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孫長卿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宋史·孫長卿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孫長卿,字次公,揚州人。以外祖朱巽任為秘書省校書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隨所取浮影象入見。仁宗方權聽天下事,嘉其年少敏佔對,欲留侍東宮,辭以母疾。詔遷官知楚州糧料院。郡倉積米五十萬,陳腐不可食,主吏皆懼法,毋敢輕去,長卿為酌新舊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軍營壞,或言某眾將叛,洛中譁然。長卿馳諭之曰:“天雨敗屋廬,未能葺,汝輩豈有欲叛意,得無有乘此動吾軍者邪?”推首惡一人誅之,留宿其所,眾遂定。詔汰三陵奉先卒,汰者群噪府下,長卿矯制使還,而具言不可汰之故,朝廷為止。知和州,民訴人殺弟,長卿察所言無理,問其資,曰:“上等也。”“家幾人?”曰:“惟此弟爾。”曰:“然則汝殺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提點益州路刑獄,歷開封鹽鐵判官、江東淮南河北轉運使、江浙荊淮發運使。歲漕米至八百萬,或疑其多,長卿曰:“吾非欲事羨贏,以備飢歲爾。”議者謂楚水多風波,請開盱眙河,自淮趣高郵,長卿言:“地阻山迴繞,役大難就。”事下都水。調工數百萬,卒以不可成,罷之。時又將弛茶禁而收其徵,召長卿議,長卿曰:“本祖宗榷茶,蓋將備二邊之糴,且不出都內錢,公私以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邊糴什一,國用耗矣。”乃條所不便十五事,不從。

  改陝西都轉運使。逾年,知慶州。州據險高,患無水,蓋嘗疏引澗谷汲城中,未幾復絕。長卿鑿百井,皆及泉。泥陽有羅川、馬嶺,上構危棧,下臨不測之淵,過者惴恐。長卿訪得唐故道,闢為通塗。

  熙寧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倉庾皆頹,長卿盡力繕補。神宗知其能,轉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長卿無文學,而長於政事,為能臣。性潔廉,不以一毫取諸人。定州當得園利八十萬,悉歸之公。既沒,詔中使護其喪歸葬。 (節選自《宋史·孫長卿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仁宗方權聽天下事 聽:聽憑。

  B.推首惡一人誅之 推:審問。

  C.自淮趣高郵 趣:通向。

  D.時又將弛茶禁而收其徵 徵:賦稅。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孫長卿“長於政事”的一組是(3分)( )

  ①任為秘書省校書郎 ②為酌新舊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歲漕米至八百萬 ④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倉庾皆頹,長卿盡力繕補 ⑥定州當得因利八十萬,悉歸之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孫長卿善於處理突發事件。他擔任河南府通判時,營房因秋雨被毀,有人造謠惑眾城中譁然。為穩定軍心,孫長卿趕去安撫士兵,斬殺首惡,並夜宿軍營,終使眾人心安。

  B.孫長卿斷案如神。在他擔任和州知州時,有人上訴說別人殺了他的弟弟,孫長卿察覺他所講的不合情理,詢問了他兩個問題,就斷定是他殺了弟弟。經審問,此人認了罪。

  C.孫長卿敢於直言。朝廷要開放茶禁,召其商議。孫長卿認為當初實行茶葉專賣,是為了西北邊事購買軍糧,而今開放茶禁所得不足補助購買軍糧開支的十分之一,會使國用損耗,所以拒絕執行。

  D.孫長卿關心民生疾苦。泥陽的.羅川、馬嶺一帶,山上有一條棧道,下臨萬丈深淵,路過的人惴惴恐懼。孫長卿尋訪到一條唐朝時的故道,將它開闢為一條通途。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嘉其年少敏佔對,欲留侍東官,辭以母疾。

  (2)州據險高,患無水,嘗疏引澗谷汲城中,未幾復絕。

  答案

  4.A(聽:治理。)

