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15篇)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15篇)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

  江南行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翻譯

  茨菰葉爛時我們分別在西灣,如今蓮子花開還不見你回還。

  我的夢離不開那江上的流水,人們傳說你已經到了鳳凰山。

  註釋

  茨菰:植物名,即慈姑,生在水田裡,地下有球莖,可以吃。

  茨:一作“茈”。

  西灣:地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瓜洲鎮附近。一說泛指江邊的某個地方。

  蓮子花開:即荷花開放。蓮子花,即荷花。

  開:一作“新”。還(huán):回來。

  妾:舊時女子自稱。

  水上:一作“上水”。

  人傳:人們傳說。

  鳳凰山:山名,有多處。此處難以確指。

  賞析

  《全唐詩》中收張潮詩五首,其中《長幹行》還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張潮的幾首詩,除了一首《採蓮詞》是寫採蓮女的生活,其餘都是抒寫商婦的思想感情。從這些詩的內容和形式來看,都不難發現深受南方民歌的影響。

  這首詩的第一聯:“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不見還”。“茨菰葉爛”的時間當在秋末冬初。“蓮子花開”的時間當是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葉爛的時候在西灣送別,眼下又已是荷花盛開了,可盼望的人兒還沒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經相許在“蓮子花開”之前返家的。這是先回憶分別的時間、地點,再由此說到現在不見人歸。說來簡單,可詩人卻描繪得有情有景,相思綿綿。前者暗示出一個水枯葉爛、寒風蕭蕭的景象,它襯托出別離的悽楚;後者點染出滿池荷花、紅綠相映、生機勃勃的畫面,反襯出孤居的寂寞難耐。筆法細膩含情。

  “茨菰葉爛”、“蓮子花開”這兩個鏡頭交替的寓意,從時間上看就是要表現出一個“久”字。“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久而不歸,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尋思夜夢頻”,詩的第三句就轉到寫“夢”。由久別而思,由思而夢,感情的脈絡自然而清晰。同時,詩的第三句又回應了第一句,“別西灣”,暗示了對方是沿江而去,所以這“夢”也就“不離江上水”。“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這當是“妾夢不離江上水”的另一個原因。

  按照一般寫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寫夢中或夢後的情景,可是詩人撇開了這個內容,凌空飛來一筆──“人傳郎在鳳凰山”。出人意表,而且還妙在詩也就戛然而止。至於這個訊息傳來之後,她是喜是憂,是樂是愁,詩人卻不置一詞,讓讀者去體會。首先,這個訊息的到來,說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夢相隨,往日多少個“不離江上水”的“夢”,原來是一場“空”;其次,這個訊息還意味著“他”時而在水,時而在山,行蹤不定,又不寄語,往後便是夢中也無處尋覓,那難言難訴之苦,隱隱怨艾之意,盡在不言之中。可謂結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餘情不盡。

  這首詩上下兩聯各以意對,而又不斤斤於語言的對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應,第四句又突乎其來,似斷不斷,把詩推向一個更為悽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蘊含,語淺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大曆(唐代宗年號,766—779)年間。張潮受當地民歌影響,對當時的城市生活比較熟悉,於是便寫下這首《江南行》以表達商人婦的思想感情。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2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賞析

  詩人早年因避亂來到江南,曾經旅居蘇、杭二州。晚年又擔任杭、蘇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也與那裡的人民結下了深摯的友誼,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後,仍然戀戀不已。三首《憶江南》詞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物。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以後文人詞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瞭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透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裡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裡也可見端倪,“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人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於洛陽的《魏王堤》七絕雲:“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花發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但即使春天已經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心深處讚歎“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後,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餘情搖漾,凌空遠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緊承前首結句“能不憶江南”,將記憶的鏡頭移向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中間兩句是說,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

  偌大一個杭州,可憶的情景當然很多,而按照這種小令的結構,卻只能納入兩句,這就需要選擇和集中最有代表性,也是他感受最深的東西。就杭州景物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東西是什麼呢?不用說,浙江潮和月中桂子,就是杭州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東西,而作者也對此感受最深。

  何謂月中桂子?《南部新書》裡說:“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別人也可能拾得。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也很想拾它幾顆。《留題天竺靈隱兩寺》詩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為海榴開。······”自注雲:“天竺嘗有月中桂子落,靈隱多海石榴花也。”看起來,他在杭州之時多次往尋月中桂子,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因而當他把記憶的鏡頭已向杭州的時候,首先再現了“山寺月中尋桂子。”這樣一個動人的畫面。

  如果說天竺寺有月中桂子飄落不過是神話傳說,那麼浙江潮卻是實有的奇觀。浙江流到杭州城東南,稱錢塘江;又東北流,至海門入海。自海門的潮水,十分壯觀。《方輿勝覽》雲:“錢塘每晝夜潮再上,至八月十八日猶大。”請看《錢塘候潮圖》裡的描寫:“常潮遠觀數百里,若素練橫江;稍近,見潮頭高數丈,捲雲擁雪,混混沌沌,聲如雷鼓。”正因為“潮頭高數丈”,所以作者當年做杭州刺史的時候,躺在郡衙的亭子裡,就能看見那“捲雲擁雪”的壯麗景色。

