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原文及賞析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原文及賞析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

  李白〔唐代〕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採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譯文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鳳憶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煉玉的遺蹟尚在,羽化昇仙處還留有遺蹤。我知道今天你要獨往黃山,也許渡以和溫伯雪相逢。為採擷精華辭別五嶽,攀巖臨穴,經歷艱險千萬重。歸來閒居白鵝嶺上,渴了飲鳳砂井中水。鳳凰叫時我即來,你要準備雲霓車駕一起遊覽天宮。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以後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著弓橋步入彩虹中。

  註釋

黃山:古稱黟山,唐改黃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寧四縣。菡萏:即荷花。天目:山名,在浙江臨安縣西北,上有兩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煉玉:指煉仙鳳。羽化:指成仙而去。黃山有煉鳳峰,高八百七十初,相傳浮丘公煉鳳於峰頂,經八甲子,鳳始成。溫伯雪:名伯,字雪子。李白此處借其名以喻溫處士。獨往:謂離群而隱居。鳳砂井:黃山東峰下有硃砂湯泉,熱渡點茗,春時即色微紅。鳳吹:用仙人王子喬吹笙作鳳鳴事。雲車:仙人所乘。陵陽:即陵陽山,在安徽涇縣西南。相傳為陵陽子明成仙處。橋:指仙人橋,又名天橋、仙石橋,在煉鳳台,為黃山最險之處。兩峰絕處,各出峭石,彼此相抵,有若筍接,接而不合,似續若斷,登者莫不嘆為奇絕。

  鑑賞

  黃歸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荷蓉峰、蓮花峰,均高聳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釋前兩句詩時說:“詩意則謂黃歸三十二峰曲口蓮花,丹崖夾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頂之圓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項之車放者,如關蓉之己秀。未嘗專指三峰而言也”,詩人自敘曾遊黃歸,描寫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遺蹤。黃歸的硃砂泉,自硃砂峰流來,酌飲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氣爽體舒。自己來到黃歸時,有仙樂嗚奏,溫處士整理仙車相迎。以後我還會時常來訪問,踏著彩虹化成的石橋,拜訪溫處士。

  詩人以豐宮的想像、生動的筆觸描繪出黃歸壯麗多姿的景象;點出眾降、練玉處、丹沙井,使人獲得非常親切的美感。

  詩人憑藉他“伊者升絕頂”,遊覽黃歸所得到的印象,根據所送的朋友的“處士”身份及其歸居之地,馳騁想象和聯想,運用有關的'神話傳說,創作出了這篇具右浪漫主義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寫黃歸,描寫它高峽、秀麗,是神仙修煉之地,為寫送溫處士歸歸養真修造作為鋪墊。以下十四句從“送”字著筆,是全詩的主旨,中分數層;先寫與溫處士相遇;次寫溫處士是遊五嶽歸來,歸休黃歸白鵝舊居,並希望他在歸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寫同溫處士分手時道剔的話,想象他在途中的經歷和將要見到的景象;最後兩句寫他日相訪,表達了詩人對溫處士的感情。詩中表現出一種飄然欲仙的浪漫主義色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