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三國志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閱讀題,而與閱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閱讀答案,透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志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志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篇1

  全琮字子璜,吳郡錢塘人也。父柔,漢靈帝時舉孝廉,補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棄官歸,州闢別駕從事,詔書就拜會稽東部都尉。孫策到吳,柔舉兵先附,策表柔為丹楊都尉。孫權為車騎將軍,以柔為長史,徙桂陽太守。柔嘗使琮齎米數千斛到吳,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還。柔大怒,琮頓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縣之患,故便振贍,不及啟報。”柔更以奇之。是時中州士人避亂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數,琮傾家給濟,與共有無,遂顯名遠近。後權以為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使討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將關羽圍樊、襄陽,琮上疏陳羽可討之計,權時已與呂蒙陰議襲之,恐事洩,故寢琮表不答。及禽羽,權置酒公安,顧謂琮曰:“君前陳此,孤雖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於是封陽華亭侯。黃武元年,魏以舟軍大出洞口,權使呂範督諸將拒之,軍營相望。敵數以輕船鈔擊,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頃之,敵數千人出江中,琮擊破之,梟其將軍尹盧。嘉禾二年,督步騎五萬徵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諸將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倖,舉不百全者,非國家大體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可謂全哉?縱有所獲,猶不足以弱敵而副國望也。如或邂逅,虧損非小,與其獲罪,琮寧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負國也。”

  初,權將圍珠崖及夷州,皆先問琮,琮曰:“以聖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異域,水土氣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懼不能反,所獲何可多致?愚臣猶所不安。”權不聽。軍行經歲,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權深悔之。後言次及之,琮對曰:“當是時,群臣有不諫者,臣以為不忠。”

  琮既親重,賜累千金,猶謙虛接士,貌無驕色。十二年卒。

  (《三國志·吳書》)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棄官歸,州闢別駕從事 徵召

  B.柔嘗使琮齎米數千斛到吳,有所市易 通“資”,錢財

  C.恐事洩,故寢琮表不答 息,止

  D.琮寧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負國也

  同“邀”,求,求取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全琮軍事才能的一組是(3分)

  ①依琮居者以百數,琮傾家給濟,與共有無

  ②劉備將關羽圍樊、襄陽,琮上疏陳羽可討之計

  ③敵數千人出江中,琮擊破之

  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可謂全哉

  ⑤往者懼不能反,所獲何可多致

  ⑥群臣有不諫者,臣以為不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全琮從桂陽運幾千斛大米到吳地做買賣,當看到吳地危急時,就把大米救濟當地士人;回桂陽後他又傾其所有,救濟幾百個逃難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軍多次用小船包抄襲擊作干擾時,按兵不動,伺候呂範,一刻沒有休息,等幾千魏軍出現在長江中心時,才出擊攻打,大獲全勝。

  C.全琮統率軍隊征討六安時,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許多將領要分兵抓捕百姓(回頭),全琮認為這一舉動有得有失,不是維護國家大局的行為。

  D.全琮認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溼有瘴氣,人們到那裡會得疾病,軍隊不可前往。孫權不聽他的話,結果出兵一年後,十分之八九計程車兵得病而死。

  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君前陳此,孤雖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3分)

  (2)縱有所獲,猶不足以弱敵而副國望也。(3分)

  (3)琮既親重,賜累千金,猶謙虛接士,貌無驕色。(4分)

  參考答案

  5.B 攜帶、帶

  6.D

  7.B“伺候呂範,一刻沒有休息”錯。

  8.(1)你先前陳奏征討關羽的計策,我雖然沒有答覆你,今天的勝利,也還是你的功勞啊!(“陳”“雖”“相答”各1分)

  (2)即使有所捕獲,還不足以削弱敵人來符合國家的威望。(“縱”“弱”“副”各1分)(3)全琮被親近器重之後,朝廷的賞賜累計達千金,(他)還是謙遜待人,臉上從不流露出驕傲的神情。(“親重”“累”“接士”“貌”各1分)

  【參考譯文】

  全琮字子璜,是吳郡錢塘人。父親全柔,漢靈帝被推舉為孝廉,補授為尚書右丞,董卓作亂,全柔棄官歸鄉,州府徵召為別駕從事,皇帝下詔讓他做東部都尉。孫策到吳,全柔首先率兵歸附,孫策上表推薦全柔任丹陽都尉。孫權做車騎將軍時,任命全柔為長史,後被調往桂陽太守。全柔曾經派全琮帶了幾千斛米到吳交易。全琮到了以後,都分而散之,空船而回。全柔大怒,全琮叩頭下拜說:“我認為交易並不是著急的事,可是士大夫處境困苦危急,所以趁便賑濟,來不及稟報。”全柔改變了態度感到他非同一般。這時,中州士人避亂南逃,歸依全琮而居住的有幾百人,全琮傾盡家產供給接濟,與他們同甘共苦,於是遠近揚名。之後孫權讓全琮做奮威校尉,給了全琮幾千人馬,讓他征討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率領關羽包圍樊、襄陽,全琮上疏陳奏可以征討關羽可討的計策,當時孫權已經暗中與呂蒙商議襲擊關羽,怕事情洩露,所以擱下全琮的奏章不予答覆。等到擒獲關羽,孫權在公安置辦酒宴,對全琮說:“你先前陳奏征討關羽的計策,我雖然沒有答覆你,今天的勝利,也算是你的功勞啊!”於是封全琮為陽華亭侯。黃武元年,魏率領水師大出洞口,孫權派呂範督率諸將抵抗魏軍,兩軍軍營相望。在魏軍多次用小船包抄襲擊作干擾時,全琮常常身披鎧甲手執兵器,守候觀望不停。不久,幾千敵軍在江中出現,全琮攻擊並打敗了魏軍,砍下了魏將軍尹盧的頭。