  這兩句詞,都有人有景,以人觀景,人是主體。所不同的是:上句以動觀靜,下句以靜觀動。“何日更重遊?”末句是說,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這首詩僅就作者的內心活動而言,已蘊含著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哲理,值得人們深思。

  第三首詩,追憶蘇州往事。“江南憶,其次憶吳宮。”開頭是說,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照應第一首的結尾和第二首的開頭,把鏡頭移向蘇州。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中間兩句是說,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美麗的芙蓉。一面品嚐美酒,一面欣賞美女雙雙起舞。“春竹葉”,是對“吳酒一杯”的補充說明。“春”在這裡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可解釋成春天釀熟的酒,也可解釋為能給飲者帶來春意的酒,從“春”與“醉”的對偶來看,後一句解釋也許更符合原意。“醉芙蓉”是對“吳娃雙舞”的形象描繪。以“醉”字形容“芙蓉”,極言那花兒像美人喝醉酒似的紅豔。“娃”,美女。西施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修建的住宅,叫“館娃宮”。開頭不說憶蘇州而說“憶吳宮”,既為了與下文協韻,更為了喚起讀者對於西施這位絕代美人的聯想,讀到“吳娃雙舞醉芙蓉”,這種聯想就更加活躍了。這兩句,前賓後主,喝酒是為了觀舞助興,著眼點落在“醉芙蓉”似的“吳娃”身上。

  “早晚復相逢?”末句是說,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逢?“早晚”,當時口語,它的意思與“何時”相同。

  這三首詞,從今時憶往日,從洛陽憶蘇杭。今、昔、南、北、時間、空間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頭兩句,都撫今追昔,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每一首的中間兩句,都以無限深情,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結句呢?則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記憶有一天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因此,整個組詞不過寥寥數十字,卻從許多層次上吸引讀者進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經歷的各種情境,體驗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現的各種精神活動,從而獲得尋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這三首詞,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各首之間,又前後照應,脈絡貫通,構成有機的整體大“聯章”詩詞中,顯示出作者謀篇佈局的高超藝術技巧。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讓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遊走在天竺寺中尋找中秋盛開的桂花,登上郡亭枕臥其上,觀賞起落的潮頭。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容易想起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註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竹葉: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

  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此詞泛指吳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早晚:猶言何日,幾時。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3

  望江南·江上雪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雲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鯿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賞析

  上片,寫老漁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釣。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兩句。“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斗笠上只聽見雪彈子敲打的聲響,蓑衣上不時抖落堆積的雪花。“箬笠”“蓑衣”勾勒出釣翁雪天垂釣的外在形象,函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的聲音,襯托出環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字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圖畫若為工。”展現在眼前不是生活圖景,簡直就是一幅畫,極言其美感。

  下片寫漁家樂。天色已晚,漁翁消失在淡淡的雲煙中。小島上的竹籬茅舍就是漁翁的家,他釣滿一簍鯿魚和鯽魚歸家後,聽到的是一片兒童的歡笑。“雲水暮,歸去遠煙中”渲染環境的高遠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閒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境的清幽;“縮鯿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不得志的李綱看到漁翁簡樸自在的生活時,他應該也想過“獨善其身”吧!但無論多難,他都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堅持,直到與這個世界決絕。柔美婀娜的柳絲固然給生活增添了詩意,但世上如果沒有堅挺的胡楊,這份詩意也將蕩然無存。李綱,就是那堅挺的胡楊,民族的脊樑。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現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處來,當時年少風流,春衫飄舉,風度翩翩。我騎著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傾倒。

  閨房屏障曲折迂迴,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叢之所在。現在要是能再有像當年那樣的遇合,我就是到白頭也一定不會想回來。

