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蓬人原文及賞析

蓮蓬人原文及賞析

  原文:

  蓮蓬人

  [近現代]魯迅

  芰裳荇帶處仙鄉,風定猶聞碧玉香。

  鷺影不來秋瑟瑟,葦花伴宿露瀼瀼。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裝。

  好向濂溪稱淨植,莫隨殘葉墮寒塘!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以菱葉作衣荇莖為帶的蓮蓬人,她如同純潔的少女居住在仙鄉。

  即使秋風停止了,仍然散發著清香。

  在秋風輕吹的時候,鷺鷥鳥早已飛逃遠方。

  在寒露濃聚的深夜裡,只有潔白的蘆花伴她入夢鄉。

  她洗淨了滑膩的脂粉,更顯露出品格的高尚。

  她脫掉了過去濃豔的矯飾,卻換上了如今純樸的淡妝。

  這正好告慰在天的濂溪先生,她仍然潔淨地挺立生長。

  永遠保持淡雅絕塵的風采,不隨殘葉墜入冰冷汙穢的荷塘。

  註釋

  蓮蓬:又名蓮房,是荷花謝後所結的果。因其挺生水際,飄逸高雅,風姿綽約,清香四溢,亭亭玉立如少女,故譽之為“蓮蓬人”。

  芰(jì):即菱,水生植物。裳:作衣裳,名詞動用。芰裳,以菱葉為衣裙。語出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荇(xìng):即荇菜,也是水生植物,帶:作帶子,亦為名詞動用,意即以荇莖為帶子。

  風定:即風停。碧玉:青顏色的玉石,指蓮蓬潤綠而有光澤,如同美玉。

  鷺(lù):鷺鷥,水鳥名,常棲水邊。瑟瑟:秋風聲,喻秋意蕭瑟。

  葦:蘆葦。瀼瀼(ráng):露水很濃的樣子。

  膩粉:舊時女子化妝的用品。呈:顯示。風骨:指正直者的不同於世俗的高尚品格和風采骨氣。

  褪卻:即脫去。“紅衣”與“淡妝”都是婦女的裝束,前者喻濃豔華麗的裝飾,後者喻淡雅純樸的風姿。

  濂(lián)溪: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別號:週一生酷愛蓮花,並著有《愛蓮說》名篇。稱:稱道,告慰。淨植,即潔淨地挺立著。

  殘葉:深秋時殘敗的荷葉。寒塘:指秋時殘葉沉沒,冰冷汙穢的荷塘。

  賞析:

  這是一首借物寓情、託物言志的詩作。作者透過對蓮蓬人“芰衣荇帶”的外貌裝束,“風定猶香’的內在神韻,卻紅衣、學淡妝的綽約風姿,亭亭淨植的正直風骨的敘寫,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蓮蓬人的畫像,讚美了蓮蓬人“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節操和迎著秋風淨植荷塘的抗爭品格。作者正是假借蓮蓬淡雅絕塵的特徵,寄託和體現自己對奴顏媚骨的鄙視,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更體現了作者敢於與世俗抗爭的精神。因此,全詩以詠蓮蓬為形,以抒情懷為本,正是作者立世為人的自況自勉,標舉風骨的真實寫照,也是作者對他人的忠言警諫。

  全詩可分為四層。起聯側重述寫蓮蓬人的外表風姿:她以菱葉為衣,以荇莖為帶,居住仙鄉,清香不散,真是高潔雅緻,體現了作者對美好的理想境界的神往。頷聯側重述寫蓮蓬人的典型環境:秋風蕭瑟,鷺鷥遠飛,夜深露濃,蘆花伴宿,勾勒出一幅秋景的'畫面。這是作者另尋新路,獨立自持的寫照。頸聯側重述寫蓮蓬人的風骨神采。洗淨脂粉,脫去矯飾,換上淡妝,更顯高雅別緻。是描其形,攝其神。這既是對蓮蓬人改紅妝為淡妝的實寫,又是作者與世抗爭的虛寫。尾聯側重抒發作者的勸諫之情:蓮蓬亭亭淨植,迎秋風,鬥秋雨,沐秋露,不隨殘葉墜荷塘,永“呈風骨”。作者勸諫他人勿與鄙俗之輩同流合汙,永葆獨立挺拔的本色。全詩至此,情感愈真,格調愈高,意境愈深。

  這首詩透過對寒秋淒涼的荷塘上仍直立水際的蓮蓬美好形象的描繪,借物寓情,抒發詩人淡雅絕塵、高標淨植的人格理想。擬人的手法,脫俗的妙思,寄託著純潔的精神境界,顯示出崇高的品格追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