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

  水仙子·詠江南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

  翻譯

  一江煙水映著晴翠山巒的雲氣,兩岸的人家畫簷連著畫簷,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寧閒淡。看沙鷗往來翻飛舞姿翩翩,香風透出珠簾在十里岸邊瀰漫。畫船彷彿從天邊駛來,酒旗高挑隨風招展,多麼可愛的水鄉江南。

  註釋

  一江:滿江,整個江面。

  煙水:煙靄籠罩著的水面。

  照:倒映。

  嵐:山裡的霧氣。

  畫簷:有畫飾的屋簷。

  芰荷:出水的荷葉,亦指荷花。

  秋光淡:因為成叢的荷葉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顯得淡了。

  再三:多次,不斷的樣子。

  卷香風十里珠簾:“十里香風捲珠簾”的倒裝。珠簾,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

  畫船:裝飾華美的遊船。

  酒旗:也叫酒帘,俗稱“望子”,是以布綴於竿頭、高懸於店門前的酒家標幟。

  颭:風吹物動的樣子。

  殺:通“煞”,非常、甚。用在動詞後表示動詞程度之深。

  鑑賞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兩句採用對偶的寫法,從大處落筆,先描寫江上之景,霧靄瀰漫,煙雲繚繞,再寫兩岸人家,鱗次櫛比,畫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畫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經晴日照射,氤氳盪漾,更顯出煙水迷茫之致。次句“兩岸人家接畫簷”寫出了江南地區人口稠密和繁華富庶的特點。

  接著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溫柔水鄉的濃郁春光沖淡了,彷佛有抿去囂擾的意味,更增添了幾許詩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看沙鷗舞再三”寫得是作者張養浩本人閒灑自適得怡然之味。

  “卷香風十里珠簾”暗示了其所在的溫柔鄉之香豔、富麗,和前面的畫簷人家相呼應。“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相對,也是水仙子的慣例。而這兩句不僅是字面相對,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對應,一方頻頻召喚,一方倦旅來投。最後一句由客觀觀察轉回主觀感受,“愛殺江南”總結心得,既突顯主旨,又充分表達了情感。

  這首小令在藝術的處理上,能夠把遠近的景物交錯來寫,富有變化,江南各種富有特色的景觀足以激發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這首《水仙子》中最繁華富麗的句子是“兩岸人家接畫簷”。

  該曲中運用了“一”“兩”“再三”“十”等數詞,集中表現了江南風物明麗雋美的特點。由於選擇的數詞不同,富於變化,增強了生動活潑的情韻。五句寫景由遠而近,從大到小,寫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寫遠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極富條理性和層次感,表達了歡快的格調。

  創作背景

  作者生長在北國,此次來到江南,當地的種種風物人情自然讓他大開眼界。看著從天邊駛來的小舟,讓心情隨著風中的酒旗一同舒展,搖擺、這時候,作者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和愜意,因而寫下了這首散曲。

  賞析二

  這是一首寫江南水鄉秋光的小令,這首曲寫得很美,在讀者面前展開的是風光秀麗、景物宜人,一幅多姿多彩的江南水鄉秋景畫。

  全曲八句,七句寫景,最後用一句抒情句作結,並點題。

  多水是江南的特色,水面風光是江南所特有的,因此開頭兩句,作者就緊緊抓住這特點來進行描繪。一條浩浩的大江,在晴日照耀下,霧氣迷濛,影影綽綽,增添了幾分迷茫,似夢如幻,恍惚迷離。兩岸人煙稠密,真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江南水鄉秋景中,最大的特徵無過於菱與荷了,被作者稱讚的就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同前)這前三句是對江南景物的總體描寫,接下來四句分別寫了最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先看水面上沙鷗自由飛舞,再回到岸上,這第五句與杜牧的《贈別》聯絡起來,令人不知這香風是從荷花中飄來,還是從珠簾里美人身上飄下來。珠簾裡似乎還有若隱若現的美人的身影,不禁令人神往。抬頭遠眺,看到畫船兒從天邊駛來,這祥華貴的遊船上,當然還會有悠揚悅耳的樂聲,在視覺、嗅覺中又加上了聽覺,令人心曠神怡。正在這時,又看到了酒店用以招引客人的酒旗正在風中飄揚,於是在荷香、脂粉香中,又加上了陣陣撲鼻的酒香。至此,已令人心醉了,於睪情不自禁娥發出了“愛殺江南”的讚歎。在強烈的讚歎聲中,結束了全曲,使這讚歎聲久久縈繞在讀者的耳際心上。

  這是一首寫景曲,作者緊緊抓住江南水鄉的特色來寫,先烈總體從大處入手,再抓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一一描寫,注意鉅細交叉,遠近結合,靈活多變。全曲純作客觀描寫,情寓景中,形象生動,感情真摯,處處蘊含著一腔熱愛江南之情。

