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秦川唐李頎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望秦川唐李頎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古詩的型別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望秦川唐李頎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望秦川唐李頎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望秦川

  [唐]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歸歟嘆,悽其霜露濃。

  [註釋]

  (1)秦川:泛指今秦嶺以北平原地帶,按此詩中意思指長安一帶。

  (2)炯:遙遠。

  (3)淨:明潔。

  (4)重:重疊。

  (5)五陵:長安城外漢代的五個皇帝的陵墓。

  (6)歸歟:歸去。

  (7)悽其:寒冷的樣子。

  [譯文]

  我清晨從長安出發,回頭東望,離秦川已經很遠了,太陽從東峰上冉冉升起。天氣晴朗,遠處的山水明潔清淨,可清清楚楚地看見;長安城蜿蜒曲折,重重疊疊宏偉壯麗。秋風吹起,家家戶戶的竹林颯颯作響,五陵一帶的松林蒙上一層寒冷的色彩。我有歸去的感嘆,這裡霜寒露冷,還是回去吧。

  [賞析]

  在這首詩裡,詩人以明淨的色調,簡淡的筆墨,線條清晰地描繪出了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裡,長安都城逶迤綿延,山川明淨而廣闊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寫的景象明淨、壯麗,後四句描寫的景物蕭索、淒涼。創造出散淡、悽清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去官歸家途中的悵惘心情。

  前四句寫層巒疊嶂,明亮潔淨的秦川及長安城的巍峨雄姿:“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我凌晨從長安城出發,回首東望,離秦川已經很遠了,太陽正從東方山頂上冉冉升起。“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秋高氣爽,遠遠近近的山河大地明潔清淨,歷歷在目;重重疊疊,逶迤曲折的長安城,顯得氣勢十分雄偉。

  後四句寫秋聲秋色及遊子的感受。青竹在秋風中搖曳,瑟瑟作響,五陵的.蒼松翠柏,也透露著濃重的寒意,出門在外的遊子自然產生了歸鄉的思緒:“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秋風蕭蕭,家家戶戶的青竹颯颯作響,五陵一帶的松林,蒙上了一層寒冷的色彩。“客有歸歟嘆,悽其霜露濃。”在外為官的人也發出了歸去的感嘆,這裡霜寒露冷,還是回到家鄉去吧。

  拓展

  《望秦川》李頎唐詩鑑賞

  【作品介紹】

  《望秦川》是唐代詩人李頎的作品。此詩是詩人將歸東川臨離長安時,眺望秦川之作,它以明淨的色調,簡潔的筆觸,描繪出長安一帶山川明淨而闊朗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寫的景物明淨、壯麗,體現了作者對京城生活的留戀與不捨之情;後四句描寫的景物蕭條、清冷,體現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悵惘和淒涼之情。全詩寫景細緻,筆墨簡淡,線條清晰,情景交融,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原文】

  望秦川⑴

  秦川朝望迥⑵,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淨⑶,逶迤城闕重⑷。

  秋聲萬戶竹⑸,寒色五陵松⑹。

  客有歸歟嘆⑺,悽其霜露濃⑻。

  【註釋】

  ⑴秦川:泛指今秦嶺以北平原地帶。按此詩中意思指長安一帶。

  ⑵朝(zhāo):早晨。迥(jiǒng):遙遠。

  ⑶山河: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勝。淨:明潔。

  ⑷逶迤(wēiyí):曲折綿延貌。都城,京城。漢張衡《東京賦》:“肅肅習習,隱隱轔轔,殿未出乎城闕,旆已返乎郊畛。”重:重疊。

  ⑸秋聲:指秋天裡自然界的聲音。萬戶:萬家,萬室。萬,極言其多。

  ⑹寒色:寒冷時節的顏色、景色。五陵:指長安城北、東北、西北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長陵(高祖劉邦)、安陵(惠帝劉盈)、陽陵(景帝劉啟)、茂陵(武帝劉徹)、平陵(昭帝劉弗陵)。

