊為我帶來赦免的詔書!

  北風胡馬南枝鳥,腸斷當筵蜀國弦。

  胡馬越鳥尚且懷戀故士,自己此刻聽著思鄉之曲,又怎能不腸斷心碎!

  註釋:

  錦江煙水星橋渡,惜別愁攀(pān)江上樹。

  錦津:指錦江發舟處,即望江樓附近,為劉善充對其送別處。劉善充:作者友人,其事蹟未詳。星橋:原成都西南西江上,又名“七星橋”。

  青青楊柳故鄉遙,渺(miǎo)渺徵人大荒去。

  故鄉遙:楊慎回雲南貶所,故離故鄉遙遠。徵人:楊慎自指。大荒:指雲南貶所。

  蘇武匈奴十九年,誰傳書札上林邊。

  蘇武:西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不屈,被留十九年。十九年:此楊慎以蘇武借指自己遭貶十九年。“誰傳”句:相傳漢昭帝索求蘇武不得,乃遺使者謂單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書,言武等在澤,乃得放還。此處言“上林無書”,指自己還期渺茫,遭遇比蘇武還壞。

  北風胡馬南枝鳥,腸斷當筵(yán)蜀國弦。

  “北風”句“:古詩有“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之句,此處借喻自己遭遇還不如鳥獸。蜀國弦:屬樂府相和舊曲名。此指思鄉之曲。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敘別的地點,送行者的情誼;三四句寫辭離故鄉,遠行邊荒;五六句寫感慨,借用蘇武傳札得歸事,表達詩人對赦免的期待;最後兩句以動物的戀故土設喻,道出詩人無法排解、無法抑制的戀鄉情愁。全詩一氣呵成,渾成自然,且情真意切,悽婉動人。

  “錦江煙水星橋渡,惜別愁攀江上樹。”句道出劉善充為之置酒送行的地點和折柳贈別的情誼。“惜別”寫內心感情,“愁攀”寫外在動作。仔細傳神,將詩人遠行,朋友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的矛盾與苦澀,形象地勾勒了出來。楊慎久戍荒域,暫假歸家又當長別。臨行之際,內心的苦痛不言而喻。詩人不言自己的傷感,卻寫為之餞行的劉善充的情態,給人留下充分的想象餘地。朋友相別,常常折柳贈送以祝平安:“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跳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折楊柳歌辭》),“傷見路旁楊柳青,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施肩吾《折楊柳》)。此處雖亦是折柳送行,卻不落俗套,讀者既知所攀之樹就是楊柳,又不與頷聯的“青青楊柳”重複。

  “青青楊柳故鄉遙,渺渺徵人大荒去。”句寫詩人行色之匆匆,戍地之荒涼遙遠。“青青楊柳故鄉遙,渺渺徵人大荒去。”朋友贈送的,帶著故土芬芳、朋友情誼的楊柳顏色尚青,故鄉的影子就越來越遙遠了。“青青楊柳”暗示離別的時間很短,“故鄉遙”以見詩人行程之快,行色之匆忙。“大荒去”,言詩人所去的地方之偏遠,環境之惡劣。上句從詩人切身的感受落筆寫故鄉之遠去,內心的戀與悲苦;下句從朋友的眼光所及著手,寫詩人離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涼,朋友的惆悵。進一步反襯詩人內心的苦痛。

  “蘇武匈奴十九年,誰傳書札上林邊。”句用典自寓,抒發詩人渴求自由、渴求免的強烈願望。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漢昭帝即位,使人求索不得,漢使謂單于曰“天子射獵上林中,得雁足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乃放還。”楊慎嘉靖三年謫成永昌,到此時正好十九年,尚無赦免的音訊,所以發出“誰傳書札上林邊”的呼救聲,上林苑本是漢天子打獵的場所,此處借指明世宗。此意其呼救之聲哀傷悲絕。。

  “北風胡馬南枝鳥,腸斷當筵蜀國弦。”句以動物的戀故土設喻,道出詩人無法排解、無法抑制的戀鄉情愁。“北風胡馬南枝鳥”,化衍“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之句。舟中對酒,愁緒更濃,無法排解,無法述說,只好將柔腸寸斷的滿腔情愫,傾瀉到那思鄉戀土的蜀國絃歌之中。詩人借絃歌以抒胸,傾吐自己眷戀故土不欲離去的情感,哀絕婉轉,催人淚下。

  這首詩結構嚴謹,抒情寫意真摯自然。詩歌由朋友的不忍別,想到馬上會天涯相隔。再由戍地的荒涼,希望赦免還家。赦免無望更加依戀故土,最後是絕望悲歌聲淚俱下。層層相轉,感情一層濃於一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