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春雪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構思新穎,聯想奇妙。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雪原文翻譯以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雪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篇1

  原文:

  春雪

  朝代:唐代

  作者:劉方平

  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陽東。

  譯註參考:

  譯文春風捲著漫天大雪,飄來飄去,落得到處都是。你看那欣賞雪景的人們,原都是居住在洛陽城中的富貴人家啊!註釋①徘徊:來回地行走。詩中指雪花飛來飛去。②君:相當於“你”,有尊敬的意思。③似花處:指雪花落在樹枝上,如盛開的梨花一般。④洛城:即洛陽;洛城中:即“洛城東”,當時豪貴宅第之所在。

  賞析

  “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是寫景;第三句“君看似花處”,有承有轉,過渡句,使詩文由景轉情。第四句“洛城中”,一作“洛城東”,這裡指富貴人家居住之地。聯絡詩題來看這兩句,那意思是說冬天已經結束,突然來了一場春雪,這在那些無飢寒之慮的富貴人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種難得又見的滿足和喜悅,於是這熟悉而又新鮮... 顯示全部

  作者介紹

  劉方平(758年前後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情於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賞析

  此詩透過描寫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雪,側面寫出了富人們在屋內賞雪以美酒相伴,窮人們卻在雪天流落街頭,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對洛陽城中那班達官貴人只圖自己享樂的諷刺。此詩是一首諷刺詩,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憫寒詩或諷諭詩,詩中既無直呼,詩人用曲折的筆法,就自己特殊的觀照角度,從寫景中微示暗諷,發人深思。

  “飛雪帶春風”首句不說春風吹雪,卻道是飛雪“帶”春風。“帶”字很普通,但用得突兀而精勁。飛雪先行,春風隨後,可知是嚴冬剛過,春風初度,餘寒猶厲的季節。第二句具寫飛雪情狀,字字都與寫風糅合。“徘徊”寫出雪片在風裡輕緩地旋舞,又似乎冬寒還戀戀不肯即逝;“繞空”顯出氣流回蕩中雪的`整體動態,再用一個“亂”字,更給人紛繁迷茫之感,顯然這初春的風雪也並不存心要給人間裝點什麼美景吧。從畫面看詩情,作者此際沒有沉浸於自然美的享受,心情似乎是低迴、悵惘而煩亂的。

  三、四句以“君看”一轉,著筆於洛陽城東的雪景。作者只用“似花”一語狀美。用花擬雪或用雪擬花,詩中常見,春雪尤其容易引起人們對春花的聯想和期待,韓愈的同名詩篇中就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好句。但作者此時卻無意於“似花”之美,而專注於似花之“處”。與其說他產生了“似花”的美感,更不如說他是按審美經驗設想著他人的賞雪快感——洛陽城東的闊人們正在把春雪當春花觀賞作樂哩!兩句寫景是虛,抒感是實。用“君看”這個呼語力轉,也正為此“君看”和“君不見”在舊體詩中常用來引起人們注某一含有深意的事物或景象,起提醒和強調的作用。如“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李白《丁都護歌》),“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范仲淹《上漁者》)。

  劉方平所觸目動心之處的“洛城東”,是唐代東都洛陽貴族豪門的第宅園林集中的所在。初唐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裡“公子王孫芳樹下”的賞花典型環境就是“洛城東”。春雪只有在這樣的大片園林亭榭才能裝點出奇豔的景觀,也只有權豪貴眷才能金爐香獸,華筵美酒,無虞春寒,盡情觀賞。第四句中一個“偏”字就著力點到了這種特殊條件和特有的興致。“偏”字又與第二句的“亂”字關合:春雪本自亂繞亂落於人間,也竟如同專為豪貴作美,正是特殊的社會地位使他們得以偏享,長期隱居,“不樂仕進”的劉方平,以他較多的平民意識頗觸著了人間不平的深處。

  然而《春雪》又不同於一般的憫寒詩或諷諭詩。詩中既無“長安有貧者”(羅隱《雪》)那種直呼,也不作朱門白屋的對比,詩人只就自己特殊的觀照角度,從寫景中微示暗諷,發人深思。

  春雪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篇2

  春雪

  唐代: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及註釋

  到了新年都還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時才驚訝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卻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815年(元和十年),當時作者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於到過嶺南的韓愈來說,北方的春天來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鑑岑參《白雪歌》之意,創作了此詩。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於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獨具風采。

  一二句:新年即陰曆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驚”字最值玩味。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此外,“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心情 。這一“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從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有致,波瀾起伏。

  最後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著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卻嫌”、 “故穿”,把春雪刻畫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 故穿庭樹”紛飛而來 。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簡要賞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