  這支令曲寫得俊美異常。它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反映了詩人熱愛江南、流連忘返的心情。古代吟詠江南的詩詞是不少的,有的借吟詠江南春光寫江南之美,如白居易的《憶江南》,也有的從芳春與清秋兩個季節中選取一些最突出的景物和情事反映江南之美,如李煜的《望江南·閒夢遠》。而作者和他們不同,他抓住江南清秋時節幾個富有特徵意義的景物與情事,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江南秋色圖,這就使這支散曲有了個性。另外,在描寫江南美好風光時,作者不僅描寫了珠簾漫卷、香風四溢、畫簷鱗次櫛比的大江兩岸的人家,還描寫了江水拍天、煙嵐縹緲、芰荷滿塘的淡雅秋光,使自然景色與社會景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富有詩情畫意。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五月江南麥已稀,黃梅時節雨霏微。閒看燕子教雛飛。

  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峰無恙又晴暉。湔裙誰獨上漁磯。

  翻譯

  五月的江南,未收的小麥稀疏錯落。恰逢梅雨時節,小雨霏霏,在屋簷下靜坐,看成年的燕子教雛燕學習飛翔。

  堤岸上綠蔭深濃,遠遠看去就像濃墨潑出來的山水畫,煙雨消散,山峰又秀色如初。那在水邊石磯上浣洗衣裙的女子是誰呢?

  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小令,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

  麥已稀:意即麥子大部分已經收割,所剩稀少。

  黃梅時節:指春夏時節黃淮流域連綿陰雨天氣,此時梅子黃熟,故云。

  霏微:霧氣、細雨等瀰漫的樣子。

  罨畫:色彩鮮明的圖畫,常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築物等美麗如畫。

  湔裙:古代風俗,謂女子妊娠後,欲產子易,則於產前到河邊洗裙,這裡借指水邊的女子。

  磯:水邊石灘或突出的大石。

  賞析

  上片詞人點明瞭時間和節令。即“五月”與“黃梅時節”。然後,他以“分鏡頭”的形式描寫了“麥” “雨” “燕子”等富有節令特點的事物。“五月江南麥已稀,黃梅時節雨霏微”,在五月,水墨江南里,青綠的小麥稀疏錯落在阡陌間,剛好是梅雨時節,雨絲綿綿地飄落下來,一派大自然的美景。“閒看燕子教雛飛”,納蘭懷著一份閒心靜坐窗前,看著屋簷下的雛燕學飛,撲打著稚小的雙翅,此時才明白生命之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景色是安定平和的。

  下片將景色概括為“罨畫”,又將目光轉向了水邊的美麗女子。“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峰無恙又晴暉”,煙渡流水如同濃墨潑出來的山水畫,靜謐的山巒間隱約流露著雨過天睛的陽光。納蘭娓娓道來,一幅潑墨山水田園畫就慢慢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令人沉醉其中,浮想聯翩。顏色深處,是雲青青兮欲雨;墨色淡處,是永澹澹兮生煙。“濺裙誰獨上漁磯”,水邊的布衣女子赤腳踩著魚磯石,木槌輕舉,搗衣聲迴盪在這寂靜的田園裡。這是原本一幅寂靜的國畫,搗衣女霎那間就打破了寂靜,令畫面變得生動鮮明起來。末尾一句,只用了一個“獨”字,就為整首詞籠上了深重的失落情緒。

  這首詞讀來頗有《詩經》的清雅之趣,所描寫的景象也頗具田園風格,原來幸福的彼岸並非功名利祿,而是內心的安定與平和。全詞清新明麗,顯示了納蘭詞的又一風格。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江南曲

  [南北朝]柳惲

  汀洲採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

  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一位婦人在水中小洲上採摘白蘋,江南的太陽暖暖的照在水邊。

  洞庭湖那邊有歸客回來,曾與夫君在瀟湘之畔遇見,為我捎來他的訊息。

  思念的人為何至今還不歸來呢?白蘋花已掉落,又一個春天將要過去。

  歸客不說故人結交新歡之事,只說路途太遙遠難以返回。

  註釋

  汀(tīng)洲:水中小洲。

  白蘋(píng):水草名。穀雨時始生,夏秋間開小白花。

  日落:一作”日暖“。

  洞庭:湖名。在長江南岸,湖南省北部。

  歸客:歸鄉之人。

  瀟湘:水名,瀟水與湘水在湖南省零陵縣以西匯合,稱瀟湘,後亦可泛指湖南地區。

  故人:指女主人公的丈夫。

  春花:此指春天和白蘋,與首句的採蘋相應;春花一作”春華“。

  復應:又將。

  新知:指丈夫結交的新歡。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詩。詩的前二句描繪江南景緻,點明時間,並引起下文,後六句寫女主人公偶遇歸客,向他詢問丈夫的情況。表達了一位江南女子對遠在他鄉的丈夫的思念和久不見其歸來的憂慮。全詩婉曲喜人,音節雅亮,借作問答,語言樸素。

  詩的開頭兩句由寫汀洲採蘋而帶出江南明媚的春色,筆墨寥寥而江南水鄉風物宛然可想。詩寫汀洲採蘋,大抵只是觸物起興,藉以表達折芳寄遠、相思懷人之意,也就是說只是一個“興象”,而並非實寫。這兩句借採蘋起興寫相思之情,使讀者由芳草而想起美人,而江南如畫的'春色無疑也給思婦和她的相思平添了一段風情。接下去兩句說有“歸客”從洞庭回來,帶來了“故人”的訊息。

