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潼關樓》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題潼關樓》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題潼關樓

  崔顥

  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

  川從陝路去,河繞華陰流。

  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

  【註釋】

  1、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2、三輔: 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後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張衡傳》:“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隋唐以後簡稱“輔”。

  3、華陰:位於關中平原東部,西距西安120公里,東距洛陽230公里,南依秦嶺,北臨渭水。

  ⑴請說說首聯在詩中的作用。(2分)

  ⑵“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景物的什麼特點?(4分)

  ⑶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⑴寫客行之中匆匆登樓,點題;引出下面登高所見的景象描寫。

  ⑵運用擬人、誇張、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山勢的雄偉和潼關地勢的險要。

  ⑶讚美潼關一帶山河壯麗,感嘆潼關的地勢險要;表達濃郁的思鄉愁緒,以及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隱憂。

  【參考譯文】

  雨過天晴,我這匆匆趕路的遊子巧遇此樓,乘馬歇腳之際,我登上了這座靠近渡水的關樓。周圍山勢雄偉,保護著京畿的`三輔之地;關口險要,扼守著通往九州要道。廣闊的平川由此向陝州之路通去,滾滾黃河環繞著華陰一路奔流。夕陽西下,憑欄遠眺,一片風煙迷離,我這漂泊萬里之人頓感無限憂愁。

  賞析:

  崔顥向以使李白也為之嘆服的《黃鶴樓》詩著名。如果說《黃鶴樓》詩是以日暮思歸的真摯鄉思動人心魄的話,那麼這首《題潼關樓》則是對雄偉山川的讚歎和由此產生的廣遠深沉的憂慮,表現出崔顥詩歌風格的另一方面。

  開始兩句“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表現出詩人匆匆登臨的情形。詩人在騎馬趕路到達潼關時,恰逢雨過天晴,原本疲倦的精神忽然為之一振,於是歇馬登上“津樓”(即潼關城樓,面對黃河),眺望山川。兩句說明行色匆匆,寫來卻從容不迫,“逢”字、“上”字,安排得次第井然,而且別有一種挺拔勁健的感覺,引出下文的雄偉氣勢。

  中間兩聯,寫登樓眺望所見,正面表現潼關形勢的險要和山河的壯美。“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前一句說從樓上望去,潼關內外,群山連綿起伏、威武雄壯地護衛著“三輔”之地。“三輔”,本指西漢時期治理長安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公元前104年(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治長安以東;左內史為左馮翊,治長陵以北;都尉為右扶風,治渭南以西。這裡的“三輔”,指唐代京城所在的關中地區。後一句是說,潼關的大門緊緊地把持著“九州”。“九州”本指古代中國設定的九個州,即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這裡是指潼關以東的廣大地區,兩句突出“關門”的險要,作者先在前一句勾勒出雄偉的山勢,描繪出壯闊的背景,然後在這重巒疊嶂的背景上刻劃出“關門”,前有“三輔”,後有“九州”,中間用生動形象而有力的“扼”字連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勢,躍然而出。“川從陝路去,河繞華陰流。”這兩句從描寫關勢險要過渡到交通,是上一聯詩意的延伸。“川”即平野。潼關一帶,在亂山之間有一條狹窄的平原,從關中向“陝路”通去。“陝路”即陝州之路,陝州治所在今河南陝縣。“河”即黃河,在古潼關北面,黃河之水由北而南向華陰縣流來,然後在潼關和對面的風陵渡之間,忽然折向東,滾滾流去,捲起滔滔洪波。一個“繞”字,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黃河的走勢,形成磅礴的氣勢。中間四句,分別從群山、關門、川原和河流,描寫了潼關的地勢,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展現出一派極為雄渾蒼莽的特有境界。詩人還透過“三輔”、“九州”、川原、河流,將潼關與廣袤的土地連線起來,大大拓展了詩歌意境,造成一種壯闊宏大之勢,從而進一步襯托出潼關地勢的險要。

  最後一聯,詩人融情於景,“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詩人面對如此險要的關隘,眺望著雄偉的山川,不覺已晚,黃河之上、群山之中漸漸升起了暮靄,在轟然如雷的黃河濤聲中,顯得一片蒼涼。觸動了詩人的愁緒。這裡的“愁”字包含著濃郁的鄉思,因為作者一開始就點明瞭自己是在“客行”,行役之人時值“向晚”,產生思鄉之念,但這裡的“愁”,又不僅僅是鄉思。在潼關樓上,面對從古至今如此險要的關口,作者自然也會產生懷古傷今之意。朝廷政治的腐敗、藩鎮作亂的跡象,都已經清楚地顯露出來,詩裡也隱含著作者對國事的殷憂。因此,作者在潼關樓上的“愁”,深沉而複雜。

  這首詩氣象雄渾,意境悲涼,與《黃鶴樓》相比,格律上更加嚴謹工整,手法上顯得含蓄蘊藉,別具一種深沉凝重的風格。

  崔顥

  (704?—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登進士第。開元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天寶初(742—744),入朝為太僕寺丞,官終尚書司勳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豔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