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在當下社會,我們都跟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絡,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那麼擬定製度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

  一、嚴格區分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採用強行透過方式,路線不逆行。

  二、汙染、清潔、無菌物品分窗收發,分室存放,設單獨視窗發放,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入內。

  三、嚴格掌握各種醫療器材的洗滌、包裝、消毒技術規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潔、乾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種消毒包應有明顯滅菌標誌,如名稱、消毒日期、有效期、責任人、消毒者。標誌不清,記錄不全均不得發放。

  六、嚴格掌握高壓滅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學指標劑,每日做B-D試驗,每鍋有物理監測記錄,每月一次生物檢測。

  七、進入無菌室必須更衣、換鞋、洗手,無菌物品每月一次細菌培養,每月一次空氣、工作

  人員手、物體表面、消毒液培養。

  八、每天一次紫外線照射,燈管二週一次95%酒精擦拭。

  九、一次性用品及醫療廢物管理

  1、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等由供應室統一領取並進行質量驗收,未拆除外包裝放入專室內,已拆除外包裝可放入無菌物品存放間。

  2、使用後由供應室一對一以舊換新,統一毀型,浸泡消毒(1000mg/L康威達浸泡1小時)實行登記簽名。

  3、醫療廢物由專人負責分類、裝箱,每1—2天由廢物處置中心專用車回收,做好登記簽名工作。

  4、回收點保持環境衛生,堆放整齊,門窗加固防盜。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2

  (一)工作人員

  1、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數量,私人物品一概不得進入無菌區。面部、頸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須進入手術室時,應戴雙層口罩。

  2、凡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更換手術衣褲、鞋、帽、戴口罩、頭髮、內衣領及袖邊、褲邊不得外露;外出必須穿外出衣鞋。手術完畢,衣褲、鞋等須放到指定地點。

  3、手術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4、手術室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二)清潔與消毒

  1、手術室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汙染區,拖布及一切衛生用品要分開使用,並有明顯標誌。

  2、每週徹底清洗手術間一次。室內物品全部用含氯消毒溶液擦拭。

  3、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器械車、升降臺、麻醉桌、無影燈、窗臺等。保持地面、桌面、牆壁及手術間各種物品清潔,無塵,無血跡。

  4、手術完畢及時打掃手術間,桌面、地面,物品表面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並行空氣消毒。

  5、每月對滅菌器進行生物監測一次,空氣、手、物體表面進行細菌培養一次,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再次複查。

  6、無菌與有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由專室或專櫃儲存,並有明顯滅菌標記及滅菌日期。無菌物品一經開封不得超過24小時。乾式無菌持物鉗有效時間為4小時,並註明開封日期及時間。

  7、手術間使用原則為先做無菌手術,後做汙染手術,特殊感染手術應在專用手術間進行。手術開始後,各手術檯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術檯上的各種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壓力蒸汽或環氧乙烷),使用前必須經兩人核查滅菌日期或滅菌標誌。

  9、手術室平車內外不得交叉使用。

  10、凡汙染敷料、廢棄組織等應放在黃色防滲漏塑膠袋內,集中焚燒處理。

  (三)特殊感染手術終未消毒措施

  特殊感染患者手術,各科室應提前與手術室聯絡,並在手術通知單上註明感染名稱,以便於合理安排手術。處理原則:嚴密隔離,選用敏感的消毒液;無行預消毒,後清洗、滅菌,必要時行雙滅菌。

  1、澳抗陽性手術處理

  (1)手術間掛隔離標誌,專用消毒物品及浸泡桶,門口備鞋套。

  (2)嚴禁參觀手術。

  (3)手術人員要穿手術鞋套(必要時穿一次性手術衣,戴雙層手套),不得隨意出入手術間,室內外設兩名巡迴護士,所需物品均由室外護士傳遞。

  (4)術後處理

  ①被服和布類敷料:放入黃色塑膠袋中,紮緊袋EI、標記,送洗衣房處理。

  ②器械用含氯消毒溶液浸泡後清洗。

  ③一次性物品及廢棄物品,放雙層黃色塑膠袋內中,標記,焚燒處理。

  ④手術間地面、桌椅、器械臺、手術床等用消毒液擦拭。

  2、特殊感染(綠膿桿菌、破傷風桿菌、炭疽桿菌)和氣性壞疽等患者手術的處理

  (1)同澳抗陽性手術處理

  (2)手術應在其他手術完畢後開始,手術前將非手術用物移至室外,術畢房間消毒密閉12小時後方可使用。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3

