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餉菊有感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野人餉菊有感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原文:

  野人餉菊有感

  明代:張煌言

  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

  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

  譯文:

  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

  我在秋風中酣戰方休,笑看周圍的美景。鄉村的人民偏偏送給我一束黃花。

  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

  我看那菊花的枝莖雖飽經風霜但仍象鐵骨那樣的堅硬,它護衛著花朵不受風雨襲擊而偏斜。

  註釋:

  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

  野人:居住在鄉間的百姓。餉(xiǎng):贈送。物華:美好的事物。偏:偏偏。黃花:菊花。

  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qiǎn)金心帶雨斜。

  鐵骨:這裡指菊的枝莖。莫遣:不要讓。金心:這裡指菊的花朵。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古人詠菊之作很多,但此詩為作者一念觸發,靈感倏至而作。

  頭二句寫作詩緣起,鄉居野處的百姓出於對隱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贈菊花。首句“戰罷秋風笑物華”,起勢不凡,一個“戰”字,一個“笑”字,使橫戈疆場而又樂觀堅貞的民族英雄形象躍然紙上。次句“鄉人偏自獻菊花”,是對抗清英雄的崇高禮讚。詩的一、二句創造了賞菊的感情環境。

  後兩句則筆勢急轉,“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是全詩最鏗鏘有力、動人心魄的詩句。詩人由對自身的抒寫轉入對菊花的描繪。野菊挺秀的枝莖和燦然如火的'黃花激發許多聯想。花莖雖已經霜,仍不失挺撥咄咄之勢;“鐵骨”一詞擬化出不畏風霜的菊花的偉岸不群的品格。詩人以憐惜的筆調寫出對不畏風雨的菊花的愛護。後二句雖然字面上全為詠歎菊花的字句,但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野菊經霜不老的傲岸實為詩人自身凜凜正氣的象徵。無疑,後兩句仍是在抒寫詩人自己的豪情氣概。

  前兩句是敘述,敘述中充滿詩情,後兩句借景抒情。“骨”與“心”都將菊花擬人化,賦予菊以人的性格。“骨”用“鐵”字修飾,“心”用“金”字限定,既寫出了菊花的凌霜貞姿,又寫出了詩人的英雄品格。全詩寫菊,又是寫人,是寫景,又是抒情,菊與人,景與情,洽合無間,融為一體。

  此詩嚴格說來,不是純粹的詠物詩,因為詩人的感情、精神時時介入其間,不過借菊花象徵而已。但野菊的自然情態處處與湧蕩於詩人胸中的奔逸之情相合,所以詩人才得以借菊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實質而言.作者描繪菊花的詩句已創造出一種藝術形式,從而將主體感情固著其中,菊花成為詩人情感的一個對等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