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相思·寄懷少穆_鄧廷楨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酷相思·寄懷少穆_鄧廷楨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酷相思·寄懷少穆

  清代 鄧廷楨

  百五佳期過也未?但笳吹,催千騎。看珠澥盈盈分兩地。君住也,緣何意?儂去也,緣何意?

  召緩徵和醫並至。眼下病,肩頭事,怕愁重如春擔不起。儂去也,心應碎!君住也,心應碎!

  譯文

  禁菸抗英勝利的歡樂日子過完沒有?日子還沒過完,就被吹吹打打的鼓樂、儀仗、衛隊和官員們催著歡送走了。看著珠江流入南海的輕盈水波,我們就這樣分處兩地了。您留下來,是什麼用意?我離開又是什麼用意?

  朝廷一邊派琦善赴廣州,又令伊里布與英侵略者交涉妥協投降事宜。眼下的病情這樣危急,肩頭的擔子這樣沉重,害怕擔挑不了而憂愁萬分。我離開了,確實感到心也碎,你留下來,也應該感到心碎。

  註釋

  酷相思:詞牌名,雙調,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一疊韻。

  少穆(mù):林則徐的字。

  百五:夏曆冬至以後約一百零五日為寒食節,為清明節的前兩天,民俗禁火三曰。詞中暗喻禁菸。

  佳期:美好的時光。

  過也未:過去了沒有。

  但笳(jiā)吹,催千騎:自己被歡送的音樂與儀仗隊催促送行匆匆地離開了。笳:胡笳;吹,鼓吹;千騎:送行的儀仗隊。

  澥(xiè):靠陸地的水域,指珠江口以外至南海一帶。

  盈盈:水清澈的樣子。

  儂(nóng):我。

  召緩徵和:這句是諷刺清廷病急亂投醫。緩、和是春秋時秦國的良醫。《左傳》記載,他們分別為晉景公、平公治過病。緩、和當指琦善、伊里布之流而言,是嘲弄他們的反話。召、徵,都是召喚、傳來的意思。

  並至:都來了。

  眼下病:指國家、民族受鴉片之危害和英國之威脅。

  肩頭事:指林則徐和自己等廣大愛國者肩負的重任。

  愁重如春:形容憂愁像春色一樣廣大無際。

  賞析

  詞的上片“百五佳期過也未”,清明寒食時節,柳絮千條,陰雨霏霏,更容易惹出愁緒萬端。然而今年更是不同,詞人所遇之事,使他更平添愁緒百倍。詞的.上片徐徐寫出事情根由,接著描寫軍笳聲起,催動千騎,然而這千萬鐵騎卻並非去浴血疆場,而是調防。詞人原任兩廣總督,直接負責查禁洋船,禁燬鴉片事。後清廷將他調任兩江總督,由林則徐繼任其職。“看珠澥盈盈分兩地”即指這件事。一條珠江,竟將兩人隔離兩地。儘管林則徐是詞人好友,且又是禁菸驍將,但自已失去了與帝國主義對壘、失去了為國家、人民效力的機會,總不免心中萬分惆悵,不免對朝廷不滿。詞中連用兩個問句:“君住也,緣何意?儂去也,緣何意?”,表現了這種強烈情緒。詞人由於這種惱人的複雜情緒縈繞於懷,以至連時日都搞不清楚,不知“百五佳期過也未”了。

  詞的下片著重表現詞人對國事的感嘆。“召緩徵和醫並至”,這是暗喻當時朝廷忽而想和,忽而想戰,舉棋不定的狀況。當時朝廷大臣琦善、伊里布之流十分害怕英帝國主義的武力,極力主和,而朝廷則在戰和之間拿不定主意,就如病篤亂投醫,忽而請這個醫生醫治,忽而請那個醫生醫治,莫哀一是。朝廷如此,詞人“眼下病,肩頭事。怕愁重如春擔不起”,以國事為己任,這是沉重的擔子。然而這個擔子倒是好擔,就是朝廷不允許他來擔這擔子,唯留下沉重的“愁”字,卻叫詞人感到難以擔起,只有將這滿腔國愁留於心底。既有能力,也有強烈的慾望要去擔當國事的重任,然而卻為朝廷所不允許,詞人的心境可想而知。於是在詞的結尾,詞人不由自主地發出“心應碎”的喊聲。結句和上片結束處的句式完全一樣,這當然是詞牌所規定的,但詞人有意將詞語和句意重複,造成反覆、強調的效果,這卻又是表現內容的需要了。去留兩依依,詞人與林則徐之所以兩愁相對,正由於他們都先天下之憂而憂,為國家和民族的存亡憂心如焚;正因為他們眼見朝廷的暖昧態度,感到國事漸不可為而哀傷至切。

  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除“召緩徵和醫並至”是唯一用典處,其餘都明白如家常語,讀來絲毫不覺隔膜。詞寫憂愁意緒卻不使人感到消沉,表現的是熱血男兒之愁,因此充滿陽剛之氣,即使愁也顯得激烈,即使愁也顯得豪壯,也能催發人的悲憤激昂之氣。

  創作背景

  道光二十年(1840年),詞人在福建聽到投降派琦善奉命去天津海口向英軍求和的訊息後,寫下這首詞送給林則徐,以抒發了憂國的悲憤和憶念戰友的情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