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原文及翻譯

抱薪救火原文及翻譯

   抱薪救火,出自於《史記·魏世家》,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反而會使災禍擴大。以下是抱薪救火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解釋

  薪,柴草。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反而會使災禍擴大。

  解析

  戰國末年,秦國國勢日盛一日,魏國毗鄰秦國,依照“遠交近攻”的國策,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

  魏國的安釐王即位後,秦國加緊了進攻,從公元前276年至公元前274年間,秦國三次接連不斷攻擊魏國領土,魏國連連戰敗。安釐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佔了魏國的兩個城鎮,並殺死了數萬人。

  公元前273年,秦國再一次攻打魏國,把魏、韓、趙三國聯軍打得大敗,聯軍戰死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釐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乾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釐王本來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乾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就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合的事後,就對安釐王說:“侵略者都是貪得無厭的,你想用領土、權利,去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的慾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麼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

  儘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安釐王只顧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聽蘇代的話,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而事實終如蘇代所料,秦國依舊貪得無厭的進攻魏國,此後三、四十年間,秦國不斷蠶食魏國的`領土,到了公元前242年,秦國趁魏國信陵君去世,魏景湣王剛剛即位,國內局勢不穩,再次派大將蒙驁大舉入侵魏國,佔領了魏國二十多座城,建立了東郡。

  公元前225年,不斷遭受打擊的魏國再也無力抗擊秦軍,秦軍包圍了魏國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

  抱薪救火造句

  抱薪救火【解釋】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出自】《史記·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1、當我們遇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幫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2、他一生謹慎,說話不能說是字字珠璣,但也都是字斟句酌;為人處事從不剛愎自用,更不會做抱薪救火的蠢事。

  3、他都因籤彩券虧空了許多錢,竟還想簽註更多來補救,真是抱薪救火,奇笨無比!

  4、他都犯錯了,你還鼓勵他?我不贊同這種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

  5、對方需索無度,如果一味應了他,那我們豈不是在抱薪救火?

  6、對於對方的無理要求,我們不能太軟弱,否則無異抱薪救火,只有招來更多的麻煩。

  7、立委批評金錢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對方有所仗恃,當然予取予求了。

  8、股市都已**了,分析師還在勸投資人繼續加碼,豈不是在抱薪救火?

  9、當我們遇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幫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10、你這種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走向歪路。

  11、當今社會,抱薪救火的例子舉不勝舉,這是造成社會**的根源之一。

  12、遇到困難應冷靜思考,用正確的方法解決,抱薪救火,只會適得其反。

  13、小明的數學題不會做,小紅非但沒有給他講解,反而抱薪救火,拿著自己的作業給小明照抄。為了把經濟搞上去,就毀林開荒,這無疑於是抱薪救火。

  14、上個月他因曠課,考試沒有及格,你不幫他補課,還約他跳舞,這不是抱薪救火嗎?

  15、他們倆吵架,你不勸,反而也加進去,你這不是抱薪救火嗎?

  16、老王是個賭徒,每次輸錢他總是又想戒賭,可又想把以前的贏回來,這難道不是抱薪救火嗎?清政府對外政策太軟弱,一味地割地賠款無異是抱薪救火,只有招來更多外力的欺壓。?

  17、但是沒有一個方式來過濾和分類這個資訊,使用歷史就像試圖抱薪救火。

  18、不限制開發商囤積土地,政府要抑制當前的房價增長過快,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