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列傳第六十四節選原文及譯文賞析

新唐書列傳第六十四節選原文及譯文賞析

  原文

  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弼六世孫,徙居京兆。七歲知為文。及長,博學,善治《易》,常遊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死術。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玄宗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國忠疾之,詔斥置蘄春郡。肅宗即位靈武,物色求訪,會泌亦自至。已謁見,陳天下所以成敗事,帝悅,欲授以官,固辭,願以客從。入議國事,出陪輿輦,眾指曰:“著黃者聖人,著白者山人。”

  始,軍中謀帥,皆屬建寧王,泌密白帝曰:“建寧王誠賢,然廣平冢嗣,有君人量,豈使為吳太伯乎?”帝曰:“廣平王為太子,何假元帥?”泌曰:“使元帥有功,陛下不以為儲副,得耶?太子從曰撫軍,守曰監國,今元帥乃撫軍也。”帝從之。崔圓、李輔國以泌親信,疾之。泌畏禍,願隱衡山。

  代宗立,召至,舍蓬萊殿書閣,拜檢校秘書少監。又為宰相常袞所忌,出為楚州刺史。

  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授左散騎常侍。時李懷光叛,歲又蝗旱,議者欲赦懷光。帝博問群臣,泌破一桐葉附使以進,曰:“陛下與懷光,君臣之分不可複合,如此葉矣。”由是不赦。

  始,朱泚亂,德宗約吐蕃赴援,賂以安西、北庭。既而渾瑊與賊戰咸陽,泚大敗,吐蕃以師追北不甚力,因大掠武功而歸。京師平,來請如約。帝業許,欲遂與之。泌曰:“安西北庭人性驍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勢使不能並兵東侵奈何拱手與之。今與其地,則關中危矣。且吐蕃向持兩端不戰,又掠我武功,乃賊也,奈何與之?”遂止。

  貞元三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封鄴縣侯。四年八月,月蝕東壁,泌曰:“東壁,圖書府,大臣當有憂者。吾以宰相兼學士,當之矣。昔燕國公張說由是以亡,又可免乎?”明年果卒,年六十八,贈太子太傅。

  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數為權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縱橫大言,時時讜議,能寤移人主。然常持黃老鬼神說,故為人所譏切。

  (節選自《新唐書·列傳第六十四》)

  閱讀練習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 譏誚:譏笑諷刺。

  B.肅宗即位靈武,物色求訪 物色:訪求尋找。

  C.安西、北庭人性驍悍 驍悍:驍勇剽悍。

  D.好縱橫大言,時時讜議 縱橫:肆意橫行。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西/北庭人/性驍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勢/使不能並兵/東侵奈何/拱手與之

  B.安西/北庭/人性驍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勢/使不能並兵/東侵奈何拱手與之

  C.安西/北庭人/性驍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勢/使不能並兵東侵/奈何拱手與之

  D.安西/北庭/人性驍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勢/使不能並兵東侵/奈何拱手與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泌歷仕四朝,深得皇帝信任。外出的時候,陪著肅宗一起坐車,大家都知道車上坐著那位穿黃袍的是皇帝,旁邊那位穿白衣的是李泌。

  B.李泌仗義執言,替皇帝排難解紛。李泌秘密建議肅宗讓太子做元帥,把軍政大權託付給他,大家也都認為太子該做元帥,肅宗接受了他的意見。

  C.李泌多謀善斷,能有長遠眼光。李泌幫助德宗以堅決而果斷的措施,處理了李懷光的叛變;他建言德宗不能答應吐蕃給安西、北庭兩地。

  D.李泌喜歡修煉,愛黃老鬼神之說。他年輕時經常漫遊於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思慕長生之術。後隱居衡山學道,年老了更加相信黃老鬼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已謁見,陳天下所以成敗事,帝悅,欲授以官,固辭,願以客從。(5分)

  (2)且吐蕃向持兩端不戰,又掠我武功,乃賊也,奈何與之?(5分)

  參考答案

  1.D

  2.D

  3.B

  4.李泌拜見肅宗後,陳述了天下大事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皇帝很高興,想要授予他官職,李泌堅決推辭,願意以賓客的'身份跟隨。

  況且吐蕃當時猶豫不肯參戰,又掠奪了我們武功城,簡直是盜寇,為什麼要將這兩塊地送給他?

