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賞析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

  江行

  嚴羽〔宋代〕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譯文

  我坐船在江上行駛,極目遠眺,夜色籠罩在岸邊的蘆葦上,一片蒼茫。雪已殘,雁聲斷,新月初升,潮水洶湧。天空映照到水面,好像天已到盡頭。船行駛在映著樹梢的江面上,好像船跟著樹梢在前行。我離開家已經幾個夜晚了。這時,船工在划槳時盡情地唱著漁歌,我卻因離家多時聽起來感到厭煩。

  註釋

  暝:黃昏。蒹(jiān)葭(jiā):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雁斷:大雁的鳴聲中斷。杪(miǎo):樹枝的細梢。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賞析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蒹葭蒼茫,語出葭詩經·秦風·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葭秦風·蒹葭》中對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尋成了後不詩人心中一個永恆的情節。因為“道阻且長”,伊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才成為永恆。這伊人並不專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時還指皇帝,而更多的時候指的則是詩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備這種因可望不可即而成為人們永恆追求的特性。嚴羽對於江邊叢生的蒹葭所造成的蒼茫境界頗為敏感,蒹葭是他詩中的常客,在他的葭臨川逢鄭遐之之雲夢》中有這份的句子:“明發又為千里別,相思應盡一生期。洞庭波浪帆心晚,雲夢蒹葭鳥去遲”。都是“旅情”,一思家鄉親人,一思旅中好友。然而無論思念的物件如何變化,思念的媒介卻是一如既往,這就是“蒹葭”。而傍晚的“暝色”更為叢叢蒹葭增添了蒼茫之感,也更加突出了詩人心中的茫然和疑問:“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葭黃鶴樓》),作者並非不知道自己的鄉關何處,只是因避亂才來到江楚,有家而不能歸比無家可歸更痛苦。

  “都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古人喜歡用都斷的意象來傳達心中的無奈和絕望,如“都月”“笛聲都”“夢斷”“腸斷”等等。都雪本是天氣轉暖春將至的資訊,應該是喜訊,可春節又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詩人卻有家不能歸,不僅不能歸,就連傳書的大雁都斷絕了。詩人的希望和絕望盡在其中了。“新月帶潮生”一句,化用張若虛的“海上明月共潮生”(葭春江花月夜》)的痕跡很明顯,但與“都雪和雁斷”對仗得卻極為工整,於此可見詩人的功力。明月與蒹葭一份,都是蘊含相思的意象,而用明月寄相思在古詩中更為常見和頻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葭望月懷遠》)“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張若虛葭春江花月夜》)。如果能夠乘月而歸,那份喜悅也早已把月亮給淹沒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葭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既然雁聲已斷,不能傳書,所以只能許願與月,託它打探故鄉的訊息了。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舟中遠眺,天在水中,水與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樹杪隱隱約約緩緩後退。天無盡,水亦無盡,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這份的行旅何日是盡頭。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離家的日子,詩人是每天都在心頭盤算的。天天盤算著,日子一長也就茫然了,“今幾宿”的疑問,一則說明詩人離家之久,二則表明詩人心中盤算著回家的次數之頻。槳聲一如遊子心中的離家悲歌,一聲聲、一陣陣,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惆悵此時頻極目,江南江北路迢迢”(嚴羽葭和上官偉長蕪城晚眺》)。雖然棹歌已聽厭,但回家的路卻“迢迢”;縱然厭聽,但還是得遙遙無期地聽下去。

  嚴羽

  嚴羽,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詳,據其詩推知主要生活於理宗在位期間,至度宗即位時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隱居在家鄉,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號“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號“九嚴”。嚴羽論詩推重漢魏盛唐、號召學古,所著《滄浪詩話》名重於世,被譽為宋、元、明、清四朝詩話第一人。

  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2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

  翻譯

  廬山近在咫尺本是極易登臨,哪知因為風雨阻隔,無法攀登,叫人生愁。

  仰望高峰峻嶺,雲霧繚繞,那廬山深處洞窟中,也許仍有高僧在隱身棲息吧。

  註釋

  咫尺:形容距離極近。

  匡廬:指廬山。

  六朝僧:六朝時佛教盛行,廬山多有高僧居住。

  賞析

  此詩以“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作為開頭,隨手將題目中“江行”的意思鑲嵌在內,但沒有明說,只是從另一角度隱隱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寫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離極近。“匡廬”即指廬山。近在咫尺,本是極易登臨,說“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廬山腳下,卻為風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寫出了使人發愁的“風雨”之勢,“愁”字則透出了詩人不能領略名山風光的懊惱之情。“不可登”,不僅表示了地勢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與山崖之間隔水仰望的空間關係。詩人僅僅用了十個字,即道出當時當地的特定場景,下筆非常簡巧。

