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山花子》全詞翻譯賞析

納蘭性德《山花子》全詞翻譯賞析

  山花子

  納蘭性德 (清代)

  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颺縷金衣。採得石榴雙葉子,欲貽誰?

  便是有情當落日,只應無伴送斜暉。寄語東風休著力,不禁吹。

  註釋

  ①越羅裙:越地所產之絲織物,輕柔而精美。

  ②縷金衣,繡有金絲的衣服。

  ③石榴:石榴樹。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梁大同中東州後堂石榴皆生雙子。南詔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紙,味絕於洛中。”

  ④著力:用力、盡力。

  參考譯文

  依立在垂柳飄飄的紅橋上,羅裳輕舞隨風飄。摘下兩片石榴葉,想要留給誰?如果說有情的話,也只有明月了,只有他孤獨地送走夕陽。希望藉助東風(春風)的力量講心中話給你聽,無奈東風勁,盡吹散。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此詞便為那時所作。

  賞析

  《山花子·小立紅橋柳半垂》是清代詞作家納蘭性德的作品。該詞寫一女子憐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態,詞中“採得石榴雙葉子”和“只應無伴送斜暉”之句,又透露出她懷春的幽悽孤獨之意,在眾多溫雅清新的納蘭詞中獨樹一幟。

  這首詞描寫了一個感春傷春的女子,將其憐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颺縷金衣”,是誰在垂柳的掩映之下小立紅橋呢?越羅向以華美精緻著稱,這倒不一定是實指,而是以“越羅裙”代指華美的衣著;縷金衣具體來說就是繡有金絲的衣服,也稱金縷衣,唐詩名句有“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這可不是“金縷玉衣”哦,用“金縷衣”,意義和“越羅裙”一樣,是描述衣著的華美。正是這樣一位衣著華美的女子在垂柳的掩映之下獨自站在小紅橋上。

  “採得石榴雙葉子,欲貽誰?”美女站在橋上做什麼呢?“雙葉”是說成雙成對的葉子,進而由葉子的成雙聯想到人的成雙——詩歌裡提到雙葉,通常就是情侶相思的意象,和石榴雙葉相關的最常見的一個動作就是“寄”,意思大略也就是容若“欲貽誰”的.“貽”。摘得了象徵相思的雙葉,就要寄給情人。但是,這位“採得石榴雙葉子”的女子卻在小紅橋上痴痴地站著,這石榴雙葉雖然已經採在手裡,卻不知道要寄給誰才好。

  下片對句“便是有情當落日,只應無伴送斜暉”,落日和斜暉其實是一個意思,用在對仗裡,意思重疊,通常不為詩家所取,但容若用了一“當”一“送”兩個意義完全相反的動詞使落日與斜暉的意義重複反倒生出了一番特殊的修辭意味。一個“有情”,一個“無伴”,寫出了少女的孤獨,那孤獨並不是深沉的,恰恰因為膚淺而透出了幾分憨態和可愛。

  結句“寄語東風休著力,不禁吹”,這個動詞“寄語”,主語既可以是那位少女,也可以是旁觀的詩人,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憐惜那小紅橋上因傷情而孤獨,因孤獨而孱弱,因孱弱而弱不禁風的少女,所以叮囑東風,輕輕地吹呀,不要吹壞了她。

  這首詞,正是花問筆法,摹寫少女心事、少女情態,卻比花問少了幾分粉膩,多了幾分清新。花問雖是詞的正根,流弊卻是豔俗,總耍被文人雅詞沖洗得純淨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