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彭城懷古》的閱讀答案及賞析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的閱讀答案及賞析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

  〔元〕薩都剌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王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起伏如龍。

  漢家陵闕動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註釋:【1】戲馬臺:項羽觀看士卒操練兵馬的地方。

  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徐州即彭城,本詞首句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B.“想鐵甲重瞳”一句,以“想”字領起,描寫了當年鐵甲重瞳的項羽,騎著烏騅汗血寶馬,軍帳連空,盛極一時的氣勢。

  C.“畫眉人遠,燕子樓空”一句,用西漢張敞為妻畫眉和唐代張愔與關盼盼的愛情故事兩個典故,暗示歷史風流已為陳跡。

  D.“人生百年如寄”抒發了人生如匆匆過客般短暫的感慨,“且開懷,一飲盡千鍾”表達了詞人積極向上豪邁曠達的情懷。

  ②“禾黍”詞出《詩經》:“周大夫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下面詩句與本詞“漢家陵闕動秋風,禾黍滿關中”中“禾黍”寓意相同的兩項是(4分)

  A.禾黍日已熟,杯酒聊開顏。(宋·歐陽修《初冬歸襄城弊居》)

  B.空餘此餘基,千秋泣禾黍。(宋·汪元量《阿房宮故基》)

  C.沛然時雨來,芃芃禾黍起。(明·吳兆《喜雨》)

  D.禾黍秋風周洛邑,山河殘照漢咸陽。(明·宋訥《壬子秋過故宮(十九首)》)

  E.桑邊禾黍水重圍,時有秋蟲上客衣。(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八十七)》)

  請簡要賞析詞的結尾句“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4分)

  參考答案

  ①(3分)D(“積極向上,豪邁曠達的情懷”不符合文意)

  ②(4分)B、D

  ③(4分)

  這兩句描寫了詞人在落日餘暉中回望荒城,倚欄目送鴻雁遠飛的場景。借景抒情,表達了繁華已逝、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含蓄深沉,餘韻悠長,耐人回味。

  【評分參考】

  解說詩句1分,點明手法(借景抒情、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等)1分,分析情感1分,解說表達效果1分。意思對即可。

  附加註釋

  [1]形勝:地理形勢優越。《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2]鐵甲重瞳:指西楚霸王項羽。重瞳:眼中有兩個瞳子。《史記·項羽本紀》:“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苖裔邪。”

  [3]烏騅:項羽所騎戰馬。

  [4]汗血:漢朝時得自西域大宛(讀yuàn)的千里馬,又稱天馬。《藝文類聚》卷九十三“獸部上”引《史記》謂:“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此藉以形容項羽所騎名馬。

  [5]玉帳:指軍中營帳。

  [6]楚歌:四面楚歌。指身陷重圍,四面受敵。《史記·項羽本紀》:“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八千兵散:《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乃自刎而死。”唐胡曾《詠史詩·烏江》謂:“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此處化用之。

  [7]黃河如帶:據《徐州府志》卷二“山川”:黃河在城東北,自河南虞城縣流入郡界,經碭山、蕭縣,入銅山界。《史記》:“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8]亂山回合:據《徐州府志》記載,徐州周圍有許多山,城北有九里山,城西有楚王山,城南有太山,城東南有奎山、三山,城東有子房山(一名雞鳴山)、定國山、聖水山,城東北有彭城山、桓山、寨山、荊山,故稱。因雲龍山較著名,故舉其大者。

  [9]雲龍:即雲龍山,又名石佛山。《江南通志》:雲龍山,宋武微時憩息於此,有云龍旋繞之。《舊志》亦稱:山有云氣蜿蜒如龍,故名。

  [10]漢家陵闕:本句化用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詞句。

  [11]禾黍滿關中:《詩·王風·黍離》序說,西周亡後,周大夫過宗廟宮室,盡為黍離,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詩。後用為感慨亡國、觸景傷情之詞。這裡化用其意。關中,指今陝西省一帶。《關中記》:“東自函谷,西至隴關,二關之間,謂之關中。”西漢帝王陵墓,均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一帶,故稱。此句是說,劉邦雖然奪取了政權,取得了勝利,但如今陵闕照樣為漫山遍野的莊稼所遮掩。

  [12]戲馬臺:在徐州城南部,與雲龍山相對。項羽因山為臺,以觀戲馬,故名。宋武帝劉裕為宋公時,在彭城,九月九日大會賓僚賦詩於此。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南侵,立氈屋於戲馬臺,以望城中。見《徐州府志》卷八“古蹟”。

  [13]畫眉人遠:據《漢書·張敞傳》記載,京兆尹張敞擅長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憮”(讀wǔ),嫵媚。此借“畫眉人”,指稱與盼盼交好者。薩都剌《彭城雜詠呈廉公亮僉事》(五首之四)謂:“何處春風燕子樓,斷碑落日古城頭。畫眉人遠繁華歇,無數遠山生暮愁。”可與本句對讀。

