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工作總結

會計電算化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計電算化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會計電算化工作總結1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既研究會計的原理、原則,探求那些能揭示會計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與概念結構,又利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以及部分代替人腦完成對會計資訊的分析、預測、決策的過程,從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因此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不但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其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還要使學生把握會計的各種操作技能,培養其較高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讓學生踏入社會工作後學有所用,獨立完成會計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工作人員。作為一種關注學生的技能體驗、活動體驗及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體驗教學法”自然而然地成為會計專業教學中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1“體驗教學法”跟傳統教學方法的區別和意義

  在傳統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一對多單向的培養活動;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這就是所謂的“主知主義”及“教師中心”觀指導下的教學方式。“主知主義”觀把人的培養僅僅侷限在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中心”觀忽視了學生作為“人”在教學中應有的地位和權利。重視結論、輕視甚至忽視過程的傳統課堂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捷徑”,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知識點、技能操作要點背誦,一切都是現成的重點,現成的結論、現成的操作步驟、現成的論證、現成的說明、現成的講解,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絡,排斥了學生的思考與個性,把教學過程(包括實驗實踐操作訓練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程度。但是,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告訴,它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動,單純的以接受為主的知識掌握性的活動不是教學活動的全部內容;教學過程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體驗生活和建構生活的過程,是學生以理解、體驗和感悟為基礎的生活方式重建的活動;教學過程更是一種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建構生活方式的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時空內,圍繞一定的主題所進行的多向的旨在促進學生髮展,形成和諧個性的交往活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習得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的兩個方面,主動即體驗,即嘗試,是為求得某種結果而進行的嘗試行為;被動即是經受,是接受感覺或承受體驗的結果。“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透過創造實際的或重複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並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於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充套件。

  會計專業的特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更需要去關注學生的體驗,啟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式會計電算化實訓課”就是給學生帶來新的感覺、新的刺激,從而加深學習的記憶和理解,使利用計算機來進行會計業務處理的學習過程轉變成一種創造、運用計算機操作的體驗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完成學習任務。

  2“體驗教學法”中具體的體驗形式

  透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讓學生參加到預先設計的體驗式教學活動,學生更易在體驗中自我學習。這種學習是直覺、直接經驗和易於理解的。教師應考慮怎樣把教學內容自然滲透到活動中,擺脫枯燥性重複訓練,將學生引向生活的舞臺,這就要求體驗的形式應該多種多樣。

  2.1考察式體驗

  教學的場地不能僅僅侷限於教室,而是要帶領學生們走向社會,走向企業中去。這個時機要把握好,儘量安排在實訓課程的初期。只有讓學生提前接觸到社會中真實的會計工作場景,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學習的重點難點,以及工作中將會遇到的問題產生直觀的認識,不必依靠教師的強調,也能將這些問題牢記心底,帶著怎樣解決問題的思想去參與之後的學習中。考察活動前需給學生明確任務;考察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對考察結果有相應的要求,避免走過場。考察後更要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分享體驗,使學生全面感受、感知,達到課堂學習活動的延續和深化。

  2.2角色模擬式體驗

  根據會計工作內容和崗位,財務會計人員可以分為很多具體型別,常見的有會計部門負責人、主管會計、會計、出納等,他們分別有不同的許可權和職能。通常的學習中,一個學生得扮演多個角色:主管、總賬會計、出納等,這既影響學生對不同職位的理解,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需要使用不同的賬戶在同一帳套中來回登入,思想彙報專題使得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會計電算化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安排設計若干角色扮演活動。如在教學任務總賬模組學習中,會計憑證的傳遞、裝訂和保管中,分別讓學生扮演企業中不同的角色,如採購員、出納、會計、會計主管、單位負責人等角色,然後指導他們每個角色在整個經濟業務的執行過程中的作用,然後再交換角色進行演練,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財會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重要職責。這樣學生對技能的把握能更迅速而深刻。透過體驗教學,使職校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

