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山中》唐詩原文及賞析

王勃《山中》唐詩原文及賞析

  況屬高風晚下一句

  【學習總結(1)】

  況屬高風晚下一句是:

  【山山黃葉飛】

  是出自《山中》的名句。

  附錄全詩如下:

  《山中》家訪工作總結

  作者:王勃(唐代)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關愛老人

  【學習總結(2)】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出自唐朝詩人王勃的古詩作品《山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註釋】

  ①滯:停滯,不流通。

  ②萬里:形容歸程之長。

  ③屬:恰逢,正當。

  ④高風:秋風。

  【翻譯】

  長江好似已經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里遠遊之人,思念著早日迴歸。更何況秋風風寒,黃葉在漫山飄飛。

  【賞析】

  《山中》這首詩創作於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後期時的作品。總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紀行詩序》裡他寫道:“五月癸卯,餘自長安觀景物於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絕經。”在遊《遊山廟序》裡也說:“吾之有生,二十載矣,雅厭城闕,酷嗜江海。”表面看他離開長安的態度似乎很灑脫,而內心是很複雜的。被逐出沛王府後,他無所事事,本想借著蜀地山水名勝以消解胸中的積憤。實際上,南國物候也為詩人增添了不少的鄉思和煩憂。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首句“長江悲已滯”,是即景起興。在字面上也許應解釋為因長期滯留在長江邊而悲嘆,詩人在蜀中山上望見長江逶迤東去,觸動了長期滯留異鄉的悲思。能夠參證的有作者的《羈遊餞別》詩中的“遊子倦江干”及《別人四首》之四中的“霧色籠江際”、“何為久留滯”諸句。但如果與下方“萬里”句合看,可能詩人還想到長江萬里、路途遙遠而引起羈旅之悲。這首詩的題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詩人在山上望到長江而起興,是以日夜滾滾東流的江水來對照自我長期滯留的旅況而產生悲思。與這句詩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詩中的名句“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以及謝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那裡,“長江”與“已滯”以及“大江”與“遊子”、“客心”的關係,詩人自我能夠有各種聯想,也任讀者作各種聯想。

  在必須範圍內,往往借江水來抒發羈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藝術獨創性在於,他不僅僅借大江起興,而且把自我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長江感情化、人格化。詩人客居巴蜀,一顆心為歸思纏繞而無法排解,因此,當他在山上俯瞰長江時,竟感到這條浩浩奔流的大江,也為自我的長期淹留而悲哀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遲滯不暢了。這新奇的想象,既緣於詩人的“移情”作用,又貼合生活的實感。人在山上望長江,到江水是凝滯不動的。所以,這句詩中長江悲傷滯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達了詩人的直覺感受。悲愁的長江與悲愁的詩人相互感發、契合、共鳴,強烈地感染了讀者的情緒。詩一開篇,境界便很悲涼渾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