  註釋

  ⑴菩薩蠻:詞牌名。

  ⑵紅袖:指代少女。梁簡文帝《採蓮賦》:“素腕舉,紅袖長。”這裡指青樓中妓女之類。

  ⑶翠屏:鑲有翡翠的屏風。金屈曲:屏風的摺疊處反射著金光。一說金屈曲是屏風上的金屬環紐。

  ⑷花叢:指代遊冶處的豔麗境界。

  ⑸花枝:比喻所鍾愛的女子。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詞是對往事的回顧以及感慨。“如今卻憶江南樂”的“如今”是跟從前做對比的,意思是說:我現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處。“卻”是反對之詞,“如今卻憶”四個字一筆勾銷了當年的“人人盡說江南好”,再次突出他當時並沒有認為江南好的意思。當時在江南,他並不以江南為快樂,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紅樓別夜”的中原,都在那“勸我早歸家”的美人,所以對那風景如畫的江南,壚邊似月的酒女都並沒產生絲毫的留戀。但等他離開了江南,反而卻回憶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唐代詩人賈島(據《全唐詩》四七二卷一作劉皂詩)有詩云:“客合併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他說:“我在幷州做客已經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長安附近的咸陽,如今我渡過桑乾河來到更遠的地方,回首幷州,倒彷彿幷州也是我的故鄉了。”韋莊所寫的也是這種心理。他在江南思念著中原,離開江南到更遠的蜀中,他又覺得在江南的生活也畢竟是快樂的,是值得懷念的了。韋莊多數的詞所傳達的感發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敘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賦的筆法。可是他並不是不用形象,“當時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寫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懷念。李商隱有過兩句詩:“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為陪襯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質料的輕快和色澤的鮮明的形象,那使芳草都嫉妒的這樣的明快充滿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象。“騎馬倚斜橋”,更是形象,怎樣描寫男青年的英武瀟灑,西方文學作品裡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象就是所謂的白馬王子,中國也有類似的傳統,白居易的詩:“郎騎白馬傍垂楊,妾折青梅倚短牆,牆頭馬上遙相望,一見識君即斷腸。”這位中國青年騎的也是白馬。韋莊“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也是寫的這樣的男女之間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視他們共同所寫的這種遇合的傳統,這種遇合都同時有一種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最好的年華,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這種可貴的遇合。“騎馬倚斜橋”是英武與瀟灑的結合,“騎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橋”是風流瀟灑的一面,“滿樓紅袖招”是說滿樓的女子都為之傾倒。韋莊的這兩句詞是說他當年何嘗沒有才華,何嘗沒有遇合,何嘗沒有人賞愛,然而他那時沒有對滿樓的紅袖鍾情。因為他第一句就寫的是“如今卻憶江南樂”,所以他所說的“滿樓紅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襯,意思是說:我當年有那樣的年華、遇合、賞愛,但我沒有看重這些,而這一切現在都過去了。至此為止,寫的都是對江南往昔的回憶。

  下半闋“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二句,一則可能仍是寫回憶中的情事,再則也可能是寫今日之情事,有兩種可能,也可以兼指。用“翠”“金”二字,意在寫明環境之美。“花叢”在古人詩詞中,不單是指自然界的花叢,廣義的還指如花的女子,他說:我當年面對“滿樓紅袖招”都沒有鍾情,而現在要能再有像當時那樣的遇合,“此度見花枝”,我便將要“白頭誓不歸”了。“誓”表示其態度之斷然堅決。“白頭誓不歸”這句與《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的“未老莫還鄉”是鮮明的對比,當年是說沒有年老還可以暫時不回故鄉,真正意思是說年老時一定要回鄉。而如今白髮蒼蒼卻不但不會還鄉,反而說誓不回鄉了。韋莊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陽住過,所以不管是長安也好,洛陽也好,都是他的故園和舊居所在,他現在由“未老莫還鄉”轉變成“白頭誓不歸”,是因為他無家可回,無國可歸了,唐朝已經完全滅亡了。韋莊留在蜀中,王建曾一度馳檄四方,欲聯合討伐朱溫,從而形成兩個對立的陣營。對於唐朝滅亡這樣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韋莊不可能沒有受到震動。當年在江南時說“未老莫還鄉”,是因為長安還有希望收復,回鄉的希望依然存在,但在他留寓蜀中時,唐朝已經徹底滅亡了,回鄉的希望蕩然無存,所以他才決然的說“白頭誓不歸”,口氣極為決斷,含義則極為沉痛。著一“誓”字,無比堅決,以斬盡殺絕之語,寫無窮無盡之悲。這正是韋莊詞的特色。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5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與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

  翻譯

  遙望著窗外,朦朧的月亮就好像一團白銀。夜深人靜,身邊風聲漸緊。月亮被烏雲遮住了。風呀,請你吹散月亮邊上的烏雲,讓它照到我那負心漢。

  註釋

  更闌:更殘,即夜深。

  奴:古代女子的謙稱。

  負:原誤作“附”,王國維校改。

  鑑賞

  這首敦煌曲子詞,是一首失戀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間怨婦詞。但僅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夠的;還須體味詞中蘊含的那一份痴情,須看到女主人公對“負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夠味。

  前兩句寫景而兼比興。“天上月”一一是思婦隔窗所見。身處室內I也能見月,表明月已升高,時屆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轉來襯托思婦之無寐。夜深不寐,進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這三個字寫月亮,卻溶入了時間(深夜)、人物(思婦)以及人物的精神狀態(相思)三個連鎖意念。“遙望似一團銀”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雖不比太陽的亮度強烈,卻也晶瑩刺眼。而思婦所見的月亮,卻像質態渾貢、色調灰白的銀團。這是朗月透過窗紙透映出來的形象,表現人在室內隔窗視月所得的視覺映象。按照抒情詩抒發人物主觀感受的需要,高掛在天的月,透過人物感官的過濾,所以有如此的描寫。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來,是從隔窗所見的角度對月亮的進一步描寫,但它並不單純是對隔窗之月的描寫。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觀察,這就巧妙地帶出瞭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遙”字作空間狀語,一則前面承接“月”之遠掛高天,一則後面照應“負心人”之遠離自己。