  思婦在剛聽到訊息的時候,想必也曾感到一點安慰,但對於一個因為愛情而懷抱相思痛苦的人來說,這一點訊息是足以激起更加強烈而不安的思念。以下四句便由此生髮。這兩句寫“歸客”帶回“故人”的訊息,只以一個“逢”字點出,寫得特別簡略,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詩寫“洞庭”、“瀟湘”,實指同一個地方,卻分開來寫,給行文增添了一點參差錯落;而這樣的表達,在字面上使讀者覺得好像是兩個不同的地方,詩意因此彷彿有了一點輾轉漂泊的意思。與“逢”字所傳達的偶然相遇的意思結合在一起,讓讀者想起遠方遊子行蹤的不定與音訊的渺茫。

  詩的後半首以一個問句開頭,直接表達了相思的迫切之情。 “春花復應晚”,“春花”指的是白蘋,因首句已點明女主人公正在採蘋,故女主人公將手中之物作比喻,信手拈來,毫無斧鑿痕跡,顯示出巧妙的構思。其中的“復”字提示其丈夫已多年未歸,側面反襯出女主人公的焦灼神態。這裡也隱喻紅顏消損,美人遲暮,在歲月無情的消磨中寫出了相思憔悴之意。前面的問句,只因為有這一個句子接住,便具有了觸動讀者的力量。

  結尾兩句說“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實際上說的是“行路遠”。“行路遠”因而見出相思的渺茫與深長。“不道新知樂”只是設想之辭,不可坐實。只因相思無望,便有了無端的猜想,而正是從虛設之辭中,寫出了哀怨帳惘的相思之情。

  從表面的意思上看,“故人何不返”一句下面,應接以詩的最後兩句,這兩句是對“故人何不返”的直接回答。詩卻避免了直接的回應,而以“春華復應晚”一句接住,使詩意平添了曲折之意,也與開頭寫採蘋有照應之妙。

  這首詩寫女子相思之情,辭意婉轉,又與比興相結合,更顯得含蓄而富於風情。詩借樂府舊題寫閨怨,頗有江南民歌清新流麗的特點。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柳枝·江南岸

  宋代:朱敦儒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

  酒一杯,淚雙垂。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

  譯文: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

  江南江北兩岸,楊柳青青一片。人們在此折柳送別,難捨難分。

  酒一杯,淚雙垂。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

  我舉杯為你送行,傷心的眼淚爬滿雙頰。我擔心你到長安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註釋: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

  柳枝:為詞中反覆出現的伴唱聲。此外,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酒一杯,淚雙垂(chuí)。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

  違:不順心。

  賞析:

  《柳枝·江南岸》是一首女子送別詞,寫一個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時的心情。唐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所以柳枝與離別總是聯絡在一起,甚至代表離別。這首詞中的柳枝,就是代表離別的,同時又是作為和聲加入詞中的。和聲字可以沒有意義,只起和聲作用;也可以有意義。這首詞中的“柳枝”是聲義兼有的。

  江南岸,是女子送別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丈夫要渡江北去,江邊多楊柳,所以楊柳又與送別的地方景色有密切關係。女子在送別時見到江邊楊柳依依,眼前的景色更勾起了她的離愁別恨。前兩句是女子在說:我來到江南岸邊送你啊,我們要分別了;你要渡江北去了啊,我們要離別了!江南江北,一水盈盈,隔斷鴛鴦,南北分飛。眼前的江水就是天上的銀河。女子內心感到十分痛苦,轉而埋怨柳枝,老是千百次地折柳送行,無休無止,什麼時候才能不折柳枝呢?清代大詩人王士禎有兩句詩寫出了同樣的心情:“灞橋兩岸千條柳,送盡東西渡水人。”(《灞橋寄內》)。雖有東西、南北之不同,而怨別心情則是一致的。上片歇拍,這女子乾脆直抒胸臆:“恨分離!”恨儘管恨,分離還是要分離。女子的感情逐漸趨向高潮。

  下片寫女子向丈夫敬酒泣別。留是留不住了。“悲歡離合一杯酒”。女子難過地對丈夫說:“請您喝下這懷酒吧,我們要分離了。我眼淚雙垂,難分難捨。”這位女子的感情發展,出於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她不是在臨別時說幾句吉利話,祝丈夫到京城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與願違。這似乎不合情理,其實不然,她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運亨通,那還不知道要停留到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團聚,親親熱熱過日子,她寧願丈夫到京百事無成,失意而歸。當功名富貴與愛情發生矛盾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她是多麼地珍惜愛情,輕視富貴,表現了她真純高潔的可貴品質。與蘇秦的妻子大不一樣。在王昌齡的《閨怨》詩中早曾寫過:“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位閨中少婦是重愛情而輕封侯的。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有一首詩:“一枝花對足風流,何事人間萬戶侯?生把黃金買離別,是儂薄倖是儂愁。”(《寄聰娘》)更是切中了女子的心理,寫得深刻而又細緻。

  這首詞中“柳枝”重複出現六次,這一方面是作為和聲,適應音樂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著離別,六次出現,猶如重章疊句,一唱三嘆,迴環往復,起到了深化離別之情的作用,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強化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5