  一般說來,描寫高山流水的詩歌,作者多從寫形或繪色方面去馳騁彩筆;此詩卻另闢蹊徑,以引人入勝的想象開拓了詩的.意境:“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廬山為南朝佛教勝地,當時山中多名僧大師寄跡其間。這些往事陳跡,成了詩人聯想的紐帶。仰望高峰峻嶺,雲霧繚繞,這一副奇幻莫測的景象,不能不使詩人浮想翩翩:那匡廬深處,煙霞洞窟,也許仍有六朝高僧在隱身棲息吧。此種跡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廬的神奇色彩。廬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詩人卻“只疑”佛窟高僧,可見情致的高遠和詩思的飄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極好,寫出了山色因雲雨籠罩而給人的或隱或現的感覺,從而使讀者產生意境“高古”的聯想。“只疑”和“猶有”之間,一開一闔,在虛幻的想象中滲入似乎真實的判斷,更顯得情趣盎然。

  此詩以疑似的想象,再現了詩人內心的高遠情致。寫法上,似用了國畫中的“滃”寫技法,以淡淡的水墨來渲染煙霧迷濛的雲水,虛虛實實,將廬山寫得撲朔迷離,從而取代了正面寫山的有形筆墨,確可視為山水詩中別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3

  大江橫抱武昌斜,鸚鵡洲前戶萬家。

  畫舸春眠朝未足,夢為蝴蝶也尋花。

  古詩簡介

  《江行》是晚唐詩人魚玄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共四句,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表達了作者對道家莊子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思想的認同。

  註釋

  ⑴大江:指長江。橫抱,長江水從西向東,橫貫武漢,似攔腰抱住。

  ⑵鸚鵡洲:在武昌東北長江中。戶萬:一作“萬戶”。

  ⑶畫舸:裝飾華麗之遊船。朝未足:一作“猶未穩”。

  ⑷夢為蝴蝶:《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

  賞析

  明代鍾惺《名媛詩歸》評此詩曰:“要知題是《江行》,而詩又側入下二句,了不似《江行》詩中語,卻不得不認作《江行》詩,則其才情可知矣。”

  明代周珽編撰的《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評此詩曰:“末句最佳,種情無復餘地。”

  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4

  [宋]歐陽修《江行贈雁》原文、註釋、賞析

  雲間徵雁水間棲,矰繳1方多羽翼微。

  歲晚江湖同是客,莫辭伴我更南飛。

  註釋:

  矰繳(zēng zhuó):射取飛鳥的獵具。矰,一種用絲繩繫住以便於射取飛鳥的短箭。繳,系在箭上的絲繩。

  賞析:

  這首詩是歐陽修在赴夷陵貶所的路途中,繼《初出真州泛大江作》後所寫的又一名篇。上一年的七月,他離開真州,乘船逆水西上,經江、黃、鄂三州,入洞庭,離夷陵越來越近。此時季節已是秋末冬初,水鄉的景色越來越荒涼,作者的心情也越來越悲涼。當他看到雲間水際一群群大雁時,免不了觸景生情,於是寫下這首以物擬人、借物抒懷的小詩。詩的首句寫雁的行蹤,次句寫雁的遭遇,明寫徵雁,暗喻自己。徵雁的雲間飛翔、水邊棲息的行止,有似於作者在江湖間奔波勞苦、風餐露宿的旅途生活;而雁群南飛途中所經歷的“矰繳”之險,與歐陽修及其同道剛剛經受的政治打擊與迫害,也有其共同之處。詩的第三句意思一轉,直接點出作者與徵雁之間同“病”(遭遇)相憐的關係。正是由於這種特殊關係,使他對徵雁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所以詩的末句對徵雁呼喚道:既然我們遭遇相同,命運相近,那就請你莫辭辛苦,繼續陪伴著我,飛到南方的夷陵吧!這一系列描寫與傾訴,表面上顯得平和,實際上卻蘊含著多少沉痛和悲涼!全篇比興深婉、形象鮮明、情感豐富、語言平易、風格含蓄,頗有唐人絕句的風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