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易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周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那麼易經起源於哪個朝代呢?主要講的而是什麼呢,小編為大家介紹易經起源的起源和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易經主要講的是什麼?易經起源於哪個朝代?

  易經起源於哪個朝代

  《易經》的產生:

  1、《易經》產生的年代:關於《易經》的產生年代,目前說法不一,據學者們考證,應該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說是七千年前,而成書的年代則是在商末周初。

  2、《易經》的起源:而關於《易經》的起源,傳統上則一般認為《易經》起源自“河圖、洛書”。傳說在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伏羲因此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裡【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易傳》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所作。所以《易經》又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意思是說:《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完成。

  3、歷史上的《易經》,據說有三種,即所謂的“三易”:

  ⑴一曰《連山》,產生於神農時代的《連山易》,是首先從“艮卦”開始的,象徵“山之出雲,連綿不絕”。

  ⑵二曰《歸藏》,產生於黃帝時代的《歸藏易》,則是從“坤卦”開始的,象徵“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表示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一切以大地為主。

  ⑶三曰《周易》,產生於殷商末年的《周易》,是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不同。

  易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第一節何謂《易經

  “易經”是我國古老的經典,被稱為“天書”。是由學問與術數兩大部分組成,內容涉及到哲學、歷史、軍事、醫學與民俗等多個方面。其中,易經中的道家術數經歷代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四柱、八卦、六壬、奇門遁甲、太乙神數、梅花易數、紫微斗數、面相、手相、星相等術數均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面。可以說,易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

  《易經》是千古奇書,萬經之王,絕世名著。古人運用《易經》學會了仰視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用於探索未知宇宙,人生變化的大道理,所謂的“究天人之際,能古今之變”。《易經》中的八卦內容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由八卦而推出六十四卦,每一卦實際上是符號“—(陽)”和“——(陰)”的累加變化而成。“—”代表陽、剛、男、強和奇數1、3、5、7、9等,象徵積極的事物;“——”代表陰、柔、弱和偶數2、4、6、8、10等,象徵消極的事物。陰陽奇偶的變化,代表了事物“象”與“數”的各種內在聯絡。

  第二節六十四卦來源

  1、宇宙生陰陽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陰陽最早是向著太陽的一面和揹著太陽的一面,後來古人發現自然中任何事物都有著相對的兩面。如山有陰面和陽面,人有男人和女人,月有圓和缺,日有白天和黑夜,年有寒冬和炎夏……現代科學又發現磁場有南極和北極,卻此消彼長,此進彼退,並且在某些條件下一方還可向對立面轉化。這種動態的平衡,正是天地執行的重要規律。由此,古人認為世界就是由陰陽兩部分組成的,它們相互依存、對立、轉化,維持宇宙的平衡。但如果陰陽不調,就會出現不好的結果。

  2、陰陽生太極

  太極是陰陽迴圈,動中有靜,你中有我的綜合表達圖示。

  3、太極生兩儀

  關於兩儀,綜合歷代易學家的理論,計有七說:一說陰陽,一說為天地,一說為奇偶,一說為剛柔,一說為玄黃,一說為乾坤,一說為春秋。但通常是指陰陽。

  4、兩儀生四象

  關於四象,四象的說法更多,如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東、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裡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滋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規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子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已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永珍。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訊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5、四象生八卦

  何為八卦?概括地說,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而八其本初指的是“八種基本圖形”,用“—”代表陽,用“——”代表陰,每卦由六爻組成。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兌代表沼澤。

  6、八卦相蕩生六十四卦

  八卦兩兩相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與人事現象。時至今日,八卦依然影響著當代許多科學。據說,德國大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制,也是受了八卦的啟發。八卦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宇宙間的一個濃縮了的高階“資訊庫”。利用它可以推演出許多事物的變化,預卜事物的發展。

  7、六十四卦的起卦,卦辭的意義

  文王潛心研究八卦,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礎之上琢磨推演,開始了自己的發現和創造。他把世上千變萬化紛紜複雜的事物,抽象為陰陽兩個基本範疇;把剛柔相對,變在其中,作為自己對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他將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周文王在進一步深研八卦的時候,細心回想古代的歷史故事,精心總結生活經驗,並把這些練化為自己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僅具有研判性的說明,還有了現實的預測之功,如果說“卦辭”是每一卦即每一種情況總述的話,那麼“爻辭”就是每一卦即每一種情況的具體變化。總述加上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四條爻辭,總計四百四十八條。