  夢江南千萬恨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古詩簡介

  《夢江南·千萬恨》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此詞透過描寫思婦在孤單的月光下獨自思念的情景,表現了其內心的悲慼和哀傷。通篇寫恨,實際是以恨之切,襯愛之深,思之極。前二句純用白描,並運用民歌的頂真格式,詞句明快流暢;後三句觸物生情,借物抒懷,以無情襯有情,詞句流利宛轉。全詞以意境取勝,首尾一貫,率直而深婉,餘味無窮。

  翻譯

  恨意千萬如絲如縷,飄散到了遙遠的天邊。山間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綠水清風中,鮮花獨自搖落。花兒零落中,明月不知不覺地早已經斜入碧雲外。

  註釋

  ⑴夢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憶江南”等。

  ⑵恨:離恨。

  ⑶天涯:天邊。指思念的人在遙遠的地方。

  ⑷搖曳:猶言搖盪、動盪。碧雲:青雲。

  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滿懷深情盼望丈夫歸來的思婦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後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現了詩人對不幸婦女的同情。同時也寄寓著詩人遭受統治階級排擠,不受重用的悲涼心情,也是感慨懷才不遇的作品。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萬”直貫下句“極”字,並點出原因在於所恨之人遠“在天涯”,滿腔怨恨噴薄而出。說“恨”而有“千萬”,足見恨之多與無窮,而且顯得反覆、零亂,大有不勝列舉之概。雖有千頭萬緒之恨,但恨到極點的事只有一樁,即遠在天涯的那個人久不歸來。這是對全詞的主旨作正面描寫。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三、四兩句,初讀起來很是平淡,仔細玩味卻覺得是妙手天成。這兩句是從側面闡述其“恨”之深。女主人既有千萬恨,其“心裡”有“事”是理所當然的了,更使她難過的卻在於“有恨無人知”。“恨”是一種無形的心理情緒,是難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詞人卻善於借景將它烘托出來:像風掠過水麵時蕩起的陣陣漣漪,像花兒隨風落去時的繽紛繚亂,像悠悠白雲在天空搖曳時的飄忽迷離,這樣一來,抽象的“恨”就變得形象、可感了,使人們能夠清晰地體驗到它的紛亂、動盪的狀態,也增強了詞的審美價值。

  “搖曳碧雲斜。”夜對山月,晝惜落花,在晝夜交替的黃昏,搖曳是程度不怎麼明顯的動盪,是輕輕移斜了角度的晃動。此句看似單純寫景,卻狀出了凝望暮色與碧雲的女主人的百無聊賴之態,說明一天的光陰又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不著“恨”字而“恨極”之意已和盤托出。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6

  江南行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翻譯

  茨菰葉爛時我們分別在西灣,如今蓮子花開還不見你回還。

  我的夢離不開那江上的流水,人們傳說你已經到了鳳凰山。

  註釋

  茨菰:植物名,即慈姑,生在水田裡,地下有球莖,可以吃。

  茨:一作“茈”。

  西灣:地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瓜洲鎮附近。一說泛指江邊的某個地方。

  蓮子花開:即荷花開放。蓮子花,即荷花。

  開:一作“新”。還(huán):回來。

  妾:舊時女子自稱。

  水上:一作“上水”。

  人傳:人們傳說。

  鳳凰山:山名,有多處。此處難以確指。

  賞析

  《全唐詩》中收張潮詩五首,其中《長幹行》還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張潮的幾首詩,除了一首《採蓮詞》是寫採蓮女的生活,其餘都是抒寫商婦的思想感情。從這些詩的內容和形式來看,都不難發現深受南方民歌的影響。

  這首詩的第一聯:“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不見還”。“茨菰葉爛”的時間當在秋末冬初。“蓮子花開”的時間當是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葉爛的時候在西灣送別,眼下又已是荷花盛開了,可盼望的人兒還沒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經相許在“蓮子花開”之前返家的。這是先回憶分別的時間、地點,再由此說到現在不見人歸。說來簡單,可詩人卻描繪得有情有景,相思綿綿。前者暗示出一個水枯葉爛、寒風蕭蕭的景象,它襯托出別離的悽楚;後者點染出滿池荷花、紅綠相映、生機勃勃的畫面,反襯出孤居的寂寞難耐。筆法細膩含情。

  “茨菰葉爛”、“蓮子花開”這兩個鏡頭交替的寓意,從時間上看就是要表現出一個“久”字。“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久而不歸,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尋思夜夢頻”,詩的第三句就轉到寫“夢”。由久別而思,由思而夢,感情的脈絡自然而清晰。同時,詩的第三句又回應了第一句,“別西灣”,暗示了對方是沿江而去,所以這“夢”也就“不離江上水”。“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這當是“妾夢不離江上水”的另一個原因。

  按照一般寫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寫夢中或夢後的情景,可是詩人撇開了這個內容,凌空飛來一筆──“人傳郎在鳳凰山”。出人意表,而且還妙在詩也就戛然而止。至於這個訊息傳來之後,她是喜是憂,是樂是愁,詩人卻不置一詞,讓讀者去體會。首先,這個訊息的到來,說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夢相隨,往日多少個“不離江上水”的“夢”,原來是一場“空”;其次,這個訊息還意味著“他”時而在水,時而在山,行蹤不定,又不寄語,往後便是夢中也無處尋覓,那難言難訴之苦,隱隱怨艾之意,盡在不言之中。可謂結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餘情不盡。

