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潘閬閱讀答案翻譯及賞析

酒泉子潘閬閱讀答案翻譯及賞析

  酒泉子潘閬閱讀答案

  原文:

  酒泉子·長憶觀潮

  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酒泉子·長憶觀潮字詞解釋:

  ①酒泉子:原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金奩集》入“高平調”。有兩體,一為溫庭筠體,為詞牌正格;二為潘閬體,又名《憶餘杭》。

  ②長:通假字,通“常”,常常、經常。

  ③郭:外城,這裡指外城以內的範圍。

  ④萬面鼓聲中:將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一時齊發,聲勢震人。

  ⑤弄潮兒:指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周密《武林舊事》說:八月十五錢塘大潮,吳地少年善游水者數百人,都披散著頭髮,身上刺滿花紋,手持大旗,爭先恐後,迎著潮頭,在萬丈波濤中出沒騰飛,做出各種姿勢,旗幟卻一點沒有沾溼。

  ⑥向:朝著,面對

  ⑦紅旗:紅色的旗幟。

  ⑧覺:睡醒。

  ⑨尚:還(hái),仍然。

  ⑩心寒:心裡感覺很驚心動魄。

  酒泉子·長憶觀潮翻譯:

  我常常想起錢塘江觀潮的情景,滿城的人爭著向江上望去。潮水湧來時,彷彿大海都空了,潮聲像一萬面鼓齊發,聲勢震人。

  踏潮獻技的人站在波濤上表演,他們手裡拿著的紅旗絲毫沒被水打溼。此後幾次夢到觀潮的情景,夢醒時依然感覺心驚膽戰。

  酒泉子·長憶觀潮閱讀答案:

  試題:

  (1)“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4分)

  (2)結合下片的句子,簡要分析虛實結合的手法對錶達詞人情感的作用?(4分)

  答案:

  (1)使用誇張、比喻的手法;(2分)②描寫了潮水湧來時壯觀、神奇的景象,(1分) 潮水排山倒海而來,彷彿大海的水都要倒得一千二淨,潮水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音,好像萬面戰鼓同時被擂響。(1分)

  (2)下片轉入對弄潮景象的描寫,“弄潮兒”句正面實寫弄潮兒勇敢的身姿、矯健的身手,(1分)“別來”句虛寫,以“夢中”“夢覺”的感受,側面烘托弄潮兒的精彩表演,(1分)突出地表達了作者對弄潮兒敢於和大自然搏鬥的大無畏精神的讚美之情。(2分)

  酒泉子·長憶觀潮創作背景:

  潘閬曾以賣藥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親眼看到了漲潮的壯觀以及宏偉,以至於今後的日子裡多次夢見漲潮的情形。這首《酒泉子》的.小詞,就是他為了回憶觀潮盛況而作的。

  酒泉子·長憶觀潮賞析:

  詞的上片描寫觀潮盛況,表現大自然的壯觀、奇偉;起首兩句,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擁擠錢塘江邊,萬頭攢動,爭看江面潮水上漲。為下面潮水的湧現製造了氣氛,作好了鋪墊。上片結尾兩句,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法,把錢江潮湧的排山倒海、聲容俱壯,渲染得有聲有色、驚險生動。

  下片描寫弄潮情景,表現弄潮健兒與大自然奮力搏鬥的大無畏精神,抒發出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過片轉而描寫弄潮兒的英勇無畏、搏擊風浪、身手不凡和履險如夷。這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寫得有聲有色,富於動感,眩目驚心。結拍由回憶轉為現實,寫詞人雖離杭已久,但那壯觀的錢江湧潮仍頻頻入夢,以至夢醒後尚感驚心動魄。

  此詞對於錢塘江湧潮的描繪,可謂匠心獨遠,別具神韻。詞中“來疑滄海盡成空”一句採用誇張手法,濃墨重彩,大開大闔,感染力甚強。上片第二句的“爭”、“望”二字,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盼潮到來的殷切心情,從空間廣闊的角度進行烘托與大潮的壯觀結合得甚為密切。結拍言夢醒後尚心有餘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壯意象。前後的烘托與中間重點描寫當中的誇張手法配合緊密,使全詞的結構渾然一體。

  個人資料:

  潘閬(?—1009),北宋詩人、詞人。字逍遙,又號逍遙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嘗居洛陽,賣藥。宋太宗時,因能作詩,被人推薦,至道元年(995),賜進士及第,授四門國子博士(國立大學的教官)。曾幾次被貶謫,漂泊林泉多年。真宗時釋其罪,任滁州(今安徽滁縣)參軍。大中祥符二年卒。自制《憶餘杭》多首,一時盛傳,曾得蘇軾的欣賞,把它寫在玉屏風上,石曼卿還使人照詞意作過畫。作者因詠潮得名。潘閬以詩著名,與當時文人寇有所交往。事蹟見於《鹹淳臨安志》卷六五、卷九三。工詩。有《逍遙集》一卷,《逍遙詞》一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