  一、佈局合理,嚴格劃分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區域之間標誌明確,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二、分設生理、隔離待產室、產房;急診產房按感染產婦對待。

  三、醫務人員應遵循標準預防原則及手衛生規範,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消毒隔離措施。

  四、一次性用品與高壓蒸汽滅菌物品按有效期長短分別從裡到外分櫃放置。一次性用品嚴禁重複使用。

  五、產前應做HbsAg、抗-HCV、抗-HIV等檢測。陽性者及急診產婦在隔離待產室待產、隔離產房接生。

  六、一次性醫療用品應在有效期內使用,且不得重複使用。非一次性診療器械必須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處理供應,科室不得有自備包。

  七、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各種注射、穿刺、採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

  八、發生職業暴露立即按職業暴露處理流程進行處理,併到感染控制科進行登記。

  九、每月對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進行微生物學監測。檢測不合格要有追溯記錄

  十、醫療廢物規範放置,專人收集處理。一般胎盤應歸產婦所有,特殊感染的或產婦不要的雙包雙扎按醫療廢物處理。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4

  一、佈局合理,區域間標識明確,符合功能流程。

  二、醫務人員進入產房應更衣換鞋,嚴格執行手衛生規範。接生前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刷手及手消毒制度,手刷一人一用一滅菌。接生前應按要求消毒產婦會陰。接生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三、分設生理、病理產房、待產室。產房應定時通風換氣,分娩前後用動態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產婦出產房後進行終末消毒。

  四、保持室內清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進行物表消毒;地面溼式清掃,拖把分割槽使用,每日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兩次。遇汙染時及時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覆蓋並清除。用後浸泡消毒,清洗後懸掛晾乾。每週徹底消毒一次。

  五、一般診療用品如體溫表、聽診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後流動水沖洗,乾燥備用。消毒液定期更換,保證有效濃度。

  六、遇分枝桿菌、炭疽菌、氣性壞疽桿菌、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汙染的器具應採用1000-20xx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後流動水沖洗,乾燥備用。

  七、產婦所用物品及器械應嚴格按照要求處理。一般產婦用後的器械,在處置室衝去血跡後交消毒供應中心處理,確診、疑似感染及急診產婦用後的器械尚需放入雙層黃色塑膠袋內交消毒供應中心處理。

  職業暴露處理流程

  一、若發生皮膚、粘膜的職業暴露後,應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汙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反覆沖洗粘膜

  二、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從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區域性擠壓。

  三、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進行消毒處理

  四、發生職業暴露後及時上報感控科和預防保健科,填寫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

  五、醫務人員應及時留取暴露者和患者血樣進行血源性疾病監測,以便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合適的預防用藥,並定期追蹤。

  六、感染源為特殊病人者,應立即上報,並嚴格處理。 醫療廢物洩漏處理:發生醫療廢物的洩漏時,應及時對洩漏物汙染的區域進行消毒,將含氯消毒液直接傾倒在汙染區域,由外圍向中心進行區域性消毒處理,必要時封鎖汙染區域,以防擴大汙染。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5

  1、佈局合理,潔汙分開,通風良好,物流由汙到潔,強行透過,不得逆流。

  2、定點定時收集汙物,避免在病房清點,盛放容器應潔汙分開,並每日清洗消毒。

  3、認真執行衣物清潔的規章制度,分類清洗。工作服單獨洗,被血液、體液汙染的物品應單獨消毒、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製劑浸泡30min,傳染病汙染的衣物封閉運輸,先消毒後清洗。

  4、清潔物品專區專櫃存放。

  5、工作環境保持衛生,定時開窗通風,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工作臺面、地面二次,每週大掃除。汙染區用消毒液擦拭。

  6、洗衣池(機)做到定期消毒,特別是洗可能有傳染性的衣被後,就用90℃以上的熱水或500mg/L含氯製劑消毒。

  7、做到勤洗手,勤換工作服。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6

  1.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範》及《消毒技術規範》制定以下內容:

  1.1工作人員上崗著裝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時戴口罩、手套、隔離褲、隔離鞋、防護鏡、防護面罩)。

  1.2工作人員的發生醫院感染事件以及銳器傷、化學燒傷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1.3在進行消毒工作時工作人員應採取自我防護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

  2.各類人員均應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個人防護和公共環境的保護,完成操作或離開工作區域時應及時摘手套,嚴禁工作人員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宿舍和醫院外環境。