  這首詩上下兩聯各以意對,而又不斤斤於語言的對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應,第四句又突乎其來,似斷不斷,把詩推向一個更為悽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蘊含,語淺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大曆(唐代宗年號,766—779)年間。張潮受當地民歌影響,對當時的城市生活比較熟悉,於是便寫下這首《江南行》以表達商人婦的思想感情。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江南曲四首·其四

  唐代:儲光羲

  日暮長江裡,相邀歸渡頭。

  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船流。(船流一作:輕舟)

  譯文:

  日暮長江裡,相邀歸渡頭。

  暮色照在長江裡,相邀一起划船回到渡頭。

  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船流。(船流一作:輕舟)

  落花好似有情意,飄來蕩去,緊隨船兒朝前流。

  註釋:

  日暮長江裡,相邀(yāo)歸渡頭。

  日暮:指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傍晚。渡頭:渡口。

  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船流。(船流一作:輕舟)

  逐:追逐,追隨。

  賞析:

  江南曲:樂府舊題。郭茂倩《樂府詩集》把它和《採蓮曲》、《採菱曲》等編入《清商曲辭》。唐代詩人學習樂府民歌,採用這些舊題,創作了不少清新平易、明麗活潑的詩歌。儲光羲的《江南曲四首》就屬於這一類作品。

  本首詩頭兩句“日暮長江裡,相邀歸渡頭”,點明時間地點和情由。“渡頭”就是渡口,“歸渡頭”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熱情歡悅的氣氛。這是個江風習習、夕陽西下的時刻,那一隻只晚歸的小船飄蕩在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喚,江面上的槳聲、水聲、呼喚聲、嘻笑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首歡快的晚歸曲。

  三四句“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輕舟”,創造了一個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現出青年男女各種微妙的、欲藏欲露、難以捉摸的感情,這兩句詩就是要表現這種複雜的心理。詩人抓住了“歸棹落花前”這個富有特色的景物,賦予景物以人的感情,從而創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隨著流水,因此儘管槳兒向後劃,落花來去飄蕩,但還是緊隨著船兒朝前流。詩人只加了“如有意”三個字,就使這“來去逐輕舟”的自然現象,感情化了,詩化了。然而,這畢竟是主觀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個“如”字,看似平常,卻很有講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現了那種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語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這首詩所要表現的感情和心理狀態。

  這首詩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來去逐船流”,從詩意的角度來看,應該說“來去逐輕舟”更好些。因為,第一,“逐”字在這裡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為上句說了“如有意”,所以,雖然是滿載一天勞動果實的船,此刻也成為“輕舟”,這樣感情的色彩就更鮮明瞭。“輕舟”快行,“落花”追逐,這種緊相隨、不分離的情景,也正是構成“如有意”這個聯想的基礎。所以,後一句也可以說是補充前一句的,兩句應一氣讀下。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8

  憶江南·多少淚

  五代 李煜

  多少淚,沾袖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腸斷更無疑。

  譯文

  我有多少的淚水,縱橫交錯地流在臉上。我的心事不用拿來邊哭邊訴說,那笙簫不要在我流淚時吹起呀,我現在無疑已是極度傷悲了。

  註釋

  望江南:詞牌名。《全唐詩》作“憶江南”,題注:一名“夢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夢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歸塞北”,一名“謝秋娘”,一名“春去也”。《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

  沾袖:(淚水)沾溼衣袖。頤(yí):下巴。全句是說,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掛在下巴上,形容眼淚縱橫交流的狀態。

  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將:拿。和淚說:一面流眼淚,一面述說。

  鳳笙:相傳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愛慕他,穆公便將弄玉許配給他。後弄玉學吹簫,其聲清脆悅耳,引動了鳳,夫婦遂駕鳳飛去。漢應休:不要。向:朝著,在。淚時:傷心落淚之時。吹:吹奏。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痛苦。唐代白居易《長恨歌》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更:愈發。

  月明:月光明朗。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賞析

  李煜另一首《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寫正的藝術手法,以樂來反襯苦,筆意有曲婉之感。但這首《望江南》(多少淚)則不同,是直筆明寫,正見正寫,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藝術手法,因而有愈見沉痛之感。二詞可同讀,對作者的憂思愁恨則體會更深。

  “多少淚”即“多少恨”之續寫,“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後,悲情更苦,離恨更深,作者再也無法自制,只能任憑“多少淚,斷臉復橫頤”了。眼淚縱橫當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難收,也許有號啕之舉,但是,淚可流,“心事”卻不可說,一是滿腔悔恨無法說,二是故國情懷不能說,自傷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現,作者心中愁苦躍然紙上。不但“心事”不可說,連往日可以寄託情思的鳳笙也不能吹起,這種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殘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欲將心思付瑤琴”(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之想,而這情此景,作者卻連這一點奢望都不敢有。況且,鳳笙向來為歡歌之用,於此時吹奏,對李煜來講,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憶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無奈中又多添了幾分不堪回首的痛苦。於是乎,“腸斷更無疑”但是惟一的結局了。這首詞正是李煜入宋後“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真實寫照。

