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鄒浩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鄒浩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史·鄒浩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宋史·鄒浩傳》原文:

  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第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守,皆禮遇之。純仁屬撰樂語,浩辭。純仁日:“翰林學士亦為之。”浩曰:“翰林學士則可,祭酒、司業則不可。”純仁敬謝。後哲宗親擢為右正言。有請以王安石《三經義》發題試舉人者,浩論其不可而止。陝西奏邊功,中外皆賀,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京東大水,浩言:“頻年水異繼作,雖盈虛之數所不可逃,而消復之方尤宜致謹。不以為數之當然,此消復之實也。”章悖獨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其不忠慢上之罪,未報。

  章惇詆其狂妄,乃削官,羈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膚繼請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還,復為右正言,遷左司諫。改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言:“陛下善繼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聖政盛德,願稽考而繼述之,以揚七廟之光,貽福萬世。”遷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諫官,恐貽親憂,欲固辭。母張氏曰:“兒能報國,無愧於公論,吾顧何憂?”及浩兩謫嶺表,母不易初意。稍復直龍圖閣。瘴疾作,危甚。楊時過常州,往省之。蕭然僅存餘息,猶眷眷以國事為問,語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詔曰:“浩在元符問,任諫爭,危言讜論,朝野推仰。”復其待制,又贈寶文閣直學士,賜諡忠。

  (節選自《宋史·鄒浩傳》)

  《宋史·鄒浩傳》譯文:

  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他考中進士,調任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守臣,都對他以禮相待。範純仁囑咐他撰寫樂語,鄒浩推辭了。範純仁說:“翰林學士也寫這個。”鄒浩說:“翰林學士能寫,祭酒、司業不能寫。”範純仁為此道歉。經過幾年,宋哲宗親自提升他為右正言。有人請求用王安石的.《三經義》出題考試,鄒浩論述不可而停止。陝西報告守邊的功績,朝廷內外都祝賀,鄒浩說:“先帝的志願由陛下成就了,是好事。然而用兵之事,戰前決勝負為難事,勝利後以保持勝利為難事,僅是時機不同罷了。假如不是這樣,將會丟棄戰功而招致後患。希望申告將帥,不要因為勝利而麻痺輕敵,應善始善終。”京東發大水,鄒浩上奏:“連年水災發作,雖然是自然的盈虧不能逃脫,但消災的方法應當謹慎。不能認為是天理所致,這是消除災異的關鍵。”章惇獨攬大權,威勢顯赫,鄒浩所上奏的言論常常觸及到章惇,但鄒浩仍上章彈劾,羅列他對皇上不忠怠慢的罪過,沒有迴音。

  章惇詆譭他狂妄,鄒浩被削官,羈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膚接著請求懲治那些為鄒浩餞行的王回等人。徽宗即位,很快把他召回,又為右正言,升任左司諫。改為起居舍人,進升中書舍人。他上奏說:“陛下很好地繼承神宗的遺志,繼承神宗的事業,孝德已經很高。尚且還有五朝的聖政盛德,希望陛下查考而繼承,發揚七代的光彩,造福萬代。”升任兵部、吏部侍郎。當初,鄒浩任諫官,怕給親人帶來憂慮,想堅決拒絕。母親張氏說:“兒子能夠報答國家,無愧於公論,我有何擔憂!”等鄒浩兩次被貶到領表,他母親不改變初衷。不久又任職龍圖閣。瘴病發作,非常危險。楊時經過常州,前去探望。鄒浩虛弱得僅僅留有一點氣息,仍然關切地詢問國事,說話不涉及私事。鄒浩去世,年五十二歲。宋高宗即位,下詔說:“鄒浩在元符年間,任諫諍之職,正言直論,朝野推崇敬仰。”追復為待制,又贈寶文閣直學士,賜諡號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