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古詩原文及翻譯

春江晚景古詩原文及翻譯

  古詩,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個特別的文化,從古傳承至今,已經有了無數年的歷史。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寶貴知識,尤其是在語文學習中,更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春江晚景古詩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⑴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時⑶。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⑷,依依還似北歸人⑸。

  遙知朔漠多風雪⑹,更待江南半月春⑺。

  【註釋】

  ⑴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鍾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這兩詩是作者元豐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時江邊情景的寫照。

  ⑵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歸鴻:歸雁。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⑸依依:不捨之貌。《楚辭》“戀戀兮依依。”歸人:回家的人。劉長卿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詩:“一去紫臺連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過。

  【翻譯】

  其一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們在水中游戲,鴨子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其二

  大雁北飛,就好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卻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擴充套件閱讀:

  蘇軾的個人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的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創作背景

  張九齡喜歡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調素潔,如月光、白雲、青山、淡水,他的筆下沒有濃豔的景物。而且喜歡遠遠地觀照,在遠景中體味某種超然的情懷。此詩即為作者觀景之作,其作年難考。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胡應麟說“曲江清而澹”(《詩藪》外編卷四),確實抓住了他的特點。另外張九齡在被貶所作的詩基本上不悲傷,往往充滿了對美和理想的憧憬,顯示出一種瀟灑飄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這首詩寫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氣令人心醉。首聯寫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兒盛開;天上雲朵落日相輝映。景象明麗。雖然化用謝靈運詩句,但是沒有謝的玄氣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彷彿信口吟來,令人感到親切。三四句用虛筆。徵行逢此佳景,驚喜之情頓生。五六句述其中不可言傳之佳趣。中間兩聯只寫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補寫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見。尾聯複寫春江景色。結句,以景物收束,餘韻不盡,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評論說,張九齡詩“結體簡貴,選言清冷,如玉磬含風,晶盤盛露,故當於塵外接賞”(《唐音癸籤》卷五)。這種看法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張九齡確可稱為盛唐神韻詩派的開山作家,一出手就區別於六朝清遠詩人,為後來的盛唐山水田園派樹立了標範。

  名家點評

  《唐詩箋註》:寫景只在首二句,一一四卻用虛筆。徵行逢此,自覺春思渺然,賞心自得,莫可言傳,只寫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補寫春江景色,時渺然意自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