  從開頭兩句到下面兩句,詞意有個跳躍,形成一處空白,這就是夜闌天變,月被雲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風驅散“月邊雲”之語。詞中女子似未感覺到風起正是天變雲生的徵兆,反而寄望於風,求它“與奴吹散月邊雲”,痴態可掬。其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急於讓明月“照見負心人”。然而“照見”又如何,卻不更說,意極含混,卻能啟發讀者尋思。“聽話聽反話,心愛叫冤家。”即便罵對方為“負心人”,也未必是決絕語,反而見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見此詞之妙,全在將俗語所謂“痴心女子負心漢”作了藝術的表現,且寫得很有特色。此詞表現手法之妙,在於將戀愛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渾然一體。而口語化的語言,又為詞作增添了活潑生動的情致。

  創作背景

  這首是敦煌曲子詞。這是一首寫於封建的詞。寫一個棄婦的悲吟,“痴心女子負心漢”,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無數悲劇。詞著重寫中的女子獨自望月懷人到深夜,而那男子卻變了心是為了反映出封建社會里婦女的痛苦心情。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6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古詩簡介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是宋代詞人晏幾道的作品。這是一首閨怨詞,抒寫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全詞語言樸實,清新溫婉,意境含蓄優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見一個“愁”字,卻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將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達得酣暢淋漓。在手法上,此詞運用白描寫情態動作,生動傳神,真摯感人,體現了小晏詞淡而有味,淺而有致的獨特風格。

  翻譯/譯文

  夢中走向了煙水迷濛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夢境裡黯然銷魂無處訴說,醒後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能寄出。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註釋

  ⑴消魂:魂魄消滅。多以名悲傷愁苦之狀。江淹《別賦》有“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⑵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消魂:一作“佳期”。

  ⑶尺素:書寫用之尺長素絹,借指簡短書信。素:白絹。古人為書,多寫於白絹上。

  ⑷浮雁沉魚: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又《漢書·蘇武傳》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因合稱書信為魚雁,亦有以鱗代魚,以鴻作雁者。另亦指傳書信者。

  ⑸終了:縱了,即使寫成。無憑據:不可靠,靠不住。

  ⑹移破:猶雲移盡或移遍也。破:唐宋大麴術語。大麴十餘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破,猶盡也,遍也,煞也。

  賞析/鑑賞

  此詞上片寫夢裡相思。下片寫醒後遣懷。全詞語言清暢,而抒情有遞進、有頓挫,故沉摯有力。

  起首三句:“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是說夢遊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於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特徵,使夢境顯得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著兩句:“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備“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後重疊;但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備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不多見。詞之上片,寫夢中無法尋覓到離人。

  下片轉寫寄信事。起三句:“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迴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那隻好借音樂來排遣。

  結尾兩句:“欲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她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以“緩弦”、“移柱”來表達其“幽懷難寫”,可見以行動寫心理,自有其妙處。

  這首詞語言清疏明暢,但寫情從做夢到寄信,到彈箏,節節遞進,節節頓挫,又顯得沉摯有力。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稱小晏亦是“古之傷心人”,所以寫出來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首詞真可說是“淺語有致”。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試著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護城河內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滿城處處春花明豔,迷迷濛濛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千家萬戶皆看不真切。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註釋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憶江南”。

  超然臺:築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臺可眺望全城。

  壕:護城河。

  寒食:節令。舊時清明前一天(一說二天)為寒食節。

  諮嗟:嘆息、慨嘆。

  故國:這裡指故鄉、故園。

  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節後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採摘的“明前茶”。

  賞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透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徵: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後,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於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裡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寒食後,酒醒卻諮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後”,一是說,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盪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複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望江南·春不見

  清代: 賀雙卿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譯文: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春天你在哪裡?我尋你已過野橋西。淡淡的紅花如夢虛幻妄招粉蝶,蒼翠綠樹結著幽怨騙來黃鸝。那埋藏在心裡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如意人兒你在哪裡?恍忽瞥見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禱毫無效驗,惜花飄零的淚水已無幾滴。凝望遠山殘陽越來越低。

  註釋: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lí)。幽恨莫重提。

  望江南:詞牌名。《望江南》有單調、雙調不同諸格體,把單調《望江南》擴大一倍,就成了雙調望江南。其上下片字數、句數、押韻仍同單調。幽恨:埋藏在心裡的深沉怨恨。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xiù),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是還非:似是而非。拜月:古代婦女祈禱幸福的一種方式。無淚:淚流完了,所以無淚。

  賞析:

