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裕焚車文言文翻譯和賞析

阮裕焚車文言文翻譯和賞析

  1、文言文

  阮光祿在剡⑴,曾有好車⑵,借者無不皆給⑶。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⑷。阮後聞之⑸,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⑹?”遂焚之⑺。

  2、翻譯

  阮裕在剡縣的時候,曾經有一輛非常好的車子。(即使這樣,)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車子,他都會借。有一個人要為母親送葬(而需要用車),心裡想要借車卻不敢(對阮裕)說。阮裕後來聽說了這件事,嘆息說:“我有車卻讓人不敢來借,要車還有什麼用呢?”於是,(阮裕)把那輛車燒燬了。

  3、註釋

  ⑴阮光祿在剡:阮(ruǎn)光祿,即阮裕,字思曠,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稱,長期隱會稽剡縣。阮裕是東晉時期河南陳留人,與阮籍同宗,以通情達理、爽快無私著稱。阮裕官至侍中,能常在皇帝身邊。但東晉時期的政權多數集中在輔政的大臣手裡,侍中一職無很大職權。阮裕又沒有功名心,覺得在首都生活無趣,便以身體不好為由,辭職去了會稽(今浙江紹興)。阮裕在會稽買了一套房子,並拒絕被任命為金紫光祿大夫。阮裕收藏了很多車子,由於是老古董很值錢。剡,即剡縣,是即所在地,今在浙江嵊州。

  ⑵曾有好車:該車是東漢時代傳下來的,有百多年的歷史了,阮裕其做了精美的裝飾,看上去很漂亮。這輛車木材好,很皮實,包括貂蟬後爹王司徒在內的不少名人都坐過此車。儘管阮裕視此車為自己的心愛之物,但若有人借,阮裕還是會毫不猶豫地答應。

  ⑶借者無不皆給:者……的人;皆,都。

  ⑷意欲借而不敢言:意,心裡想;欲,想要;而:但。

  ⑸阮後聞之:聞,聽說;之,代詞,代這件事。

  ⑹何以車為:何……為,幹什麼。

  ⑺遂焚之:遂,就,於是;之,代詞,代那輛車。

  4、賞析

  《阮裕焚車》記述的阮裕形象,首先無私助人,讓人尊敬。一個與阮裕沒有很大交情的'人因某件旁人看來較為晦氣的事向阮裕借車他都肯借,可以看出阮裕的愛心。其次,阮裕不願意保留不能體現使用價值的東西。阮裕焚燒了馬車,使自己的私心絕滅。阮裕有著直率、助人為樂以及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性格,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5、道理啟示

  阮裕焚車的行為讓人敬佩。對阮裕而言,再漂亮的東西,如不能為人服務,也沒有任何價值;對人的幫助,反而是他最看重的。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呀!

  透過阮裕的正面形象,《阮裕焚車》諷刺了因吝惜自己的錢財而不肯去幫助他人的人。

  6、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並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先後任侍中、丹陽尹、荊州刺史、江州刺史及南兗州刺史。雖然貴為皇族重臣,可劉義慶絕無驕矜之相。因愛文學,故結交多文學之士。劉義慶有文采,又有氣度,“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主持編纂了《世說新語》,掇拾漢末至魏晉數百年間士族階層的種種軼聞,分類彙編,亦史亦文,開創了中國筆記小說的先河,亦為後世保留了許多歷史瞬間的珍貴畫面;另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