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楊察傳》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宋史楊察傳》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楊察,字隱甫。其先晉人,從唐僖宗入蜀,家於成都。舉進士甲科,除將作監丞,出知潁、壽二州,歷江南東路轉運使。屬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數擿奸隱,眾始畏伏。察在部,專以舉官為急務。人或議之,察曰:“此按察職也,苟掎拾羨餘,則俗吏之能,何必我哉!”召為右正言,權判禮部貢院。時上封者請罷有司糊名考士,及變文格,使為放軼以襲唐體。察以謂:“防禁一潰,則奔競復起。且文無今昔,惟以體要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選之法。”前議遂寢。

  晏殊執政,以妻父嫌,換龍圖閣待制。母憂去職,服除,拜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論事無所避。會詔舉御史,建言:“臺屬供奉殿中,巡糾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亂良直之臣。今舉格太密,公坐細故,皆置不取,恐英偉之士,或有所遺。”御史何郯以論事不得實,中書問狀。察又言:“御史,故事許風聞;縱所言不當,自系朝廷採擇。今以疑似之間,遽被詰問,臣恐臺諫官畏罪緘默,非所以廣言路也。”又數以言事忤宰相陳執中。

  未幾,三司戶部判官楊儀以請求貶官,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雖去官,猶罷知信州。徙揚州,再遷禮部侍郎,復權知開封府,復為翰林學士,權三司使。內侍楊永德毀察於帝,三司有獄,辭連衛士,察由是乞罷三司。逾年,復以本官充三司使。餌鍾乳過劑,病癰卒。察美風儀。幼孤,七歲始能言,母頗知書,嘗自教之。敏於屬文,其為制誥,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緻有體,當世稱之。遇事明決,勤於吏職,雖多益喜不厭。癰方作,猶入對,商畫財利,歸而大頓,人以為用神太竭雲。

  (選自《宋史·楊察傳》列傳第五十四)

  譯文

  楊察,表字隱甫。他的祖先本是晉地的人,跟隨唐僖宗入蜀,便居住在成都。考中進士甲科,拜官將作監丞,出任潁州、壽州二州的知州,歷任江南東路轉運使。屬下官員因為楊察年輕,就輕視他。等到他巡行所管轄的區域,多次揭發出隱蔽潛伏的壞人壞事,眾人方才敬服。楊察在官署,專門把檢舉官員作為當務之急。人們中有的'議論他,楊察說:“這是轉運使督查地方官員的職責,如果指摘那些微末小事,那是普通官吏都能做得到的,何必用我去做呢!”徵召入朝拜為右正言,暫時兼任禮部貢院官職。當時上封奏事的人請求罷除有司糊名考士的方法,以及改變文章的風格,使考試的文章豪放不羈來因襲唐代的風格。楊察認為:“防禁一旦突破,那麼請託之風又會興起。況且文章無論今昔,只以其綱要作為根本,如果任由其放縱,也不是唐代科舉選士之法。”先前的議論於是擱置下來。

  晏殊執掌朝政,因為要回避岳父,調為龍圖閣待制。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期滿,授官翰林學士,並暫時代理開封府知府。議論國事無所避諱。適逢下詔推薦御史,楊察提議:“御史臺的官員供奉殿中,巡查檢舉不法官員,一定是通古今治亂的正直之臣才行。現在推薦的標準太細,因公務犯錯誤和發生一些不值得計較的小事,都棄置不加選用,恐怕才能卓越的人,或許要有所遺漏。”御史何郯因為所揭發的事情沒得到落實,中書省詢問情況。楊察又說:“御史這一官職,先例允許根據傳聞向上檢舉;即使所說的不恰當,自然由朝廷採納選擇。現在因在是與不是之間,就被責問,臣擔心御史臺的諫官會害怕獲罪而沉默不語,這不是用來廣開言路的做法。”又因為多次議論政事而觸犯了宰相陳執中。

  不久,三司戶部判官楊儀因為走門路而被貶官,楊察也犯有先前在府中把重刑判為笞刑的過錯,雖然革去官職,還是遣放到信州任知州。後來又調任到揚州,兩次升遷任禮部侍郎,又暫時掌管開封府,後又任職翰林學士,兼管三司使。內侍楊永德在皇上面前詆譭楊察,主理刑獄的三司(御史大夫、中書、門下)有訴訟案件,訟辭中牽連到衛士,楊察因此請求辭去三司職務。過了一年,又以本官擔任三司使。吃鍾乳(中藥名)超過了劑量,得毒瘡病而死。

  楊察有漂亮的風度儀表。從小死去父親,七歲才能夠說話,他的母親有一些文化,曾經自己教他。寫文章很敏捷,他寫的制誥,開始好像沒有下心思;等到稿子寫成,文字都典雅得體,被當世人稱道。遇到事情明達有決斷,處理政事勤奮,即使事情很多也高興地處理而不厭煩。毒瘡剛發作時,還入朝應對,商量財物貨利的事,回家後就十分疲憊,人們認為是他過於勞神的緣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