  [14]燕子樓:舊址在徐州城北。白居易有《燕子樓三首並序》,詩序曰:“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予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歡,歡甚。予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邇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繪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盼盼作也。繪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盼盼始末,雲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予愛繪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詩謂:“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據後人考證,與關盼盼交好者,乃張建封之子張愔。

  [15]寄:暫居,形容人生短暫。人生百年寄,古詩云:“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蘇軾《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詩謂:“人生百年寄鬢須,富貴何啻霞中莩。”本句由此化出。

  [16]目送飛鴻:嵇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雲:“目送歸鴻,手揮五絃。”李白《鞠歌行》曰:“平生渭水曲,誰識此老翁?奈何今之人,雙目送飛鴻。”又,李白《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謂:“何意到陵陽,遊目送飛鴻。”此或化用其意。

  作者:

  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生卒年不詳,元代詩人,善書畫。回族人(一說蒙古人)。1327年進士及第,做了幾年小官,後因彈劾權貴被貶謫。後來隱居山林,傳說晚年曾為方國珍幕僚。

  創作背景

  薩都剌少年及第,躊躇滿志,路過徐州,憑高懷古,想從前霸王叱吒風雲,縱橫一世,也不免消亡,於是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詞。

  賞析:

  元代蒙古詩人薩都剌(答失蠻氏),字天錦(天錫),號直齋,山西代縣人,生於1308年,1327年中進士,1332年遷江南諸道行臺侍御史。後因得罪權貴,右遷淮西江北道經歷。《木蘭花慢·彭城懷古》是其赴任江南路經徐州時所作。該詞弔古傷今,感慨人生,豪闊豁達,出手不凡。

  作為19歲中進士,24歲補高官的薩都剌,少年得志,仕途已達人生顛峰;馬踏春風,懷念先祖隨忽必烈汗馬上奪漢天下;登高縱覽,感念項羽鐵甲重瞳縱橫九州;俯瞰足下,西楚故國黃河帶礪四野亂山;不由感慨踏歌,吟成《木蘭花慢·彭城懷古》。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開句似乎平平,但一句“消磨”頓使歷史變得沉甸甸的讓人難已拾起。“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歷史在蒼茫中走來,駿馬鐵甲重瞳在蒼茫中馳來,連空玉賬在蒼茫中飛作滿天楊花飄絮。是張良的玉簫吹來歷史的蛩音吧!是九里山前草木化作悲惻的楚歌吧!夢裡吳音相召,歸去來,高堂待贍,妻子待養,為誰持戟而爭?“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江東,江東父老縱然憐而王我,吾何顏見江東父老?但是誰能阻止時間的腳” 揮劍當斷殘夢。那是霸王別姬的歌聲,還是黃河嗚咽的鳴濺?是樹影亂山的呼應,還是蜿蜒歷史的回聲?“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雲龍。”雲龍由此被黃河帶礪。

  成者王侯敗者寇,似是人間不變的鐵律,但是誰能阻止時間的腳步,誰能把河山永遠鎖定在自己的生命疆域?看“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秋風戲馬,禾黍故國。歷史,荒蕪英雄,也荒蕪美人啊!“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這些不是鐵證嗎?何止烏騅早逝,多情如張敞,當窗為嬌妻畫眉者;深情如盼盼,“一別張公子,嬋娟不下樓”者亦已飛花逐水了。“人生百年寄耳,且開懷一飲盡千鍾。”百年枯骨,人生寄蜉蝣於天地不是嗎?何必懷往古之憂呢?開懷一飲解千愁,千鍾美酒佐萬古惆悵,盡一時豪氣,成百代風流。“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楚國舊都已荒,回首斜陽將墜,拍遍欄干復如何?何如斜倚飛鴻聲裡,看雁行南來。這確是化解民族仇結的好詞,儘管它無法與“大江東”相提,也不能同“吳鉤看了”並論,但它站在歷史的高度,告訴人們勝敗何足論,隨著時間推移,驍勇如霸王者,多情如張敞、似盼盼者,不是都已零落成泥了麼?眼下一座舊江山不是荒城斜日,孤鴻弔影麼?算了吧,一杯薄酒忘了吧。

  真的算了嗎?不,民族的恥辱往往是煥發勇猛精神的催生劑。30年後,薩都刺死後不久,徐州人揮戈再起,同徐州籍的朱元璋一道,推翻了元朝統治。《木蘭花慢·彭城懷古》成為那段歷史的見證。

  看來,徐州不僅騰龍,而且起鳳。蘇東坡在徐州詠罷“牛衣古柳賣黃瓜”後逐漸成為一代詩人,寫出“大江東去”的名句,連薩都刺這樣的少數民族詩人,在嘆出“黃河如帶,回合雲龍”不久,也吟出了“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的佳句。徐州可謂人傑地靈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