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白楊禮讚原文

茅盾白楊禮讚原文

  矛盾的文章《白楊禮讚》入選了我國的語文課本,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茅盾白楊禮讚原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茅盾白楊禮讚原文

  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黃的,那是土,未開墾的處女土,幾百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所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湧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罷?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聳立,象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幹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罷,但是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延伸閱讀:茅盾作者介紹

  筆名趣事

  現已獲得證實的沈雁冰的筆名有98個,然而在眾多筆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這個筆名的來源也有一個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敗,沈雁冰被迫隱居在上海,鬱郁不得志的他開始用筆來宣洩心中的情感,於是創作了小說《幻滅》。小說完成後沈德鴻開始投稿,可許多的報社卻不敢登他的文章。這使得他內心十分矛盾,於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後交給了《小說月報》的編輯葉聖陶,葉聖陶認為小說很好,但是看了這個名字卻提出了意見,認為這個名字是個哲學名詞,不像一個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並且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使用如此尖銳的筆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張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改作“茅盾”。沈雁冰對這一改動也很滿意,以後就一直以此為筆名了。

  茅盾的讀書之道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茅盾是不得不提的人物。作為學貫中西的'著名作家,他不僅創作了《子夜》《春蠶》等影響深遠的作品,還捐出自己的稿費設立了茅盾文學獎,以鼓勵長篇小說的創作。除了長篇小說外,茅盾的作品中還有很多和讀書以及文藝理論相關的篇章,從中可以窺見茅盾的讀書軌跡和他所推崇的讀書方法。

  茅盾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烏鎮。當同齡孩子都在學《三字經》時,茅盾具有維新思想的父親和知書達理的母親為他選擇了上海澄衷蒙學堂出版的《字課圖說》作為識字教材。在茅盾故居陳列室裡,就存放著一部《字課圖說》,茅盾晚年時還曾經回憶這本書帶給他的歡樂。

  8歲時茅盾入小學讀書,但因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常常缺課。在母親的教授下,他很快讀完了《論語》。後來有一天,茅盾在放廢舊物品的屋子裡發現了一箱小說,包括《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他的父母發現他偷看小說後非但沒有阻止他,反而提供了更多的小說給茅盾,從此茅盾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小說迷。

  中學時代的茅盾大量閱讀了《古詩十九首》《莊子》《荀子》《韓非子》《孟子》等傳統文化典籍,從而打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

  大學時,茅盾在老師的指導下精讀了《典論·論文》《文心雕龍》《文史通義》等典籍,但他最愛讀的依然是小說。據他回憶,中國的舊小說他幾乎全部都讀過,其中大部分是十五六歲以前讀的,像《金瓶梅》等難得的書則是在大學時期讀的。他對外國文學也懷有濃厚的興趣,《艾凡赫》《麥克白》《威尼斯商人》等也都是在大學時期閱讀的。

  對於如何讀書,特別是如何讀名著,茅盾有自己的獨特感悟。他曾經這樣說過:“讀名著起碼要讀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讀完,這好像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各章節段落的結構;第三遍就要一段一段地讀,領會運用,這時要注意記憶精煉的字句。”很多名著茅盾不只讀三遍,比如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他讀了五六遍,再比如《紅樓夢》,他熟練到可以背誦其中的不少篇章。與此同時,他還主張:“誦讀文學名著,應當一邊讀一邊回想他所經歷過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邊讀一邊到現實的活人生活中去看。”

  正因為如此,茅盾對很多書的點評具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曾經盤點閱讀過的文學作品,並重點分析了《三國演義》《三個火槍手》《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西遊記》《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孽海花》的文學內涵甚至寫作技巧和筆法。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值得反覆閱讀的經典之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