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詠月精華欲掩料應難》閱讀答案及賞析

《香菱詠月精華欲掩料應難》閱讀答案及賞析

  《紅樓夢》中寫道,經過兩首不成功的《詠月詩》後,香菱終於寫成了一首眾人稱讚為“新巧有趣”的詩。

  詩文如下: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

  1、閱讀上面一首詩,選擇對詩意解說有誤的兩項()

  A、首聯寫月光璀璨,光芒難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裡卻非常悽清。

  B、頷聯寫一瀉千里的月光之下,處處傳來搗衣之聲,直到雄雞高唱、缺月高掛。

  C、頸聯寫了穿綠蓑的江上人秋夜聞笛,閨中女子樓頭望月兩幅畫面。

  D、尾聯詩人向嫦娥發問:“為什麼不讓分離的親人重新團聚在一起,永不再分離呢?”

  E、該詩同《春江花月夜》一樣,借思婦、離人、遊子的月下情懷錶達月之思鄉懷人意蘊。

  2、這首詩被眾人贊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體現在何處?請從寫作特色方面作答。(6分)

  參考答案

  1、D3分、E2分、B1分(B“直到”有誤,該句另寫早行之人,D不是詩人向嫦娥發問,而是詩人想像嫦娥自己問自己,E本詩寫的是行人別情、思婦懷人、江上之人思鄉。)

  2、新巧之處有三點:(1)除首聯直接寫月外,其它句句不著“月”字,但句句與月相關。(2)首聯一個“寒”字為全詩之骨(“詩眼”、“奠定感情基調”均可),全詩圍繞這個寒字展開,情感濃郁。

  (3)詩中化用古代詩句,卻不露痕跡,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緻。全詩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以上一個要點2分,寫夠三個要點可得滿分,如果有其他說法,言之成理亦可給分)

  賞析

  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詠月詩。

  經過前面一番艱苦的探索之後,香菱終於摸到了做詩的門徑,因此此詩一出,就頓放異彩,成為一首具有真正藝術美的作品。詩的首聯起句就顯得氣勢不凡:“精華欲掩料應難”,表面上言濃密的雲霧終究難以遮蓋純淨皎潔的月光,實則暗示象香菱這樣才情橫溢的女子總有一天會脫穎而出,從而傳達了學詩必能成功的堅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與詩人的身世緊緊的聯絡起來,詠月而又詠人,兩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寫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質清寒的特性。猶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著一顆淒涼又寥落的苦心。這位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卻不幸淪落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淚水永遠是流不遠的。因而這種顧影自憐的幽怨之情調,便在詩的頷聯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聲千里白”,以“一片”與“千里”對舉,讓“砧聲”與“皎月”渾融,既寫出了地域之廣遠,又道出了愁思之綿長,而且這種愁思,乃是由砧聲(即婦人們在月夜中的搗衣聲)所引發的。這裡隱曲地傳出達了香菱對遠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為薛蟠雖然與她並無諧和恩愛之情份,但從名份上來說,他畢竟還是她的丈夫,何況香菱除了他以外,並無一個親人。接下的“半輪雞唱”一句,仍然以景託情,則此時因見時光流逝而嚐盡了不眠滋味的這位女詩人,便把滿懷的愁緒,一腔的心事,盡託付這默默無言的半輪殘月中,使客觀的“月”與主觀的“情”得到有機的融合,達到了詩美學上所謂“不隔”的藝術境界。

  詩的頸聯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層的開掘,讓這種深沉的'哀愁擴散開來,使之具有更有為普遍的意義:同一個悽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綠蓑的遊子漂泊江上,因聞笛聲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紅袖佳人徘徊樓頭,倦倚欄杆而出神。因而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僅是屬於香菱本人的,也還是屬於千千萬萬個與香菱有著同樣的遭遇的傷心人的!這乃是一種亙古至今遊子思婦所共有的綿綿愁恨!

  詩尾聯歸結為無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應借問:何緣不使永團圓”?嫦娥因偷食長生不老藥而不得不飛昇登上月亮,與她的意中人後羿永遠分離,想來她孤獨淒涼的心是和世人並沒有什麼兩樣。故此處借嫦娥的一問,就問得新奇且意趣,並且詩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緊扣詩題,筆法老練而又寓意遙深。在小說中,眾人評這首詩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無根據的溢美之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