  參考譯文

  李泌字長源,是西魏八柱國徒何弼的第六代孫,後遷居京兆,七歲時就能寫文章。 李泌長大後,才學廣博,對《易經》研究尤為精湛;經常漫遊於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思慕神仙的長生之術。天寶年間,他到皇宮獻《復明堂九鼎議》,玄宗皇帝想起他少年時就聰慧,便召他講《老子》,他說得頭頭是道,得以待詔翰林院,又任東宮供奉,皇太子對待他特別好。李泌曾經寫賦譏笑諷刺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楊國忠憎恨他,下令將他貶到蘄春郡。

  肅宗在靈武即位,物色求訪賢士,李泌不請自至。拜見肅宗後,他向肅宗陳述了治理天下所以有成有敗的道理。肅宗聽了很高興,想給他官做,李泌堅決推辭,只願以賓客身份相隨。他入宮參議國事,外出隨車伴駕,人們指指點點說:“穿黃衣服的是皇帝,穿白衣服的是隱士。

  起初,在軍隊商議元帥一職時,很多人看中了建寧王,李泌密奏肅宗:“建寧王確實很賢良,但廣平王是您的嫡長子,具有國君的器度,難道讓他成為逃亡的吳太伯嗎?”肅宗說“:廣平王是太子,何必再讓他當元帥呢?”李泌說:“如果元帥有功,皇上不讓元帥當太子,能行嗎?太子到軍隊去就是撫軍,留在京城就是監國,如今的元帥就是撫軍啊!”皇帝聽從了他的意見。崔圓、李輔國因為李泌受肅宗的親近,非常忌恨,李泌怕帶來禍殃,情願到衡山隱居。

  代宗即位,召李泌回宮,安排他住在蓬萊殿書閣。後來李泌又被常袞忌恨,將他調出朝廷任楚州刺史,李泌堅辭不去,代宗也挽留他。

  德宗在奉天時,將李泌召到行宮,授官左散騎常侍。當時李懷光叛變,這年又遭蝗災、乾旱,議政者希望德宗赦免李懷光。德宗廣問群臣,李泌撕破一片桐樹葉交付使者進呈德宗,並陳奏道:“皇上與李懷光君臣的名份不能再複合,就似這片樹葉一樣。”因此德宗不赦李懷光。原先,朱泚作亂,德宗約請吐蕃出兵支援,答應送給他們安西、北庭兩個地方。後來渾蠨與朱泚此戰於咸陽,朱泚大敗,吐蕃的軍隊追擊敗兵不很賣力,反而趁勢在武功大肆搶掠而歸。京師平定後,吐蕃來京要德宗履行原來的協約。

  德宗已經許諾,打算按約把安西、北庭讓給他們。李泌說:“安西、北庭控制著西域五十七國以及突厥的十姓部落,都是出精兵的地方,可牽制分散了吐蕃的勢力,使他不能夠合兵東侵。如果將這兩個地方給他們,關中就危險了,況且吐蕃當時猶猶豫豫不肯參戰,又掠奪了我們的武功城,簡直是盜寇,為什麼要將此二地送給他?”德宗這才作罷。

  貞元三年(787),他被授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封鄴縣侯。貞元四年(788)八月,在東壁星官天區發生月蝕,李泌說:“東壁象徵圖書府的所在地,大臣中可能會有人喪命。我是當朝的宰相兼學士,該輪到我了。以前燕國公張說就是由於這種天象而死的,我怎能避免呢?”第二年果然去世了,享年六十八歲,死後追贈為太子太傅。

  泌一直擔任宮廷內外要職,侍奉過四代君王,屢屢為權貴所忌恨,常常靠他的才智過人而倖免。李泌喜歡高談闊論,常有公正議論,能讓人主醒悟而改變主張。然而他常常持黃老鬼神之說,以致被人們非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