  此詞上片女主人公感嘆自己看不到人生的春天,在淒涼的身世中是沒有春天的,只有無限的“幽恨”;下片表述自己追求理想的幻滅,是說看不見自己嚮往的情投意合的人。這首詞寫的幽怨悽情,細緻入微,造景用語,不落俗套;如泣如訴,讀之催人淚下。

  上片寫對春的尋找,春天,不是畫棟雕樑中的春天,而是山村草野中的春天,所以是“尋遍野橋西”。“淡紅的花剛剛有了嫩芽還沒開放,所以是淺淺的淡紅的顏色。而“染夢”就很妙了。它是說,花雖然還沒開,但花如果有知有情,那麼在它的生命萌發之際,它該有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和多少夢想。蝴蝶飛來是要採花粉的,花開了才有花粉,但現在花還沒開,它的“染夢淡紅”就把蝴蝶引來了,所以是“欺”。

  “鎖愁濃綠”是說,樹已經開始綠了,在那綠色的煙靄之中,好像有一種憂愁的氣氛在那裡。而這“鎖愁濃綠”騙得黃鸝鳥也以為春天已經來到了。這兩句,都是寫早春季節的景色,而在景色裡卻包含了一種對春天的憧憬和期待。花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粉蝶和黃鸝也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和期待,那麼人該對自己的生命也有過美好的憧憬和期待。賀雙卿說,她也曾像春天的花一樣對人生有過一個美好的夢,而她也像粉蝶一樣被染夢的淡紅欺騙了,像黃鸝一樣被鎖愁的濃綠欺騙了,她的的夢幻已經破滅了,她的期待已經落空了。所以是“幽恨莫重提”。

  下片寫對人的尋找。西方哲學家馬斯洛說過,尋找歸屬是人的一種需求。人最好的感情投注,就是投向另外一個人的心靈。“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中國古代的女孩子在月圓的時候有“拜月”的習俗,就是對著天上那圓滿的明月祝願自己也有一個圓滿的光明的歸宿與姻緣。拜月的時候是要焚香的。這兩句,她寫的是情。而下邊她說“山遠夕陽低”,遠山那麼遙遠,而且在山的那一面,太陽已經快要落下去了。這一句寫的是景。但她的所有那些盼望與期待落空的悲哀,都已經被糅進景物之中去了。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執著追求。然而現實生活並不存在那種美妙的幻境,在理想之夢破滅之餘,她一腔幽怨無處傾瀉,只能面對山外斜陽惆悵嘆息,全詞籠罩著一種若即若離、迷惘悽清的氣氛,如泣如訴,很是感人。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9

  憶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譯文

  有多少遺恨呀,都在昨夜的夢魂中。夢中好像我還是故國君主,常在上苑遊樂,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正是景色優美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註釋

  望江南:《全唐詩》、《詞譜》等均作《憶江南》。

  夢魂:古人認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

  還似:一作“還是”。上苑:封建時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

  車如流水馬如龍: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花月正春風,意思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賞析: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後創作的一首記夢詞。詞人以詞調名本意回憶江南舊遊,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遊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表達對故國繁華的追戀,抒發亡國之痛。全詞語白意真,直敘深情,一氣呵成,是一首情辭俱佳的小詞。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開頭兩句是說,我有多少的恨,昨夜夢中的景象。

  開頭陡起,小詞中罕見。所恨的當然不是“昨夜夢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這場夢的本身。夢中的情事固然是他時時眷戀著的,但夢醒後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卻使他倍感難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夢來了。兩句似直且顯,其中卻縈紆沉鬱,有迴腸蕩氣之致。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這三句是說,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遊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正是景色優美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後三句均寫夢境。“還似”二字領起,直貫到底。往日繁華生活內容紛繁,而記憶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上苑”,皇帝的園林。在無數次的上苑之遊中,印象最深的熱鬧繁華景象則是“車如流水馬如龍”。後一句語本《後漢書·馬皇后紀》:“車如流水,馬如游龍。”用在這裡,極為貼切。它出色的渲染了上苑車馬的喧闐和遊人的興會。緊接著,再加上一句充滿讚歎情味的結尾“花月正春風”的季節。上苑遊樂當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風”的季節,但春天遊人最盛,當是事實。這五個字,點明瞭遊賞的時間和觀賞的物件,渲染出熱鬧繁華的氣氛;還具有某種象徵的意味——象徵著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無憂無慮、春風得意的時刻。“花月”眷“春風”之間用一“正”字勾連,景之穠麗,情之濃烈,一齊呈現。這一句將夢遊之樂推向最高潮。

  從表面看(特別是單看後三句),似乎這首詞所寫的就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實際上作者要表達的倒是另外一面——今日處境的無限淒涼。但作者卻只在開頭用了“多少恨”三字虛點,通篇不對當前的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透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託。正因為“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景象在他的生活中已經不可再現,所以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後的悲哀越是濃重;對舊日的繁華眷戀越深,今日處境的淒涼越不難想見。由於詞人是在夢醒後回想繁華舊夢,所以夢境中的“花月正春風”的淋漓興會反而更觸動了他囚徒般歲月的悲慨。這是一種“正面不寫寫反面”的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

