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陽早發》的翻譯賞析

《易陽早發》的翻譯賞析

  《易陽早發》

  作者:唐朝文學家王勃。

  飭裝侵曉月,奔策候殘星。

  危閣尋丹障,回梁屬翠屏。

  雲間迷樹影,霧裡失峰形。

  復此涼飆至,空山飛夜螢。

  【前言】

  《易陽早發》是初唐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寫作者去西蜀途中山間拂曉的景緻。作者抓住拂曉寂靜清涼的特點,把山中的主要景象綴連成章,微妙地表達了詩人旅途上的愁悶。詩句筆法簡練,用詞精工,意境幽深而峻麗。

  【註釋】

  易陽:今河北永年縣西。

  飭:整頓,整理行裝。侵曉月:即拂曉。與下句的“候殘星”相對,二句猶言披星戴月。

  奔策:策馬疾行。候:迎候。

  危閣:高閣。指閣道。尋:依附。丹障:如硃色屏障的山嶺。

  回梁:曲折的橋粱。屬:依託。翠屏:形容峰巒排列的綠色山岩。

  涼飆:一作“商風”,即秋風。

  【翻譯】

  清晨,月亮還沒有落下,(我)就整理行裝準備出發;天上殘星點點,(我)已經揚鞭而行。道路兩旁山峰聳立,層巒疊嶂時時映入眼簾,紅色綠色的屏風形的山峰上偶爾有一座樓閣,有一間房屋。突然之間,看不清對面的樹形,原來是山中雲霧繚繞,阻擋了視線。再放眼望去,遠處的山峰也失去它原來的挺拔之姿,迷迷濛濛一片。涼風又一次吹到臉上,這時才感覺到夜色已悄然而至,只見空山之中,螢火蟲飛來飛去。

  【鑑賞】

  這首詩佈局巧妙,展示出全天的旅行過程,但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注重寫景角度的`交錯變換,從不同時間、不同的光影效果加以描寫,因而詩人筆下的景物變幻多端,瑰麗神奇。

  首聯透過對出行時天空景色“曉月”、“殘星”的描寫,突出時間尚早,詩人旅途艱辛,長途跋涉不辭勞苦。“飭裝”、“奔策”又把出行動作化、具體化,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筆勢突兀,句法挺拔,不落俗套,氣勢壯闊,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也是古人所謂的“突起”。因而明代陸時雍評價說:“如此起句,是大家數。”(《古詩鏡》)

  頷聯從山頂上的“危閣”、“回梁”寫起,描寫旅途中見到的景色,突出其特點:奇、險。蜀地的崇山峻嶺、懸崖峭壁被賦予詩人的感受——“危”、“回”,準確而新穎。“丹障”、“翠屏”描繪出山峰的不同形態、不同色彩,表現出詩人新穎獨到的寫景技巧。

  頸聯寫詩人透過雲霧觀景,大樹、山峰都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具有隱約朦朧之美。“迷”、“失”寫出詩人對山中特有景物的奇妙感受,寫景角度的不同,從“雲間”、“霧裡”觀峰看樹,突出一種迷離朦朧的狀態。

  尾聯詩人強調夜色降臨,暗示一天的辛苦將告結束。這兩句極為巧妙,沒有直接道來,而是借涼風的不期而至,詩人才意識到時間已晚,才看到夜螢亂飛。此聯生動地表現出詩人遊興正濃,興致勃勃,陶醉忘時的情態。行文巧妙,涼飆至、夜螢飛喚起詩人的時間觀念,從一個側面說明詩人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中,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此詩寫景與抒情渾然一體,它既有永明體寫景生動、錘鍊精工的特點,又吸取了魏晉古詩的氣骨,是王勃詩中藝術成就較高的一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