  2.3分組競賽式體驗

  競賽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又一有效措施。競賽是一種強大的外部動力,當他和學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相結合時,可以很快轉化為個人的內部動力。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適當開展競賽活動比沒有競賽好;集體之間的競賽比個人之間的競賽好。競賽體驗一般安排在實訓的中後期,當學生積累大量操作經驗後,理解不同會計職位職能後,才適合進行競賽活動。針對會計電算化的實訓練習,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並提出競賽任務。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分飾不同崗位角色,解決不同問題。競賽任務如:①系統管理員對各個人員進行使用者增加、設定,建立財務帳套,並指定每個角色的職位和許可權。②帳套主管登入系統,進行帳套基礎資訊、基礎檔案編制,以及總賬系統、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模組的初始化。③總賬會計進行日常業務中憑證的填寫、工資變動、固定資產增減變動等資訊的錄入。同時,出納人員對適當的憑證進行出納簽字操作。④模擬月底期末處理,主管對這一會計期間的憑證進行稽核、記賬;財會人員進行月末轉賬處理;出納人員進行銀行對賬等操作。在所有日常業務及期末處理業務完成後,帳套主管進行結賬。

  這是一個現實中企業的常見財務會計操作流程,在競賽中可以安排4~8名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同組中學生需要互相討論,按照正確的操作過程來完成任務。

  總之,體驗式教學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的發展,最終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與素養。在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值得研究和推廣的新型教學法,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會計教學中大膽嘗試,克服困難,摸索經驗,在我們面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會計電算化工作總結2

  我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進行會計電算化實訓。透過本次實訓,使我們能夠熟練進行會計核算,模擬真實的經濟業務,培養我們分析經濟業務,並根據經濟業務進行會計電算化制單、記賬、成本記算、報表分析的能力。同時,這進一步提高我們的電算化會計實務處理能力。在實訓的操作過程中,培養我們的分析、判斷和操作能力,為我們以後走上會計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我們此次的實訓內容是圍繞建賬、日常業務處理、報表編制幾條主線,完成建立帳套、基礎設定、日常賬務處理、期末賬務處理、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全過程的操作訓練。具體的操作過程是先建立賬套,按照要求增加操作員設定許可權,並引入會計科目,對其中的一些科目進行增加修改,並錄入期初餘額。設定憑證類別:在基本設定中開啟憑證類別設定,選中“收、付、轉憑證類別”其中限制條件設為收借方必有,付貸方必有,轉借貸必無。設定結算方式:結算方式很多包括現金、支票、商業匯票,其中支票包括現金支票和轉賬支票,商業匯票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總賬輔助資訊設定:設定部門、職員、專案、客戶、供應商檔案,並錄入期初餘額進行試算平衡。總賬系統的主要業務流程:設定摘要,以便填制憑證。其次掌握憑證的填制、稽核、修改、過賬、作廢、沖銷、刪除等業務處理。用總賬系統對憑證進行記賬,錄入銀行對賬單,查詢日記賬,進行銀行對賬。在期末時,進行結轉損益。在總賬的系統基礎上,進行固定資產的'設定,啟用並初始化固定資產,在選項中進行選項設定、部門檔案、計提折舊等。在工資分系統中,首先進行系統的初始設定,然後錄入部門和員工檔案,輸入工資資料基本資料,其次進行工資的計算、所得稅計算、費用分配等。應收應付系統,期初先對它進行系統的設定,然後錄入相關的單據,並根據憑證模板生成憑證。最後就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制,根據相關函式進行取值,到最後進行各個分系統和總賬的結賬。

  此次會計實訓,我們每天必須在機房上機,我們要一直面對著枯燥無味的數字和冷冰冰的電腦,心裡不免有些煩躁。但是透過會計電算化上機操作實習,我們充分的瞭解了電算化操作要求和會計應用步驟方法,提高了電算化會計實務處理能力,加強了理論聯絡實際能力。同時也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了一系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並尋求到解決的方法。首先會計科目設定這是一步關鍵的步驟,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會計科目,開始時根據資料增加和修改會計科目,等到填制憑證時才發現要新增會計科目,更換操作員再進入“基礎資料”,然後更改。增加的明細科目,會把總賬科目的金額過渡到明細科目中。第二,在錄入憑證時,有的關係到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會計科目的使用,則會出現該“科目系統受控不能應用”。這時我們應該調出會計科目然後找到該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統去掉,這時就能使用了。第三,輸入銀行對賬單時,日期不是超出範圍就不符合要求,透過與同學討論後發現一定要選對日期,銀行對賬單才能夠沒有差額。在工資系統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首先在工資計算公式的設定方面,我們必須小心翼翼的進行每一步操作,一個空格都可能導致公式的錯誤。後來在工資的計算過程中,更是要細心。工資計算必須算兩次,第一次工資計算得出最基礎的資料,然後進行所得稅的計算。在這裡,我們必須對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所得項的設定,進行設定。在所得項計算完成後,再進入工資計算頁面,選中所得項,引入代扣稅,然後在進行工資的計算。最後的操作是,進行費用的分配,並生成憑證,工資系統操作也就此完成了。最後,就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制。在生成報表時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多,很多數都不平,我們只好逐筆查詢錯誤並對照明細賬,發現確實錯了後不得不進行反過賬、反稽核。重新進行憑證的修改、稽核、過賬,然後再生成報表。如果,還不平的話,在回頭檢視各種分類賬簿,一定要把報表做平,做到資料沒有錯誤。