  全詞與“多少恨”同調,取筆不同但取意同。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細緻,語言直樸,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開寶八年(975年)李煜亡國入宋之後,與《望江南·多少恨》當作於同時。李煜被曹雪芹稱為“古之傷心人”,他降宋後,由凌駕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任人凌辱的階下囚,經歷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這首詞就是為表達他對現實處境的無限淒涼之情而創作的。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新來好,唱得虎頭詞。一片冷香唯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標格早梅知。

  譯文

  近來心情很好,閒來吟誦你的詩句。那詠梅的詞句冷香、清瘦,不正是你的寫照嗎?大約這些均已經被那有知有靈的梅花領會了。

  註釋

  ①虎頭詞:指納蘭好友顧貞觀客居蘇州時所填之詞。虎頭,東晉畫家顧愷之,小字虎頭。顧貞觀與顧愷之同裡同姓,故以虎頭借指顧貞觀。

  ②一片二句:此二句是顧貞觀《浣溪沙·梅》中的兩句。其詞雲:“物外幽情世外姿,凍雲深護最高枝。小樓風月獨醒時。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待他移影說相思。”冷香,指梅花之清香。宋姜夔《念奴嬌》:“嫣然搖動,冷香飛向詩句。”

  ③標格句:意思是你詞中表現出的標格,大約能被那有知有靈的梅花知曉。標格,風範、風度。宋蘇軾《荷花媚·荷花》:“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納蘭容若收到好友顧貞觀寄贈的梅花詞後的答謝之作。顧貞觀詞作於康熙十七年或十八年冬天,寄達容若時是除夕時候。

  賞析

  “一片冷香唯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這是顧貞觀詞中的句子,有著臨水照花的灼灼之美,又冷豔的讓人不敢褻瀆。容若肯定是極愛這兩句話的,他有歡喜,亦有嘆息,就那般的纏繞在眉間心上意識裡。梁汾之才,天地共知,然而中間卻隔了一個昏昏濁世,以至他受人排擠而仕途失意,悵悵而傷。

  “標格早梅知。”這首詞,容若用了一個別致的寫法,以梁汾詞喻梁汾風度。清人況周頤在《蕙風詞話》續編裡說起這首詞是“以梁汾詠梅句喻梁汾詞。賞會若斯,豈易得之並世。”君之風情,梅花有知。此花不與群花比,只留清氣滿乾坤。“知”,是一個多珍貴的詞,足以令人掏心以付,無言而落淚。生靈有知,世間的真情真義亦有知。

  這首詞本是詞人為好友顧貞觀新詞所作的評點,但詞人一反常理,在詞中直接挪用顧貞觀原詞中的句子:“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寫出來竟渾然天成,又別有情致。

  顧貞觀的原詞寫的是苦寒之中梅花清芳自許的綺麗身姿,其中亦隱含有自喻之意。而詞人直接挪用,這種別出心裁的寫法,熱情地讚揚了顧貞觀詞作的美妙和高潔,宛如天成。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憶江南詞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譯文

  江南是個好地方,它的風景我曾經就很熟悉。太陽出來,江邊的花朵比火還要紅豔,春天來臨,江水就如藍草一般碧綠。我難道能不想念江南麼?

  想念江南,最想念的就是杭州。月下在山中寺裡尋找桂子觀賞,躺在杭州郡衙亭子裡看潮。什麼時候能再遊玩一次呢?

  想念江南,第二想念吳王宮殿。飲下一杯吳酒,看成對起舞的吳國美女,就像醉酒的芙蓉一般美豔。遲早我還會再次遇見。

  註釋

  ①《憶江南》: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訶體之一。

  ②諳:熟悉。

  ③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④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⑤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⑥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⑦竹葉:酒名。

  ⑧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⑨早晚:猶言何時。

  創作背景

  這組詞寫於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當時白居易以太子少傅分司東都,住於洛陽。他少年時曾過江南,五十歲後又先後出任過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江南的風光、名勝,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他寫這組詞的時候,已是晚年。他已厭倦於朝廷裡的仕官生涯,因此對秀麗的江南懷有特殊的好感。此詞每首才二十七字。即使在小令中,它的篇幅也算是很短的。但白居易這三首詞卻表現了極豐富和極深厚的情感,真可謂是詞短情長。從內容方面說,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嚮往。從結構方面說,這組詞的寫法幾乎完全一致:即頭兩句為點題,中兩句為對勝景、勝事的描繪,末尾以呼應開頭作結。它很明顯受到民歌的影響,既具有迴環復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潑的情調。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江南遊女,問我何年歸得去。雨細風微,兩足如霜挽紵衣。

  江亭夜語,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遷客今朝始是歸。

  譯文:

  流落黃州他鄉的歌女,你問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細雨微風,你仍挽起麻衣褲,將如霜白的兩腳插在水裡。

  臨皋亭裡,我倆悄悄夜語,彷彿喜悅地看到了當年京城宮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輕飄如飛的蓮花舞步。貶居他鄉的文人,今天算是啟程返回京城。

