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原文及翻譯

登泰山記原文及翻譯

  《登泰山記》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間創作的泰山題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觀賞日出的經過,描寫了泰山的雄奇形勢,並考察糾正了泰山記載的錯誤,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泰山記原文及翻譯,歡迎檢視。

  《登泰山記》原文

  泰山之陽,汶(wèn)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dèng),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lì)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dèng)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cúlái)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chū)蒱(pú),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jiànghào)駁色,而皆若僂(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雜樹,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註釋

  ①泰山:在山東泰安北,古稱岱宗,又稱東嶽,為五嶽之長。本文融考證於辭章,佈局精嚴,描寫生動,行文潔淨明快,為描寫泰山景觀的名篇。

  ②陽:山南為陽;其:代詞,它,指泰山

  ③汶水:今稱大汶河,源於山東萊蕪東北之原山,向西南流,匯入東平湖。

  ④濟水:源於河南濟源縣西之王屋山,流經山東。清代末年,濟水河道為黃河所佔。

  ⑤陽穀:指山南的谷水。

  ⑥古長城:戰國時齊國修築的長城,西起平陰,經泰山北岡,東至諸城。

  ⑦日觀峰:泰山頂峰,觀日出之勝地。

  ⑩齊河、長清:山東兩縣名,在泰安西北。

  (11)限:門檻,這裡指像一道門檻的城牆。

  (12)丁未:丁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3)朱孝純:字子穎,號海愚,山東歷城人,當時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摯友。

  (14)四十五里:古時估測泰山從下至頂四十多里,但實測約二十餘裡。

  (15)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著有《水經注》。

  (16)天門:泰山有南天門、東天門、西天門。

  (17)崖限:像門限一樣的山崖。

  (18)徂徠(cúlái殂來):山名,在泰安東南四十里。

  (19)“而半山”句:停留在半山腰的雲霧像帶子一樣。

  (20)戊申:二十九日。晦:農曆每月最後一日。五鼓:五更。

  (21)日觀亭:亭名,在日觀峰。

  (22)“亭東”句:亭子以東從腳下始都是迷漫的雲霧。

  (23)樗(chū出)蒲:賭博工具,即骰(tóu投)子,俗稱色(shǎi)子。

  (24)極天:天的盡頭,天邊。

  (25)雲一線異色:一縷雲顏色很特別。

  (26)正赤如丹:純紅如同硃砂。

  (27)絳:紅色。皜(hào浩):白色。駁:雜。

  (28)僂(lǚ呂):曲背。形容日觀峰以西的山峰都低於日觀峰,如同彎腰曲背地站著。

  (29)岱祠:一名岱廟,祭祀東嶽大帝的廟宇。

  (30)碧霞元君祠:祭祀東嶽大帝女兒碧霞元君的廟。也叫娘娘廟。

  (31)行宮:指乾隆去泰山住過的房宇。行宮,皇帝出巡時的住所。

  (32)顯慶:唐高宗李治的年號(656—661)。

  (33)漫失:石碑經過風雨剝蝕,字跡模糊不清。漫:磨滅

  (34)圜:同“圓”。

  (35)石罅(xià下):石縫。

  譯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從京城裡出發,冒著風雪啟程,經過齊河縣、長清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牆,到達泰安。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遠,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級,共有七千多級。

  泰山正南面有三條山谷,中谷的水環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水(中溪)。我開始順著(中谷)進去。道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黃峴xiàn嶺),再沿著西邊的那條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山谷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峰)。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在經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瀰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裡,等待日出。這時大風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雲霧瀰漫,依稀可見雲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天邊雲彩形成一條線(呈現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太陽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像硃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盪著託著它。有人說,這(就是)東海。回首觀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嶽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東嶽大帝的女兒)廟。皇帝的行宮(出外巡行時居住的處所)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一天,(還)觀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從唐朝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對著道路的石刻,都趕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裡,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日觀峰附近幾里以內沒有(什麼)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

  桐城姚鼐寫這篇記。

  重要詞解

  其陰,濟水東流。:陰(山的北面河的南面)陽(山的南面河的北面)

  當其南北分者:當(在,正在)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於,在)

  自京師乘風雪:乘(趁著,引申為冒著)

  越長城之限:限(界限,這裡指城牆)

  是月丁末:丁末(丁末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道皆砌石為磴:為(作為)磴(石級)

  其級七千有餘:餘(整數後表不定餘數)

  酈道元所謂環水者:環水(泰安的護城河。酈道元《水經注·汶水》“又合環水,水出泰山南溪。”)

  餘始循以入:循以入(順著中谷進去)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崖限當道者:當(佔著,擋著)

  道中迷霧冰滑:迷霧(雲霧瀰漫)

  磴幾不可登:幾(幾乎,讀“jī”)

  及既上:及(等到……時)

  蒼山負雪:負(背,此解覆蓋)

  明燭天南:明(照耀)

  亭東自足下皆雲漫:漫(瀰漫)

  極天雲一線異色:極(盡頭,極點)雲(雲朵)異(奇特的,與眾不同的)

  須臾成五彩:須臾(一會兒)

  或曰:或(有的人)

  或得日或否:或(有的)得(獲得)日(日光)

  其遠古刻盡漫失:遠(久遠,指時間漫長)漫(不可辨認)

  僻不當道者:僻(偏僻)當(面對對著)

  皆不及往:及(趕得上)

  多平方:方(方形)

  少雜樹:少(數量小不多)

  生石罅:生(草木生長,長出)罅(縫隙)

  世皆謂之天門雲:雲(句末語氣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