  本次實習是我們大學期間的最後一次會計上機實習,也是我們最後一次校內實訓,實訓主要透過計算機錄入來進行處理,提高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把金蝶軟體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的專業能力,為我們的以後就業做好準備。以前我們總認為,透過對會計學等科目的學習,我們可以說對會計已經非常熟悉了,所有的有關會計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這些似乎只是我們的自我理解,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我想我肯定會是無從下手。自認為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在這裡只能成為空談。透過實踐得出來,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會計實務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這門知識。正因為如此,透過會計電算化實訓可以讓我們平時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理論和實訓教學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已學基本理論及應用知識並加以綜合提高,學會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離上崗實習的時間已經不遠了,這樣的實訓機會也就顯得彌足珍貴,我們都認真的把握這最後的實訓機會,為以後的上崗實習衝刺。

  這一次的實訓是在充實和奮鬥中完成的,遇到困難時我們一起討論、一起解決,併為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歡欣鼓舞。記得實訓剛開始的時候,是緊張而忙碌的,因為我們的自學能力不是很高,對老師和同學的依賴很大。遇到問題時,自己不能夠獨立解決,老是想著別人的幫助。在實踐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的自己能力的有限,我們只是在被動的學習。書本上有的知識,我們就去研究,沒有的就不理,只知道等待老師的解答。有時遇到一個題目自己怎麼做都無法完成時,必須依靠別人的幫助時,心裡是多麼的沮喪。雖然現在看上去問題解決了,但還是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短短几個小題,一個半天都做不好,這點事我以後學習中必須加以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同時也告誡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另外,我認識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在學習中一定要和同學互相幫助,共同前進。在自己做賬的過程中,有些東西感覺自己做的時候明明沒有什麼錯誤,偏偏對賬的時候就是不平,試算平衡表也是有差額。這時候,我就會看看同學的賬,找出自己錯的地方並改正;如果自己也找不出原因的話,就請同學幫忙看一下,發現其實這是一個很小的錯誤,所以說相互幫助是很重要的一點在學習與以後的工作中。此次實訓,我也深深的感受到積累知識的重要性。在實訓當中,我們遇到了不少的難題,但都在老師和同學的指導下解決了。一個星期的實訓結束了,我收穫頗豐,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從事一個會計從業人員的不易,這為我以後從事此行業敲醒了警鐘。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細緻嚴謹,因為一個很小的錯誤都可能導致企業的損失。

  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要走上頂崗實習的道路上了。社會只需要有用的人才,他不會要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因此我們必須學好知識,紮實專業技能,儘快的讓自己完成從一個學生向社會工作者的轉變。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因此為了實現我們美麗的夢想,我們必須從現在起努力學習,做一個有才、有德、有志之人,併為此一生而努力奮鬥。

會計電算化工作總結3

  在分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援下,我分局各個專案點都已使用了財務軟體,分局目前共有軟體7套(,自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以來,除財務處批准分局本部、猴橋專案部、居普渡專案部甩開手工記帳外,其餘的5個專案會計電算化工作開始試執行,並同時雙軌執行。與此同時,分局對財務人員進行了會計電算化知識的培訓和學習,為分局電算化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的基礎。

  在執行之初,根據工程局《xx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結合施工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分局會計電算化內部管理制度》,同時制定了《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使會計電算化工作制度化,使會計電算化工作從開始就走上一個穩定有序的發展軌道。同時,根據現有的工作人員情況,對人員進行了明確分工,建立並完善了崗位責任制。

  目前,我分局5個專案點主要啟用了總帳系統、行業報表系統。在總帳系統的運用中,我們根據國家和工程局的有關規定,在財務處下發會計科目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我分局會計核算的實際情況,建立了一套適合我分局會計核算要求的科目體系,同時根據經營管理工作的需要,結合財務軟體的特點,對輔助生產等科目設定了輔助核算。透過近幾年來的執行和使用,從基礎檔案的設定、憑證的填制列印,到帳簿的查詢、輸出,以及報表的編制,都能滿足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使會計報表更加準確,對會計報表自動取數生成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報表公式基本設定完成,部分專案現在已開始試運用。

