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園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於園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於園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

  於園

  於園在瓜洲步五里鋪,富人於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餘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後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後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於石,娠於磊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至於園可無憾矣。

  翻譯

  於園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鋪,它是富人於五所建築的園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麼就不會用鑰匙開啟門來迎接客人。葆生叔在瓜洲任同知,帶我前往於園,於園的主人處處殷勤招待我們。

  於園中沒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塊堆砌的假山。堂屋前有兩丈高的石頭假山,上面栽種了幾棵果子松,沿坡栽種了牡丹、芍藥,人不能到上面去,因為這裡沒有空隙、滿滿當當而奇特。後廳臨近池塘,池塘裡有奇異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溝,直上直下,人們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頭來看蓮花,反而像在天上,這裡因為空曠而奇特。臥房的欄杆外面,有一條溝壑盤旋而下,好像螺螄盤旋形的外殼,這裡因為陰暗深遠而奇特。再往後還有一座水閣,長長的形狀像小船,橫跨在小河上。水閣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長茂盛,鳥兒在這裡嘰嘰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閣子中,這裡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綠、幽深。瓜洲的許多園林亭榭,都是憑藉假山而有名聲。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懷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細構思中誕生,這樣的假山石安置園林之中就不會使人不滿意了。

  註釋

  瓜洲:在今江蘇揚州市邗(hán)江區南,臨長江。

  步:同“埠”,水邊停船之處。

  葆生:張聯芳,字爾葆,山陰人,官揚州司馬。葆生叔父,善畫好收藏古董。

  同知:知府的佐官,分掌督梁、緝捕、江防、水利等,分駐指定地點。文中為擔任同知。

  園:建築園子。

  所園:所建築的園林。

  顯者:指有名聲有地位的人。

  刺:名帖。這裡做動詞用,投下名帖。

  攜:帶。

  餘:我。

  款:殷勤招待。

  之:人稱代詞,我們。

  奇:罕見的,稀罕的。

  磊:堆砌。

  磊石:用各種各樣的石塊堆砌成假山。

  植:栽種。

  數:幾。

  緣:順著,沿著。

  以:因為。

  實:滿滿當當,沒有空隙。

  臨:臨近,靠近。

  絕:極。

  壑:山溝。

  絕壑:陡峭的山溝。

  空:空曠。

  檻:欄杆。

  幽陰深邃:陰暗深遠。

  艇子:小船。

  蒙叢:覆蓋,叢生,草木茂盛的樣子。

  啾唧:細小而碎雜的聲音。

  其:代"水閣"。

  頹然:柔順的樣子,文中指舒坦。

  碧窈:碧綠幽遠,幽深的草木叢中。

  諸:眾,各。

  俱:都。

  以:憑藉。

  顯:顯揚,有名聲。

  至:到了/

  放在矣:語氣助詞,相當於“了”。

  憾:心感不滿。

  賞析

  此文《於園》已被收錄於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課本中,選自《陶庵夢憶》。編委選編此文時把“胎於石,娠於磊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刪除了。

  從寫作意圖看這篇短文重點是介紹於園磊石之奇及其建築的幽遠意境.讚頌了園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藝術造詣。無論是寫用石塊壘成兩丈高的石坡,突出它的“以實奇”;還是寫“奇峰絕壑”堆砌在後面廳堂旁的大池塘,突出它的“以空奇”;抑或是寫形狀像螺螄迴旋形貝殼盤旋而下的溝壑,突出它的“以幽陰深邃奇”。作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把重點放在寫於園“奇在磊石”的特點。作者又由於園說到了瓜洲眾多的園林亭榭,這些園林亭榭跟於園一樣,是憑藉巧奪天工的假山而聞名的,而假山是依據自然之山石而創作的。它“胎於石”,有了自然之山石為藍圖還不行,還要“磊石者”一雙巧手才能使它成為現實。所以說“娠於磊石之手”。“磊石者”手再巧還不行,還要有主人的精心構思,主人精心構思了,假山就誕生了,就像孩子出生或男或女一樣。這種假山或雄偉,或秀麗。這樣就不僅寫出了假山建築的全過程,還讚頌了能工巧匠的一雙手和園林主人的`高超的藝術構思。刪除掉“胎於石,娠於磊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後就無法表達出作者這一寫作意圖。

  從行文連貫看刪掉“胎於石,娠於磊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一句後,因為前一句是“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所以學生一致認為“至於園可無憾矣”應該這樣讀:“至/於園/可無憾矣”。理解為到於園就沒有什麼不滿意了。其實,課文這一部分從於園介紹到瓜洲諸園亭,進而說明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聞名。假山“胎於石,娠於磊石人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緊隨的 “至於園可無憾矣”是“至()於()”的省略形式。在文中就是“至之於園”。於:作介詞,表處所。之:表示指代,具體內容為前面的假山。文句應譯為:“把假山安置園林中就不會使人不滿意了。而由於編委把“胎於石,娠於磊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刪除掉而打亂了上下文的銜接,致使學生髮生誤解。

