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秦攻宜陽原文和翻譯

戰國策·秦攻宜陽原文和翻譯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戰國策·秦攻宜陽原文和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甘茂攻宜陽,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將有尉對曰:“公不論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羈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陽餌王。今攻宜陽而不拔,公孫衍、樗裡疾挫我於內,而公中以韓窮我於外,是無伐之日已!請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陽之郭為墓。”於是出私金以益公賞。明日鼓之,宜陽拔。

  【譯文】

  甘茂率兵攻打宜陽,三次擊鼓進軍而士兵不肯往前衝。

  秦國的右將軍尉對他說:“您不用兵法指揮士兵作戰,一定要陷入困境。”甘茂說:“我客居秦國而為秦相,因進軍宜陽使秦王喜歡。

  現在宜陽攻不下來,孫公衍和樗裡疾在國內毀敗我,公仲韶又因韓國的事在國外窘迫我,這就使我沒有立功之日了2如果我明天進軍還拿不下宜陽,就以宜陽郊外為我的葬身之地吧。”於是他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嘉獎有功的人員。

  第二天發起進攻,宜陽被攻克。

  拓展內容:秦攻宜陽的閱讀題

  秦攻宜陽①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對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②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③,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④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⑤也;無功,則削跡於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

  (選自《戰國策?東周》)

  【註釋】

  ①宜陽:韓國的一個都城。

  ②公仲:韓國相。

  ③臨山:依山紮寨。

  ④羈旅:寄居秦國。

  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

  【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以為( )

  (2)拔( )

  (3)方( )

  (4)支( )

  (5)無功( )

  (6)而( )

  (7)義( )

  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與文中“秦王恥之”的“恥”用法相同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大王必欲急臣

  C.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3.為什麼趙累認為秦軍一定能攻下宜陽?

  二、1.(1)認為

  (2)被攻下

  (3)方圓

  (4)支用

  (5)沒有功勞,即不會成功

  (6)如果

  (7)通“議”,意見

  2.A(意動用法,其餘選項均為使動用法)

  3.因為甘茂是寄居秦國的客將,如果攻打宜陽有功,就成了秦國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將在秦國被革除官職。而如宜陽攻不下來,秦王會以此為恥。因此無論是甘茂還是秦王,都會盡最大可能攻下宜陽以保全或證明自己,所以他認為宜陽一定能攻下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