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原文閱讀及譯文賞析

《魚,我所欲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原文閱讀及譯文賞析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乙】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C)

  A.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B. 萬鍾於我何加焉加:虛報

  C. 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

  D.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得到

  9.下列各組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A. 所欲有甚於生者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B.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受任於敗軍之際

  C. 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呼爾而與之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10.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

  A. 甲文段選自課文《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乙文段選自課文《出師表》,作者諸葛亮。

  B. 甲文段中作者認為當面臨生死抉擇時,“義”比“生”更重要。乙文段中作者簡要講述自己的生平,意在追敘先帝的知遇之恩。

  C. 兩文段的語言特色各有不同:甲文段行文氣勢充沛,雄辯滔滔;乙文段質樸懇切,感人肺腑。

  D. 甲文的中心論點是“捨生而取義者也”,乙文段可以作為一個事實論據來證明這個論點。兩文段都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

  11.把卷Ⅰ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3分)

  (2)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3分)

  參考答案

  8.C 9.B 10.D

  11.(6分,每小題3分)

  (1)不僅僅是賢能的人有這樣的想法,人人都有,只是賢能的人不丟掉罷了。

  (評分要點:“獨”、“是”答對各給1分,句子基本正確給1分)

  (2)我在亂世中維持生存、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諸侯中美名遠揚。

  (評分要點:“於”、“苟”答對各給1分,句子基本正確給1分)

  參考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麼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幹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只不過是賢人能夠不丟掉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