  3.醫院感染實行分級防護的原則

  3.1基本防護

  適用物件:在醫院傳染病區、發熱門(急)診以外的從事診療工作的醫護技人員

  防護配備:白大衣、工作褲、內層圓領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醫用口罩。

  防護要求: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7

  1.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汙染,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消毒或滅菌處理。

  2.根據物品的效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耐熱、耐溼物品滅菌首選物理滅菌法;手術器械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氣滅菌;油、粉、膏等首選乾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化學滅菌法,如環氧乙烷滅菌等,內窺鏡可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或2%戊二醛浸泡滅菌。消毒首選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選化學方法。

  3.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擇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必須瞭解消毒劑的效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製時注意有效濃度,並按要求進行監測。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對用於浸泡滅菌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溼化瓶、呼吸機面罩、管路和嬰兒溫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畢終末消毒並乾燥保存於消毒物品櫃內。溼化瓶應為滅菌水,每日更換或消毒。呼吸機的螺紋管、溼化器、接頭、活瓣通氣筏等可拆卸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

  5.手部皮膚的清潔和消毒執行衛生部《消毒技術規範》(20xx年版)。

  6.地面的清潔與消毒:地面應溼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汙染時,應即時以含氯消毒劑消毒,消毒劑濃度按要求配製。拖洗工具應有不同使用區域的標識,使用後應先消毒、洗淨、再晾乾。

  7.醫院應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採取相應隔離措施。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8

  一、工作人員要求

  (一)成立醫院感染監控小組,成員由科主任、護士長、感染監控醫師、感染監控護士組成。醫護人員每年接受醫院感染繼續教育培訓,熟悉醫院感染診斷、預防原則、報告程式。

  (二)衣帽整潔,不戴戒指、耳環,注意個人衛生,不得穿工作服離院外出。

  (三)嚴格遵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要求,在以下情況應進行手衛生:接觸患者前;進行無菌操作前;接觸體液後;接觸患者後;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戴手套操作後,脫下手套立即洗手。

  (四)工作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中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五)做好病人的衛生宣教,利用宣傳欄、發放資料、座談會及結合病例等形式進行宣教消毒隔離知識。

  二、患者要求

  (一)病人的安置應實施標準預防的原則,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二)傳染病人不能和普通病人住在一個病室,對已確診的傳染病人應立即轉科或轉院隔離治療,在未轉之前,必須採取相應的隔離治療措施。

  (三)傳染病人應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不互串病室及外出,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

  三、環境要求

  (一)病房要定時通風換氣,每日2次,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治療室、換藥室每日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

  (二)治療室、換藥室的物表每天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地面應溼式清掃,被體液、血液汙染時隨時用1000mg/L-20xx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病人的衣服、被套、床單、枕套不得帶有血、尿、便痕跡,每週更換1-2次,並做到隨髒隨換。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點布類。

  (四)病床每天溼式清掃一次,一床一巾一用;床頭櫃等物體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後消毒,有汙染的物體表面隨時消毒。

  (五)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處置後進行嚴格終末消毒。

  (六)病人出院、轉院或死亡後要進行終末消毒。傳染病人所用的物品必須消毒處理,不經消毒不準帶出,不能給他人使用。

  四、各類物品管理

  (一)注射、輸液實行一人一針一管,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溶解不同藥物應使用不同注射器。

  (二)無菌容器、持物鉗乾燥使用,每4小時更換一次。

  (三)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汙染區。

  (四)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註明時間,超過2小時後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裝。

  (五)碘酒、酒精瓶應保持密閉,每週更換滅菌2次。無菌包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開啟,儲存時間最長不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

  (六)無菌物品必須放置在無菌物品儲存專櫃內,分類按日期順序存放,標記清楚,有效期內使用。有專人每天檢查,過期物品需重新滅菌。

  (七)氧氣溼化液應用滅菌水,每天更換,溼化瓶用後送消毒供應室中心消毒處理。

  (八)換藥用過的彎盤、治療碗等用後保溼,送消毒供應中心處置。

  (九)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後放入醫療廢物袋內,銳器放入利器盒內。被傳染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汙染的被服、隔離衣等放在黃色塑膠袋內,雙層結紮,註明“隔離”及數量。

  (十)傳染性引流液、體液、血液等標本用有效氯1000mg/L-20xx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鐘後排入下水道。

  (十一)治療室、病室、辦公室、衛生間等拖把、抹布專用,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消毒,懸掛晾乾。