  註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

  紵(zhù)衣:麻衣。

  江亭:長江畔上臨皋亭。

  京華:京城開封。

  遷客:指流浪的文人,常與騷人連在一起。如范仲淹《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賞析:

  上片,寫王朝雲與蘇軾一樣過著艱苦的生活,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開頭兩句,以發問的句式,突出王朝雲這位“江南遊女”的憧憬,問蘇軾“何年歸得去”朝廷?文後並未立即回答,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筆。接著第三、四句,採用特寫細節的筆法,透過“兩足如霜”這些細節,以小見大地突出“江南遊女”王朝雲飽嘗風雨,與蘇軾患難與共的堅強性格。

  下片,以夢幻與現實相結合的手法,再現了王朝雲與蘇軾美好的夜話。“江亭夜語,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先推出“夜語”的背景“江亭”。這是極為美麗的長江線上的景觀。再推出夢幻般的昔日風流鏡頭:“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新樣舞”令他們眼花繚亂,“蓮步輕飛”,令他們神魂顛倒。一個“喜”字,生動地傳達了他們當年的榮耀,一個“見”字,準確地重現出昔日的風光。正因如此,“遷客今朝始是歸”就暗含了蘇軾的人生命運將被改變,令人感到萬幸。“遷客今朝始是歸”恰好與詞的開頭“何年歸得去”問語相呼應,王朝雲的欲歸去的美好心願得以滿足。事實上,蘇軾離黃赴汝並不很久,第二年又奉宋神宗之命復朝奉郎赴登州,接著任尚書禮部郎中、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等職。

  全詞,以蘇軾與王朝雲之間的對答為中心線,疏解了蘇軾積鬱四年多的愁情。尤其“江亭夜語”,更使蘇軾風流蘊藉,心曠神怡。從與王朝雲的“夜語”到他們“始是歸”的現實,既是蘇軾宣佈貶居生涯的終結,更是蘇軾寫作離別詩詞藝術境界的昇華。以點代面,淋漓盡致。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江南曲》

  作者: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註解】:

  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2、賈:商人。

  3、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

  【韻譯】: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

  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

  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

  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評析】:

  這是一首寫商婦候夫不歸的閨怨詩。詩的首二句,以商婦口吻,道破夫外出經商,獨守空閨的孤寂。後二句,寫商婦想入非非,悔不嫁個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語言平實,不事雕飾,空閨苦,怨夫情,躍然紙上。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看似輕薄荒唐,實則情真意切。 從早知二字,可見商婦並非妄想他就,而是望夫不止之痴情痴語。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是個好地方,我熟悉那裡的風景。日出時,江邊紅花比火還紅豔,春天裡,一江綠水彷彿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註釋

  ⑴憶江南:詞牌名。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字,皆平韻。憶:懷念。

  ⑵諳:熟悉。

  ⑶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⑷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藍草,可以用來製作染料。

  賞析:

  作者:佚名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瞭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透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裡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裡也可見端倪,“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人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搖漾的境界中。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賞析

  詩人早年因避亂來到江南,曾經旅居蘇、杭二州。晚年又擔任杭、蘇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也與那裡的人民結下了深摯的友誼,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後,仍然戀戀不已。三首《憶江南》詞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物。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以後文人詞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瞭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透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裡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裡也可見端倪,“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人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於洛陽的《魏王堤》七絕雲:“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花發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但即使春天已經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心深處讚歎“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後,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餘情搖漾,凌空遠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緊承前首結句“能不憶江南”,將記憶的鏡頭移向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中間兩句是說,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

  偌大一個杭州,可憶的情景當然很多,而按照這種小令的結構,卻只能納入兩句,這就需要選擇和集中最有代表性,也是他感受最深的東西。就杭州景物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東西是什麼呢?不用說,浙江潮和月中桂子,就是杭州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東西,而作者也對此感受最深。

  何謂月中桂子?《南部新書》裡說:“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別人也可能拾得。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也很想拾它幾顆。《留題天竺靈隱兩寺》詩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為海榴開。······”自注雲:“天竺嘗有月中桂子落,靈隱多海石榴花也。”看起來,他在杭州之時多次往尋月中桂子,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因而當他把記憶的鏡頭已向杭州的時候,首先再現了“山寺月中尋桂子。”這樣一個動人的畫面。

  如果說天竺寺有月中桂子飄落不過是神話傳說,那麼浙江潮卻是實有的奇觀。浙江流到杭州城東南,稱錢塘江;又東北流,至海門入海。自海門的潮水,十分壯觀。《方輿勝覽》雲:“錢塘每晝夜潮再上,至八月十八日猶大。”請看《錢塘候潮圖》裡的描寫:“常潮遠觀數百里,若素練橫江;稍近,見潮頭高數丈,捲雲擁雪,混混沌沌,聲如雷鼓。”正因為“潮頭高數丈”,所以作者當年做杭州刺史的時候,躺在郡衙的亭子裡,就能看見那“捲雲擁雪”的壯麗景色。

  這兩句詞,都有人有景,以人觀景,人是主體。所不同的是:上句以動觀靜,下句以靜觀動。“何日更重遊?”末句是說,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這首詩僅就作者的內心活動而言,已蘊含著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哲理,值得人們深思。

