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補之傳》原文及譯文

《晁補之傳》原文及譯文

  晁補之,字無咎,濟州鉅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於詩。補之聰敏強記,才解事即善屬文,王安國一見奇之。十七歲從父官杭州,稡錢塘山川風物之麗,著《七述》以謁州通判蘇軾。軾先欲有所賦,讀之嘆曰:"吾可以閣筆矣!"又稱其文絕人遠甚,必顯於世。由是知名。

  舉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神宗閱其文曰:"是深於經術者,可革浮薄。"調澶州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元祐初為太學正李清臣薦堪館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章惇當國,出知齊州,群盜晝掠途巷。補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審,一日宴客,召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來,一府為徹警。坐修《神宗實錄》失實,降通判應天府、亳州,又貶監處、信二州酒稅。徽宗立,復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起,為諫官管師仁所論,出知河中府,修河橋以便民,民畫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鴻慶宮。還家,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忘情仕進,慕陶潛為人。大觀末,出黨籍,起知達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補之才氣飄逸,嗜學不知倦,文章溫潤典縟,其凌麗奇卓出於天成。尤精《楚詞》,論集屈、宋以來賦詠為《變離騷》等三書。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擇仁厚勇略吏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諸郡武備,議者以為通達世務。

  注:①安南:古代對越南的稱呼。②五管:現在的嶺南地區。唐稱廣、桂、容、邕、安南五府為嶺南五管。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元祐初/為太學正/李清臣薦堪館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

  B. 元祐初為太學正/李清臣/薦堪館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 遷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

  C. 元祐初/為太學正/李清臣薦堪館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

  D. 元祐初為太學正/李清臣薦堪館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國子監是隋代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

  B.我國古代名與字之間大致有三種:一是古人的字是對名的解釋,二是古人的字與名之間是同義關係,三是古人的字與名之間有相反關係。

  C.在古代,常用“遷”“徙”等字表示升官,如文中“徙湖州、密州、果州”即表官職升遷。

  D.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死亡也有專用詞語。《禮記。曲禮下》載:“天子死日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故晁補之去世稱為“卒”。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晁補之少年英才,備受蘇軾讚賞。晁補之少年時就擅長寫文章,十七歲時隨父親到杭州做官,寫了一篇集中描繪錢塘風物的《七述》去拜見蘇軾,蘇軾大加讚賞。

  B.晁補之才華橫溢,久負盛名。宋神宗讀了晁補之的文章非常欣賞,認為他的文章可以革除浮淺輕薄的文風,於是任命他掌管國子監。

  C.晁補之深受朋黨之爭之害。比如,晁補之被諫官管師仁彈劾,被貶出京城擔任河中府知府,任職期間,晁補之在黃河架橋方便百姓,深受百姓愛戴。

  D.晁補之晚年思慕前賢,心向山林。他厭倦仕途,羨慕陶淵明的為人,但對朝政非常關心,曾寫過《罪言》,時人評論他能夠洞悉國家局勢。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軾先欲有所賦,讀之嘆曰:"吾可以閣筆矣!"又稱其文絕人遠甚,必顯於世。(5分)

  (2)一日宴客,召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來,一府為徹警。(5分)

  參考答案

  4. A

  5.C 遷 徙表示官職變化,不一定是升官

  6. B .國子監教授並不是掌管國子監

  7.(1)蘇軾原先想要寫篇文章,讀了他的文章讚歎說“:我可以放下我的筆了!”蘇軾又稱讚他的文章寫得超過一般人很遠,以後一定會在世間顯達。

  先欲:之前想要 ; 閣:通擱 放下; 稱:稱讚; 絕:超過; 顯於世 :在世間顯達

  (2)一天他設宴請客,傳召曹官,把捕賊的方法教給他,席間依次斟酒還沒有結束,曹官就已經把盜賊全部抓來了,整個府城為此撤除了警戒。

  以:把竟:結束; 悉:全都 為:為此徹:撤除

  參考譯文:

  晁補之字無咎,濟州鉅野人,太子少傅晁迥的五世孫,晁宗愨的曾孫。晁補之的父親叫晁端友,擅長於做詩。晁補之生性聰敏,有很強的記憶力,他剛懂事就會寫文章,王安國一見到他就感到很驚奇。他十七歲那年,父親到杭州做官,他隨同前往,他薈萃了錢塘山川風景人物的秀麗,寫成《七述》一書,帶去見杭州的通判蘇軾。蘇軾原先想寫篇文章,讀了他的文章讚歎說“:我可以放下我的筆了!”蘇軾又稱讚他的文章寫得超過一般人甚遠,以後一定會在世間顯達。因此人人知道了晁補之的名字。

  晁補之後來考中了進士,參加了開封府考試和禮部別院的考試,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後說“:這是深於經術的,可以革除現在的浮藻風氣。”他被調為澶州的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哲宗元初年(1086),他任太學正,李清臣推薦他可任館閣,皇帝召他面試,他被升為秘書省正字,又遷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回朝廷後,任著作佐郎。章專擅朝政,他被遣出知齊州,當時有一群強盜白天搶劫街巷。晁補之暗中記住他們的`姓名,並對他們的行裝都記得很清楚。一天,他設宴請客,傳召曹官,並把捕賊的方法教給他,席間依次斟酒還沒有斟完,曹官就已經把盜賊全部抓來了,整個府城為此撤除了警戒。後晁補之犯修神宗實錄失實的罪,降職通判應天府和亳州,又貶職監督處、信二州的酒科。宋徽宗即位,又召他為著作佐郎。他到朝廷後,被提升為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併兼史館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之禍起,他為諫官管師仁所彈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橋以便民,老百姓都畫了他的像進行祭拜。但他又被徙任湖州、密州和果州,後竟主管鴻慶宮。回到家,他修築了一座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忘記做官的事情,仰慕陶淵明的為人。徽宗大觀末年(1110),他才出黨籍,復起用為達州的知州,後改知泗州,不久,便逝世,年五十八。

  晁補之才氣縱橫飄逸,好學不知道疲倦,他的文章溫潤典雅瑰麗,至於它的超脫豔麗奇偉卓越似乎是出自於天成,非人工所能至。他尤其精於楚詞,曾寫了論述自屈、宋以來賦詠的《變離騷》等三本書。宋對安南用兵,他寫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選擇仁厚勇略的官吏做五管郡的郡守,以加強海上諸郡的武備等,談論的人都認為他非常通達世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