  5.D(①是說孫長卿因“外祖朱巽”的關係任該職,不能表明其“長於政事”;⑥是說孫長卿“性潔廉”)

  6.C(非是孫長卿拒絕執行開放茶禁,而是朝廷不聽孫長卿的建議)

  7.(1)(仁宗)稱讚孫長卿年少而對答敏捷,想留他在東宮侍奉自己,(但)孫長卿以母親患病為由推辭了。 譯出大意給2分;嘉(稱讚,欣賞)、敏(敏捷,機敏)、辭以母疾(介賓短語後臵結構)三處,譯對一處給1分。

  (2)慶州佔據險峻之地,以無水為患,曾經從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斷水了。 譯出大意給2分;患?(以……為患?或苦於?)、汲?(打水,取水)、未幾?(不久)三處,譯對一處給1分。

  注意:1.關鍵詞與大意?不重複扣分;2.關鍵詞譯成近義詞也可。

  參考譯文:

  孫長卿,字次公,揚州人。因為外祖父朱巽的緣故,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天禧年間,朱巽駐守雍州,讓孫長卿隨同運取佛像入見皇帝。(這時)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務,稱讚孫長卿年少而對答敏捷,想留他在東宮侍奉自己,(但)孫長卿以母親患病為由推辭了。皇帝下詔升遷孫長卿掌管楚州糧料院。州中倉庫積存大米五十萬(石),有的年久腐爛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沒人敢輕易出倉糧食。孫長卿斟酌糧食的新舊,將好米篩選留下,又將陳米用清水淘去泥汙,那些官吏才得以免於被治罪。

  孫長卿擔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軍營房屋被毀壞。有人說某些士兵要叛亂,洛陽城中一片譁然。孫長卿趕去曉諭他們說:“下雨毀壞了房屋,還未能修葺,你們怎麼有想叛變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機動搖我們的軍心吧?”(孫長卿)審問出一個首惡分子殺了,並且當夜留宿在軍營中,眾人的心才安定下來。孫長卿擔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訴說別人殺了他弟弟,孫長卿考察他所講的不合情理,詢問他的家產情況,他回答說:“是上等。”又問:“家中幾個人?”回答說:“只有這個弟弟而已。”孫長卿說:“那麼是你殺了弟弟。”審問這個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孫長卿視若神明。

  孫長卿歷任江東淮南河北轉運使、江浙荊淮發運使。一年漕運到京的米達八百萬(石),有人質疑運的米太多,孫長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餘,而是用來預防荒年。”議論的人認為楚水多風浪,請求開通盱眙河,從淮河通到高郵。孫長卿說:“地勢有山為阻曲折迴繞,工役大難於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調動民工幾百萬,終於不能完成,就作罷了。當時又要開放茶葉買賣而收其賦稅,召孫長卿商議,孫長卿說:“本來祖宗實行茶葉專賣,是為了充作西北二邊境購買軍糧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錢,公傢俬人都認為便利。現在實行的措施,不足補助邊境購買軍糧開支的十分之一,而國家的財用被損耗了。”於是逐條陳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聽。

  孫長卿改任陝西都轉運使。過了一年,任慶州知州。慶州佔據險峻之地,以無水為患,曾經從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斷水了。孫長卿開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陽有羅川、馬嶺等地,山上構築有危險的棧道,下臨萬丈深淵,路過的人惴惴恐懼。孫長卿尋訪到唐朝時故道,開闢為通途。改任定州知州。

  熙寧元年,河北發生大地震,城牆和糧倉都倒塌了,孫長卿盡力修繕補築。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轉任他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孫長卿沒有文學才能,但擅長政事,是能幹的官員。孫長卿性情廉潔,從不取別人一毫財利。孫長卿任定州知州時應得園林之利八十萬,他悉數歸公。孫長卿死後,皇帝下詔派人護送他的靈柩歸葬原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