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郭原平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郭原平傳原文及翻譯

  導語:《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為沈約所撰。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作者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採注紀,撰續成書。紀傳部分成於南齊永明六年,諸志當成於隆昌元年之後。全書以資料繁富而著稱於史林,為研究劉宋一代歷史的基本史料。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宋書郭原平傳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郭原平字長泰,稟至行,養親必己力。性閒木功,傭賃以給供養。性謙虛,每為人作匠,取散夫價。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餚味,唯餐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要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於裡中買糴,然後舉爨。父抱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父喪既終,自起兩間小屋,以為祠堂。每至節歲烝嘗,於此數日中,哀思,絕飲粥。父服除後,不復食魚肉,於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嘗,自此迄終,三十餘載。高陽許瑤之居在永興,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斤遺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復反者前後數十,瑤之乃自往曰:“今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賣物,人問幾錢,裁言其半,如此積時,邑人皆共識悉,輒加本價與之。彼此相讓,欲買者稍稍減價,要使微賤,然後取直。居宅下溼,繞宅為溝,以通淤水。宅上種少竹,春月夜有盜其筍者,原平偶起見之,盜者奔走墜溝。原平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於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又採筍置籬外。鄰曲慚愧,無復取者。又以種瓜為業。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瀆不復通船,縣官劉僧秀愍其窮老,下瀆水與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豈可減溉田之水,以通運瓜之船。”乃步從他道往錢唐貨賣。每行來,見人牽埭未過,輒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後人未及,常停住須待,以此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興宗臨郡,深加貴異,以私米饋原平及山陰朱百年妻,原平固讓頻煩,誓死不受。人或問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貧老,故加此贍,豈宜必辭。”原平曰:“府君若以吾義行邪,則無一介之善,不可濫荷此賜。若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終不肯納。百年妻亦辭不受。

  (節選自《宋書·郭原平傳》)

  參考譯文:

  郭原平,字長泰,他生性孝順,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侍養父母。他會做木工,常靠給人做工供養雙親。他生性謙虛,每次給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錢。僱主招待他吃飯時,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鹹菜下飯就算了。家裡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幹活,和家裡人一同捱餓,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錢回家,在村裡買米,然後燒火做飯。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漬的蔬菜,這樣過了一冬一夏,連覺都沒躺下睡過一次。等他父親喪事辦完後,自己蓋了兩間小屋作為祠堂。逢年過節,常在這裡悲哀悼念,只啃幾口乾糧,不喝湯水。父親喪服期滿後,他再也不吃肉,在母親面前,表示吃過的樣子,在自己家裡,從來沒有吃過(肉),從開始到結束,三十多年。高陽許瑤之免去建安郡丞後回鄉,派人送他一斤絲綿,原平不要。瑤之就親自登門,對他說:“今年冬天太冷,建安的絲綿又好,所以我拿來奉送給您。”原平才拜謝收下。郭原平每次去市場賣東西,別人問多少錢,他總是裁減成市價的一半,這樣時間長了,城裡的人都認識他,於是加還本價給他,賣者買者彼此總要互相推讓。郭原平總想使買的人稍稍減價,等價錢低廉然後才收錢。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溼,他便繞著宅基挖了條水溝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邊種了一些竹子,春季夜裡有人來偷竹筍,有一次,郭原平偶爾起來撞見了,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郭原平認為自己不能廣泛施捨,而使偷者跌倒,於是在種竹筍地方的水溝上搭一座小橋,讓人足以通行,又採了些竹筍放在籬笆外面。偷筍人感到很慚愧,從此再也沒有人去他家偷筍。郭原平以種瓜為業。宋世祖大明七年發生大旱災,他的運瓜水道不再能通船,縣令劉僧秀憐惜他貧窮年老,放其他溝渠的水給他。郭原平說:“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難,怎麼能減少灌溉稻田的水,用來通行運瓜的船呢?”於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錢塘賣貨。每次行船來錢塘,看見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壩下還沒有牽過去,就迅速操槳過去幫助,自己的.船自己牽引,不要旁人的幫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經通過了水壩,後面的人還沒趕上來,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這樣已成了習慣。因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欽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舉他為“孝廉”,郭原平沒有接受。太守蔡興宗來到該郡,對郭原平的為人行事也很欽佩,感到驚異,於是便把自己的米饋贈給郭原平和山陰縣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堅決地一再推讓,誓死不受。有人問他說:“府君嘉獎你淳厚的德行,憐憫你年老貧窮,所以才有贍養之贈,豈能苦苦推辭呢?”郭原平回答說:“府君如果因我的孝義行為而給以賞賜,則不止我一個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隨便承受這種賞賜。如果因我又窮又老的話,老人很多,家家戶戶經常貧困,不只是我一個人而已。”他始終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辭不接受。

  閱讀題:

  (1)對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稟至行,養親必己力   稟:賜與。

  B.性閒木功,傭賃以給供養 閒:熟習。

  C.日暮作畢,受直歸家 直:報酬。

  D.於裡中買糴,然後舉爨 爨:做飯。

  (2)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示郭原平孝順父母和仗義助人的一組是(  )

  A.唯餐鹽飯而已 後人未及,常停住須待

  B.父抱篤疾彌年 要使微賤,然後取直

  C.於母前,示有所啖 豈可減溉田之水

  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盡全力贍養雙親。他外出做工,賺錢養家,家中斷炊,從不獨自飽食。照顧病父,積年累月始終不懈;父親去世後,他三十多年不吃魚肉。

  B.郭原平為人寬厚,常常顧及他人感受。出市賣物,只收半價,以致買者加價付錢。他家種竹,有人偷筍,他掘出竹筍放在籬外,盜者感到慚愧,不再偷盜。

  C.郭原平以種瓜為業,曾遇大旱,運瓜的溝渠不能通船。縣官劉僧秀要引農田中水注入瓜渠讓他運瓜,他不肯接受。運瓜時他見有人遇到困難,卻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舉察郭原平為孝廉,他不願接受。太守蔡興宗私人送米給他,他堅決推辭;有人勸他別拒絕,原平謙虛地說,自己沒有一點善行,不當受到賞賜。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於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

  (2)若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答案為:

  (1)A

  解析:根據語境,“稟”應解釋為“性情”。

  (2)A

  解析:B項前句只是說郭原平的父親病了很久,是陳述事實,不能表現他“孝順父母”;C項後句表現郭原平深明大義,不因為個人為社會添麻煩;D項後句說明郭原平不接受別人的幫助。

  (3)C

  解析:時間錯誤,“運瓜時”應為“每次行船來錢塘”。

  答案為:

  (1)自認為不能廣泛施捨,致使這人跌倒,於是在種竹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

  解析:施:施捨;顛沛:跌倒;立:建起;乃:於是。

  (2)如果因為我又窮又老的話,老人很多,家家戶戶經常貧困,不只是我一個人而已。

  解析:其:我;耋齒:老人;比:接連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