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離子》節選四則原文翻譯

《郁離子》節選四則原文翻譯

  《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郁離子》節選四則原文翻譯,歡迎閱讀。

  1、狸貪

  郁離子居山①,夜,有狸②取雞,追之弗及③。明日,從者④擭其入之所以雞⑤,狸來而縶焉⑥。身縲⑦而口足猶在雞⑧,且掠且奪之⑨,至死弗肯舍⑩也。郁離子嘆曰:“人之死貨利者⑾,其亦猶是也⑿!”

  註釋

  ①居山:即“居於山”,在山中居住。

  ②狸:亦稱“狸子”、“狸貓”,善伏之獸,棲息於森林、草叢間,常出沒於城市近郊。以鳥類、鼠、蛇、蛙等為食,常盜食家禽。

  ③弗及:沒有追上。弗,不,沒有;

  ④從者:僕人。

  ⑤擭(huò)其入之所以雞: 擭,裝有機關的捕獸木籠,這裡作動詞。句意是把雞放在擭中,再在狸進入的地方設定上這件擭。

  ⑥縶(zhì)焉:拘囚在擭裡。焉,兼詞“於之”指“在……裡”。

  ⑦縲(léì):本為捆綁犯人的繩索。這裡是“拘禁”的意思。

  ⑧口足猶在雞:(狸)嘴還咬著雞,腳爪還抓著雞。猶,尚且、還。

  ⑨且掠且奪之:一邊使勁地咬,一邊用爪強奪那死命掙扎的雞。且……且……,一邊……一邊……。

  ⑩舍:放開。

  ⑾人之死貨利者:即“死於貨利的人”。“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死貨利”是“人”的定語,後置。⑿其亦猶是也:大概也像這樣吧!其,大概,表推測語氣;亦,也;猶,像是。是,這,代詞。

  譯文

  郁離子居住在山上,夜間有隻野狸子偷他家的雞,起來追趕,但沒追上。第二天,僕人在它鑽進來的.地方安置了捕捉工具,並用雞作誘餌。就在當天晚上捉住了那隻野狸子。(野貓)的身子雖然被縛住了,但嘴和爪子仍然緊緊的抓住雞。僕人一邊打一邊奪,(野狸子)到死也不肯把雞放下。郁離子嘆了一口氣說:“為錢財利祿而死的人們大概也像這隻野貓吧!”

  2、濟陰之賈人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

  註釋

  賈(gǔ)人:商人。

  浮苴(jū):水中浮草

  薄:靠近。這裡指衝撞,觸擊。

  盍:何不

  濟:濟水。

  巨室:世家大族。

  亡:沉,沉落。

  棲:停留。

  予:給予。

  向:剛才,剛剛。

  薄:迫近。

  許:答應。

  向許:剛才答應。

  無乃:莫非,豈不是,難道不是。

  勃然:發怒的樣子。

  作色:臉變了顏色,指變成了怒色。

  幾何:多少。

  黯然:情緒低落。

  退:走開。

  呂梁:地名,龍門山。

  薄:迫近,這裡指衝撞、觸擊。

  覆:翻,這裡指翻船。

  盍:何不。

  翻譯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上的大戶,你能救了我,我送給你一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後,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漁夫問他:“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你是個打漁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於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裡掙扎了一陣就沉沒於河水之中了…

  賞析

  俗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尤其是在經商時,對顧客的誠信尤為重要。作為一個商人,沒有做到這一點,即使是“濟陰之巨室”,他的錢財又能保持幾何呢?一個不誠信的人,無法贏得大家長久的尊重。如果有人不誠信,即使他富可敵國,也會像這個商人一樣,糟人唾棄。人無信不立。既然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兌現承諾。言而無信,必失信於人。“濟陰之賈人”就是因為不信守承諾,當他再次遇到險情時,無論他怎樣對漁夫承諾,漁夫都不會再聽他的話去救他,最終把自己最為寶貴的生命丟掉了。看來,“承諾是金”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3、楚人養狙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 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註釋

