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李元忠傳》的原文及譯文

《北齊書李元忠傳》的原文及譯文

  李元忠,趙郡柏人人也。初,無忠以母老多患,乃專心醫藥,研習,遂善於方技。性仁恕,見有疾者,不問貴賤,皆為救療。家素富實,其家人在鄉,多有舉貸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責。鄉人甚敬重之。魏孝明時,盜賊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還經南趙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絹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殺五羊以食之,遣奴為導,曰:“若逢賊,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賊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趙郡太守。值洛陽傾覆,莊帝幽崩,元忠棄官還家,潛圖義舉。會高祖率眾東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車,載素箏濁酒以見高祖,因進從橫之策,備陳誠款,深見嘉納。時刺史爾朱羽生阻兵據州,元忠先聚眾於西山,仍與大軍相合,擒斬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後以微譴失官時朝廷離貳義旗多見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於榮利又不以世事經懷故不在嫌嫉之地。尋兼中書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節、光州刺史。時州境災儉,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賑貸,俟秋征收。被報,聽用萬石。元忠以為萬石給人,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萬石以賑之。事訖表陳,朝廷嘉而不責。興和末,拜侍中。

  元忠雖居要任,初不以物務幹懷,唯以聲酒自娛,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關心。園庭之內,羅種果藥,親朋尋詣,必留連宴賞。每挾彈攜壺,敖遊里閈,遇會飲酌,蕭然自得。武定元年,除東徐州刺史,固辭不拜。孫騰、司馬子如嘗共詣元忠,見其坐樹下,擁被對壺,庭室蕪曠。謂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顧嘆息而去,大餉米絹衣服,無忠受而散之。三年,復以本官領衛尉卿。其年卒於位,年六十,諡日敬惠。

  (選自《北齊書·李元忠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祖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後/以微譴失官時/朝廷離貳/義旗多見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於榮利又/不以世事經懷故/不在嫌嫉之地。

  B.高祖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後以微譴失官/時朝廷離貳/義旗多見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於榮利/又不以世事經懷/故不在嫌嫉之地。

  C.高祖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後以微譴失官/時朝廷離貳/義旗多見猜/斛斯椿等以元忠淡於榮利/又不以世事經懷故/不在嫌嫉之地。

  D.高祖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後以微譴失官時/朝廷離貳義旗/多見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於榮利又/不以世事經懷/故不在嫌嫉之地。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技又叫“方伎”,指醫卜星相各種技術;文中的意思指醫藥及養生之類的技術。

  B.“車”指陸地上有輪子的交通工具,“露車”指沒有車蓋、車帷的比較簡陋的車。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執符節以為憑證,故稱出使為“持節”;使持節,一種官職。

  D.藜藿是兩種野菜的名稱,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較好的飯菜說成藜藿,是自謙的說法。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元忠仁愛寬厚,治療有病鄉親。李元忠因母親年老多病,就專心學習醫藥方面的知識,後來只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論這個人高低貴賤,他都為他們治療。

  B.李元忠赤膽忠心,深受高祖信任。在高祖率眾自東出兵,李元忠拜見高祖,向高祖陳述縱橫的策略,體現出他的赤膽忠心,讓高祖十分信任他的為人。

  C.李元忠不慕虛榮,做事實事求是。光州遭災,擔任刺史上書請求賑災,朝廷准許發放一萬石糧食,李元忠不圖虛名,最終發放十五萬石,後受到朝廷的嘉獎。

  D.李元忠不事家產,愛好飲酒作樂。李元忠雖身處要職,但不把物質利益放在心上,以音樂、飲酒自娛,致使庭院荒蕪、室內空曠,妻子也穿著不曳地的短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家素富實,其家人在鄉,多有舉貸求利,無忠每焚契免責。(5分)

  (2)二公相顧嘆息而去,大餉米絹衣服,無忠受而散之。(5分)