  ⑺客:作者自指,因為當時在外作官是作客他鄉。歸歟(yú):歸去。辭官回鄉叫“歸”。

  ⑻悽其:悽然,心情悲涼的樣子。霜露濃:比喻官場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風霜雨露那樣,萎靡不振失去生機。

  【白話譯文】

  我清晨從長安出發,回頭東望,離秦川已經很遠了,太陽從東峰上冉冉升起。天氣晴朗,遠處的山水明潔清淨,可清清楚楚地看見;長安城蜿蜒曲折,重重疊疊宏偉壯麗。秋風吹起,家家戶戶的竹林颯颯作響,五陵一帶的松林蒙上一層寒冷的色彩。我有歸去的感嘆,這裡霜寒露冷,還是回去吧。

  【創作背景】

  李頎雖出身於唐朝士族趙郡李氏,但中進士僅任新鄉縣尉之類的小官,經五次考績,未得遷調。晚年辭官歸隱故鄉。這首《望秦川》是他晚年官場失意,離別長安途中寫的詩。

  【賞析】

  這首詩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長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帶,秋風蕭瑟、淒涼寥落的景象。詩的上四句寫景。旭日東昇,登高一望,號稱八百里秦川盡呈眼底,正東方的山峰起伏嵯峨,在初日的映照下,山形尤顯清晰。四周環顧,遠近層巒疊嶂,涇渭縱橫,山河互映,都顯得明亮潔淨,而長安都城則隨山勢而逶迤曲折,尤顯氣勢雄偉。這四句既寫出秦川的廣闊視野,又襯托出長安城的巍峨雄姿,而眼界廣闊,山河明淨,正是秋高氣爽時節觀景的特點,不言秋而秋色已自見。下四句即轉而著重寫秋。無數竹叢在寒風中搖曳,瑟瑟作響,一派秋聲,五陵蒼松翠柏,雖然不像其它樹木那樣黃葉凋零,但其森然凜冽,透露著濃重的寒意。寫秋亦全然由具體的景物來作渲染和襯托。詩中對秋景的描寫既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筆墨簡淡,線條清晰,猶如一幅蕭疏散淡的山水畫卷。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清晨,遙望遼闊的秦川大地,太陽剛剛從東面蒼涼的峰巒間隙中顯露出來,照得長安、渭水一片蒼翠。一個“迥”字,將渭河平原的遼遠開闊,準確地表現了出來。紅日東昇,本是極其絢麗多彩的景色,但是由於詩人的心境不佳,這美景也隨著蕭瑟的秋風顯得肅穆蒼涼。

  太陽昇起來了,將大地照得十分清潔、明淨,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遠處山蔥草翠,近處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連綿的城闕正是帝都長安。這“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句中的“淨”字和“重”字,將長安城周圍的莊重肅穆,秋色的蒼勁悽清,傳神地點染出來。

  接著,詩人進一步渲染秋的悲涼氣氛,“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漢代豪門貴族曾聚居於五陵一帶。這兩句是說,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風襲來,竹搖葉動,蕭蕭颯颯,五陵松柏,蓊鬱蒼翠,微風吹動,松濤聲響,更給長安增添了幾分寒意。

  前面的詩句在著意渲染氣氛,結尾兩句則是要說明寫此詩的原意。詩人“望秦川”是因為“客有歸歟嘆,悽其霜露濃”。詩人才華出眾,為時人所推重,四十五歲中進士後,只任過新鄉縣尉那樣的小官,而且長期不得升遷,而如今就要返鄉,詩人鬱郁不得志而有“歸歟”之嘆。尾聯是全詩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辭官歸隱的決心。

  這首抒情詩,對秋景的描述極為生動細緻的,它不但用悲涼的氣氛烘托了詩人的心境,而且將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獻在讀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詩篇。

  【作者介紹】

  李頎,唐代詩人。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725年)進士及第,曾任新鄉縣尉,晚年在幫鄉隱居。他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其詩內容豐富,所作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生平事蹟見《唐才子傳》。有《李頎詩集》,《全唐詩》編其詩3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