  從語言特色本文語言是雅語、俗語兼用,十分傳神,極有表現力。如“四圍灌木蒙叢”中的“蒙叢”一詞,就寫出灌木叢生覆蓋地面的狀態。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螄纏”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寫磊石而成的溝壑盤旋而下的形狀。而刪除掉的一段文字是介紹假山建築的過程的.使用極其通俗的市井語言,極形象地寫出建築假山的幾個步驟,編者把如此通俗形象的語言刪除掉又是為了哪一般呢?

於園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

  柳帶榆錢,又還過、清明寒食。天一笑、浦園羅綺,滿城簫笛。花樹得睛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

  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

  翻譯

  柳樹已是長條如帶,榆莢也結實如古錢 。清明、寒食兩節已過。天晴了,滿園遊玩的仕女,滿城笙歌。陽光照耀,滿樹紅花紅得豔麗;雨後遠山,座座青翠欲滴。向江南問訊:誰會來這烏衣園探尋?是我這個江南的客人。

  烏衣巷的模樣還似往昔。可烏衣巷中的往事今日已難尋覓。只有春來秋去的燕子年年來此地,看到的也不過是蒼茫暮色中殘陽漸墜西。我來這裡遊賞本想除去為官經歷上的煩意,眼前所見,倒為古今滄桑生出無數悲切和憂鬱。且端著酒杯讓我隨意暢飲,莫虛度了這天氣晴朗和花紅柳綠的光陰。

  註釋

  柳帶榆錢。指柳條飄拂,榆莢成串。清明寒食:“清明”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一“氣”。“寒食”是令名,在清明節前一兩日,以禁火做飯,故名。

  羅綺:此以衣代人,指遊女。

  江南客:自指併兼指其兄。

  烏衣事:指東晉王導和謝安住在這裡,衣冠來往、車馬喧鬧的歷史事蹟。

  塵土債:指自己仕宦的官務。這兩句是說,本來想借遊園以擺脫繁雜的官場事務,誰知來到園中卻勾引起人世滄桑的無限悲涼。

  隨分:猶雲隨便。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寒食、清明兩節期間,當時作者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任淮西財賦總領,與其兄吳淵同遊烏衣園,遂有此作。

  賞析

  這首詞為感憤時事之作。全詞繪景、弔古、抒情,逐層敘寫,一氣貫穿,自然渾成。

  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含情,其中“滿園羅綺,滿城簫笛”的熱鬧場景與“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的美好景緻,皆足以動人遊興,讓人興奮,但卻與宦途不順的吳氏兄弟的鬱悶心情不相協調,反而引出了他們的客居之愁。前兩句寫烏衣園及金陵城內遊人如織的賞春盛事,後兩句對仗工整,將此時節的美麗風景描繪得尤為繪聲繪色。“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在這烏衣園內的池閣館榭間遊玩的是些什麼人呢?其中就有我這來自江南的遊客。上片結句以一問答引出自己客中游園的身份,樂盡悲續,引起下片的身世之慨。

  下片轉入懷古抒情,鬱悶之情貫穿全篇。“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兩句以“烏衣”並提,但巷猶昔,事難覓,對比十分鮮明。王謝的德行已成歷史,不復存在,所以難覓。來到此地,只見小巷依然,觸景生情。“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只有春來秋去的燕子年年來此憑弔一番, “晚煙斜日”景象何其蕭條。燕子當年經歷過烏衣園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體呈現。這裡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但用意不同。劉詩旨在奚落、諷刺,這裡是景仰、懷念。“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語出辛棄疾《沁園春·和吳子似縣尉》詞中“直須抖擻塵埃”句。“這裡“塵土債”與“英雄跡”對照,顯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淪下僚、塵驅物役的苦悶和憤慨;“英雄”二字顯示出兄弟二人不同於那些“慼慼於貧賤,汲汲於富貴”的世俗之人,他們悲憤的是壯志難酬,追求的是幹一番驚天動地的英雄事業。此二句將懷古之情拍合到自身的宦海沉浮之感中。“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多少英雄業績俱已成為過眼煙雲,又不禁心生悲涼。這兩句把這種思想感情的曲折表現。“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感情並非消極低沉,而是故作反語,表現自己濟時報國的“英雄”事業難以實現的悲憤。這正言若反手法的運用,使得全詞的感情更顯沉鬱悽勁。

  詞有沉鬱頓挫之致,感情的抒發由隱到顯,諑弗展開。含蘊深遠。頗耐人尋昧。筆調灑脫凝重,與辛詞風格相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