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3篇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3篇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

  宋代:王安石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溼了衣領我都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初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註釋: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jīn)不自知。

  助人悲:人本已傷別,煙雨荒涼更加重這種悲傷。

  春風沙際綠:春風吹拂,沙邊草青。一如:一切都像。汝:吳氏女子。

  賞析: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豐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這首借送弟兼寄女兒的詩,充分表現了一個兄長、一個父親對親人的深厚感情。這首詩實是寫給女兒的,是為了送弟的緣故,來到龍安江邊,觸景生情,想起女兒出嫁時的複雜心情,不由得再次淚下沾衣。封建社會女子出嫁後,與父母的關係就疏遠了,骨肉分別,給父親的心靈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別時心情十分矛盾複雜。在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親如此真實地表露對女兒出嫁的種種無可名狀的心態,王安石卻深切真實地寫出了一個平凡的父親的心情。

  詩的前兩句說來到江邊送弟,同樣的荒煙涼雨,同樣的骨肉分離,這種場面又一次經歷,怎不讓人淚下沾衣。詩人說“淚下”而又“不自知”,正寫出了站在江邊遙望親人遠去時痴凝的神態,其中感情深厚沉鬱。後兩句說,除了春風吹綠了沙灘這一點與當年不同,一切都和當年送你出嫁時是一樣的讓人傷感。而“除卻”一句又特巧妙,把春來草綠、悽迷傷情的景色特點反而加強了,風物一如往日,而今親人卻各自東西,心裡必會傷懷和感慨。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作者:王安石

  朝代:清朝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溼了衣領我都渾然不知.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初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註釋:

  ①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禮,字和甫。龍安:即龍安津,在江寧城西二十里。吳氏女子:指王安石長女,適浦城人吳充之子吳安持。因古代女子出嫁後從夫姓,故稱吳氏女子。吳安持當時在汴京任官。

  ②汝:你,指吳氏女子。

  賞析:

  元豐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禮赴京任尚書左丞。從熙寧九年(1076)罷相返金陵至是時,王安石已七年未與長女相見,此番送弟,觸景生情,更為思念遠方的女兒,詩人飽含深情,融情入景,寫下這首七絕寄予她,表達了父女之間的骨肉至情。釋普聞《詩論》贊此詩:“拂去豪逸之氣,屏蕩老健之節,其意韻幽遠,清癯雅麗為得也。”王安石的長女亦能作詩,曾有寄父》一絕雲:“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淚看黃花。”王安石在此前後還寫了《寄吳氏女子一首》、《寄吳氏女子》、《次吳氏女韻二首》等,可見父女情深。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巾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溼了衣領我都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初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註釋

  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禮。龍安:即龍安津,在江寧城西二十里。吳氏女子:王安石的長女,吳安持的妻子。古時女子出嫁後,從夫姓,稱某氏。

  助人悲:人本已傷別,煙雨荒涼更加重這種悲傷。

  春風沙際綠:春風吹拂,沙邊草青。

  一如:一切都像。汝:吳氏女子。

  賞析:

  元豐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禮赴京任尚書左丞。從熙寧九年(1076)罷相返金陵至是時,王安石已七年未與長女相見,此番送弟,觸景生情,更為思念遠方的女兒,詩人飽含深情,融情入景,寫下這首七絕寄予她,表達了父女之間的骨肉至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