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翻譯賞析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翻譯賞析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作者為唐朝詩人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妾本崇臺女,揚蛾入丹闕。

  自倚顏如花,寧知有凋歇。

  一辭玉階下,去若朝雲末。

  每憶邯鄲城,深宮夢秋月。

  君王不可見,惆悵至明發。

  【前言】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樂府詩。全詩十句,可分為兩段。前六句為第一段,寫才人入宮和出宮;後四句為第二段,寫才人宮中之事。此詩在寫法上是先鋪敘,後追憶;前勾後點,以倒卷生波之筆,描述心境變遷回復,強化寓意,有畫龍點睛之妙。

  【註釋】

  ⑴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屬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七十三列於《雜曲歌辭》。蕭士贇雲:“《樂府遺聲》佳麗四十八曲有《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蓋古有是事也。”邯鄲:戰國時趙都,在今河北邯鄲市。

  ⑵崇臺:一作“叢臺”。指六國時趙國王宮,因連聚非一,故曰叢臺。址在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城內東北隅)。《元和郡縣圖志》:河東道邯鄲縣:“叢臺,在縣城內東北隅。”

  ⑶揚蛾:猶揚眉,指美女揚起蛾眉的嬌態。蛾:蛾眉。丹闕:指趙王王宮。

  ⑷凋歇:凋謝;衰敗。

  ⑸玉階:玉石砌成或裝飾的臺階,亦為臺階的美稱。

  ⑹朝雲:用巫山神女事。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⑺深宮:宮禁之中,帝王居住處。

  ⑻明發:天明。

  【翻譯】

  妾本是崇臺之女,當初被選為才人,揚眉入宮。自恃容顏如花,定被寵幸,豈知紅顏漸凋仍未見幸。自辭別宮階之後,便像朝雲一樣地消失了。每憶起在邯鄲王宮的生活,就像是做夢一樣,從此再也見不到君王了。為此往往徹夜不眠,愁坐達旦。

  【賞析】

  第一段寫才人際遇變化。開頭兩句,取倒筆寫入宮;三四兩句寫入宮後的心氣;五六兩句用順筆寫出宮,境情變遷,心興升降,盡舍其中。揚蛾,形容入宮心興。被選入宮,心情興奮,自以為可以依仗顏如鮮花,獲得君王的寵幸,哪知道還有色衰之日呢!第四句暗示了後來的變化,正如詩人在《妾薄命》一詩中所云,“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果然,“一辭玉階下,去若朝雲沒”。詩人沒寫出宮的原因,但在三四句中已透露了些許資訊。粗看兩句詩簡括,而簡括中,內容豐富,是色衰失寵,還是遭讒被棄,抑或自請出宮,有許多潛臺詞,留給讀者想象和補充。

  詩人寫到此處,自然不能結束全詩。那麼接下來按題意要求似乎應當寫才人嫁給廝養卒之後的境況,但詩人沒有這樣寫,而是寫她追憶宮中的生活,好像背離了題意,其實這正是詩人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的超凡之處。

  先說寫回憶深宮生活的四句詩意。宮中生活可回憶的東西很多,但詩人只用了一個“夢”,而且是“夢秋月”,其中的含意耐人尋味。夢為心聲。詩人正是抓住這一特點,描寫了才人的苦悶,概括了所有的生活內容。“夢秋月”,才人希望八月十五月下君王駕幸,可見她平常是很少見到君王的。從“君王不可見”的意思看,又感到此番希望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分明是多年深宮生活使她得出的結論。得不到君王寵幸的苦悶,希望和失望交織一起,為實現心願的思慮等等,所有一切精神痛苦,都包容在結句“惆悵至明發”之中了。

  再說詩人寫這段回憶的用意之妙。首先,回憶深宮生活是對廝養卒婦目前生活的反襯。才人為什麼回憶深宮的生活呢?想必是目前生活艱難或失意(嫁為廝養卒婦自然比不上當王妃);遇到不順心而回憶過去,這是很自然的心理活動,詩人順乎自然,以深宮的精神痛苦反襯目前的生活艱難,一語兩面,這是一種“虛裡摹神”(馬位《秋窗隨筆》)的表現手法,意在留下“畫外之音”,讓讀者去想象和體味。

  其次,這段回憶又寄寓了詩人被黜後複雜的心緒。此詩明顯地含有寓意,因為它是李白被黜之作。詩人取古樂府直接表述內容的'題目,是為了“藉此發興,敘其睽遇之始末耳”(蕭士贇語》)。李白的一生,從總的說是積極入世的,他想走“功成身退”之路,即透過自己的聲譽,獲得君王的青睞,登上高位,實現政治抱負,然後飄然隱退,不慕榮利。天寶初年,好容易獲得徵召進宮供職,但卻遭到了高力士之輩的讒毀,日子不長就被迫離開了長安。在政治上遭受如此挫折之後,他對唐王朝的腐朽有了進一步認識,但在失望的同時,仍然懷念長安,希望重新被徵召,再展抱負。此詩就隱寓了他那複雜的心理矛盾。政治上失意,但又不甘於寂寞,陷於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苦惱之中,從而寫出了這首詩。才人既不滿意於做廝養卒婦,又不滿意於宮廷的冷落,但又流露出對君王的眷顧之情,這正是李白被黜後的心理反映。可以說,詩人借才人之口寄寓了心中難言之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