  萬里長城橫縞帶,六街燈火已闌珊。

  人立玉樓間。

  譯文

  春睡起之時,已是積雪堆滿燕山。萬里長城之上撒滿雪花,好像一條橫陳的玉帶,街上是燈火闌珊。而人,卻傾立在薊樓之間。何等的惆悵,何等的淒涼。

  自己空空懊惱,他人或許更是如此,這身單影只的客人此時要歸去。這一身行頭絕塵而去。傷心的情意斷人腸,屹立在陽關依舊吟唱。

  註釋

  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此詞為雙調五十四字。

  橫玉帶:連綿的山峰上積壓著白雪,遠看就象一條玉帶。玉帶:《宋舊宮人詩詞》、《引司綜》作“縞帶”。

  六街:北宋汴京有六條大街。《宋史·魏丕傳》:“六街巡警皆用禁卒。”後來以六街作為都城鬧市的通稱。闌珊:將殘,將盡之意。

  人立薊樓:《詞綜》作“人在玉樓”。薊,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

  錯落:交錯繽紛。班固西部賦汐:“隋侯明月,錯落其間。”

  斕班:亦作“爛斑”,顏色紛陳燦爛。

  陽關:一作“門關”。

  賞析:

  金德淑是南宋舊宮人。她和王昭儀、汪元量都是宋亡後入元的三宮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為道士而得南歸。諸舊宮中人為其餞行,賦詞相送。

  金德淑這首詞即作於此時。這首詞具有很高的價值。詞的意境較為重、拙、大。寫亡國之哀,用筆不可謂不重。用筆樸素無華,此之謂拙。包舉積雪燕山,萬里長城,悲壯無比,是為大。詞為悼南宋而作,調寄《望江南》,別有一番意味。此詞堪稱亡宋之輓詞。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上句點明作詞的季節為春天。隨之描寫空間範圍燕山睡起,寫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舊宮人)。縞素,是傳統喪服。白雪積滿燕山,如山披縞素。萬山縞素之意象,實已暗逗全詞哀悼宋亡之含蘊。再回味春睡起,令人痛定思痛。起筆造境,沉痛至深。“萬里長城橫縞帶”。從燕山山脈望見萬里長城,如一條巨龍蜿蜒起伏於叢山峻嶺之顛,宛如縞帶。萬里長城,為歷史文化凝聚之一偉大象徵。縞帶,為傳統孝儀之一重要喪服。國破山河在。神州陸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縞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與大地山河一道為祖國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為全詞神光聚照之篇眼。人們常稱道吳梅村“慟哭六軍俱縞素”之句,以梅村詩句視此“萬里長城橫縞帶”詞句,著眼亦不同矣。“六街燈火已闌珊”。六街,指大都城。燈火闌珊,是燈火稀疏。闌珊燈火,反襯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燈火闌珊,詞之意境無限遙深。暗淡的現境,透視出詞人暗淡的心態,也意味著同樣暗淡的現實。

  “人立玉樓間”。結筆直接描寫詞人自我形象,總結全文。玉人獨立玉樓,從早到晚獨立久矣。丹心難滅,是素服縞帶亦難全表心腸。全詞曲已終,而悲傷無已。無怪乎後來金德淑對人誦其此詞,猶感泣下。詞人寫此,已至舉重若輕之地步。

  這首詞是詞人沉鬱於腹中的愛國情思的自然發散。作為一個女性詞人。能有如此之筆力,高明之藝術,亦屬難能可貴了。詞雖用筆墨寫就,但猶如用血淚匯成。雖未痛哭,但卻讓人無比沉痛。詞中融攝雪山、縞帶、玉樓於一體,整合為悼故國之全幅莊嚴境界。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1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翻譯

  人人都說江南好,而來到這的遊人只想在江南慢慢變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更勝天空的碧藍,還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入眠

  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美麗無比,盛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年華未衰之時不要回鄉,回到家鄉後必定要愁腸寸斷。

  註釋

  遊人只合江南老:這裡指飄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謂。

  只合:只應。

  江南好:白居易《憶江南》詞首句為“江南好”。

  碧於天:一片碧綠,勝過天色。

  壚邊:指酒家。壚,舊時酒店用土砌成酒甕賣酒的地方。

  皓腕凝霜雪:形容雙臂潔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樣潔白。未老莫還鄉,

  還鄉須斷腸: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樂。如還鄉離開江南,當使人悲痛不已。

  須:必定,肯定。

  賞析

  這首詩是《菩薩蠻五首》中的第二首,對第一首的回應。難道主人公不願意回到家中嗎?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輕言回去呢?“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寫得多美!但這種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卻是靠濃摯的情感,而且是經過理性的浸潤後的濃摯的情感動人。江南之美,甲於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戰亂的人,又怎麼會有歸屬感?故這兩句是沉鬱的。“春水碧於天”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畫船聽雨 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於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閒適自在。前二句的沉鬱,與後二句的空靈,就形成了難以言喻的藝術張力。