  據查證,周公對於《易經》最大的貢獻就是“作爻辭”。《易經》中一卦共六爻,即由六個符號組成,每爻都有一個意思,表達這個意思的文辭叫做爻辭。一卦有六爻,故有六條爻辭。在卦辭下,六條爻辭有“九”“六”作為爻題,陽爻稱九,陰爻稱六。需要說明的是一卦六爻均是自下而上。結合前面講周文王的時候,人們不難理解,爻辭就其內容來看,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總結和提練。再者,周公奠定了《易經》的仁義觀,甚至其本身也成為了仁德的化身。《易經》說“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於國事而言,周公攝政長達七年之久,依然還政於民而北面稱臣,於德性而言,周公禮賢下士、甚至到了一聽說賢士來訪,絲毫不敢怠慢竟然會吐下嘴中的食物來接待。

  8、如何利用易經預測?

  《易經》具有一定預測的功能。《易經》中的八卦是用幾種簡單的符號組成卦象,根據卦象的千變萬化和時空作用的結果,來預測和判斷世間萬物萬事的發展規律,由此得到準確的結果。八卦預測術中基本又分為兩大派別,其中一派由西漢時期的大易學家京房先生創立,由清朝王洪緒先生總結和傳播下來的,被稱為“納甲法”的六爻預測術。另一派上由北宋時期大哲學家邵康節先生總結創立,被稱為“梅花易數”的六爻預測術。

  9、總結

  《易經》誕生於三千年前,從伏羲八卦算起,易學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歷史,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物件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爻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繫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哲學的基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法歸宗。易乃中國文化之源,誕生於甲骨文之前,是我們的祖先對待天文、地理、歷史和生活環境的經驗寫照。因易而成道、儒、釋,道學崇尚自然,儒家崇倫理,釋佛崇尚覺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繫辭雲:“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修”……因易而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脈相傳,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周易》以其六十四卦象和卦爻辭構成一個相當完整的系統,具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卦象的設計和某些卦爻辭顯示出,《周易》已經具有以圓道為特徵的整體系統觀念,而且對於系統運動的規律性也有了最初的瞭解。第一,整體性把握。第二,建構關係與結構。第三,呈現全息系統。另外《周易》中的“易”可理解為三點:(1)變易;(2)簡易;(3)不易。變易指的是運動的絕對性,即萬事萬物沒有絕對處於靜止的,一切事物都在運動。簡易,是《易經》又一重要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而且簡單。不易,即指的是變化著的事物背後有一個不變的本質,即萬變不離其宗。

  第三節《易經》與風水

  在學術領域,《周易》把其核心內容“陰陽五行”的理論貫穿始終,其它一切思想可以說都是圍繞它而構建的。而風水把山形水勢歸納成環境的“氣場”,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構成,並分為陰和陽兩大類,它認為宇宙間所有關於人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成為影響我們自身發展的一種環境,而且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成五個行列,並隱藏著五種性質,所有無形的五種性質都是寄存在一切有形的事物中,並主宰著這一切有形之物,就像人的思想和靈魂主宰著人的肉體一樣。從狹義上講,相學從人的形象與氣質歸納出人的命運特點;從廣義上說,風水把宇宙間一切有形體分為形與氣,而形與氣之間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影響,最後歸到統一的自然環境中。如何處理好物質與人類的和諧關係,是《周易》地理風水學的重點,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與現代建築學提倡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的理念是一致的。

  而早在幾千年前,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中國的先哲們就開始了對生存環境的研究。從河圖絡書的出現到後天八卦的推演,都是先哲們對世界的理解。之後風水術的發明和推廣,更是古人對天人合一理想的追求、風水術從此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無論婚喪嫁娶、居家經商,中國古人的生活都脫不開風水的影子。下至平民百姓,上到帝王將相,無不對風水充滿了尊敬。歷代朝廷設立了專門的風水機構,將風水大師安排到司天監,他們不僅負責為朝廷及皇家檢視各種建築和陵墓的風水,還管理天文曆法、農事氣象。由此可知,這些被朝廷看重的風水大師們,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精英。而風水也不能簡單地用迷信來一竿子打倒,其中那些充滿宇宙科學觀的超前認識,如今被現代科學一一證實。