  五、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效果監測

  (一)感染監控護士每月對空氣、物表、醫務人員手、每季對使用中消毒液等進行細菌學監測。

  (二)監測超標專案及時查詢原因,並落實整改措施,重新監測至合格。

  (三)各項監測結果認真記錄、存檔,定期進行分析。

  六、醫院感染病例報告

  (一)對醫院感染散發病例,臨床醫生應及時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人報告,並於24小時內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報送感染管理科。

  (二)發現醫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類病例3例或以上)時,臨床科室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9

  1、佈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汙分開的要求;分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拖布及一切衛生用品要分開使用,並有明顯標誌。

  2、天花板、牆壁、地面無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便於清洗和消毒。

  3、手術室內應設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間應靠近手術室入口處。每一手術間限置一張手術檯。傳染病患者及感染性患者的手術應當在隔離手術間進行。

  4、進入手術室人員須換手術室專用鞋、帽、口罩、工作服,要求自己的衣服、頭髮與口鼻不能外露,手術人員工作鞋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手術結束後,醫務人員脫下手術衣、手套等物品放入手術間指定位置,洗手後方可離開手術室。

  5、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壓力蒸汽滅菌的應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浸泡滅菌。手術室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在開包前應再次檢查有效期,符合無菌要求方能使用,術中均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各種無菌溶液,應註明開啟日期、時間,棉花、棉籤、紗布、酒精、絡合碘儘可能使用小包裝。

  6、手術用器具、物品的清潔和消毒滅菌由消毒供應室集中消毒供應。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7、麻醉用器具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8、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9、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分別安排,以免交叉感染。若條件不具備時,應先做無菌手術,後做有菌手術。一類手術不得接在二類手術後進行。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應註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術後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手術間嚴格終末消毒。

  10、嚴格限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手術時門窗關閉,儘量減少人員出入和在室內走動。

  11、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必須溼式清潔,每週固定衛生日。

  12、接送病人的平車定期消毒,車輪應每次清潔,車上物品保持清潔。接送隔離病人的平車應專車專用,用後嚴格消毒。

  13、手術廢棄物品應按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於不同包裝袋(盒)內,有專人收集並運送到指定地點,並做好交接登記手續。

  14、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毒制度,並定期進行消毒滅菌效果及環境衛生學監測。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0

  1、當班操作人員要堅守崗位,定時巡查裝置運轉情況,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擅自離崗。

  2、認真執行操作規程,遇有故障應及時努力排除。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重大事故應立即報告醫院有關領導。

  3、操作人員應熟悉裝置效能,掌握裝置基本保養知識和常見故障的維修技術。

  4、認真按規定做好汙水處理的檢測工作。一般總餘氯量由操作人員當班時檢測,微生物指標由操作人員取樣後送醫院實驗室或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5、認真填寫好執行記錄,如實記錄裝置執行狀況指標的的檢測結果。有前後班的應做好交接班工作,尤其是異常情況和曾處理故障的情況在交接班時互相交代清楚。

  6、做好安全保衛工作,非管理人員不得進入醫院汙水處理站,操作間禁止閒人進入。來單位視察人員需由操作人員帶領下參觀,檢查人員一律憑有關介紹信,由操作人員做好登記工作。

  7、定期進行處理構築物中汙泥的清掏和消毒工作,汙物排放前均應檢測蛔蟲卵死亡率和糞大腸菌值。醫院汙水操作人員要注意將採好的汙泥樣送有關化驗室檢測,並做好定期消毒情況及汙泥檢測結果等方面的記錄。

  8、定期與衛生監督部門和環保部門聯絡,報告設施情況和汙水處理檢測結果。如需暫停處理,應儘快報告上級部門。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1

  一、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室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職監控醫師、護士組成。負責貫徹落實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制定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工作流程;並負責組織實施、監督、指導、效果評價。

  二、對本科室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

  三、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髮病率。發現有醫院感染理性趨勢時,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並積極協助調查。對醫院感染暴發時間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並協助、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四、監督檢查本科室傳染病藥物使用情況:至少每季度有一次科室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分析資料。

  五、組織本科室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

  六、對本科室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七、督促本科室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管理標準、醫療廢物管理。

  八、做好對衛生員、配膳員、陪住、探視者的衛生學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2

  一、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基本制度(感控十大核心制度)

