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盧之翰傳》的原文及翻譯

《宋史盧之翰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盧之翰字維周,祁州人。之翰少篤學,家貧,客遊單州,防禦使劉乙館於門下。乙徙錢塘,之翰隨寓其郡。太平興國四年,舉進士,不得解,詣登聞自陳,詔聽附京兆府解試。明年登第,解褐大理評事、知臨安縣,三遷殿中丞,通判洺州。

  會契丹入寇,之翰募城中丁壯,決漳、御河以固城壁,虜不能攻。吏民詣闕求借留。召還,遷太常博士,為河東轉運副使,徙京西轉運副使,改工部員工外郎。建議導潠河合於淮達許州以便漕運以勞加戶部員外郎又改陝西轉運使遷吏部員外郎至道初李順亂蜀命兼西川安撫轉運使。賊平,還任。

  之翰嘗薦李憲為大理丞,憲坐贓抵死,之翰當削三任。時副使鄭文寶議城清遠軍,又禁蕃商貨鹽,之翰心知其非便,以文寶方任事,不敢異其議。及文寶得罪,之翰並前愆,左授國子博士,領使如故。尋復舊職。會調發芻糧翰靈州,詔分三道護送,命洛苑使白守榮、馬紹忠領其事。之翰違旨擅併為一,為李繼遷邀擊於浦洛河,大失輜重。詔國子博士王用和乘傳逮捕,繫獄鞠問。之翰坐除名,貶許州司馬。明年,起為工部員外郎、同勾當陝西轉運使。真宗即位,復吏部員外郎,充轉運使。以久次,召拜禮部郎中,賜金紫,復遣之任。

  鹹平元年,以疾命國子博士張志言代還。未幾,復出為京西轉運使。先是,朝廷議城故原州以張守備,之翰沮罷之,其後西鄙不寧,修革為鎮戎軍。之翰坐橫議非便,黜知歸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發。三年,授廣南西路轉運使。會廣州索湘卒,就改太常太卿、知州事。之翰無廉稱,又與轉運使淩策不協,陰發其事。五年,徙知永州,未行,卒,年五十七。(選自《宋史·盧之翰傳》)

  譯文

  盧之翰字維周,祁州人。盧之翰年輕時勤於讀書,家裡貧困,到單州遊學,防禦使劉乙收他為門客。劉乙高職到錢塘,盧之翰跟隨居住在此郡。太平興國四年,舉為進士,沒有把他合格的'文卷呈送到禮部,到登聞鼓院自己陳述,下詔附在京兆府初試。第二年進士中榜,初任大理評事、臨安縣知縣,多次提升而任殿中丞,通判洺州。

  正值契丹入侵,盧之翰招募城中的壯丁,決漳河、御河來加固城牆,敵人不能進攻。官吏百姓到朝廷請求他留任。召回,升太常博士,為河東轉運副使,調任京西轉運副使,改任工部員外郎。他建議引潠河水合到淮河,到達許州,以方便漕運。因功勞加官戶部員外郎。又改為陝西轉運使,升為吏部員外郎。至道初年,李順在蜀地作亂,命令盧之翰兼任西川安撫轉運使,叛賊平定,盧之翰回任本職。

  盧之翰曾經推薦李憲為大理丞,李憲因犯貪贓罪被處死,盧之翰應當削減三級官階。當時副使鄭文寶建議在清遠軍築城,又禁止外族商人賣鹽,盧之翰心裡知道這種做法不好,但因為鄭文寶正主事,所以不敢對他的主張提出異議。等到鄭文寶獲罪,盧之翰連同以前的過失,被降職為國子博士,還同過去一樣領受使職。不久恢復舊職。適逢調發糧草運送靈州,下詔分三路護送,命令洛苑使白守榮、馬紹忠統領這件事。盧之翰違背聖旨擅自併為一路,被李繼遷在浦洛河阻擊,大大損失了軍用物資。下詔命令國子博士王用和速去逮捕,關押在監獄中審訊。盧之翰因此被除名,貶為許州司馬。第二年,起用為工部員外郎,同勾當陝西轉運使。真宗即位,恢復吏部員外郎,充任轉運使。因為長久任職,召為禮部郎中,剛金紫,又派遣他赴任。

  鹹平元年,因為盧之翰生病命令國子博士張志言替換他回來。不久,又出任京西轉運使。此前,朝廷商議在舊原州築城擴充守備,因盧之翰阻止而停止,這以後西部邊境不得安寧,修築為鎮戎軍。盧之翰因非難不合時宜而獲罪,貶為歸州知州,直接上路赴任,限定五日就出發。三年,授為廣南西路轉運使。恰值廣州索湘去世,就地改為太常少卿、知州事。盧之翰沒有廉潔的名聲,又與轉運使淩策不和,暗中揭發他的事。五年,調任永州,尚未前行,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