  風水學其實就是古代先哲們總結自然規律的同時,在自己生存環境中的運用。古代先哲們認為無論是天上的星體,還是地上的山河,凡是自然萬物就都有生命,並擁有不同的屬性。這些屬性之間能夠相互生剋制化,只要善於使用這些原理,就能製造出一個與自然和諧的環境,進入所謂的天人合一境界。

  風水並不是那些很玄的聽不懂的術語。在生活中,或許就是一些花盆、魚缸的擺放,一些顏色的搭配,一些禁忌的避免。其實即使不用風水之說,我們也總在想方設法地讓自己的環境變得更為舒適,人們也都願意呆在感覺舒適的環境中,這些不自覺的風水意識,是與生俱來的。只不過透過更為系統的風水調理,能使環境最大限度地適合人類的需要,甚至是適合個人的需要。處在經過風水調理的環境中,不僅能調動人自身的能力,還會使周圍的人更願意接近,並向其提供更多的機會。

  為了讓中國古代的風水智慧能輕輕鬆鬆地走進每個人的生活,我本人儘量用更生活的語言來解讀《易經》、解讀風水。聽完這兩節課以後,即使一個不懂風水的人也能因此輕易改變自身環境中不利因素,趨吉避凶。對於想了解風水的人,也可以透過這兩節課對風水原理的介紹和具體的分析一窺風水的門徑。

  風水中講究藏風得水以聚氣,風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氣”留在居所之內,從而讓這種氣對人產生有益的影響。但“氣”究竟是什麼,直到明清時期,理論界都沒有明確的解釋。目前,一些瞭解現代科學的人士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氣就是微波。

  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家獎頒給了兩位美國的射電天文學家,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資訊。這兩位科學家發現,在宇宙創生時,太空中充滿了微波輻射,即看不見的光。由於它們誕生在天地之始,又有能量,所以被稱為萬物之母。而在風水中,所謂的氣,又叫生氣,是讓萬物萌發生機的物質。這樣的解釋讓“氣”與微波發生了聯絡。

  事實上,風水學中認為生氣旺盛的地方,都是能有效接收微波的地方。風水中一些化解煞氣的方法,又與微波的性質有很強的聯絡。有研究發現,氣功之氣,其實就是一種微波,而氣功之氣與風水之氣有著本質的聯絡。

  所以,很多風水師都認為,所謂風水,其實就是尋找和製造能對人體有益的微波合理聚集的場所。

  現代科學發現,微波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微波同樣對人體有益。微波輻射4080兆赫頻率正好能穿透人體的皮下組織,進入人的筋肉之間,它能增強人體的氣血執行,這使微波對人體某些疾病的治療功效顯著。現代醫療不僅用微波診斷疾病,還用微波治療疾病。

  地球物理學指出,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場體,其區位不同,磁場強度也不同,對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在日本的中部、中國的四川和貴州等地,由於地球的磁場強度特別高,這些地方的人就不容易長高。

  另外,在地球的內部,各種元素也會產生不同方位和強度的熱能、磁場、地電場、重力場以及各種放射性物質。在地表、山川河流、植物、動物、微生物等,都有屬於自已的場資訊,並能影響周圍的物體。這些不同型別場,會對人體的細胞組織產生有益或有害的作用力,從而對人產生影響。

  風水學用數千年的經驗和理論來判斷某個區域點位是否利於人的生活、健康的發展,其中的很多規律和原理都與現代地球地理學是相通的。

  對此,世界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查理森·威爾海姆曾感嘆說:“知識經濟正在改變著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包含的資訊理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出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風水的理論基礎來源於《易經》,風水可以說是一門由天文地理環境磁場等多種學術組合而成的玄學。本身與封建迷信無關,是靠理性分析,有數得計的一門學問,亦屬環境心理學。換句話說,周圍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心理,運氣也會跟著改變。風水可籍由方位、顏色及各種擺設來改善環境。但在改變風水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容易過於講究形式而忘了讓心情跟著改變。

  但不管環境再怎麼改善,若心理沒有變化,人的流氣是不會有所改變的,覺得風水沒什麼效果的人,何不利用此次機會,體驗一下所謂有“心靈風水”。

  現在,人們正忙於買房、買車,而買房跟風水有很大的關係。例如:

  一樓、六樓屬於北方,屬水,相宜生肖:鼠、虎、兔、豬。

  二樓、七樓屬於南方,屬火,相宜生肖:牛、龍、蛇、馬、羊、狗。

  三樓、八樓屬於東方,屬木,相宜生肖:虎、兔、蛇、馬。

  四樓、九樓屬於西方,屬金,相宜生肖:鼠、猴、雞、豬。

  五樓、十樓屬於中央,屬土,相宜生肖:牛、龍、羊、猴、狗。

  買車跟風水也有很大關係,例如:選車牌號,車的外觀顏色。如果命主的喜用神為火,那麼他就不適合黑色、藍色、白色的小車,因為犯了相沖和相剋,人坐上車後容易發生車禍,不測和意外。因為人不可能每天每次都運氣好,如果時運不濟,災禍隨時有可能發生。正如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另外車牌號的數字也很有講究,例如:數字有吉凶,數字有顏色。一數屬吉星,主順利;二數屬兇,主病符及阻礙;三數屬兇星,為蚩尤星,專招是非口舌;四數屬吉星,不是不吉利的數字;五數屬兇星,更是大煞星,主無端惹禍,失竊破財,災病、意外;六數屬財星,主順利、平安;七數屬兇星,主鬥爭是非;八數屬財星,主發達、發財;九數屬旺星,主長久、穩固。另外飛星口訣有云:木火通明,必出聰明奇士。四九同宮即木生火之木火通明格局,主聰明。一四同宮即水生木之格局,主名利雙收,聲譽日隆,又主文昌,利聲名。六八同宮,即土生金之格局,主財源旺盛,生意紅火,利生意場所。

  需要注意的是:二三同宮為鬥牛煞,是非鬥爭不絕;三七同宮主賊劫,意外破財;三五同宮屬五黃三碧之大煞星,主阻礙,意外、鬥爭口舌極為不利,兇星組合。數字有顏色: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風水有形勢風水和理氣風水兩種。從山和水來看,圓屬金,長屬木,尖屬火,方屬土,S型屬水,這是地理形勢風水。理氣風水重在看星。將形勢與理氣結合,可以相出人們居住在各種環境下的喜怒哀樂,得失成敗,禍福吉凶及整體命運,為何有的人富有陶朱、終身享樂不盡,而有的人卻終身貧困潦倒。作為長期研習風水與命運的我,走遍大江南北,發現人的居所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摩天大樓或是茅屋草舍,凡是宅運享通,又積極行善者,則貧可轉富,賤能轉貴,而宅運兇險者,則富可致貧,貴亦招災。

  《周易》認為:陰陽調和、五氣流通為上乘之格局。陰陽調和、講究的是光線的調節要適度,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五氣(即五行之氣)流通,要求的是各方之氣能順暢流通,這樣的環境才是上上之選,自然是人所向往的居住環境。實際上,風水強調的都是門和窗的光線採納和氣流設計的問題。事實上,風水佈局得好與壞才是一個風水師功力高低的指標。

  易經的內容

  連山

  據《周禮》記載,《連山》相傳為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成書於夏朝。《連山》和《周易》、《歸藏》並稱為占卜的三易之法。連山是三易之一,以“艮卦”為首。《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鄭玄於《周禮注》稱:“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也”。顧炎武《日知錄三易》:“連山,歸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後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相傳連山至漢初時已失佚,桓譚《新論》雲:“山(連山)藏於蘭臺”。北宋邵雍認為:“連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為揲,正卦一0一六,互卦一0一六,變卦三二五0一二,以數斷不以辭斷。其吉凶一定不可易”。又一說《連山》即《數術略》之《夏龜》。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收有《連山》一卷。

  歸藏

  《歸藏》,傳統認為是商代的《易經》,魏晉以後已經失傳。《商易》以坤為首卦,故名為歸藏。

  《歸藏》是三易之一,《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相傳黃帝作《歸藏易》,有四千三百言[3]。宋代家鉉翁稱:“歸藏之書作於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並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一說《歸藏》在漢朝已佚,因為《漢書·藝文志》中沒有著錄,《隋書·經籍志》亦曰:“《歸藏》漢初已亡,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明朝楊慎以為漢代時《歸藏》未失,“《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正經》,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雲:“《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其見於傳注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稱為王家臺秦簡歸藏,重啟研究《歸藏》的熱潮。有人認為“秦簡《易佔》不僅是《歸藏》,更準確一點,應當是《歸藏》易中的《鄭母經》”

  周易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執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