  1.感控分級管理制度

  2.感控監測及報告管理制度

  3.感控標準預防措施執行管理制度

  4.感控風險評估制度

  5.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

  6.侵入性器械/操作相關感染防控制度

  7.感控培訓教育制度

  8.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制度

  9.醫務人員感染性病原體職業暴露預防、處置及上報制度

  10.傳染病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

  二、醫院消毒隔離制度

  三、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理預案及流程

  1.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理預案

  2.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理流程

  四、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應急處理預案及流程

  1.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應急處理預案

  2.乙肝職業暴露處理方法與報告流程

  3.丙肝職業暴露處理方法與報告流程

  4.梅毒職業暴露處理方法與報告流程

  5.HIV暴露處理方法與報告流程

  五、醫療廢物清運交接登記制度

  1.醫療廢物清運交接登記制度

  2.醫療廢物暫時存放管理制度

  六、傳染病報告制度

  1.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

  2.傳染病網路直報管理制度

  3.傳染病報告登記制度

  4.傳染病報告自檢自查制度

  5.艾滋病報告管理制度

  6.結核病報告、轉診制度

  七、慢性病報告管理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3

  1.醫院所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統一採購,臨床科室不得自行購入和試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認真履行對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採購管理、臨床應用和回收處理的監督檢查職責。

  3.醫院採購的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三證影印件應在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備案,即《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建立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採購登記制度。

  4.在採購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時,必須進行驗收,除訂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帳號應與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相一致,查驗每箱(包)產品的檢驗合格證,內外包裝應完好無損,包裝標識應符合國家標準,進口產品應有中文標識。

  5.醫院設定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庫房,建立出入庫登記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後存放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物架上,禁止與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將標識不清、包裝破損、失效、黴變的產品發放到臨床使用。

  6.臨床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前應認真檢查,若發現包裝標識不符合標準,包裝有破損、過效期和產品有無不潔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發生熱原反應、感染或其它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並按規定詳細記錄現場情況,必須及時留取樣本送檢,均應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7.醫院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質量可疑產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及時報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自行作退、換貨處理。

  8.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後,按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處置。

  9.對骨科內固定器材、心臟起搏器、血管內導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醫療器械,必須建立詳細的使用記錄。記錄必要的產品跟蹤資訊,使產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條形碼應貼在病歷上。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4

  一、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門診病人就醫特點以及疾病不同的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

  二、嚴格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病人或疑似傳染病患者到指定隔離室診治,並做好必要的隔離和消毒

  三、接觸每一例患者前後應洗手或進行手消毒,所有診室必須設定流動水、洗手液、速幹手消毒液,幹手紙巾,嚴格手套使用指徵,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診室應定時通風,每日診療結束後進行空氣消毒,做好消毒記錄。

  五、診療桌,診療椅、診療床等每天清潔,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滑鼠等應每日清潔,必要時用50gL含氯消毒劑擦拭。

  六、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汙染或其他可疑汙染時,對於含少量血體液(<10n1)等物質濺汙,可先用吸溼材料將其清除,如汙漬已乾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後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汙染表面,作用30min。對於被血體液(>10m1)

  等汙染的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20xx-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蓋汙染物上吸附清除後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汙染表面為中心,由外向內擦拭物體表面,作用30min。消毒過程有記錄。

  七、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應保持清潔,每日使用後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壓計袖帶每週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體液汙染後,應立即清潔消毒晾乾備用

  八、所有急救器村必須在消毒有效期內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並且清潔儲存。消毒用含氯消毒液現配現用,每日監測,在規定時間內使用。注射用小包裝皮膚消毒液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九、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置雙層黃色型料袋中,進行有效封口後由專人密閉運送。嚴格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密閉轉運、無害化處理和交接、登記等工作。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5

  一、目的

  按照《關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169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完善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507號)等檔案要求,醫院設定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對於就診的急、危、重症患者,做到不推諉、不拒收、堅持生命至上原則,在科學論證、充分做好防控防護基礎上,開闢綠色通道,優先搶救生命。

  為規範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的消毒、隔離工作,嚴格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降低發生感染的風險,保障醫患安全,特制定該管理制度。

  二、適用範圍

  適用於需要急診入院、待排查新冠肺炎可能的患者收治在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該病區工作人員以及到該病區會診、搶救、保潔或轉運等工作人員均應執行該制度。

  三、具體要求

  (一)對於急診患者且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時,可按照接診疑似患者做好防護,先搶救治療。

  (二)新收入院患者,單人單間收治,固定陪護人員,在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後再轉入普通病區進一步住院治療,降低潛在院內交叉感染風險。

  (三)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內設定汙染區、潛在汙染區和清潔區,分割槽明確。配足必要的防護用品(詳見附件)。