  參考答案

  10、B 【解析】回答這個問題,注意把握兩個方面:一是四個選項中的不同停頓點的正誤,一是根據正確的停頓點使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如“高祖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後”“高祖每於宴席論敘舊事/因撫掌欣笑”,從動詞“論述”分析,其賓語是“舊事”;從動詞“撫掌”分析“笑"也是“高祖”的謂語,由此判定“笑”後停頓。再如“斛斯椿等以元忠淡於榮利/又不以世事經懷/故不在嫌嫉之地”“斛斯椿等以元忠淡於榮利/又不以世事經懷故/不在嫌嫉之地”,從主語“斛斯椿等”分析,其動詞謂語是“以”分析,“於榮利”是“淡”的倒置狀語,由此判定“榮利”後要停頓;從“以”分析“經懷”後要停頓等。最後透過排除法得到答案。

  11、D 【解析】“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較好的飯菜說成藜藿,是自謙的說法”錯誤,“藜藿”指粗劣的飯菜。

  12、C 【解析】“不慕虛榮”錯誤,原文有“徒有虛名,不救其弊”,意思是每家發放升斗糧食不能賑災,只是徒有虛名,不是說李元忠“不慕虛榮”。

  13、(1)李元忠的家境平素就十分富厚殷實,他家裡的人多是靠借貸給別人獲利,而李元忠會常常燒掉借約,免掉他人的債務。

  (2)二人相顧、嘆息而去,隨後給李元忠送來了許多的糧食、絲絹衣服,他接受後很快分發給了周圍的人。

  參考譯文

  李元忠,趙郡柏人人。當初,李元忠因為母親年老多病,就專心醫藥,研習數年,於是精通醫術。李元忠仁慈忠恕,看到有病的人,不問貴賤,都幫忙治療。李元忠的家境平素富厚殷實,家裡的人在鄉里多靠借貸給別人獲利,李元忠會常常燒掉契約,免掉他人的債務。因此,極受鄉人敬重。魏孝明帝時,賊寇蜂起,清河有五百人戍守西方邊境,回家時經過南趙郡,由於道路被阻,一同投奔了李元忠。他們奉送的千匹絹帛,李元忠只收下一匹,宰殺五頭羊招待他們,最後派奴僕做嚮導,李元忠說:“如果遇上寇賊,就說是李元忠派來護送的。”奴僕按照他的話去做,寇賊們都回避而放過他們。

  永安(北魏李莊帝年號)初年,拜南趙郡太守。適值洛陽陷落,北魏孝莊帝在被囚禁中駕崩,李元忠便棄官回到了故鄉,暗中圖謀起義。會高祖率眾自東出兵,李元忠便前往逢迎。李元忠乘坐著沒有帷蓋的車,車上放著素箏濁酒,見到了高祖,並向高祖表述很多方法、謀略,話語中顯露了赤誠忠心,贏得高祖的信任。此時刺史爾朱羽生據州府阻擋來兵,李元忠先在西山聚集兵眾,然後與大軍會合,一下子捉住了羽生,並殺了他。高祖就命令他主持殷州政事。每當高祖在宴席上談論舊事,就拉著元忠的手笑。後由於隱晦地批評朝廷,李元忠丟掉了官職。這一時期,朝廷離心,起義的人多遭猜忌。斛斯椿等認為李元忠淡於名利,又不以進事放在心上,故不屬嫌嫉之利列,不久。兼中書令。

  天平四年,授使持節,光州刺史。當時州內災荒,人多菜色,元忠上表請求賑貸。待秋收後歸還。朝廷同意,准許使用萬石。元忠認為萬石賑民,平均算來,一家只有升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敝,於是拿出十五萬石進行賑濟。事情完結後上報朝廷,皇上嘉獎了他。興和未年,拜待中。

  李元忠,雖然提任要職,最初對日常雜事從不插手,而只以聲酒自娛,且常常喝醉。大小家事,也是一點都不關心。園庭之中,種滿了果樹藥材,親戚朋友來訪,一定留下渴酒,經常挾彈攜壺,遨遊里閭,飲酒作樂,怡然自得。武定元年,授東徐州刺史,堅決推辭而沒有接受。孫騰、司馬子如曾一同拜訪過李元忠,見他坐在庭院中的樹底下,披著被端著酒壺,周圍再無長物。李元忠對二位說:“沒有想到今天只有粗糙的飯食。”邊說邊呼妻出來,其妻衣不曳地。兩人相看,嘆息而去,隨後給李元忠送來了許多糧食、絲絹衣服,他接受後很快分發給了周圍的人。三年,復以本官領衛尉卿。這一年死。年六十,諡號敬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