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草菴的《山坡羊嘆世》閱讀答案附賞析

陳草菴的《山坡羊嘆世》閱讀答案附賞析

  中呂·山坡羊·嘆世

  陳草菴

  淵明圖醉①,陳摶貪睡②,此時人不解當時意志相違,事難隨,不由他醉了齁齁睡③今日世途非向日:賢,誰問你;愚,誰問你

  [注]①淵明圖醉:東晉詩人陶淵明曾說“吾嘗得醉於酒足矣”②陳摶貪睡:宋人陳摶曾隱居華山,相傳其貪睡,“多百餘日不起”③齁齁(hōu hōu):打鼾聲

  1.本曲主要採用了哪兩種表現手法?試結合詩句簡析其好處

  [答案] 用典,對比借陶淵明嗜酒、陳摶貪睡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現了作者同古人一樣,有著與世俗不合的志趣將“此時”與“當時”、“今日”與“向日”作比,表明今天的仕途更不如往日,對現實的批判由前面的含蓄轉而變得明確、直接。

  

  1.全曲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6分)

  2.對比手法的運用是本曲的一大特色,請加以簡析曲中對比手法的具體運用。(5分)

  參考答案

  1.(1)對現實不滿而又無力變革,表現出隱居避世的心境。(3分)作者以淵明、陳摶起筆,互文見義,暗示出個人志趣與現實的矛盾,只好走隱居避世的道路。(3分)

  (2)揭露出當世的賢愚不分,正邪顛倒。(3分)“今日”後幾句,寫出昔不可堪,何況今不如昔,表現出作者對混亂世道的極度憤慨。(2分)(言之成理即可,其它答案只要合理,正常給分)

  2.(1)以“此時”與“當時”對比,既有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又有對追名逐利者的婉諷。

  (2)“今日”與“向日”對比,暗示出當朝的黑暗,為下文蓄勢。

  (3)“賢”與“愚”對比,揭露出當今社會,賢愚不分,正邪顛倒的現狀。

  (4)前面六句對結尾三句形成對比(反襯),既點明“當時意”---不願委曲從俗,只有隱退避世,又十分辛辣的諷刺了社會現實,將感情推向高潮。(答出兩點即可。其它答案若合情合理,可酌情給分)

  【賞析】

  這是陳草菴寫的調寄[中呂]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該曲起筆就用兩個精工的對偶句,畫出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的醉睡圖:一個是貪圖酗酗大醉的陶潛,一個是貪圖昏昏大睡的陳摶。“圖醉”和“貪睡”,互文見義,極力渲染出他們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態。他們這種放浪形骸的狂態,是無法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此時人”,指作者所處的元代社會中那些為名利而角逐的人;“當時意”,指陶潛、陳摶當時那樣做的用意。“此時人”與“當時意”用“不解”二字勾連起來,形成對比強烈的的句中對。這就使讀者急於知道何以“不解”,“當時意”又是指何而言,從而吸引讀者往下看。

  “志相違,事難隨”,這兩個句短音促的對偶句,不加雕飾地對上述問題作出了答案。原來那位被鍾嶸《詩品》稱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任彭澤令時,由於郡遣督郵至縣,縣吏謂應束帶見之,而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印去職,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志,家居安貧樂道,以詩酒自娛,終生不再出仕。而那位自號扶搖子的後唐失意舉子陳摶,先後隱居五當山、華山學道,一睡常百餘日不起,自後晉、後漢以後,每聞一朝興亡,就心有不悅而攢眉蹙額好多天。等到趙匡胤登帝位,方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後被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道家稱之為陳摶老祖。淵明圖醉,乃在於他那高潔的`志趣與世俗的現實相矛盾,只好有如昭明太子所說“寄酒為跡”(蕭統《陶淵明集序》);陳摶貪睡,乃在於他登上仕途之事難以在政治汙濁的亂世實現,只好走他隱居避世的道路。他們既對現實感到不滿,而又無力變革現實,所以“不由他醉了齁齁睡”就事在必然了。“他”,此指“他們”,合寫陶潛和陳摶;“齁齁”(hōù hōu),形容鼻息聲。這裡不僅用“醉”和“睡”照應開頭兩句,為他們潔身自好而甘於寂寞合寫一筆,而且用“不由”二字將志事不合的必然情態一語道盡,從而點明瞭“當時意”的內涵,解開了“此時人”從追名逐利的角度無法理解“當時意”之謎。

  曲意至此,已經豁然。但作者並不滿足,更用“今日世途非向日:賢,誰問你;愚,誰問你!”再推進一竿,使“嘆世”的主題鮮明而又尖銳地攤在讀者面前。如果說“向日”(即“昔日”)陶潛、陳摶採用“醉”、“睡”的方式敝屣世俗,終於贏得賢者、高士的美名,那麼“今日”的“世途”(即“世道”,指社會狀況)更非昔比,無論你賢也好,愚也好,竟達到無人過問的地步。昔已不堪,何況今不如昔,賢愚不分,正邪顛倒,這是什麼樣的世道,作者先用“今日”與“向日”這兩個句中對作今昔對比,再用“賢,誰問你”與“愚,誰問你”這兩個對偶句概括現實,並在整體上用前面六句對結尾三句進行反襯,從而將作者憤世嫉俗的一腔怨氣噴發淨盡,使全曲層層推進的波瀾湧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對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進行了諷刺。

  

  【中呂】山坡羊嘆世

  陳草菴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⑴ 如何理解“那個不去紅塵鬧”的“鬧”?

  ⑵ 分析“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的修辭手法。

  答案

  ⑴表面是指上文的雞叫、鴉噪,實際是暗指人們為追逐功名而趨之若鶩、競奔不已的醜態。

  ⑵“明日少年明日老”,以誇張手法,極寫人生易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將青山的美好與人的憔悴,大自然的永恆與人生的短暫形成鮮明對比,勸喻人們不要為了功名而辜負青春,引發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註解〕

  紅塵:佛家稱人世間為紅塵。此指紛揚的塵土,喻世俗熱鬧繁華之地,亦比喻名利場。

  長安:今陝西西安,漢唐京都,此泛指京城。

  〔譯文〕

  從早晨雄雞初叫,到黃昏烏鴉不停地聒噪。世上有哪一個人不去名利場上奔波?道路遙遙萬里,江水千里迢迢,為了求取功名人們苦苦跋涉在長安道上。今天的少年明天就會衰老。江山依舊那樣美好;可人的容顏卻憔悴不堪了。

  賞析:

  早晨的雞叫了。黃昏的烏鴉也爭著叫,他們那個不想在人世俗間爭相表現?追求功名利祿需去長安大道 。那知這其間路途遙遠,要歷盡千心萬苦。那知啊,明天 的少年明天也已經衰老。山依舊美好如惜,人,卻已經衰老了。

  “晨雞”,“昏鴉”喻指社會中各色各樣的人。他們都離不了一個俗字。在人世間沉浮。浮生一世,又有何為?何得?需知:功名路上險惡多。

  去往長安功名大道,多年的悉心準備,就在一場無情的科舉中敗退。何苦而為之?

  短短40多字。用了比喻、對偶、反問、對比等修辭手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