  (四)醫務人員進入汙染區前,在清潔區穿防護用品;離開汙染區時,透過緩衝間脫去防護用品,並進行手衛生。

  (五)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應有明顯標識,並限制無關人員出入。

  (六)患者的診療、護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動必須在病室內完成,直到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排除新冠肺炎後再轉至普通病區。

  (七)醫護要及時對患者及陪護進行健康教育:嚴禁探視,不串病房,自覺規範佩戴口罩,正確實施咳嗽禮儀和手衛生。

  (八)醫務人員應加強個人防護和消毒隔離觀念,在搶救或處置不同患者時醫護人員應相對固定。如人員緊張無法固定專人時,在處置不同患者之間應立即進行手衛生,更換防護用品,緊急情況下可更換外層隔離衣、外層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九)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應符合隔離要求,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採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和空氣隔離等措施。進出隔離病房,應當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範》、《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正確實施手衛生及穿脫防護用品,防止汙染。

  (十)個人防護標準應依據國家及省相關要求做好防護。

  1、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按照相關防護標準嚴格執行穿脫防護用品流程,正確穿脫個人防護用品。

  2、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隔離衣、防護服、手套、鞋套和膠靴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汙染時應當及時更換。

  3、正確使用防護用品,穿防護用品前、戴手套前、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後應立即進行手衛生。

  4、下班前進行個人衛生處置。

  5、嚴格執行新冠職業暴露及銳器傷防範措施。

  (十一)消毒要求:

  1、空氣消毒:

  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加強病區走廊和病室通風換氣,每日至少4次;治療室等每日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2次。

  2、地面、牆壁消毒:

  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消毒至少4次,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30分鐘。地面若有明顯的血漬等體液汙染時,先用吸溼材料去除可見的汙染物,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的噴壺對準血漬等沿四周方向向中心噴灑;作用30分鐘後用一次性毛巾清潔,用後此毛巾作醫療廢物處理。

  3、物體表面消毒:

  診療設施裝置表面以及床圍欄、床頭櫃、傢俱、門把手、呼叫按鈕、監護儀、微泵、門把手、計算機等物體表面、轉運車輛、擔架等運輸工具等(使用完之後立即消毒),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有血漬體液汙染時處理同前。

  4、患者的嘔吐物、排洩物、分泌物,應採用專門容器收集,使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劑作用2h後處理汙染物。

  (十二)應當儘量選擇一次性使用的診療用品。聽診器、溫度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和護理物品實行專人專用。重複使用的醫療用品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做好標識,密閉運送至洗衣房或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處理。

  (十三)患者外出檢查應戴外科口罩,檢查完成後檢查室應立即消毒;運送車輛應更換一次性床單或座椅套,並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十四)確診患者使用過的床單、被套、枕套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盛裝,袋外貼上“新冠”字樣,一次性使用,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

  (十五)患者排除新冠可能轉入普通病區後,對其病室應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進行終末消毒。

  (十六)患者未排除新冠或已確診新冠的患者死亡,對屍體應當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用3000mg/L的含氯製劑棉球或紗布填塞屍體口、鼻、耳、肛門等所有開放通道;用雙層紗布包裹屍體,裝入雙層屍體袋中,通知殯儀館專用車輛及時火化處理。

  (十七)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產生的廢棄物,包括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均按照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不得與其他醫療廢物混裝,要與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進行單獨交接。

  (十八)每日對病區醫務人員的體溫和症狀進行監測,如有發熱或出現呼吸道症狀則應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

  過渡緩衝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技術規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消毒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

  2、建立健全業務副院長領導的醫院感染管理三級網路組織,並充分發揮其作用,及時解決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配備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並認真履行職責。

  3、加強對醫院感染病例的監測,採取前瞻性與回顧性調查相結合的綜合性調查方法,定期彙總、分析監測資料,全面掌握醫院感染髮病率、常見感染部位、危險因素、高危科室等情況,從而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當出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應積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採取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醫院感染的流行與爆發。

  4、加強消毒管理工作,按要求定期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和環境衛生學監測。

  5、加強消毒藥械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管理,嚴禁一次性醫療用品重複使用。

  6、切實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

  7、抓住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環節,加強對重點部門(如內窺鏡、口腔科、手術室、供應室、產房等)的醫院感染管理監控。

  8、加強對醫療廢物和汙水處理的監督管理,使醫療廢物處置規範化,汙水排放符合要求。

  9、定期對醫院醫務人員、後勤行政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培訓。

  10、將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納入醫院綜合目標分類管理體系中,制定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指標與考核細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