  嘉禾二年,全琮督率五萬步兵和騎兵征討六安,六安百姓都四散逃走,諸將想要分兵抓捕他們。全琮說:“冒險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採取行動不能做到百無一失,不是從國家大局考慮的。現在分兵抓捕民眾,得失各半,難道可以說是百無一失嗎?即使有所捕獲,還不足以削弱敵人來符合國家的威望。如果有意外,損失不小,與其獲罪,全琮寧願親自承擔罪責,不敢求功而辜負國家啊。”

  當初,孫權將要圍攻珠崖和夷州時,都先向全琮詢問,全琮說:“憑我們吳國的威勢,攻向哪兒,哪兒不被攻克?然而遠方異域,水土潮溼有瘴氣,自古就有,軍民進出,一定會生病,去的人都害怕不能活著返回,攻克所獲又怎能多得?我還是有所擔心的。”孫權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部隊出征一年後,因疾病瘟疫而亡計程車卒十有八九,孫權大為悔恨。後來說到這件事時,全琮回答道:“在這個時候, 群臣中有不敢直言進諫的,我認為(他們)是不忠的。”

  全琮被親近器重之後,朝廷的賞賜累計達千金,他還是謙遜待人,從不在臉上流露出驕傲的神情。十二年去世。

  《三國志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篇2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本姓“氏”,初為縣吏,後仕郡。郡相孔融嘲儀,言“氏”字乃“民”字無上,可改為“是”,乃遂改焉。

  孫權承攝大業,優文徵召是儀,至則見親任,專典機密,拜騎都尉。呂蒙圖襲關羽,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從討羽,拜忠義校尉。儀陳謝,權令曰:“孤雖非趙簡子,卿安得不自屈為周舍邪?”固辭不受。

  黃武中,遣儀之皖就將軍劉邵,欲誘致曹休,休到,大破之,遷偏將軍,入闕省尚書事。外總平諸官,兼領辭訟,又令教諸公子書學。

  大駕東遷,太子登留鎮武昌,使儀輔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諮詢,然後施行。進封都鄉侯。後從太子還建業,復拜侍中、中執法。平諸官事、領辭訟如舊。典校郎呂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怒,收嘉繫獄,悉驗問。時同坐人皆怖畏壹,並言聞之,儀獨雲無聞。於是見窮詰累日,詔旨轉厲,群臣為之屏息。儀對曰:“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顧以聞知當有本末。”儀據實答問,辭不傾移。權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魯二宮初立,儀以本職領魯王傅。為傅盡忠,動輒規諫,事上勤,與人恭。不治產業,不受施惠,為屋舍才足自容。鄰家有起大宅者,權出望見,問起大宅者誰,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權曰:“儀儉,必非也。”問果他家。其見知信如此。服不精細,食不重膳,拯贍貧困,家無儲蓄。權聞之,幸儀舍,求視蔬飯,親嘗之。對之嘆息,即增俸賜,益田宅。儀累辭讓,以恩為戚。

  時時有所進達,未嘗言人之短。權嘗責儀以不言事,無所是非,儀對曰:“聖主在上,臣下守職,懼於不稱,實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幹天聽。”事國數十年,未嘗有過。呂壹歷告將相大臣,或一人以罪聞者數四,獨無以告儀。權嘆曰:“使人盡如是儀,安用科法為!”及寢疾遺令素棺,斂以常服,務從省約。年八十一卒。

  (選自《三國志·吳書》,有刪改)

  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至則見親任,專典機密 見:受到,被

  B.權怒,收嘉繫獄 系:關押,拘捕

  C.權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免罪,釋放

  D.事國數十年,未嘗有過 過:拜訪,看望

  6.下列句子中的“以”意義與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權嘗責儀以不言事 B.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C.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D.王好戰,請以戰喻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儀,字子羽,北海國營陵縣人,本姓“氏”,因為北海國國相孔融嘲笑他心中無百姓,便改變了自己的姓氏為“是”。

  B.中書典校郎呂壹誣告刁嘉誹謗詆譭國家政事,孫權大為震怒,把刁嘉抓進了監獄,是儀堅持正直回答訊問,最終刁嘉獲釋。

  C.是儀作為王傅,忠心耿耿,動輒規諫勸止;對上勤勉,對他人恭敬;不經營自家產業,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剛夠自家居住。

  D.是儀經常推薦賢才,又從不說人家的短處,於是引起孫權對他的責備,說他“不言事,無所是非”,是儀解釋說不想幹擾孫權。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子敬之,事先諮詢,然後施行。(3分)

