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譯文及賞析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譯文及賞析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譯文及賞析1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譯文及註釋

  譯文

  巴山楚水淒涼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謫居。

  回來物是人非,我像爛柯之人,只能吹笛賦詩,空自惆悵不已。

  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

  今日聽你高歌一曲,暫借杯酒振作精神。

  註釋

  1.酬:答謝,酬答,這裡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

  2.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3.見贈:送給(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裡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5.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曆二年(826)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6.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7.懷舊:懷念故友。

  8.吟:吟唱。

  9.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達。

  11.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12.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13.沉舟: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

  14.側畔:旁邊。

  15.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16.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讚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讚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係。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詩裡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他對生活並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並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總體來說,詩的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以後人事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是全詩感情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順勢點明瞭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譯文及賞析2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譯文

  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去舊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註釋

  酬:答謝,酬答,這裡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

  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見贈:送給(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裡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曆二年(826)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懷舊:懷念故友。

  吟:吟唱。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達。

  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

  側畔:旁邊。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

  劉禹錫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詔王叔文很要好。太子當上皇帝后,他的教師王叔文組閣執政,就提拔棋友劉禹錫當監察御史。後來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寶曆二年(公元826年)應召回京。冬天途經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詩的首聯,便表現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鎮的聯合反撲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等被貶。他先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貶連州(今廣東連縣),調夔州(今重慶奉節)、和州(今安徽和縣),未離謫籍。朗州在戰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透過“淒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瞭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詩的頷聯,劉禹錫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聞笛賦”,指曹魏後期向秀的《思舊賦》。向秀與嵇康、呂安是好友,嵇康、呂安為司馬氏殺害,向秀經過兩人舊居時,聽到鄰人吹笛子,其聲“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嘆,寫了《思舊賦》來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另一是“爛柯人”,據《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弈,他觀棋至終局,發現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朽爛了。王質下山,回到村裡,才知道已經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懷舊”句表達了詩人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貼切,感情深沉。“鄉”指洛陽。一本作“郡”,郡指揚州。揚州是當時淮南節度使的治所,而和州是隸屬於淮南道的。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詩裡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他對生活並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並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詩的第一層,先寫自己無罪而長期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了憤激的基調。頷聯,詩的第二層,透過對受害戰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鄉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憤激之情進一步深化。頸聯,詩的第三層,推開一步,對比了自己的沉淪與新貴的得勢,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詩的第四層,急轉直下,表示並不消極氣餒,要抖擻振奮,積極進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勵結束。層層深入,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所表現的身經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後人以莫大的啟迪和鼓舞,所以古今傳誦,交口稱讚。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評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於敬宗寶曆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後,迴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後也迴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鬱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秀之作。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