  第三首詩,追憶蘇州往事。“江南憶,其次憶吳宮。”開頭是說,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照應第一首的結尾和第二首的開頭,把鏡頭移向蘇州。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中間兩句是說,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美麗的芙蓉。一面品嚐美酒,一面欣賞美女雙雙起舞。“春竹葉”,是對“吳酒一杯”的補充說明。“春”在這裡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可解釋成春天釀熟的酒,也可解釋為能給飲者帶來春意的酒,從“春”與“醉”的對偶來看,後一句解釋也許更符合原意。“醉芙蓉”是對“吳娃雙舞”的形象描繪。以“醉”字形容“芙蓉”,極言那花兒像美人喝醉酒似的紅豔。“娃”,美女。西施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修建的住宅,叫“館娃宮”。開頭不說憶蘇州而說“憶吳宮”,既為了與下文協韻,更為了喚起讀者對於西施這位絕代美人的聯想,讀到“吳娃雙舞醉芙蓉”,這種聯想就更加活躍了。這兩句,前賓後主,喝酒是為了觀舞助興,著眼點落在“醉芙蓉”似的“吳娃”身上。

  “早晚復相逢?”末句是說,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逢?“早晚”,當時口語,它的意思與“何時”相同。

  這三首詞,從今時憶往日,從洛陽憶蘇杭。今、昔、南、北、時間、空間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頭兩句,都撫今追昔,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每一首的中間兩句,都以無限深情,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結句呢?則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記憶有一天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因此,整個組詞不過寥寥數十字,卻從許多層次上吸引讀者進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經歷的各種情境,體驗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現的各種精神活動,從而獲得尋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這三首詞,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各首之間,又前後照應,脈絡貫通,構成有機的整體大“聯章”詩詞中,顯示出作者謀篇佈局的高超藝術技巧。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讓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遊走在天竺寺中尋找中秋盛開的桂花,登上郡亭枕臥其上,觀賞起落的潮頭。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容易想起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註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竹葉: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

  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此詞泛指吳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早晚:猶言何日,幾時。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5

  《謝公墅歌》作品介紹

  《謝公墅歌》的作者是溫庭筠,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76卷。

  《謝公墅歌》原文

  謝公墅歌

  作者:唐·溫庭筠

  朱雀航南繞香陌,謝郎東墅連春碧。

  鳩眠高柳日方融,綺榭飄颻紫庭客。

  文楸方罫花參差,心陣未成星滿池。

  四座無喧梧竹靜,金蟬玉柄俱持頤。

  對局含情見千里,都城已得長蛇尾。

  江南王氣系疏襟,未許苻堅過淮水。

  《謝公墅歌》註釋

  ①謝公墅:東晉謝安竭力輔佐王室,贈太傅。曾於土山築別墅,樓館竹林甚盛,常攜中外子侄往來遊集。見《晉書》本傳。

  ②朱雀航:即朱雀橋,在建康城南烏衣巷口。故址在今南京市東南。

  ③綺榭:雕畫美觀的臺上高屋。紫庭:帝王宮庭,即紫宮。梁武帝《遊女曲》:“戲金闕,遊紫庭。”

  ④文楸:用楸木所制有花紋的棋盤。方罫:棋盤上的方格。

  ⑤心陣:心中所策劃的圍棋陣法。星:喻棋子。

  ⑥金蟬:侍中、中常侍之冠飾。金取其堅剛,蟬取其居高飲潔。持:全詩校:“一作支。”

  ⑦公元383年,苻堅恃強南侵,率軍百萬次於肥水,京師震恐。時以謝安為征討大都督,安侄謝玄入問計,安神色安然,命駕出山墅,與謝玄圍棋賭別墅。及玄等破苻堅,捷書至,安方與客對奕,面無喜色。客問,方徐對曰:“小兒輩遂已破賊。”見《晉書》本傳。情:全詩校:“一作顰。”

  ⑧長蛇:喻苻堅。謝朓《八公山》:“長蛇固能剪,奔鯨自此曝。”

  ⑨王氣:天子之氣。疏襟:遠大的胸襟。

  ⑩苻堅陳兵肥水,謝玄率精銳八千渡江,決戰肥水南。苻堅中流矢,兵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見((晉書·謝玄傳》。肥水經八公山南流入淮。

  《謝公墅歌》作者介紹

  溫庭筠(約812年-866年),是唐代詩人,又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豔麗,語言工煉,格調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溫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容上還是藝術形式上來說,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而溫庭筠是溫彥博的裔孫。可是,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溫庭筠與令狐綯之子令狐滈友好,經常出入於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溫庭筠詩風上承南唐梁、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標誌。溫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豔,今存310餘首,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謝公墅歌》繁體對照

  卷576_5謝公墅歌溫庭筠

  朱雀航南繞香陌,謝郎東墅連春碧。

  鳩眠高柳日方融,綺榭飄颻紫庭客。

  文楸方罫花參差,心陣未成星滿池。

  四座無喧梧竹靜,金蟬玉柄俱持頤。

  對局含情見千裡,都城已得長蛇尾。

  江南王氣系疏襟,未許符堅過淮水。

最近訪問