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篇原文及翻譯

論語學而篇原文及翻譯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論語學而篇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註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

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