  狙:一種大猴。

  旦日:清晨。

  部分:組織並分配。

  之:到。

  求:尋找。此指採摘。

  什一:十分之一。

  自奉:奉養自己。

  棰:打。

  患苦之:對(這種生活)感到很苦。

  樹:動詞,種。

  與:同“歟”,嗎。

  假:如果。

  為之役:被他奴役。

  既:完。

  寤:同“悟”,醒悟,覺悟

  相與:一起。

  柙:關野獸的籠子。

  卒:終於。

  餒:飢餓。

  以為:把……當做。

  譯文

  楚國有個以養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讓老的獼猴率領(其它猴子)到山裡去,摘取植物的果實,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實)來供養自己。有的猴子不給(狙公果實),(狙公)就鞭打他們。獼猴們都認為(這種生活)很苦,卻不敢違背。 有一天,有隻老獼猴問眾多獼猴說:“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種的樹(結出的)嗎?”眾多獼猴說:“不對,(果實)是天生的。”又問:“狙公不能得到(果實)(我們)就不能去採嗎?”眾多獼猴說:“不對,誰都能去採。”又問:“如果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聽從他並要被他役使呢?”話還沒有說完,獼猴們全領悟了。 那天晚,眾多獼猴一起等到狙公睡著的時候,打破柵欄毀壞倉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糧食,相互拉著手(這裡指一起)進入森林裡面,不再回來。狙公最後因為飢餓而死。 郁離子說:“世上那種賣弄權術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來規範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啟示:透過養猴子的人殘酷剝削猴子,猴子覺醒後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對人民群眾的殘酷剝削與壓迫,說明人民一旦覺悟,群起反抗,統治者就只有凍餒而死。

  閱讀訓練

  1、寫出文中兩個通假字和索通的字。

  答:通假字:1.與,通“歟”,嗎;2.寤,通“悟”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 賦什一以自奉。 答: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實)來供養自己

  (2)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答: 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4、螇螰

  智伯圍趙襄子於晉陽,使人謂其守曰:“若能以城降,吾當使若子及孫世世保之。”守者對曰:“昔者中牟之郭圮,有螇螰墮於河,沫擁之以旋,其翅拍拍,殸 見而憐之,遊而負之及陸,謂殸曰:‘吾與子百年無相忘也。’殸振羽大笑曰:‘若冬春之不知也,而能百年無忘我乎?’今晉國惟無人而壅,女以天盈,盈而恃 之,是壅禍也。壅禍恃盈以蠆尾於人,天實厭之。晉陽朝亡,女必夕死,死,予不寒猶及見之,其何有於子及孫?”是夕,智伯為韓魏所殺。

  註解

  晉陽:地名,在今山西太原市。

  中牟:古邑名,春秋晉地,戰國屬趙,在今會河南中牟縣東。

  螇螰:《說文》:“螇螰,昭蟟也。”蟬的一種。

  蛇:螻蛄,是對農作務有害的一種昆蟲。

  壅:閉塞不通。

  蠆:蠍類毒蟲。

  譯文

  智伯在晉陽包圍了趙襄子,派人對守城的人說:“倘若人能用這座城投降(我),我可使你以及你的子孫世世代代保有此城。”守城的人回答說:“從前 中牟的城倒塌了,有一隻螇螰掉到到河時,水沫擁著它而旋轉,它的翅膀不停地打著水,這時有一隻螻蛄見了就憐憫它,游過去就揹著它到了岸上,螇螰感激地對螻蛄說:‘我和我的子孫百年以後也不會忘了你啊。’螻蛄振翅大笑說:‘你的生命短暫得連冬天春天都不知道,又怎麼能百年以後不忘記我呢?’如今晉因為沒有人而被圍困,你憑著天然的有利條件而驕橫自大,驕橫自大就依賴它,這是圍困的災禍啊。圍困的災禍依賴驕橫自大,就像用蠍毒害人,上天實在厭惡這樣 做,晉城早晨被攻破,你必定在晚上死,我即使死了,我的屍骨未寒還能來得及看到你的死,那又怎麼能對我的子孫後代有什麼影響呢?”這天晚上,智伯被韓魏所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