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全文及翻譯-古文鑑賞

《三峽》全文及翻譯-古文鑑賞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岩峰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賓士的駿馬,駕著長風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山色。極為陡峭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姿態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裡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淒厲。迴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註釋】

  [1]自:從,此處有“在”之意。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2]略無:毫無。闕:空缺。

  [3]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4]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5]曦(xī):日光。

  [6]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7]沿:順流而下。泝(sù):同“溯”,逆流而上。

  [8]或:有時。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佈,傳達。

  [9]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

  [1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11]奔:賓士的快馬。御風:駕風。

  [12]以:認為。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快。或認為“以”當是“似”之誤。

  [13]素湍:浪花翻滾的'急流。綠潭:綠色的潭水。

  [14]迴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岸上景物的影子。

  [15]絕巘(yǎn):險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

  [16]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飛漱:飛流衝蕩。漱,噴射。

  [17]清榮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榮的樹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18]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19]屬(zhǔ):連續。引:延長。悽異:淒涼異常。

  [20]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

  [21]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一帶。

  [22]沾:打溼。

  【作者簡介】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鹿(今河北涿鹿縣)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為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