  (2)權聞之,幸儀舍,求視蔬飯,親嘗之。(3分)

  (3)及寢疾遺令素棺,斂以常服,務從省約。(4分)

  參考答案:

  5.(3分)D(過:過失,過錯)

  6.(3分)B(表目的“來”;其餘均為“用、拿”)

  7.(3分)A(A他心中無百姓錯,文中“民字無上”是目無尊上的意思。)

  8.(1)(3分)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徵詢是儀的意見,這樣以後才實施。(敬、然後,句意各1分)

  (2)(3分)孫權聽說這些後,到是儀的家中去,要求看看飯菜,並且親自品嚐飯菜。(幸,舍,句意各1分)

  (3)(4分)等到(是儀)臥病時留下遺囑說,死後使用未漆過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來裝殮,務必採取簡省節約(的辦法)。(遺、狀語後置句式、務、句意各1分)

  是儀傳《三國志·吳書》翻譯

  是儀,字子羽,北海國營陵縣人。他最初姓“氏”,起初在本縣當辦事員,接著到北海國政府作事,北海國國相孔融嘲笑他,說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沒有上面的部分,可以改為同音的“是”字,於是他就把姓改了。

  孫權繼承和統管大事,以表示尊敬優待的文書徵召是儀。是儀到達後受到親近和信任,專門在孫權身邊管理機密文書,被授予騎都尉的官銜。呂蒙圖謀襲擊關羽,孫權問是儀的意見,是儀覺得呂蒙的計策很好,勸孫權採納。是儀又隨孫權出兵進攻關羽,被任命為忠義校尉。他向孫權陳述理由辭讓,孫權下達指令說:“我雖然不是趙簡子,但是您怎麼能夠不委屈自己當一下週舍呢?”是儀堅持推辭沒有接受。

  平定荊州之後,孫權建都武昌,是儀升任裨將軍,後來又封為都亭侯代理侍中職務。孫權還想授給他一支兵馬,是儀因為自己不是將才,堅決推辭,不受。黃武年間,孫權派是儀到皖縣去見將軍劉邵,想執行引誘魏軍大將曹休前來的計劃。後來曹休受騙率軍到達,被打得大敗而逃,是儀因功升任偏將軍,進入皇宮內掌管尚書職權。對外總領眾官,兼管訴訟事務,孫權又叫他教眾公子讀書學習。

  孫權遷都到東邊的建業,太子孫登留在武昌鎮守,並讓是儀輔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徵詢是儀的意見,這樣以後才實施。此後是儀進封都鄉侯。後來他隨太子孫登回建業之後,又被任命為侍中、中執法。管理眾官事務,仍舊兼任訴訟管理。中書典校郎呂壹誣告過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誹謗詆譭國家政事,孫權大為震怒,把刁嘉抓進了監獄,有關官員也全部弄來查證審問。當時受牽連的人害怕呂壹,都說聽到了刁嘉的惡毒攻擊,唯獨是儀卻說沒有聽到。結果他一連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盤問,孫權為此下達的詔令也變得非常嚴厲,群臣為他的處境擔心到了極點。是儀回答說:“現在的刀鋸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隱瞞,自取滅亡,落個不忠誠的死鬼呢?只是認為聽到了刁嘉誹謗國家政事的話,就該有聽到的原委詳情。”是儀依然據實回答訊問,供辭保持正直而不改變。結果孫權放過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孫和、魯王孫霸兩人被正式冊封名號後,是儀以本職兼任魯王傅。是儀擔任魯王傅時竭盡忠誠,魯王的舉動有過失時他總要規勸;他的處世特點是為上司服務勤勉,與人交往態度恭敬厲。是儀素來不置產業,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恩惠,修建的住宅剛好夠自家居住。鄰居有一家興修了一座大宅院,孫權外出時遠遠望見,問修大宅院那家是誰,左右的侍從回答說:“像是是儀家。”孫權說:“是儀節儉,必定不是他。”一問果然是其他人。是儀就是如此受到孫權的瞭解和信任。是儀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餚不豐盛,卻熱心救濟窮困,家中沒有積蓄。孫權聽說之後,特地光臨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飯,還親自品嚐,不禁感慨嘆息,立即下令給他增添俸祿,擴大田產和住宅。是儀一再辭讓,把受到的恩惠當作憂心的事。

  是儀時時舉薦人才,卻從不說別人的短處。孫權曾經責備他不談政事,沒有肯定也沒有非議,是儀回答說:“聖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盡職盡責,為臣一直擔心自己不稱職,實在不敢以我淺陋片面的看法,干擾陛下的神思。”是儀為國家服務幾十年,從未有任何過失。校事官呂壹把朝廷的將相大臣一一告發,有的一個人就多次被他告發有罪,唯獨沒有什麼證據可以告發是儀。孫權感嘆說:“假使人人都像是儀,哪裡還用得著法律條令呢!” 等到(是儀)臥病時留下遺囑說,死後使用未漆過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來裝殮,務必採取簡省節約(的辦法)。他八十一歲去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