  分局為進一步全面加強經營管理核算,強化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決定分局三級專案核算到分項工程,對大型機械裝置實行單機(車)核算。為此,下一步我們將根據上述管理要求,在電算化的運用中貫徹這個思路,透過運用輔助核算等手段,以滿足對大型機械裝置單機(車)核算的要求。同時,透過對“工程施工”等成本科目的細化完善,為財務核算提供更詳細更準確的資料,從而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發揮更有效的積極作用。

  總之,透過近一年多來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開展,全體財務人員基本掌握了電算化操作技能,基本熟悉了V8.50財務軟體的運用,手工帳與電算化資料核對無誤。分局各專案點基本上都是新購置的計算機,計劃在本年度建立內部計算機財務區域網絡。據此我分局各個專案點都已基本具備了實行會計電算化的條件,全面實行會計工作電算化。當然,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在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加強自身業務學習的同時,我們還將學習兄弟單位好的方法和經驗,加強交流,並運用到工作中來,努力使我們的會計電算化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會計電算化工作總結4

  一、要做好管理基礎工作,尤其是會計基礎工作。

  管理基礎主要指有一套比較全面、規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較完整的規範化的資料;會計基礎工作主要指會計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規程是否規範,基礎資料是否準確、完整等,這是搞好電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證。因為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必須是事先設定好的處理方法,因而要求會計資料輸入、業務處理及有關制度都必須規範化、標準化,才能使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順利進行。沒有很好的基礎工作,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無法處理無規律、不規範的會計資料,電算化工作的開展將遇到重重困難。

  二、要有嚴格的內部控制程式、要加強會計資訊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

  電算化會計雖然以計算機為計算工具,但其整個資訊處理過程仍表現為計算機與人工的結合。計算機對資料(資訊)的處理是透過程式來進行的,系統內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式化。比如,對操作許可權的限制有密碼程式,驗證借貸金額是否平衡有校驗程式等。同時,由於資料處理的人機結合和系統內部控制方式程式化,使得系統控制複雜化。其控制點由手工會計對人的控制轉到對人和機器兩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內容涉及人員分工、職能分離和計算機軟、硬體的維護,以及會計資訊和會計檔案的儲存和保管。

  三、要提高會計人員計算機操作業務素質。

  目前,不少單位的電算化人員是由過去的會計、出納等經過短期培訓而來,他們在使用微機處理業務的過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開機使用財務軟體之外,對微機的軟硬體知識瞭解甚少,一旦微機出現故障或與平常見到的介面不同時,就束手無策,即使廠家在安裝會計軟體時都作了系統的培訓,但一些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會計人員入門還是很慢,而且在上機時經常出現誤操作,一旦出錯,可能就會使自己很長時間的工作成果付諸東流,使系統資料丟失,嚴重的導致系統崩潰,這種低素質的會計人員是不能勝任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會計電算化促進會計工作職能的轉變,引起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化和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電算化會計使會計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會計人員勞動強度的降低。從而,引起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化和素質的提高。電算化會計需要複合型的人才,要提高會計人員計算機業務素質,必須大力加強人才培訓的力度。

  四、備份的重要性及檔案管理工作。

  為了更有效地做好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工作,我們必須根據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特點,分別做好會計檔案的收集、儲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強磁介質載體檔案的管理。為確保檔案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實行紙質檔案和新型載體檔案雙套保管,並逐漸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質載體過渡。

  (一)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收集。

  所謂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如一個會計年度,把計算機系統中的所有會計資料複製(備份)儲存到磁性介質或光碟上,從而脫離於原計算機系統的會計檔案。財務部門應把財務資料的備份檔案儲存好,以防計算機硬體系統損壞後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在最小的損失下恢復原有的會計電算化系統。除了備份之外,還應收集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型號、儲存空間的大小、外部裝置的配套型別等。

  (二)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管理與儲存。

  由於電算化會計檔案是儲存在磁性介質或光碟上的,根據這些資訊載體的物理特性,在形成這些檔案時應準備雙份即採用“ab備份法”進行資料的備份,並且每份上要註明形成檔案時的時間與操作員姓名,存放在兩個不同的地點,以防止地震或火災等意外情況引起整個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毀滅與系統的不可恢復性。在儲存這些檔案時應遠離磁場,注意防潮、防塵等。對採用磁性介質儲存的檔案,還應定期進行檢查、複製,防止由於磁性介質的損壞而使會計檔案丟失,造成無法挽救的損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