  過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漢時蜀人司馬相如,與鉅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孫宣佈與文君斷絕關係,司馬相如就令文君當壚,自己穿著短褲,在大街上洗滌酒器。所以“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爐就是酒壚,爐邊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綠窗人”。主人公何嘗不思念這位面如皎月、膚色賽霜雪的妻子?說“莫還鄉”實則正由於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還鄉,而現在沒有老,不能還鄉,表現了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鬱結的苦衷。後面說“還鄉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瀰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裡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麼讚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了。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創作背景

  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教授的研究,韋莊的《菩薩蠻五首》詞中的“江南”,都是確指的江南之地,並非指蜀地。這組詞創作於韋莊晚年寓居蜀地時期,是作者為回憶江南舊遊而作。本首詞就是組詩中的第二首。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望江南·超然臺作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楊柳在和煦的春風中飄蕩。登上超然臺眺望,只見半溝護城河的春水,滿城的春花,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

  寒食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用新火來烹煮新茶,趁著時光未老,借吟詩飲酒來自得其樂吧。

  簡析

  作者登超然臺眺望滿城煙雨,觸動了鄉思而寫下了這首詞。詞中飽含著青春未過去而人將老的痛楚,強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O洲。

  【註釋】:

  1.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人的生活內容。

  2.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3.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

  4.皆:副詞,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歸來之船)。

  5.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默默含情達意的樣子,這裡是擬人手法。

  6.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O;一種開白花的水草,蕨類植物。

  7.洲:水邊陸地。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朗讀節奏劃分】:

  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O洲。

  【寫作背景】: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詞,這首詞主要表現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

  【翻譯】: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

  過完了上千只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餘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翻譯二】: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千帆過盡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餘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頻洲上。

  【簡析】:

  詞中痴情女子對愛人的思念,真摯感人。望江樓上悄然獨立,只為能找尋心上人的歸蹤。夕陽西下,萬舟駛過,仍沒有愛人的身影。中人那悠悠流水,緩緩東流。心中的愛與恨,相思與失望交織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傷!

  【賞析一】:

  這是一首言簡意豐的閨怨詞,短短27字含蓄不盡地描摹出思婦的千般柔情,傾倒古今無數讀者。

  開頭“梳洗罷”三字是略含喜慶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說,“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古時交通不便,資訊難通,思婦的心上人雖無歸期,但又有隨時隨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婦每日有此梳妝的功課,一絲不苟,理雲鬢,施粉黛,成此柔媚風流之體態。俗語說“久別勝新婚”,思婦不僅時刻盼望著丈夫回來,而且要在丈夫來到時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與青春魅力,喚醒其久違了的夫妻情愛,提高久別乍逢時的愛情質量!“獨倚望江樓”是上句“梳洗罷”之後心理及行為的繼續與深化,獨倚望江樓,天際識歸舟,其情殷殷,希望滿懷;又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一天,多麼不同尋常而富有美感。此句“獨”字也有特殊含義,思婦打扮得如此俏麗動人又怕人見,是她羞慚心理的寫照。故思婦眺望、企盼情人之舉動又有怕人識見的羞怯心緒,是思婦特殊身份的表徵,有一種悽清的美感效果。

  從“梳洗”到“望盡千帆”是一個漫長難耐的焦躁時光,然而卻是迷離著玫瑰色夢幻的希望時期。接下來“皆不是”一語猝然將這夢幻扯破,重新將思婦拋向絕望的境地:看來今天又是白等了!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脈脈斜暉,這是最令人傷心的時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倍添思婦“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這無知的斜暉與悠悠江水每天此時相擁相戀,纏綿於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畫出一幅夕陽無限好的美麗圖畫,不正是人間夫婦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的某種象徵嗎。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讓思婦腸斷呢?”

  “腸斷”是出自《世說新語>的故事,這裡形容思婦極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閒之筆,因“O”為水草,O、水相依而生,O失水則死。婦人不能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無水之蒴嗎!觸景生情,能不傷懷?

  詩貴含蓄,溫庭筠此詞深諳婦人心理,寥寥數語,寫盡思婦不盡情思,堪稱千古絕唱。

  【賞析二】: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是寫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來,匆匆梳洗後,獨自倚在望江樓上眺望。從這了了的八個字中,應該可以讀出幾層意思:

  ①“梳洗”點明瞭時間是早上,對下文的傍晚(斜暉)來說也是個伏筆。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詞簡釋》中說這是午睡後的梳洗,時間短去了半天,則下文的“過盡千帆”極言等待之久便無著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罷”,隱含著女主人公盼歸的期望,如果不是有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會象溫庭筠在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中所說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了。“女為悅己者容”,這容是為了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她期望中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

  ③一個“罷”字之後,緊接“獨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DD她黎明即起,剛一梳洗完畢就匆匆的趕去江樓了。

  ④從她一早就急急去江樓眺望展開一點,就應該還會想到,她的思念應該不會是早上起床後才突然產生的,她昨天夜裡可能是長夜不眠,一夜相思,受盡煎熬;抑或昨夜她夢見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趕去望江樓。

  ⑤再進一步,由今天而昨天,由昨天而前天,她是不是日日如此都來這江樓上盼歸呢?

  ⑥一個“獨”字,不僅說出了她的孤獨,隱含著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徵分別的“白蘋洲”(詳解見下)遙相呼應。

  “過盡千帆皆不是”,寫出了她希望與失望交替的過程。遠處每有一船現影,她便引頸長望,心兒隨著船的漸行漸近而漸漸緊張,希望也漸漸高漲,可是船到樓頭無情地繼續前行,當她意識到這並不是她等待的船兒時,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可是這時的她還沒有完全失望,幻想促使她把目光再次投向遠方……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譯文

  雖有千頭萬緒之恨,但恨到極點的是那遠在天涯的人兒久不歸來。蒼山上空懸掛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風吹落水旁花瓣飄落眼前,遠空搖曳的碧雲在晚風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註釋

  夢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憶江南”等。

  恨:離恨。

  天涯:天邊。指思念的人在遙遠的地方。

  搖曳:猶言搖盪、動盪。

  賞析

  這首詞以意境取勝,透過描寫思婦在孤單的月光下獨自思念的情景,表現了其內心的悲慼和哀傷。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萬”直貫下句“極”字,並點出原因在於所恨之人遠“在天涯”,滿腔怨恨噴薄而出。說“恨”而有“千萬”,足見恨之多與無窮,而且顯得反覆、零亂,大有不勝列舉之概。雖有千頭萬緒之恨,但恨到極點的事只有一樁,即遠在天涯的那個人久不歸來。這是對全詞的主旨作正面描寫。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讀感受亦自泛泛;幾經推敲玩味,才覺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卻並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說盡,故這兩句只能側寫。詞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萬恨”,說她“心裡”有“事”當然不成問題;但更使她難過的,卻在於“有恨無人省”。她一天到晚,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卻無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時臨照閨中而已。不說“人不知”,而說“山月不知”,則孤寂無聊之情可以想見.這是一層。夫山月既頻來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實卻是根本無情的。心裡有恨事,當然想對人傾訴一下才好,但平時並可以傾訴的物件亦無之。好容易盼到月亮來了,似乎可以向它傾訴一下,而向月亮傾訴實等於不傾訴,甚至比根本不傾訴時心情還更壞些!於是“山月不知心裡事”也成為這個主人公“恨”的內容之一了。這是又一層。至於說“不知心裡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這也是經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李白《靜夜思》:“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鄉.當然也能使閨人懷遠。況且山高則月小,當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時必在夜深。這就點明詞中女主人公經常是難以入眠的。這是第三層。《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傳統比興手法。然則這一句蓋謂水闊山長,遠在天涯的丈夫並不能體諒自己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這是第四層。

  “水風”句與上聯角度雖異,意匠買同。夜裡看月有限,晝間看花也還是有恨。看花原為了遣悶,及至看了,反倒給自己添了煩惱。況上句以月喻天,則此句顯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華之易謝:花開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現象;但眼前的花卻是被風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無緣無故地吹落之謂;這正是《詩·小雅·小弁》中所謂的“維憂用老”一語(《古詩十九首》則雲“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僅是“恐年歲之不吾與”這一層意思了。

  至於所謂“水風”,指水上之風。這也不僅為了求與“山月”工整相對而已。水面風來,風吹花落,落到哪裡?自然落在水中,這不正是稍後於溫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種寫法嗎?溫的這句寫得比較蘊藉,但並不顯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駿快的風格,可是造意卻深曲多了。

  “搖曳碧雲斜。”夜對山月,晝惜落花,在晝夜交替的黃昏,搖曳是程度不怎麼明顯的動盪,是輕輕移斜了角度的晃動。此句看似單純寫景,卻狀出了凝望暮色與碧雲的女主人的百無聊賴之態,說明一天的光陰又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不著“恨”字而“恨極”之意已和盤托出。

  創作背景

  本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溫庭筠有兩首《夢江南》小令,《草堂詩餘別集》在此調下有題“閨怨”。閨怨題材在唐宋詞中已經被寫得很爛了,經常看到的或寫外形的憔悴,或寫心情的苦楚,而這一首卻不同,溫庭筠主要是寫感受和印象。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5

  江南

  作者:佚名

  朝代:漢朝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採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註釋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後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採集民間歌謠,以供統治者觀風察俗,瞭解民情厚薄。這些採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後人稱為樂府詩。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可:在這裡有“適宜” 、“正好”的意思。

  賞析:

  這是一首採蓮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迴旋反覆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採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麼秀麗的江南風光!多麼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的角度,我們又會發現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青紗帳”?

  讀完此詩,彷彿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於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鬆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彷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採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